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不派故事集【看似無傷大雅的假訊息,要怎麼有所謂?】
⠀⠀
還記得升三級警戒沒多久,家族群組的通知跳出爸爸傳的訊息,內容是關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染病教授的建議」,提到「以攝氏25度以上的水來洗手」、「以65%酒精漱口」以及病毒在不同材質上存留的時間。
⠀⠀
整篇文章看似有道理,但又覺得有些奇怪。於是我和在醫療單位工作的姊姊們討論,並上網搜尋資料,查證後才發現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經發出聲明稿,指出那是被冒名撰寫的假訊息😱
⠀⠀
奇怪!之前明明跟爸爸練習過 #分辨假訊息的繞口令!
(不~怎麼這麼快就失效了!!!)
⠀⠀
📱於是我從虛擬的手機視窗,走到現實生活中的客廳,打算瞭解一下爸爸的內心世界到底發生什麼了事!(哪來這麼多小劇場!)
⠀⠀
「你剛剛發在家族群組的訊息,是從哪裡來的啊?」
「我從大學群組複製的~」
「那你有沒有覺得哪裡奇怪呢?」
「沒有耶,我覺得講得很對!」
⠀⠀
看來單就資訊本身,真的很難進行更深入的對話!
⠀⠀
「那你記得我們上次練習的繞口令嗎?」
「嗯......」
「嗯............」
⠀⠀
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和爸爸複習繞口令,然後討論到即便是「無傷大雅的假訊息」,還是有可能因為「指揮中心需要花時間澄清」,而「分散掉專注於防疫的資源與心力」,最終便會導致防疫工程更加緊繃,某種程度上也是浪費了爸爸所繳的納稅錢。
⠀⠀
我和爸爸一起探討假訊息的旅程,並且思考這件看似無所謂的小事 ,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影響到自己。
⠀⠀
我邊說著,爸爸邊點著頭。
⠀⠀
//
⠀⠀
散會後,我回到房間做自己的事。
家族群組的通知跳了出來,又是我爸!
⠀⠀
但這次傳的不是假訊息,是事實查核中心的網頁。
⠀⠀
他雖然沒有收回原本傳的假訊息,但主動貼了針對那則假訊息的查證資訊。頓時讓我覺得很欣慰(這樣說自己的爸爸XD),但也出乎意料!
⠀⠀
跟家人對話很容易處在放棄與不放棄之間(?),覺得自己做再多的嘗試,對方好像都感受不到,也很難去改變既有的想法和相處模式。此刻的確會有滿滿的挫折感啊😫
⠀⠀
❤️ 但從更長遠的視角去看,我們確實都有一點一點地在成長。或許,我們可以練習的是在每個想放棄的時刻,試著提醒自己:還是有微小變化的!下一次會更好!
⠀⠀
就像爸爸這次的 #自打臉 ,真的比梁靜茹給了我更多想繼續對話的勇氣和能量啊。
⠀⠀
//
⠀⠀
卡在假訊息對話的瓶頸,讓你苦惱或心累嗎?
知道要耐心溝通,但就是做不到啊~怎麼辦?
⠀⠀
👉 快來參加對話千層派全新主題的線上活動
【關心是真的,訊息是假的】#對話工作坊
⠀⠀
✅ 用五個步驟,探索面對假訊息的新解法
✅ 釐清對話目標,建立帶得走的對話策略
✅ 用多方視角重新理解假訊息對話的關鍵
⠀⠀
► 活動時間:9/12(日) 下午2~4點
► 活動資訊:https://fb.me/e/Y7jQ5fph
► 報名傳送門:https://forms.gle/u3jmgviC3HeQw7KC9
*活動免費參加,名額有限,請儘早報名!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介紹 訪問作者: 余欣蓓 內容簡介: 王小棣導演、王增勇 政大社工所教授、吳嘉麗 女書店董事長、林君陽 《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胡淑雯 作家、郭念洛 《銀髮新視界》主持人、張娟芬 作家、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蔡盧浚 台北市立聯合...
