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醫生生活2》終於畫下句點 燦爛的展翅高飛離去
(內有《機智醫生生活2》完結篇劇情雷)
「彷若太陽般耀眼的你啊,即便這個世界,殘忍的阻擋你,耀眼的人們啊,我愛你,展翅高飛讓世界看到你。」 〈Butterfly〉
再會了,99's的五人組。
是你們讓我相信,要更認真善良,就算遇到怎樣的傷心與挫折,都不要害怕,交給時間就好,時間會給你答案。
每個禮拜四晚上,我都固定在忙碌完一天工作之後,暫時放下一切,準備好一些啤酒、零食,看著李翊晙、安政源、金雋婠、楊碩亨以及蔡頌和遇見每個不同難題時,盡力去面對,用樂觀去對抗悲觀,用快樂去對抗傷心,五人組身處不同的醫科,不受限於四十歲的年華,他們心態年輕恍若孩子,面對困難時也一肩扛起,不忘給予晚輩慰藉,給病人鼓勵,跟他們說,這個世界很美好。
從六月到九月,這三個月總算再次迎接《機智醫生生活》的完結,除了其中有兩週停播之外,幾乎每週都未錯過,為了李翊晙(曹政奭 飾演)與蔡頌和(田美都 飾演)說不出口的愛情惋惜,為了安政源(柳演錫 飾演)與張冬天(申鉉彬 飾演)的甜蜜故事而嚮往,又為了楊碩亨(金大明 飾演)與秋敏荷(安恩珍 飾演)的幽默對話而開心,還有為了金雋婠(鄭敬淏 飾演)與李翊純(郭善英 飾演)心碎過也心動過。
相較於先前,《機智醫生生活2》的故事時間軸跨向2年,對他們來說,世界不會一直都很美好,他們都為自己無法救回病人而傷心,在完結篇中,蔡頌和望向急救病房內,不過相隔一牆,一邊歡天喜地迎回大病初癒的爸爸,另一邊則與腦死的家人道別,生與死在眼裡同時上演,我們只能默默看待這一切發生。
這三個月以來,我都會覺得,這世界上真的會有這麼好的人嗎?五人組雖然偶爾會因為不同狀況發起小脾氣,但基本上仍有著大愛,五人組除了貪吃之外,基本上很難挑出什麼太大的缺點,他們可說是善念的極致。
但又怎麼說呢,這段期間適逢全世界的疫情未減,我又覺得像是《機智醫生生活2》這樣的故事,必須存在,非得存在,讓我們相信一切的不可能。
「機智醫生生活」讓我的心思慢慢又更柔軟了,也習慣溫柔了,並更期待去面對以後每個新的一天。
其實相對於第一季,並不夠好,大多事故是少了些許新鮮感,角色之間也有所侷限,雖然有些可惜,我仍沉迷其中,喜歡《機智醫生生活》,就像跟好朋友固定相約碰面,不必常見,但就很重要。這是我與這個美好故事的約定。
在這段期間,有時迎接不開心的事,我會想起楊碩亨那句「有時不幸的事,也會發生在善良的人身上」。
有時工作不順時就想起李翊晙所說「你能夠做好,只是缺乏經驗」。
也會有過不知所措的時刻,這時就想起金雋婠所說:「我不想叫你刻意隱藏或忍耐那種情感,可是,你還是得做好份內的事,無論你再怎麼難過,有時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如今五人組都有愛情了,雖然我知道他們之後可能還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事,但沒關係,我仍覺得他們可以因為去把握機會,去爭取更多幸福。
我願意成為更好的人。
只是總會有說再見的時刻,這是我喜歡《機智醫生生活2》完結篇的原因,其實這中間由於集數過長,也曾感覺到有些拖戲,但因為完結篇收得太好,當五人在地下室裡略顯無奈的說「我們見面的時間越來越少,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練團了」,我又會打從心底惋惜,真的不想說再見啊,雖然在故事內的平行宇宙,律帝醫院的人們仍會繼續過好每一天,我們與五人組一樣,故事不會結束。
當蔡頌和看著夕陽,說著「小時候喜歡看太陽升起,現在則是喜歡看太陽落下」,李翊晙則回應「是因為可以回家了」,對啊,有家可回,就是一個想念可以寄放的地方,默默的在這些時間內,《機智醫生生活2》也成為我們不安情緒的避風港,帶著我們出發,帶著我們返航,就像他們最後一首選唱的歌曲〈Butterfly〉裡面的歌詞「耀眼的人們啊,我愛你,展翅高飛讓世界看到你」。
相信自己可以更好,展翅高飛吧,無論會不會失敗,都總是值得一試。
Netflix
#機智醫生生活2
#슬기로운의사생활2
同時也有7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兩個人的「不懂」 究竟是為了,摸索與理解彼此 藉此拉近距離 還是,反而是拉開我們之間的 漸行漸遠? 一段愛情,從不懂走向瞭解 始料未及,來到無法跨越的關卡 經歷過,總算明白了: 「因誤會而在一起,卻因瞭解而分開」 這句話,是多麼張狂的當頭棒喝⋯ 現代人的愛情史 用社群媒體書寫旅途和紀念 直到窮途...
