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國土功能分區及使用地劃設案規劃說明會】
還記得上次我參與「關心縣市國土計畫北部場」的說明嗎?國土計畫非常重要喔!沒有看的朋友請看這邊😎:https://npptw.org/WevAyA 以及💻基隆市國土計畫網:http://www.rayi.url.tw/klcg/NEWS.aspx
🌳 #國土計畫為什麼重要
國土計畫將成為指導都市計畫和非都市計畫土地的土地利用、保育等國土發展目標,而縣市國土計畫是各地縣市政府就各地狀況來制定,會更詳細地來制定都市發展計畫和土地保育、管制。
🗺 #基隆市國土計畫階段在哪裡 #國土功能分區要幹嘛
基隆市國土計畫和已經在2020年6月28日在內政部的國土審議會原則通過,將在2021年4月30日前開始實施。而接下來,國土保育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土地進行功能分區──國土保育區、海洋保育區、城鄉發展區、農業發展區,國土功能分區和過去區域計畫土地使用分區不一樣!功能分區不可以以個案來變更分區!(只能在每五年通盤檢討時才能調整變更喔)
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最後階段──基隆市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作業,將在2025年4月30日前開始實施,全面取代舊的區域計畫,依照基隆市國土計畫來進行都市發展,並依照國土功能區來進行土地管制和保育。
以下就針對我們辦公室三場全到的說明會來跟大家分享我們關心的國土保育議題 !💪
#國土功能分區即使用地劃設規畫說明會討論重點
#我知道很長
#我有貼心在每大項後幫大家用白話文做一句話總結😏
一、劃設為城鄉發展區、但屬於都市計畫地區內的保護區如何受國土計畫指導?
國土計畫能夠「指導」都市計畫和管制非都土地,基隆國土分區劃設基本上依照都市計畫與非都土地的原則,然而,若是在都市計畫區內的保護區該怎麼辦呢?都計區保護區仍非常重要,能夠保留自然景觀與綠地,甚至也有洪災緩衝的功能,非常符合基隆市國土計畫的「韌性城市永續發展」的原則。針對這些保護區,有更嚴格的管制或是有劃設為國保4(都計區內位於特定保護水源、河川等非區且符合第一類劃設者)的可能嗎?
規劃公司回應,目前仍依據國土計畫的指導沿用都市計畫的分野將都市計畫區劃設為城鄉發展1,其中都計區內的保護區仍然會受都市計畫和目的事業主管法規的保護,維持既有管制。在基隆市國土計畫中也提到,未來若都計區內符合國保 1 劃設條件地區,應於下次國土計畫通盤檢討時檢討變更為相應功能分區。而都計區內符合國保 2 劃設條件地區及後續建議指導事項,其環境敏感地區多以開發時應注意使用行為或須依法進行相關評估作業為主,而市府應加強資訊披露讓民眾了解注意事項及權益。
👉總結:都市計畫區內的保護區國土計畫只能指導,真正的管制還是在都市計畫,大家一起來監督!
二、關於協和電廠填海造陸範圍劃設城鄉發展地區第2之3類範圍
城鄉發展地區第2類之3的劃設標準為「經核定重大建設計畫及其必要範圍或城鄉發展需求地區,且有具體規劃內容或可行財務計畫者」,目前協和電廠填海造陸範圍多數屬於都市計畫區內,唯有東西防波堤部分因屬於非都範圍,但因此案為中央核定的「重大建設」,所以國土計畫將部分位於非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填海造陸範圍劃設為城2-3。
若未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的二階環評沒有通過(也意味著「重大建設」停止),那麼將會在下一次國土計畫通盤檢討時將為了此重大建設的2-3的劃設剔除掉。若二階環評通過、協和電廠更新改建也完成,那麼會將都市計畫範圍擴大,並將目前的城2-3劃設為城1。
👉總結:國家重大建設協和電廠的填海造陸案,目前正在二階環評最後階段,希望大家來關心和並要求台電提供更好方案!