醫療故事美劇線上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跨世代女「人」交流|你心中女人的樣子】
莎拉·吉爾伯特(Sarah Gilbert)是本次AZ疫苗開發團隊的領導者,也是參展者「賢」心中女人的樣子。賢提到,吉爾伯特原先是牛津大學的疫苗學教授,為了能夠讓疫苗更加普及,無償轉讓疫苗技術給阿斯利康藥廠。
吉爾伯特在開發疫苗後,獲得美國玩具公司,以她為原型製造的芭比娃娃。這是美國玩具製造公司美泰兒,向防疫第一線人員致敬的作品。吉爾伯特雖然一開始覺得「怪怪的」,不過後來接收這個贈禮,也希望這個娃娃的科學家形象,能夠「鼓勵更多女性和年輕女孩投入科學研發領域。」
吉爾伯特不僅在女性占比少數的科學領域創下佳績,她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媽,扭轉過去對於成功女性往往是單身或是未婚的形象。身為女性,
吉爾伯特和夥伴格林寫到,她們不是「大藥廠」,只是兩個在母職和養家壓力夾擊下想有貢獻的普通人。吉爾伯特的溫柔以及強大,讓她成為賢心中女人的樣子。
那你心中的女人樣子是什麼呢?
艾瑪華森、西蒙波娃、三毛、奧黛麗赫本⋯⋯等,是參展者列舉心中女人的樣子。
也有人認為,女人的樣子像是超人、像是水。
不妨也將你心中女人的圖像,放置在展間吧!
#展間連結請往下拉到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內文節錄:
無論如何,美泰兒推出的六名抗疫芭比娃娃中,除了吉爾伯特,其他五人分別是美國急診室護理師歐蘇利文(Amy O’Sullivan)、美國第一線防疫醫師克魯茲(Audrey Cruz)、對抗醫療照護體系種族歧視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精神病學住院醫師歐瑞娃(Chika Stacy Oriuwa)、為巴西COVID-19變種病毒測定基因序列的巴西生物醫學研究員德黑素斯(Jaqueline Goes de Jesus),以及製作重複用手術服的澳洲醫師懷特(Kirby White)。
美泰兒資深副總裁兼芭比娃娃部門全球負責人麥克奈特(Lisa McKnight)表示:「芭比感謝所有在面對疫情與加劇挑戰下,仍付出巨大犧牲的第一線工作人員。」
「為了讓人們看到她們的努力,我們分享她們的故事。」麥克奈特補充,美泰兒希望這系列芭比娃娃能「激勵下一代效法這些英雄」。
更多 Sarah Gilbert的介紹:https://technews.tw/2021/08/15/az-vaccine-developer-sarah-gilbe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先加入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講座報名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FsofL9r81HlZYvF6qANdZZzWF-XEJOqZJ9EXxjU3aRyiyCQ/viewform?usp=sf_link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留言
醫療故事美劇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elta變種危機升高 青少年是以色列傳播破口》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1.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封面,用最漫長的一次告別來形容全球新冠疫情的最終階段,卻因同時面臨五個變種病毒,讓快速研發的疫苗面臨挑戰。以色列近期發布的官方數據便指出,輝瑞BNT疫苗保護力從先前的94%只剩下64%,六月發表於權威期刊柳葉刀的蘇格蘭研究,也注意到Delta可能突破疫苗防護,其中兩劑輝瑞對Delta的保護力只剩下79%,而兩劑牛津AZ對Delta的保護力,也僅僅只有60%。
2.青少年和境外染疫被視為Delta變種病毒傳播的兩大主要破口,不只以色列破功,Delta變種也席捲英國九成以上病例及美國確診感染總數的51.7%,德國之聲更引述德國負責防疫的科赫研究所所長維勒(Lother Wieler)說法稱,單靠疫苗接種,恐怕不足以免於下一波感染高峰,諸如戴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仍是現階段不能輕易解除的安全閥。
3.越來越多科學研究指出,疫苗對Delta變種的有效率,明顯比Alpha低了3到5倍,這也讓加強針的研發,比人們原先預期要來得更迫切。不過輝瑞藥廠雖然宣布,將於今秋推出所謂加強針,也就是當前疫苗的第三劑,可以替美國人提供五到十倍對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美監管機關FDA卻明確表態反對,擔心過強免疫反應所導致的風險,當前兩劑疫苗已經足夠。
