將軍澳醫院及靈實醫院行政總監劉業添冷血抽水話「人終須一死」,引起全城震怒,但好少人會面對現實,就係香港一切醫療問題嘅源頭,其實就係醫管局嘅存在
醫管局壟斷大量醫療資源,將好多醫療精英調哂去做唔擅長嘅管理,成班領導因為用工商管理模式整治醫療系統,結果先會出現劉業添呢啲離地兼冷血嘅人渣出黎
好神奇嘅係,全香港時事評論員同政客,卻係無人敢提出「解散醫管局」呢個咁垃圾嘅部門,所以只可以講,香港政策(同政策分析)一PAT屎,其實唔怪得哂政府,空有影響力嘅政棍同每日剩係識照讀新聞嘅時事KOL都有責任
//醫管局高層仍執迷於「效率最大化」,將「搾取醫護人員勞動力」視為首要任務,並沒有將本應因應政府財政而放寬的標準改回來。將員工「使用率」提升至極限,不但令香港醫療系統難有餘裕應付突發疫症,致使每逢流感高峰期的迫爆情況成為季節性常態;同時更令醫療工作環境惡劣和士氣低落,致使更多醫護人員寧願轉往私人市場就業,進一步惡化了人手短缺問題。
再者,醫管局太過執迷於以工商管理模式進行運作,結果卻作繭自縛、反成為一個效率低下的組織。本來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就好應將臃腫的架構精簡,讓幹著管理行政的醫生專心幹回自己本行。但現實卻是醫管局為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將行政工作只加不減。即使醫管局總部已有千人規模的行政團隊,但每個醫院的高級醫護人員仍然要把自己當做半個行政人員看待;由醫院部分、再上至醫院、醫院之上又有醫院聯網、然後再到醫管局,每一層都有無窮盡的會議、報告要開要寫。
醫管局一直以提升香港醫療服務為己任,但在其治下香港醫療事故仍然屢屢發生;沙士本來應為醫管局「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的機會,但最後在立法會調查委員會中,卻被專家作供指有份隱瞞疫情。醫管局本應盡量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但最終卻被發現有醫院樓層與病房空置多時。假若今天的「醫療地獄」,醫管局有份促成,那我們就要問,當初將醫管局從食物及衞生局之中獨立出去的意義何在?難道就只為開設幾個年薪比食衛局局長還高的非公務員職位?(醫管局行政總裁年薪為600萬、另4位醫院聯網總監薪酬為531至561萬元之間,食衛局長薪酬現為400萬、而特首年薪只接近500萬)//
醫管局 職位 架構 在 虎紋姑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府依然覺得掉舊錢落黎 問題會解決!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8739/公營醫療-財政預算案-基層醫療-18739/【預算案】醫管局經常撥款增8至688億-醫生:睇唔到政府思維改變
護人員流失率連年攀升,以全職醫生為例,上年度整體流失率達5.8%的新高。今次財政預算案計劃額外向醫管局提供逾7億元的經常資助,供醫管局推行多個挽留人才措施,提高前線醫護人員士氣。預算案羅列的措施包括:
1. 上調醫生當值津貼、醫護人員特別酬金計劃津貼及病房支援人員薪酬;
2. 增加資深護師職位,以加強病房夜間服務;
3. 增加專職醫療人員職位,以改善晉升前景;
4. 增撥資源,繼續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
不過,據了解,上述「增加資深護師職位」、「增加專職醫療人員職位 」的措施,其實只是讓原有人手升職、加薪,並非額外增加招聘,換言之,原本人手編制下有註冊護士(RN)可升至資深護師(APN),但不涉及額外增加註冊護士(RN)人手。
香港專職醫療人員及護士協會幹事、公立醫院前線註冊護士劉凱文質疑,有關措施未能解決前線人手不足的問題,「只係令現職喺醫管局嘅人手冇咁想走,條氣順啲,但係咪針對問題核心、癥結呢?絕對唔係,因為冇加到人手編制。」他解釋,當註冊護士晉升至資深護師後,要兼顧管理工作,分薄臨床護理工作量,如果沒有補充註冊護士人手,有關措施反而令前線人手被削弱。