三、國土復育促進地區之提報範圍,是否有限定在非都市計畫地區:
這次的國土計畫審議,基隆市國土計畫提出兩處(新山水庫、國道3號部分路段地區)的國土復育促進地區皆未獲同意(目前各縣市均無國土復育促進地區通過)。根據《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劃定及復育計畫擬訂辦法》,機關(構)、人民或團體皆可針對國土復育促進地區劃定的進行提報建議,並不限於非都市計劃地區。但若劃設為國土復育促進地區,相關的規定禁止事項,民眾也是需要遵守的呦!
👉總結:民眾可以來推動國土復育促進地區的劃設,歡迎大家一起來保護脆弱國土!
四、農業發展用地第5類(都市計畫內農業用地)的劃設提問:
有關心國土計畫的民眾針對本市「農5劃設面積為0」有所疑問,過去,都市農業區被視為都市計畫的儲備用地,而現在,國土計畫中被劃入農5的農地必須農用,也就是縣市政府必須將沒有迫切用途的都計農業區保留給農業使用。在詢問過國土科後,得到回覆為目前的都市計畫地區農業區在檢視後皆不符合農5的劃設標準。但為減輕民眾的疑慮,還是在現場請規劃單位再次說明,以七堵區為例,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基隆河沿岸是有農業區土地的,除了農業使用外,應也是能發揮滯洪效果的重要關鍵,是因為面積未達10公頃、不符合農一的劃設標準或是農業使用沒有達80%所以沒有劃設?
規劃單位回覆,目前都市計畫區內的農業區皆不到10公頃,因此未劃設為農5。但目前中央補助地方政府農業單位進行農業資源盤點,未來,國土計畫也將會參考其結果在市層級及中央層級的國審會說明、討論調整劃設。
👉總結:基隆市都計區內的農地因不到10公頃而無法劃設為農5,未來也會參考資源盤點來調整!
五、七堵姜子寮集村農舍問題:
位於姜子寮山的集村農舍開發案因位於重要的自然資源內,且開發範圍龐大引起市民和議會的關注。但由於此地屬於山坡地農業區,依農發條例第18條之規定可依相關規則興建集村農舍,再者,由於基隆市特有的法規😣——免受建築技術規則第262條第3項(名稱太長有興趣可以點進來:http://exlaw.klcg.gov.tw/LawContent.aspx?id=FL055275),讓建築物可以長在其他縣市不可以建築的平均坡度35%到55%之山坡地上。
以上,農業主管法規加上建築法規在姜子寮集村農舍案例上都合法,因此我和幾位議員花了非常多的時候,從檢討農業開發之於姜子寮山之必要,與如何保護山坡地生態,或檢討山坡地開發的規則等,還在持續監督中。因此在這次國土分區的討論中,我們也特別提到姜子寮集村農舍的問題。
國土計畫是否能針對現在姜子寮集村農舍的問題來進行管制?然而,由於國土計畫屬於土地管制法規,最晚會在2025年4月30日全面實施並生效。目前主管農地、建照、水保等法規都已經通過,姜子寮集村農舍的建照也已經核發,因此屆時會在土地管理機制中屬於「既有權利保障」的範疇,目前,中央也正在擬定「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若屆時的管制規則中,農舍的興建是在此分區不容許使用的範疇,便不能進行增建或翻新。
集村農舍所在位置土地劃設為國保2或農3?由於此處為自來水質水量保護區、山崩地滑的地質敏感區以及草濫溪上游集水區,先前六月在中央審查時,國審會認同將此處劃設為國保2,但仍需等待依法公告的法定圖層出來之後才能確定。雖然姜子寮集村農舍已成為既成的事實,基隆市政府都發處國土科也希望這個地方可以持續受到保護,我們也會持續關注和監督。
👉總結:姜子寮集村農舍案目前已拿到建照,雖主管單位希望將該地畫為國保2,在國土功能分區實施後、在土地管理機制中屬於「既有權利保障」的範疇,我們會持續監督與關注。
都市農業 功能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認識香港農業吧】點解本地明明有養豬,但最近一直冇新鮮豬肉食?香港明明有幾千公頃嘅農地,何解市民要排長龍去社區園圃爭崩頭攪耕種呢?你以為農業唔關城市生活事?不安於城市生活嘅你,係時候拓闊對香港農業嘅想像喇!報名參加民院〈香港農業知識入門 Essential Agricultural Studies〉啦!
