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那年花開月正圓下載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斯佩爾特主粉小麥硬種完成的黑芝麻酸種大麵包
#芍藥寫真
#德國新冠疫情的處理方式及現況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6/sourdough-spelt-bread-recipe.html
其實那天拍了今年開花的芍藥之後發現它們開花開得好快. 所以我就決定要來個縮時攝影....
你應該有看過李子柒的縮時植物長大的影片....
告訴你~ 很不好拍.
因為會有風會有雨而且還會有太陽太大後它就只會開一半的困擾...
所以這幾天我的手機都是放外面然後還得用延長線接著手機( 怕沒電, 第一次就是這種情況) 然後發現上述原因( 不是一次發生) 所以可能這個計劃就宣告失敗.
影響的還不只是如此. 我也只有一個手機. 所以本來要準備的吐司都沒得攝影照相. 我每次都有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 但一直到今天早上我還是不死心. 直到老爺催說再不去就遲到打不了針我才放棄!
還好早上我有烤了這麼一個蠻滿意的麵包.
這次的斯佩爾包特成分如下
1. Dinkelmehl 630( 斯佩爾特低礦物粉) 72%
2. Dinkelvollkornmehl * 斯佩爾特全穀粉) 28 %
3. 水 70% Fermentolyse + 5%+ 2%
4. 小麥高筋粉餵養硬種( 50%水量)20%
5. 鹽 2%
6. 芝麻 5%
一直以來都習慣用手持攪拌機打麵粉. 不打到薄膜出現只成團. 斯佩爾特我習慣用盆內輕柔翻摺.
所以我就不會放那種玻璃方皿. 原盆發酵.
大約也是發酵約4.5小時. 中間整圓休息30分鐘. 整形後放發酵籃室溫休息30分鐘後才3度冰箱冷藏8小時.
這次用的割線方法是之前有介紹過的Double scoring.
來幾張切面.
接下來談一下標題中的目前德國新冠疫情:
我最近常看到臉書上有人去打針的照片. 本來想也跟著老爺幫老爺做一下這樣的服務XD 結果整個打針的場地到處貼滿不准拍照用手機的警告標誌.
覺得蠻好的. 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應該要嚴謹慎重的地方. 現場還有軍人也在維持秩序.
先是給醫生評估問話. 才領著去打針. 整個都是在一個室內運動場裡完成的. 很多人覺得德國一定大家都打疫苗了. 但其實不然, 因為當初政府錯估形勢. 所以預定的疫苗不夠. 雖然追加了. 但還得等. 所以在放寬打針的人群分類上直到昨天才開始全民都可以施打( 問題是, 之前的前三類人有的還沒搶到位. 所以最近應該很亂)
今天開始就可以下載一個App( 不過下周才可以使用)
可以顯示你的疫苗證明. 之後就可以通行歐洲. ( 但得在你打過第二輪時才能拿到或是讓中心寄發給你) 七月一日起歐洲的通行應該就比較無阻.
因為目前德國只批准四種疫苗
BioNTech (Comirnaty®)
Moderna ( COVID-19 Vaccine Moderna®)的兩種 mRNA 疫苗及 阿斯利康 (Vaxzevria®) 和 Janssen-Cilag
所以當打了俄羅斯疫苗的匈牙利人進入德國還是得出示快篩陰性證明
這是德國電視台今天的新聞:( 新聞上說已經有近47%人口接種第一劑, 真的?!!!)
https://www1.wdr.de/nachrichten/themen/coronavirus/corona-impfpass-impfausweis-eu-100.html
值得一提的是我跟老爺都沒有這裡的疫苗接種黃卡. 去排隊時才知道連老人都有😱😱😱 我小孩因為當初大部分都在台灣接種疫苗. 所以有帶寶寶手冊來這裡翻譯. 請家醫看過後填上補發... 我覺得這種疫苗接種手冊真的不分老少應該都要有. 人家都開始要做電子疫苗卡. 台灣的疫苗接種好像只管小孩. 但實際上是很需要終身的做法. 例如我女兒就被催打麻疹疫苗. 這是可以" 懷孕" 年齡的女生都必須要有的. 我當初只是因為準備懷孕所以半年前施打是不對的.應該要有個固定的施打日. 如果你問很多結婚懷孕的婦女誰有做這件事( 準備懷孕三個月前打麻疹疫苗( 目前有人說是四周. 但為什麼不從長計議)) 應該不是全部. 但麻疹還是一個很" 常見" 的病毒感染. 它對於胎兒及產婦的影響非常巨大. 孕前期及後期都是. ( 又長舌了)
萊比錫所屬的薩克森邦有很多的施打地點. 但是你可以看到app. 的顯示. 除了第一天有位以外其他的日期都是掛蛋!
