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歐特調新上市
S5EP20 作家|鄭如晴:大人給兒童最重要的禮物是「培養閱讀習慣」
作家鄭如晴,創作包括散文、小說、兒童文學和翻譯作品,而更多人可能知道的身分,是演員 #張鈞甯的媽媽。
鄭如晴除了創作,目前也兼任世新大學教授,主講台灣現代小說的課程。曾在德國生活七年,期間開始寫作,回國後擔任國語日報副刊主編,為了精進兒童文學能力,46歲考上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那是怎樣開啟她如此著迷於兒童文學呢?鄭教授在訪問中,回顧她小時候看到的第一本童書時,那眉飛色舞的神情和愉悅的聲音表情,相信聽了你也會被她感染-一起進入那個滿足她閱讀想像力的畫面!
※本集訪問日於2021年5月5日錄音&合影,為非三級警戒期間※
#防疫在家聽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前往喝一杯官網看更多🥃
https://drinkwithmario.thenewslens.com/
🎙兒童作品想傳遞真善美,成人作品在抒發生命經驗🎙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ZCn2je
Spotify | https://spoti.fi/32dSc27
KKBOX|http://bit.ly/36PKdgZ
Castbox| http://bit.ly/mariodrink
Stitcher | http://bit.ly/2mmA46t
Omny | https://omny.fm/shows/drinkwithmario/s5ep20
鄭如晴世新大學 在 張鈞甯Ning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只是張鈞甯媽媽,我是作家,我是主體」
一起來看看作家鄭如晴教授接受世新大學公共事務室訪問!
👉🏻👉🏻👉🏻https://youtu.be/QGqjGOU1_tg
《小幫手》
鄭如晴世新大學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親子單元,邀請世新大學副教授 鄭如晴來到空中,與大家談談「家」的樣貌,以及導讀書籍《鑿刻家貌》/ 時報出版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5RoeIUmzXP0
▶飛碟聯播網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內容介紹
家,有兩股不同的力量在拔河,一道是內心底層的疲憊在抗拒,一道是傳統的古老強大力量在牽引。在抗拒與牽引的糾葛中,憤怒與委屈、諒解與包容,形成兩條繩索。在用力的同時,繩索兩端的人往往滿是傷痕。在人的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二十歲時渴望愛情,三十歲時衝刺事業,追求的是財富和掌聲,然而如今繁華落盡,回過頭來,才知真正牽絆自己一生的,其實是家庭和親情。作者文字清朗、省淨、單純,對感情體驗深刻,心思如水般溫柔細膩,筆鋒溫暖、飽含情感,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此生,我只見過母親兩次,一次在三歲那年,一次在月前夢中。夢是連接失望和希望的橋樑,隱藏在橋端的母親,是我對家企盼的體現,這座橋我一等就是幾十年。當我有了孩子,我把自己徹底地融入念想中,以想像為原型,建造我理想中的家。算算從〈一個二十七歲的母親〉,到期盼〈與汝偕老〉的過程,三十幾年的歲月匆匆而過。相對於永恆的大自然,人只不過是土地轉瞬即逝的夢,也因如此,更珍惜筆下所述,天地蜉蝣與滄海一粟般的掠影。趕在掠影前,給予家更惟慎的描繪。
這個家有很多理性的爭辯,也有很多感性的理解;包括選擇與放棄,自我與性別。透過時光的寫實敘述,折射出家人的衝撞、軟弱、妥協和體諒。寫作是獨自空間的私密存在,我寫自己也寫兩個女兒成長的歷程。〈台大之路〉透露大女兒對我的怨懟、憤怒,〈一張街頭問卷〉呈現二女兒選擇做自己的堅持。在人生斑駁的背影裡,留有我掙扎的灰燼。我們都有一個想念的家,但不見得喜歡它,就像在〈家貌〉篇中所寫的,家「提著很重,放下很慌」。
◎來賓簡介:鄭如晴
知名作家兼世新大學副教授。國立臺東大學文學碩士。曾留德七年,於德國慕尼黑歌德學院、慕尼黑翻譯學院研修。回國後歷任「國語日報」副刊主編、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執行長、「中華文化」雙週報副總編輯等。前後任教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十餘年,講授「小說創作」與「兒童文學」課程。長期從事文藝創作,寫作領域跨小說、散文、翻譯及兒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