課程報名: https://forms.gle/rpvS4EfnKrRrnN9t7
民院邀得專研本地食物及農業問題的劉海龍先生策劃整個講座系列,開拓本土農業於耕種技藝之外的規劃及政治等基本知識及視界,全面地認識香港食物及農業的人、地、政。再從了解都市農業 (Urban agriculture)、多功能性 (Multi-functionality)及食物系統(Food system)等概念,著手拓展香港農業發展論述,迎向適切當今香港的農業復興。
https://www.facebook.com/…/pb.5875526913…/1704886712990961/…
【AGR1001】香港農業知識入門 Essential Agricultural Studies
課程報名:https://forms.gle/rpvS4EfnKrRrnN9t7
-------------------------------------------------
課程簡介|
曾有『美食天堂』之稱的香港,今日不但越來越『冇啖好食』,我們只能由有毒食物等新聞去為健康擔憂。但對食物來源不求甚解的香港人,又如何確保食物安全呢?
港農業自八十年代步向衰落,但近年在菜園村及新界東北等社會運動帶動下,復興本土農業之聲日漸壯大。不少農業團體都有開辦耕種課程,彌補農藝傳承的青黃不接;但當主流學術界忽視本土研究之際,香港農業研究二十多年的斷裂就相對難以修補。不但主流中小學課程欠缺食物農業教育,面對通識考題時欠缺基礎認知應對;連農業園等新農業政策都難擋農地破壞,令農夫繼續孤立無援。
是次民院邀得專研本地食物及農業問題的劉海龍先生策劃整個講座系列,開拓本土農業於耕種技藝之外的規劃及政治等基本知識及視界,全面地認識香港食物及農業的人、地、政。再從了解都市農業 (Urban agriculture)、多功能性 (Multi-functionality)及食物系統(Food system)等概念,著手拓展香港農業發展論述,迎向適切當今香港的農業復興。
-------------------------------------------------------
講者簡介|
劉海龍,本土研究社核心成員,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哲學碩士,鑽研香港農業、食物與環境問題,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兼任導師,曾在該校城市研究課程開辦名為「認識都市農業」的大學通識課。致力將農業研究於社會運動應用,守衛新界東北等鄉村,建造城鄉共生的香港。現正進行食物安全問題及農業發展模式的研究,曾參與水耕產業及農業青苗補償政策檢討,文章散見於明報及其他網絡媒介。
-------------------------------------------------------
課程資料|
日期:2019年 5月29日,6月5、12、19、26日,7月3、10及17日(逢星期三)
時間:19:30 - 21:30
地點:九龍旺角彌敦道646號陶德大廈 2 樓
收費:8堂共1600港元,學生價1280港元;個別課堂每堂300港元
名額:25位
------------------------------------------------------
課程報名:https://forms.gle/rpvS4EfnKrRrnN9t7
#農業復興 #社區經濟 #都市農業 #城鄉共生 #糧食自給 #農地規劃 #食物系統
都市農業 功能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食農與我何干?本土研究社成員劉海龍早前於中大崇基學院週會分享,希望大家一同探討!