不過, 所謂的群體免疫目前好像也感覺到了... 這是目前各邦的感染狀況. ( 螢幕中文翻譯截圖自 Robert koch Institute) 一起來讀德國的數據. 這是今天早上的( 六月十日) 數據. 因為以中文直接翻譯所以還是需要修正一下上面的註解.
第一個數字就是總感染人數. 與遇標記的區別指的是我們所謂的校正回歸. 案件在過去七天. 指的是過去七天內的總發病人數. 七天發病是指每十萬人口的感染人數. 這個與整個社會的封城與否有關.
如果超過100則是類似封城的狀態. 包含餐廳不能開. 22:00~5:00 宵禁. 指允許單, 雙人或是家人的聚會活動. 除非必須處理的事項( 要有公司給的通勤證明) 才可以出外上班. 否則只能在家上班.
其實薩克森邦的感染人數真的很多. 不過因為已經大幅降低. 大家都開始躁動. 昨天我上完班去市中心轉車. 整個就是非常歡樂( 足球季!) ... 雖然我已經打疫苗. 不過效力應該還沒出現. 所以還是得乖乖等. 打完疫苗後. 可以去下載疫苗護照. 進非超市或是必要的藥妝店等. 就可以出示不需要先去檢驗是否陰性.
萊比錫的市區是商店林立眾多的地方. 目前商店都還是有限制進入人數. 剛剛說的非必要生活用品商店則需要出示COVID陰性證明. 所以在城的周圍就有這樣的免費檢測站. 這附近有至少4個. 我覺得非常好. 因為你必須要給資料. 當然也讓數據庫有進展. 目前應該很多人都有風險app. 也就是你把手機開藍芽就可以知道附近是不是高風險( 有沒有感染者) 在. 德國是一個重視人權的國家. 不會把感染到的人上板子釘. 更沒有辦法讓你肉搜. 甚至你去這樣免費的檢測地點. 也可以選擇要不要讓政府登記結果. 之前公司有" 規定" 每周要檢測一次(公司有快篩組)但有趣的是, 你不需要告知結果. 這種自由心證的國家才是真正落實民主. 因為要有一定的素養才可能達到真正的民主. 雖然我們說正常人都知道. 但生活中真的有蠻多不正常的人. 這也是我們應該要學著去妥協或是去幫助改變的事. 記得一年多前大家都在謾罵戴口罩. 到現在變成使用FFP2等醫療用口罩. 疫苗已經發明了. 真的, 我都熬過來了. 你也可以!
WFH 時. 一起來玩玩酸種. 或是找個線上課程做運動. ( 今天早上比較早起, 五點到院子裡躺下去之後才知道蚊子蠻多的~~~ 趕緊轉移到家裡面😅😅😅. 所以說家裡蹲比較好!