至於退休後重聘計劃,劉凱文指成效存疑。他指出,計劃下獲重聘的護士,退休前往往已升至病房經理,負責行政工作居多,漸對前線工作生疏,然而,他們獲重聘回到醫管局,會任職資深護師,理論上要做臨床護理工作。「佢哋可能十幾年冇做過前線,都回晒塘啦,佢啲practice都唔update,你夠唔夠膽俾佢做呀?」他提到, 計劃下獲重聘的護士未必會被派至以往任職的部門、病房,他們在不熟悉的病房工作,難以分擔前線護士的工作,他亦接獲不少前線護士反映,對此計劃感到不滿。
劉凱文指,醫管局重整護士薪酬架構,解決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將更有效提升前線護士的士氣。他解釋,2002年6月15日起入職的護士起薪點降低、薪酬津貼被削、首兩年凍薪,薪酬福利遠落後於此前入職的護士,而隨著時間增長,2002年6月15日前後入職的兩批護士薪酬福利愈拉愈遠,即使早前當局調整後期入職護士薪酬,統一增加一個增薪點,同工不同酬的情況至今仍持續,打擊前線士氣。
#香港專職醫療人員及護士協會
#財政預算案 #budget2019
#繼續加錢無加人手
#拭目以待
醫管局 職位 架構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謝謝!//
前言: 太多人集中講單程證迫爆點樣影響香港醫療爆煲問題,但卻好少人去追究包攬咁多醫療資源,成立嘅原因本來應該係改善香港醫療景況嘅醫管局,而家卻成為壞事嘅根源。
醫管局獨立於政府成立,頭5位高薪嘅董事同總監人工比特首更高,原意就係想借企業模式黎達致更高效運作,但最後佢地為咗高效運作,就犧牲咗醫療質素;而且為咗擦存在感,仲掉番轉令行政工作複雜化,分薄咗醫生響前線工作時間──而最離譜都仲係搞咗個「醫療認證計劃」黎評審究竟醫院服務質素符唔符合水平(教書嘅一定最大感觸,因為醫療認證即係教育局當年搞到天怒人怨嘅視學認證)──大佬呀,班醫生同護士就係因為要應付你呢個認證計劃一大堆無謂工作,搞到無時間醫人呀,醫院質素而家係點,行轉急症室都知啦,駛撚你認證咩。
而令我失望嘅卻係,咁多個批評香港醫療制度嘅人,竟然無一個提出解決問題根源嘅真正辦法:就係解散醫管局,將整個架構重新併番入政府直接管理。一日唔執7咗個醫管局,香港醫療都唔會有未來──只可惜人人都剩係識講單程證單程證單程證,其他嘢就比單一議題遮住對眼咩都睇唔倒。
至於點解拆散醫管局第一步應該係回收所有普通科門診服務?我響醫療地獄的經濟解釋(二)再講。
======
相傳在戴卓爾夫人在執政後期,曾對國民保健署(NHS)頗有微言,認為這以醫療資源管理為名、不斷膨脹的巨獸最終必有違她堅持的小政府原則。假若她在今天能看到沿襲自NHS制度而成的醫院管理局(HA)在香港的表現,不知會有怎樣的想法。沒錯,在醫院管理局高層的努力下,的確成功壓抑了醫療開支的增長,但這卻是以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醫療人手超負荷作為代價。這令香港無論病人、醫生還是護士,皆陷入生不如死的「醫療地獄」。
如果我們要探討香港醫療問題所在,首先要找出其成因。不少醫生指目前大多醫療資源都被新移民霸佔。固然,香港自回歸以來已有接近100萬單程證人士來港,然而以註冊醫生數字為參考,自1996年有7567,增加至現在14,290名註冊醫生,假設新移民的患病比率與香港居民一樣(或至少差別在可以接受範圍內),那我們最多只能說成,新移民令我們失去了一個藉人口增加幅度減慢、因而逐步舒緩醫療壓力的機會,但「醫療地獄」的形成卻始終在於其他因素:這包括了人口老化、隨著醫療專業技術提高而增加的各種亞專科療程,以及醫療人手的調配、訓練和輸入問題。