同時在年初幾乎被滅聲的香港農業知識入門成功開設第四班,今次感謝教協鼎力相助,讓民間知識繼續傳播,請大家多多支持!(非教協會員請pm本頁報名)
-\-\-\-\-\-\-\-\-\-\-\-\-\-\-\-\-\-\-\-\-\-\-\-\-\-\-\-\-\-\-\-\-\-\-\-\-\-\-\-\-\-\-\-\-\-\-\-\-\-\-\-\-\-\-\-\-
【香港農業知識入門】
曾有『美食天堂』之稱的香港,今日不但越來越『冇啖好食』,我們只能由有毒食物等新聞去為健康擔憂。但不認識食物何來的香港人,又如何確保食物安全呢?
香港農業自八十年代步向衰落,但近年在菜園村及新界東北等社會運動帶動下,復興本土農業之聲日漸壯大。不少農場都有開辦耕種課程,彌補農藝傳承的青黃不接;但當主流學術界忽視本土研究之際,香港農業研究二十多年的斷裂就相對難以修補。不但主流中小學課程欠缺食物農業教育,面對通識考題時欠缺基礎認知應對;連政府的新農業政策都難擋農地破壞,令農夫繼續孤立無援。
是次工作坊邀得專研本地食物及農業問題、本土研究社的劉海龍先生主講,開拓本土農業於耕種之外的規劃及政治等基本知識及視界,全面地認識香港食物及農業的人、地、政。再從了解都市農業 (Urban agriculture)、多功能性 (Multi-functionality)及食物系統(Food system)等概念,著手拓展香港農業發展論述,迎向適切當今香港的農業復興。
1. 香港為何需要農業?
2. 誰在主宰香港農業?
3. 如何發展香港農業?
4. 復耕會否是生態破壞?
5. 土地制度如何引致鄉郊破壞?
6. 香港如何借鏡國際經驗?
對象︰適合通識科和地理科老師,及對香港農業有興趣的人士。
講者|劉海龍,本土研究社核心成員,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哲學碩士,鑽研香港農業、食物與環境問題,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兼任導師。致力將農業研究於運動應用,守衛新界東北等鄉村,建造城鄉共生的香港。現正進行食物安全問題及農業發展模式的研究,曾參與水耕產業及農業青苗補償政策檢討,文章散見於明報及其他網絡媒介。
日期︰10月12日-11月16日(逢星期四) 6節
時間︰下午7:00-9:00
地點︰教協銅鑼灣服務中心
費用︰$960
(課程詳情) https://goo.gl/7DEgHK
(報名方法) https://goo.gl/gDKaT6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本土研究社 合辦
十年前暑假在暴雨中到達崇基禮拜堂,今年春天能回到母校週會分享,實在是萬分榮幸!
環保週嘛......我生活真的不算是很環保,如何量度都不能算是個成功校友,有什麼好分享呢?準備時想起吳明益老師的分享:成功故事背後往往太多個別因素,沒有多少人能時來運到,講完正能量湧現一下就沒有了。反而失敗人人都會經歷,談談如何從失敗走過可能獲得更多,我就先分享一下自己中學時的「次選」人生及塞翁失馬。
談到香港為何要有本地農業時,回想起寧夏供港菜的例子特別深刻,因為上個月實地考察過。我去考察前特別提醒自己,不要帶著毒菜及高碳排放等成見去看。就短短兩星期的考察所見,寧夏菜的質素的確非常優秀,自由市場之下大受歡迎不斷擴展也十分合理。但跟當地水資源管理部官員的訪問就證實了憂慮:1.黃河總水量及分配給寧夏的水量正逐年下降;2.當地多種農產中(漫灌稻米也有),供港蔬菜種植是其中一種最耗水的模式,但鮮見針對供港蔬菜種植的學術研究。
本地農業衰退了三十多年,要一夕復興當然是夢想。但我們對盤中飧還算有選擇權,為何要每季每日都吃菜心,製造一個加劇全球環境問題的反季節種植市場呢?
短短半小時分享只能帶出問題意識而未能深入討論,希望大家都能多多關注每日進入身體的食物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