#德疫誌
那年花開月正圓下載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9/10 星期四 絕對音樂】
「上天給了每一個人一杯水,於是,你從裡面飲入了生活。
生活原本是一杯清水,貧乏與富足、權貴與卑微等等,
都不過是人根據自己的心態和能力為生活添加的調味。
生活只是那一杯水,要靠自己慢慢去品味,細細去咀嚼,用心去欣賞,你才能發現,
原來,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那如水的平淡中活出精彩…」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生命有門功課叫『接受』…》
生命裡有門功課,名叫“接受”。
接受愛的人離開,接受親的人離世,
接受喜歡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在一起,
以及接受自己的出身、相貌、天份。
無論活多大,每一次在“接受”面前,
我們依舊像個只會嚎哭的孩子。
而區別是,長大的自己會對自己說:“接受,是變好的開始”。
得失如雲煙,轉眼風吹散。
人生百年,轉眼成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一切邂逅,悲歡喜捨皆由心定。
看得透,放得開,則一切如鏡中花,
水中月,雖然賞心悅目,卻非永恆。
不如開開心心,坦坦蕩盪,不讓自己在悲傷中度過,
別讓自己在徘徊中漫步。
隨緣起止,生活以開心為準則,
人生一世,其實活在一回心境。
自然地走,自然地忘,不牽強。
自然,是萬物最美的姿態。
生命的節拍,不要太快,太快易疲憊;不要太慢,太慢是蹉跎。
隨著歲月,如溪水般自然地流淌,到一處,看一處風景。
不需要太多渴望,心若嚮往,就前行;感覺疲憊,就小憩。
心靈走過的地方,無怨,無悔,無徬徨。
畢竟,對錯得失都是一種獨特的美麗。
你給世界一個什麼姿態,世界將還你一個什麼樣的人生。
時間可以蒼老一尊容顏,淡化一些記憶,改變一抹風景,
但恬淡明朗的心情,你若堅守,它毅然不會丟失。
心平靜了,世界將會變得平靜,心剛毅了,困難都不會是困難,
生活中,既要有閑庭信步的心態,又要有激流勇進的信念。
總會在無數的掙扎後,才會大徹大悟。
人生幾多無奈,幾多感慨,幾多繁雜,幾多悲哀。
喧囂浮世,想要追尋的很多,
能屬於我們的甚少,所以不必苦苦糾結。
選擇放下,坦然釋懷;選擇安靜,摒棄塵埃。
總會在無數的掙扎後,才會大徹大悟,
原來生活中最快樂的狀態,
就是在平淡與平凡的生活中沒有丟失自己,
給自己一個最真實的交代,這個交代就是接受。
隨緣者自適。
緣,如流水一樣自然,似花開一般不可勉強。
隨緣,並非坐等萬事休,而是盡力之後的隨遇而安。
人生在世,想做而可做的盡力去做,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不勉強,
畢竟,有太多人事非人力所能左右。
緣之一字,有深有淺,緣來固然可慶,緣散何須哀怨。
懂得隨緣者,心無掛礙,所以擁有人生最大的自由。
心若亂了,一切就都亂。
守護你的心,勝過守護你的所有,
因為你一生的收穫,都是由內心所生。
不用去追問生命到底還要經歷多少顛簸,
因為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
生活始終會按它的陰晴圓缺該來時來該去時去,
我們只需以一顆坦然的心,
自信的面孔,樂觀、豁達地去面對。
守護你的心,勝過守護你的所有。
以平常之心,接受已發生的事,以寬闊之心,包容對不起我們的人。
以不變之心,堅持正確的理念,以喜悅之心,幫助須幫助的人。
以放下之心,面對難捨的事,以美好之心,欣賞周遭的事物。
以真誠之心,對待每一個人,以愉悅之心,分享他人的快樂。
以無私之心,傳承成功之經驗,以感恩之心,感激擁有的一切!
接受,讓離開的離開;繼續,讓繼續的繼續。
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
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完滿的東西。
所以,有缺憾才是恆久,不完滿才叫人生。
其實,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開全,月未圓。
給膨脹留一點升騰的餘地,給單調留一點飽滿的空間。
接受,讓離開的離開;繼續,讓繼續的繼續;
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可以改變的。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那年花開月正圓下載 在 《那年花開月正圓》第74集精彩看點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Thanks for watching the drama! Help more people watch [Nothing Gold Can Stay] by contributing subtitles. Details here: https://goo.gl/q8oOgq ... ... <看更多>
那年花開月正圓下載 在 那年花開月正圓小鴨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那年花開月正圓小鴨】「那年花開月正圓小鴨」#那年花開月正圓小鴨,《那年花開月正圓》CUT53少奶奶“裝神弄鬼”自證清白真相揭開吳家嘩燃,《那年花開月正圓》CUT9孫儷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