記得最初醫管局成立不久,不少醫護人員由於引入新制度,致令薪酬、職位、工作時間等服務條件得以改善,算是最早的一批「受益者」。然而也早於90年代,已有人點出醫管局接管香港醫療體系的隱憂:大量醫生兼任管理行政職務、遠離直接幫到病人的醫療前線;將醫院大堂翻新得美輪美奐,更預視了醫管局喜好裝飾門面、將醫院當成企業運作的本質。其實在回歸後不久,已開始有人投訴醫院有人滿之患,只是當然情況尚未明顯,致使仍有官員自豪地稱香港擁有「勞斯萊斯」等級的醫療服務。
到了金融風暴與沙士時期,當特區政府面對財政嚴重的財政赤字時,醫管局的主要任務亦變成了為政府全力壓縮醫療開支。除了大幅降低醫生的起薪點、推出「肥雞餐」利誘資深醫生提早退休,更甚者是不保證畢業的醫科生能獲政府醫院長期聘請。這順帶令教育局在01至03年間連續三年削減醫科生學額,以確保醫生不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醫管局這個決定在當時香港的經濟環境來說,是無可厚非,但它亦犯上了兩個錯誤。
首先,即使在日後經濟復甦過後,醫管局高層仍執迷於「效率最大化」,將「搾取醫護人員勞動力」視為首要任務,並沒有將本應因應政府財政而放寬的標準改回來。將員工「使用率」提升至極限,不但令香港醫療系統難有餘裕應付突發疫症,致使每逢流感高峰期的迫爆情況成為季節性常態;同時更令醫療工作環境惡劣和士氣低落,致使更多醫護人員寧願轉往私人市場就業,進一步惡化了人手短缺問題。
工商管理模式作繭自縛
再者,醫管局太過執迷於以工商管理模式進行運作,結果卻作繭自縛、反成為一個效率低下的組織。本來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就好應將臃腫的架構精簡,讓幹著管理行政的醫生專心幹回自己本行。但現實卻是醫管局為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將行政工作只加不減。即使醫管局總部已有千人規模的行政團隊,但每個醫院的高級醫護人員仍然要把自己當做半個行政人員看待;由醫院部分、再上至醫院、醫院之上又有醫院聯網、然後再到醫管局,每一層都有無窮盡的會議、報告要開要寫。
其中最荒謬的,必然是醫管局反覆力推的「醫院認證計劃」。本來此計劃的原意為「提升醫療機構的質素和保障病人安全」,但如今香港醫院環境之惡劣,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難道得到那個甚麼醫院認證、情況就能立時改好了麼?反過來,就正正因為認證工作抽走了大量資源時間,而令目前人力更加短絀呀!這種把絞索套上自己頸項然後再把自己吊死的蠢事,反映出「企業管理主導醫療」路線是如何離地。
醫管局一直以提升香港醫療服務為己任,但在其治下香港醫療事故仍然屢屢發生;沙士本來應為醫管局「養兵千日、用在一朝」的機會,但最後在立法會調查委員會中,卻被專家作供指有份隱瞞疫情。醫管局本應盡量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但最終卻被發現有醫院樓層與病房空置多時。假若今天的「醫療地獄」,醫管局有份促成,那我們就要問,當初將醫管局從食物及衞生局之中獨立出去的意義何在?難道就只為開設幾個年薪比食衛局局長還高的非公務員職位?(醫管局行政總裁年薪為600萬、另4位醫院聯網總監薪酬為531至561萬元之間,食衛局長薪酬現為400萬、而特首年薪只接近500萬)
雖然食衛局的辦事能力未必就會比醫管局為佳,但既然醫管局並沒有達成身為獨立於公務員體系以外所發揮的效果,那將醫療系統重新收回政府架構中,至少能把「搾取醫護人員至極限=有效率」這個錯誤觀念改正過來,只為裝飾門面的行政工作能因此而削減、也不用再付給那些惹人怨的總裁總監們天價薪酬。當然,解散醫管局不是一朝一夕間可以實行,但至少,應由重新收回64間於02–03年期間讓渡予醫管局經營的普通科門診診所開始。
延伸閱讀:醫療地獄的經濟解釋(一):公營醫院留不住海外醫生?儘管讓他走!
https://bit.ly/2DUeY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