4. 一個Delta變種病毒,已經夠讓全世界焦頭爛額,近日又傳出祕魯發現的變種病毒Lambda迅速傳播至鄰國智利、蔓延全球至少31國,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還點出一款源自美國加州的變種毒株Epsilon,竟然可以突破疫苗或染疫後帶來的免疫保護,讓疫苗效力大幅下降到幾乎無效。
Epsilon之所以強大,在於它的刺突蛋白出現了三處變異,足以分解中和人體內的抗體,藉此削弱疫苗。
但Epsilon的傳染力不如原始病毒強烈,去年五月現蹤後,目前在加州以外的感染個案非常有限。
{內文}
新聞片段:「還記得第一次新冠疫苗注射嗎? 它們給了我們生活可能恢復到大流行前狀態的希望,如果我們能有足夠的人接種疫苗。但如今一些在疫苗接種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仍在與新冠病毒搏鬥。」
這恐怕是人類對抗疾病史上,最漫長的一次告別。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封面,在全球疫苗接種人數突破30億人次、卻同時迎來400萬人染疫死亡之際,以五個串聯在一起的刺突蛋白憂心警告,當我們以為疫情要結束之際,一個個更強的變種病毒正捲土重來,讓快速研發的疫苗面臨挑戰。
新聞片段:「以色列一項初步研究似乎表明,與之前的病毒株相比,輝瑞BNT疫苗對Delta變種的保護力降低了,僅為64%,這遠低於其他近90%的估計。」
這是以色列衛生部7月5號,針對境內輝瑞BNT疫苗施打有效性所發布的最新大數據結果,內容稱自6月6日至7月初,輝瑞疫苗在預防感染上的效力,正從先前的94%大幅降至64%,不過預防重症及住院保護力仍有 93%,這與Delta變種在以國的爆發時間點不謀而合。此前以色列官方在五月才發表過一份報告,稱施打完兩劑輝瑞疫苗者,在預防感染、住院及重症都有絕佳效果,讓這份報告背後可能點燃的疫苗保護力危機,受到全世界高度關注。
以色列政府新冠諮詢顧問 Ran Balicer:「Delta變種改變了全球各地病毒的傳播動態,以色列也一樣。我們知道它在人與人之間更具傳染性,我們還知道,和Alpha變種相比,它更具有逃避免疫系統的能力。」
根據CNN報導,五月的以色列尚未遭受Delta變種入侵,當時該國疫情主要以英國Alpha病毒感染為主,所以兩劑輝瑞效力可達95.3%,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也高達93%,並不令人意外,雖然略低於5月發表於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的97%,但保護力仍傲視全球。不過六月發表於同一份期刊的蘇格蘭研究,卻已經注意到Delta可能突破疫苗防護,其中兩劑輝瑞下降幅度最驚人,對Delta的保護力只剩下79%;而兩劑牛津AZ對Delta的保護力,也僅僅只有60%。
以色列醫療監察官員 Boaz Lev:「我們確實看到有人在接種疫苗之後仍感染Delta病毒,而且他們還具有傳染性,然而他們罹患重症、住院或死亡的機率微乎其微,所以我們仍堅信疫苗的免疫接種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色列一度認定,防疫最大的破口出在12到15歲、尚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新任總理班奈特在緊急召開內閣會議後,甚至直接對年輕族群喊話快打。但即便重新實施封閉空間強制戴口罩的命令,以色列境內確診數量仍持續增加,這才驚覺問題還包括境外返國的隔離檢疫措施不夠嚴謹。正如日本日前透過大數據得知,Delta變種雖然是在印度發現命名,卻是透過美英等疫苗施打最普及等大國共九種路徑攻進國門,然後全面尋找那些未完整接種疫苗者,給予致命痛擊。
BioNTech執行長 伍爾薩辛(2021.05.21):「本週我們對印度變種病毒進行了測試,在最新測試中,我們發現我們的疫苗,對Delta變種抗體減少了25%-30%,我們希望仍可以防止70%-75%的感染,我們期望在未來幾週內獲得更多訊息。」
輝瑞BNT曾經是全球第一支問世、號稱防護力最佳、副作用極低,且最快鋪貨世界各地廣泛施打的新冠疫苗。一份以以色列為樣本的全球首個大型現實世界數據,更是早在今年2月24號便刊登於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當時120萬名接種兩劑輝瑞BNT疫苗的防護率高達94%,和先前臨床試驗結果公布的95%幾無差距,且彭博社引述最新數據,還強調輝瑞疫苗能成功阻絕94%無症狀感染。但如今不只以色列破功,Delta變種也席捲英國九成以上病例,及美國確診感染總數的51.7%,德國之聲更引述德國負責防疫的科赫研究所所長維勒(Lother Wieler)說法稱,單靠疫苗接種,恐怕不足以免於下一波感染高峰,諸如戴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仍是現階段不能輕易解除的安全閥。