還是錯過他歌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寫的都是Loser的歌」
----------------------------------------
葛大在拿到金曲獎時上台說:
「作詞人每天都把人生的難好像寫得很簡單
然後我們要去療癒很多的人
但最終發現 要療癒的是自己
我還沒做到 我會繼續加油」
看著轉播 真的很觸動
這就是我最熟悉的那個葛大
那個在我當兵新訓時
偷偷把「左撇子」帶去台南大內
藏它在枕頭下 趁每天睡前 隨機翻個幾篇
讓文字稍稍喚醒我那暫時被擱置在營區外的靈魂
那本書 作者就是葛大
而我至今仍然很喜歡「天堂」
即便我依舊 總是當一個Loser
但我知道 就是因為總是品嚐著失敗 才會盼望內心構築的天堂
也正因為曾經那麼靠近所謂的幸福 才會嚐出失敗的苦澀
去年是讓我對於「歌詞」的感受有很大轉變的一年
在那之前 我有好一陣子無法寫出來自內心深處的字句
可能是因為安逸 可能是因為有了那個讓內心不波動的背影
可能是因為忙碌 忙著玩 忙著奔波 忙著劇場 忙著阿里山
就這樣急躁且失衡地生活著好多年
這也是我在2020年初許下心願
「希望2020能寫出『那首』真正的作品」的原因
後來 我的2020
失去了眼前那習以為常的背影
然後又再次進入無限循環的漩渦
果然年紀再大 當遇到那些事
都還是像個手足無措又失去理智的幼稚鬼
在我成為一個冷漠的人之前
很難忘的某個夜晚 和幾個朋友一起欣賞「無人知曉」
雖然和大夥一起在笑說 「天啊!MV裡面Hebe徹底起肖了!」
但我卻徹底能感覺那種失序與瘋狂
也許那就是當時的我
這一年
總是在很快樂和很不快樂兩種極端來回擺盪的我
總是覺得沒有獲得就是失敗的我
總是像個小偷在竊取自以為的幸福的我
突然來襲那種很像「中年危機」害怕時光流逝卻一事無成的我
這樣的2020 讓我留下了幾首作品
但就像葛大說的
「療癒自己 我還沒做到」
寫完那些歌 稱不上是療癒
但還是有一種陪伴的感覺
我在失敗的生活中 創造了一些能陪伴著自己的
可以稱之為夥伴的作品吧
最後還是伏首稱臣
感嘆也感謝自己是個創作人
即便還在失敗的旅途中
但若沒有這些失敗 自己恐怕也無法留下那些作品
飛快地 連2021年都要過了
回頭望那些日子 我們真的永遠追趕不上時間
還沒等到飛行 還沒等到那個暫時遠離的機會
才發現凝結的時間 無法沖淡太多事情
它會繼續凌遲我們 繼續消磨
用它的緩慢 讓我們長成下一個樣子
用它的無情 讓我繼續品嚐失敗和無力
用它的規律 讓我們願意委身並試著與它起舞
我寫的都是Loser的歌
也許就是這樣 我才感受得到自己存在
也許總是失敗的我
才能永無止盡地去追逐心中的天堂
也許這樣的我
才記得快樂
----------------------------------------
「磨砂」
就讓他不愛你 他不愛你
深夜裡的獨角戲
就讓他們離去 他們離去
才甘心看看自己
用緩慢的極刑 去證明 時間還是會贏
明明就能笑著說 當時幾乎活不下去
最怕他喜歡你 只喜歡你
你是多重要的你
最怕難得相遇 錯過可惜
就是無法愛上你
生活磨掉任性 或個性 只剩緬懷過去
說遺憾也不至於 至少還能常常聯繫
我們被歲月磨呀磨呀磨呀 才把坎坷變平滑
我們把寂寞拋光拋光拋光 終於什麼也不怕
沒有勇氣轟烈一場 只能靜靜等時光消化
「青春啊 為什麼粗糙得讓人嚮往」
偶然他提起你 他想念你
那個難忘的夏季
而你禮貌回應 「謝謝關心」
那是很美的曾經
孤獨者的崎嶇 在心底 換上微笑表情
多麼羨慕他輕盈 從未開口那些心情
我們讓回憶虐吧虐吧虐吧 恨自己一再搞砸
甚至稱不上癡狂癡狂癡狂 不過想被人愛呀
你也想像他們一樣 無條件全部交給對方
「溫柔啊 為什麼無瑕得讓人害怕」
「成熟啊 為什麼透亮得 像是 淚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8.夏
