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先行或制度先行?都市規劃與更新的省思】
常有人問我台灣人的生活水平高,可是城市的景觀為何這麼醜?這個問題除了可以用美學教育的角度來思考,也可以從公共建設如何具體呈現的角度來反思。從公共建設如何影響人民的角度來探討,我們可以嘗試釐清:面對都市景觀紊亂,政府是否有管理的責任?若是,政府應該介入都市景觀之更新或改造到甚麼程度?
我們不妨透過兩個案例來思考:
案例一:台北市政府啟動「西區門戶計畫」,除了在今年初拆除忠孝橋引道,讓北門的風華與意象再現之外,由於北門周遭視野變得開闊,附近建築的景觀問題更引起劇烈討論,其中最顯眼的便是建物上雜亂無章的廣告物。這些民國時期興建的大樓,對比附近清代北門與日式古蹟,成為網友戲稱的「中華民國美學」。面對這樣的批評,北市府的處理方式是將北門周邊廣告物拆除,並訂定「北門周邊地區設置廣告物都市設計準則」,採取強烈介入的方式來處理北門附近的景觀問題。
案例二:新竹市政府以「嶄新後站軸心翻轉」為大框架,來整合新竹車站後站的整體都市規劃,主要的硬體建設包含:新竹轉運站以及新竹前、後站地下道翻新與無障礙改善。另外,配合重大交通建設,市府團隊針對後站地景進行改造與綠美化,並舉辦「新竹市國際地景藝術節」,透過交通重心轉移,整體都市發展的軸心也加以翻轉。雖然市政府在新竹車站前、後站,有規模顯著的景觀更新與再造,但對於周遭民用建築與廣告物,並未施予太過強力的介入,而呈現出新舊並陳的景觀樣貌。政府從公共建設帶頭做起,提供市民一套都市美學的新觀念。
比較這兩個案例,一個是由政府強力介入來整合區域內的都市景觀;另一個則是透過新舊並陳的方式讓民眾切身感受建築美感。這兩種做法反映出不同政府手段;也反映出兩種對於都市規劃的不同思維──即透過制度規範先行,亦或是透過觀念改變的方式來推動的兩種途徑。制度規範能立即產生效用,但卻缺乏影響人民觀念的深度;美學觀念的塑造雖意義深遠,但卻不易產生速效。面對台灣都市建設的老化與功能的弱化,政府該扮演甚麼樣的角色?這兩個案例背後的意涵值得我們一起來思考!
都市設計準則 案例 在 最佳都市設計是哪個城市? #shorts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土木結構工程師回答城市 設計 問題▻ https://youtu.be/V1rn2aB0BWg. ... <看更多>
都市設計準則 案例 在 貳本規劃- 【Planning Project Urban Design】都市設計分享...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天我們簡單介紹現正參與的「基隆港東岸地區景觀改善都市設計準則」,分享貳本的規劃經驗。 ... 土地使用管制檢討、國內外相關案例彙整、多方面調查與分析、多元環境問題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