美國總統拜登首席醫療顧問 佛奇:「數據還很少,我們非常努力要取得明確的相關數據,以色列人很清楚他們在做什麼,我們對此沒有懷疑,但我們要確認到底是在什麼情況下,疫苗對無症狀者的感染保護力會從94%降到64%。」
華郵報導稱,關於Delta變種的新研究,揭示了完整接種的重要性,並高度強調了病毒突變所帶來的挑戰。澳洲更以對新南威爾斯省,衝擊最劇烈的三波高峰為例,第一波耗時48天感染217人,第二波77天感染552人,但Delta變種迅雷不及掩耳,短短22天就感染了395人,最新一期Nature期刊也以Delta對抗體中和的敏感性為題,發現接種一劑輝瑞或AZ疫苗血清,幾乎完全不能抑制Delta病毒,必須打滿兩劑才能在95%人體產生中和反應。更重要的是,疫苗對Delta變種的有效率,明顯比Alpha低了3到5倍,這也讓加強針的研發,比人們原先預期要來得更迫切。
新聞片段:「今晚輝瑞藥廠表示,將推出所謂加強針,也就是其當前疫苗的第三劑,可以替美國人提供五到十倍對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在第二劑注射後六個月,輝瑞相信那些接種者將藉此受到高度保護,免受 Delta 變種的影響,該變種病毒目前正在美國各地爆發疫情。該公司希望在數週內向美FDA提供新數據,並打算努力開發針對Delta變種的新款疫苗。」
根據輝瑞自家首席科學家Mikael Dolsten的說法,不只是以色列的數據,輝瑞近來自己在美國的臨床數據也顯示,BNT疫苗保護力在接種後六個月,明顯下降到80%左右,儘管對重症的保護力仍在95%,但只要是沒打疫苗的地區,都會迅速成為新變種病毒的溫床,且病程發展極快,93%被送進加護病房的病患,都必須仰賴呼吸器維生。
美國感染科醫師 Dr. William Sistrunk:「我們看到一些年輕人病得很重,我們也看到病患比以前更快就發展成重症。」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稱,輝瑞BNT正打算針對Delta變種,研發所謂「更新款」疫苗,預計最快下個月展開臨床試驗,隨即送交美FDA通過EUA審查。但不過一星期前,才剛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家Ali Ellebedy明明已找出證據,稱mRNA疫苗在人體所誘發的免疫反應,足以抵禦新冠病毒長達數年,甚至終生免疫。這也讓主管機關態度更為謹慎,擔心過強免疫反應所導致的風險,可能也會致命。
美國民眾:「我很高興終於打完了。」
一個Delta變種病毒,已經夠讓全世界焦頭爛額;近日又傳出祕魯發現的變種病毒Lambda,迅速傳播至鄰國智利,蔓延全球至少31國。如今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還點出一款源自美國加州的變種毒株Epsilon,竟然可以突破疫苗或染疫後帶來的免疫保護,讓疫苗效力大幅下降到幾乎無效。報導援引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稱,Epsilon之所以強大,在於它的刺突蛋白出現了三處變異,足以分解中和人體內的抗體,藉此削弱疫苗。所幸它的傳染力不如原始病毒強烈,去年五月現蹤後,目前在加州以外的感染個案非常有限,致使WHO尚未發布對它的警示,只提醒歐美部分國家過早解封,恐將會加大全球染疫風險。
世衛公衛緊急計畫執行主任 萊恩:「我認為還太早,我認為整體來說我們太早決定、急著完全恢復常態,而我想我們將為此付出代價,因為我們疫苗接種數還不到,變種也還在。」
儘管如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所言,新冠疫情的最後階段,將不只是漫長,且對所有人來說都充滿痛苦。但證諸歷史,再強的病毒,最終都將因充分防堵而逐漸減弱消失。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新冠病毒註定留給我們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科學與倫理之間,在人命與經濟考量下,如何拿捏出一個最好的防疫政策,將是當前各國政府的最大考驗。
https://youtu.be/7aJHQpOGmuY
醫療故事美劇線上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介紹
訪問作者: 余欣蓓
內容簡介:
王小棣導演、王增勇 政大社工所教授、吳嘉麗 女書店董事長、林君陽 《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胡淑雯 作家、郭念洛 《銀髮新視界》主持人、張娟芬 作家、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蔡盧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 真誠推薦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思覺失調症再度引發討論與重視。戲劇會迎來結局,但是身受精神疾病所苦的真實人生仍得繼續與疾病奮戰。