還是錯過他歌詞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曾昭旭老師是我高一的國文老師,當時對老師的崇拜,幾乎讓我在高三分組的時候,認真考慮要報考師大國文系為第一志願。
雖然最終仍然跟著大潮流走,念了理工,但是影響所及,我在大學一年級的中文課,只會用文言文作文,我的大學同學們應該都還記得。
感謝社群軟體平台的幫助,在我退休之後,加入了高一同學會的Line群組,又與曾老師聯繫上,得以經常閱讀到老師所寫的文章,私下也會向老師請教,得到老師的指點。(如果想要了解曾老師的話,歡迎自行Google上網搜索。)
我今天看到老師的一篇文章,談到中西文化對此次疫情的影響,在美國和台灣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做法。老師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兩者的缺失,並提出撥亂反正的辦法。
徵得老師的同意,與我的臉書朋友們分享。大師之作,切勿錯過。
《怕死、怕失去自由、怕害到別人的人文詮釋》 /曾昭旭
1.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怕
回顧疫情,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中西差異:
首先,關於戴口罩,台灣可能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地方。加上勤洗手、少出門、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合稱防疫新生活。這種軟封城可說是繼上階段的成功加零之後,今年五月以來僅花70天就能把這波疫情壓下來的主要因素。令國外輿論在譏諷台灣過於自滿之後,不得不再度稱讚台灣的防疫能力。而反觀西方人則是對戴口罩非常反感,視為妨礙自由與人權。即使疫情高張,病亡甚眾,仍然要走上街頭遊行抗議,或者不戴口罩群聚飲酒(許多西方人視上酒館為生活必備)。頗令台灣人感到不可思議。
其次關於打疫苗,台灣人多半非常緊張怕打不到,以致連少量殘劑都爭先恐後搶打,天天質問政府為什麼不早買夠疫苗?反觀西方人(如美國)卻疫苗過剩,要用種種方便服務、實質獎勵吸引人民來打;卻還是有一半的人質疑疫苗,選擇不打。以致美國至今完成兩劑疫苗的覆蓋率才50%左右,難以達成群體免疫。也讓台灣人感到匪夷所思。
試問隔一個太平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雖然因素甚多,但主要的恐怕還是文化差異,才使得台灣人(代表中華文化)和美國人(代表西方文化)普遍所怕不同,所以面對疫情,也才有這麼不同的反應。
這文化差異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中國人包括台灣人比較戀生怕死。這看法雖然似嫌粗糙,卻並非沒有道理。中國人常諱言死(連醫院大樓都沒有四樓),俗語更是直說「好死不如賴活」。真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會賴活的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都能堅靭地活下去,人還愈活愈多。即使病痛纏身,常跑醫院,每天吃一大堆藥,還是要活。就更不用說病危之時,家屬幾乎無例外地要求醫生用盡一切手段去急救挽回了(而不管是否徒增病人的苦痛)。所以在台灣,洗腎、葉克膜、達文西手臂、鼻胃管灌食、插管、CPR急救等等都有濫用之嫌。遂產生醫藥愈發達,不健康餘命愈長且愈苦痛的荒謬現象。真是執著於賴活到完全沒道理的地步了!那麼,過度緊張於執行防疫新生活是否也是其中一環呢?