你知道嗎?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於二○一四年推動正名)在台灣,每千人約有三個人罹患,這種疾病會導致思考、認知與知覺功能失調。在精神科並不少見。
如果精神病人是身處大霧、無窮迴路的渾沌謎團,那麼,翁美川就是提燈人,在迷宮的前方提著燈,看夢境中的病友打轉,她堅忍地風雨中守著,用耐心和希望等待病友們走出迷霧。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翁美川長達三十多年來,不畏外界質疑和異樣眼光,默默從事協助精神病患落實職業復健的工作,幫助他們努力找回重回世界的鑰匙。而一踏入精神障礙照護領域,就再也沒有回頭。從「有何不可」咖啡屋、「士林好所在」工作站、「生活者工作坊」,到「智立勞動合作社」,精障病友的工作訓練也持續不斷地進行著。
至於為美川開啟精障照護之路的羅春嬌督導持續堅守在線上,所奉獻的醫療工作歲月也是台灣四十年來精神醫療史的小小縮影。在精神病友的世界裡,醫護人員的奉獻如同風雨中的燈塔,保護病友們在淒風苦雨中,尋回上岸的路。
這本書裡的故事訴說愛、寂寞、孤獨與奮鬥,更記錄了精神障礙朋友重回社會的工作復健路。在被遺忘的人間角落,有許多家庭正在進行困獸之鬥,我們能做的,是在人生的路上互相扶持,可以的話互相拉一把,明白在危難的時候,自己終將不會被世界遺棄,如同我們不會遺棄世界一樣。
作者介紹: 余欣蓓
東吳大學哲學系、淡江大學中文系碩博士畢業。曾旅法四年,從事詩學研究與華語教學。旅行成為生命的主軸,在國度與國度間探索文化的樣貌,對一切與人相關的事物著迷。喜歡大海、森林、動物,無可救藥愛上貓。著有《台灣伴手禮旅行》。
策劃者簡介:綠主張
綠主張是主婦聯盟基金會三十年前運動文宣響亮口號,變成共同購買運動組織的公司名稱,當初幾位環保媽媽的闢室討論,竟成立了一家社會企業的模式: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許多後繼者接棒努力,另外成就了今天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為將環境保護的理念落實生根於生活而努力。綠主張是主婦聯盟基金會三十年前運動文宣響亮口號,變成共同購買運動組織的公司名稱,當初幾位環保媽媽的闢室討論,竟成立了一家社會企業的模式: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許多後繼者接棒努力,另外成就了今天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共同為將環境保護的理念落實生根於生活而努力。
醫療故事美劇線上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一年的中間,許多學生畢業的季節,來跟大家來聊一聊「生涯」跟「職場」,似乎是很應景的話題。
但你放心喔,我要跟你聊的不是如何找工作、面試,這一類比較技術性的問題;而是在這個動盪、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我們要怎麼樣「安身立命」?
所以呢,我們企劃了三集「過好人生」的專題,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駕馭那未知的未來?我想不管你是剛畢業的菜鳥,或是已經在江湖上走跳的老手,都會覺得很有幫助。
而在「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一集,我要開門見山的,來幫你破解一個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喔:「不管你現在幾歲,有工作還是沒有工作、薪水高還是薪水低?你對未來都會有一種淡淡的焦慮,不確定是否繼續往下走,是對的選擇嗎?」
你是不是也感受到,那些過去覺得顛撲不破的保證,全部都一點一滴的在瓦解中呢?
你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在我分享「如何面對這些焦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客觀的數據。
首先喔,根據「行政院國發會」最新出爐的一個報告裡,它載明喔,在不遠的未來,大概就是民國150年,我們台灣的人口會比今天少了679萬,只剩下1660萬,回到民國65年的狀態。
這意思是說,我們現在剛好站在一個分界點,接下來每往前走一步,我們的人口數據就會往後退一格;但是不同的是,這次的1660萬的人口結構,會跟以前很不一樣。
首先呢,65歲以上的人口,會從當年的60萬膨脹到730萬,是當年的12倍;但是出生的人口,卻從42.5萬降低到5.6萬,比當年的七分之一還要弱。
聽到這些數字可能沒有感覺,我直接講白話文;現在全台灣有2600多所小學,如果都沒有關門,每間學校就平均只會有25個學生。
你想想看,這樣的狀況底下,有多少教育人員要被淘汰?而周邊有多少的產業會跟著萎縮?
好!就算你不從事教職,也不想生小孩,那個時候每年能繳稅的人,只剩下810萬人,是現在1730萬納稅人口的一半。
但是卻要支應730萬人的退休年金、長照費用和醫療支出;從現在5到6個人,養一個退休人口,到1比1的cover,我們只有40年的時間。
如果講到這裡,你還是沒有感覺,我就直接告訴你,只要你現在小於58歲,你有很大的可能會領不到勞保,甚至於呢,你要繼續工作到75到80歲都是正常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喔,晚點退休沒什麼不好,反正壽命那麼長,繼續工作當練身體。那我再告訴你一些產業的實況,你可以想一想。
所謂的「工作」,你那種覺得想要做一輩子的,它會不會存在?就算你想做,還有公司會要你嗎?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喔,大家都知道台灣過去一直以來是機車王國,隨便走在馬路上,你都能夠看到不管是綠牌、白牌、黃牌、紅牌…這種各式的機車,滿街趴趴走。
而這樣子高密度的機車使用,就造就了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台灣機車行隨便開,隨便賺錢。不過同樣的情況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開始了有重大的轉變。
由於電動機車的技術愈來愈成熟,無論是更時尚的外型,更便利的充電站、加上環保政策的助攻、實際價格的補貼跟補助;它都相較於傳統機車有更好的吸引力對於消費者,它帶動了近年來電動機車的換車潮。
而電動機車就像3C產品一樣,在維修的時候,不管是哪裡出問題,只要把整台電動車接上電腦,就能夠很快的診斷出故障的位置,直接換掉零件。
不再需要那種傳統機車行,老師傅的維修經驗,而且維修價格更透明、更低。在這樣的風潮底下喔,傳統機車行如果不轉型,你想想看生意還能維持幾年?你可以自己想一下。
如果你覺得機車行是「黑手」,是屬於「藍領」的產業,跟身為「白領」的你無關,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我接下來要說的例子。
「大數據」的運用,在這幾年來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你可曾想過所有使用習慣、生活方式、健康數據,都會透過電子化的大數據被記錄之後,所有的產業都能夠針這些數據,去鎖定他要的族群,去設計出更受歡迎的產品。
你想想看,假設你這輩子會得到什麼病,都可以透過「大數據」推算出來;汽、機車全部自動駕駛,大幅降低車禍的機率,你還需要現在包山包海的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嗎?
還是保險公司其實只要針對你所需要、買得起又適合的保單,直接推播到你的手機裡,方便你完成購買這樣就好啦。那麼這個時候,眼下全台灣21萬的保險從業人員,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都知道打敗計程車的,不是另外一家更大的計程車行,而是叫車軟體Uber、滴滴打車;而打敗出版業的,不是哪一個強大的作者或者是書商,而是沒出過任何一本實體書的「臉書」啊。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讓口香糖的銷售量急劇下滑的,不是另一外款零食,而是「社交軟體」。因為當人不用直接互動的時候,口氣清新的需求,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在未來,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敵人會在哪裡?也不知道你的公司還能活多久?就算它現在看起來很大。更何況喔,在台灣的大企業是相對少的,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而中小企業只有七年的平均壽命,它關店的比率非常非常的高;以每個人平均45年的工作時期,你至少要換7到8次的工作,這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談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心中那種隱隱約約的不安,其實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焦慮,我還比較擔心你勒!
那麼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思考?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喔,如果你的想法還停留在,找到一個工作安分守己的做下去,只要穩定就好;那恭喜你,你註定被淘汰。
為什麼呢?其實我們有很多人的生涯概念,是來自於20世紀,但卻要應付急劇成長的21世紀。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在上個世紀,我們對生涯規畫的理解都很單純,而且單純得很絕對!
就像是讀了醫學院就當醫生,讀了師範學院就當老師,要是你不想讀書就當工人,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概念。
但你有沒有發現喔,在我們渡過了千禧年,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這種精確分工、結果確定的事情,其實早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三到五年之間,就會有不同的熱門新工作誕生。
特別是近幾年來,最熱門的工作像是YOUTUBER、網路小編、電競選手、居家整理師…這些等等的,都已經不是各大專院校裡,找得到相關的科系的新工作、新職業啊!
而這樣子的「實際產業」,跟「學術」之間的斷層,也老早讓生涯的議題,脫離了「精確分工、確定結果」這樣的途徑。
而更弔詭的是,有一個關於「知識更新速度」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的大學生,進學校第一年所學的知識,在他升大二的同時,去年所學的就已經過時,形同作廢啊!
這更說明了,要現在的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帶著所學的專業,去找到一個長期穩定、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那幾乎已經是「神話」了!
再加上喔,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工業革命以來,人口和科技發展最快速,而且達到高峰的階段。現代的人一天的資訊量,已經是18世紀的平凡人一輩子的資訊量。
也就是說喔,雖然我們懂得比二百年前的人,還要多很多;但尷尬的是,我們大部份的思考方式,卻沒有進步多少,還停留在工業時代那種「找個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這樣的思考框架裡。
在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要是你的思想沒有適時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一起前進,你又偏偏生活在變動這麼快速,對於「未來」是前不著村、又後不著店的狀況裡,那麼怎麼樣會讓人不焦慮呢?
如果你不想要繼續焦慮下去,那麼關於未來生涯的因應策略,就是你最急迫、最需要學習的部份。
但是在開始學習之前,我來說個故事,讓你對於這樣的學習,先有個正確的理解。IBM大型電腦之父「佛瑞德・布魯克斯」。
他在1986年的都柏林IFIP的研討會上,曾經發表過一個關於軟體工程的經典論文。論文名稱叫做《沒有銀彈》,之所以把論文的名稱取得這麼特別,是因為佛瑞德使用了一個隱喻。
在歐美的傳統故事裡,傳說喔可以用銀製的子彈,就可以殺死吸血鬼、狼人或者是任何怪獸;所以呢「銀製的子彈」就會被引申成「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而佛瑞德把論文取名成「沒有銀彈」,就是在強調軟體複雜的本質,並沒有任何一個技術或方法,可以像是殺死狼人的「必殺技」,並沒有那種一招斃命,一用就靈的這種途徑。
而事實上,像軟體工程這樣的挑戰,就跟現代人的生涯規劃是同樣的複雜。過去所有行業的權威,和牢不可破的真理,都在此刻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的「保證」可言。
因此呢,我們未來將面對的問題、還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跟方法,都會是「史無前例」的,都必須由我們自己親手去開創。
而真正「解決問題」的高手,就像佛瑞德這樣的人,他們老早就參透了「一勞永逸」的方法其實根本不存在。
可以追求的是鍛練自己的「思考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為能夠「靈活應變」,去適應各種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持續升級的系統。
如果你還是聽不懂,非得要一個答案,那我只能說,現代生涯唯一的不變的,是「一直在變」啊!唯一的解答就是「沒有絕對」!
而你的腦袋裡那些一成不變、不動如山,企圖想要找一個工作、一個專業,就做一輩子的「舊思維」;如果再不移除,那就會像是當大家都在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你還堅持使用「call機」,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喔!
更可怕的是,這些過時的思想如果不即時更新,當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之後,它會變成一種毒素,變成一種「思想的遺毒」。
不知不覺會腐化你的心靈,讓你對生命感覺到絕望,成為自我發展的最大阻礙,這會是你要的嗎?你可以想一下。
所以在下一集的節目裡,我會一一說明,這些「思想遺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及它是在什麼時候,植入你的腦袋裡?
面對「思想」這種無形的對手,你必須先認出它、標定它;才能進一步的打敗它、超越它。
要是你希望自己能夠與時俱進,不讓未知的新科技,消滅你熟悉的工作跟生活方式,那你就一定要鎖定我們的頻道。
除此之外呢,如果你想要更精確的,認出在自己的人生裡,無論是面對工作,還是自我發展的迷思或現象。
並且透過學習掌握具體的方法、找到明確的自我定位,有效的去適應這多變的未來,那麼千萬不要錯過,我們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如果你曾經在生命的任何時刻當中,問過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這門課就是為你所準備的!【過好人生學】會陪伴你過出自己想要的好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跟你分享的【過好人生學】,期待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讓我們一起邁向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