當然,這種戀生怕死的所謂文化影響,早已不是中華文化的本來精神。相對的,西方人愛自由而不在乎染疫死亡(所謂不自由 毋寧死),延伸到也不在乎傳染給別人害別人死亡,其實也已經是西方文化精神的墮落;變質為寡頭的個人主義,也並沒有比中國人的戀生怕死好到那裡去。總之,只要是從怕出發,不管是怕死還是怕失去自由,都一樣是文化的變質墮落;只是因文化性格不同,所以墮落也有不同形態罷了!
2.文化精神異化變質衍生種種心理恐懼病痛
原來中國人容易戀生怕死,是因中華文化根本就是一種生命精神,引申之也包括道德精神。狹義的生命精神是指一種肯定生命的存在與求生存的靭性彈性、適應力包容力;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但廣義的生命精神則要進一步問活下去所為何來?答案就是去創造生命存在的意義價值,或說去立人達人愛人,亦即充分地自我實現。此即名曰道德性或理想性。用一句白話表示,就是「一旦活得下去,立刻就要求要活得優美」。亦即:生命主體性一定要自覺地發展出道德性來,才是真正的主體性(真我);否則,停留在努力求生存而忘了善用生命以創造意義與愛,生命精神就會失落,退墮到以維持形軀肉身的生存為唯一目的,遂衍為荒謬的戀生怕死心態。其所以荒謬,即在長生永不可得,戀生終必無望,所執只是假我。於是怕死之情也就永不能解除;人生將永只有苦而無樂,反成生命的實質否定。以否定生命(放棄意義之創造)來貪愛生命,此所以為矛盾荒謬也!
至於西方人之愛自由,首當釐清此所謂自由到底是指什麼?原來和莊子所謂逍遙、佛家所謂自在大大不同,而實指一種生存權或基本人權。如羅斯福總統許諾美國人四大自由,總言之實即生存權也。又如西方許多國家的國歌,歌詞大都提到與敵人鬥爭以爭取自由,甚至充斥血腥殺戮(法國國歌足為代表),主題實即國家民族之生存也。但此所謂生存,意思卻和中華文化脈絡下的生存不同:中國人是指素樸的形軀生存,意義是好活用此身以進行道德創造。但在西方文化(姑以基督教文明為例)的脈絡下,人身並無主體的身分(上帝是唯一的主),而只是上帝的工具。上帝頒布律法與上帝之國的藍圖,人則納入此律法結構中享生存生活之權利以盡為上帝服務以依上帝藍圖建構地上之國的義務。換言之,人的自由只是上帝誡命與法律規定下的行動自由(可稱為廣度的自由,與中華文化脈絡下之心靈主體自由或深度的自由不同),目的是藉此善盡待奉上帝的義務。因此,若忘記善盡作上帝博愛工具的責任,自由便會退墮為自我中心、自私任性,到玩法弄權,背叛上帝律法的地步。這當然是西方文化精神的變質異化,於是神化為魔,假冒上帝之名而實行魔鬼之事。西方近代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掠奪世界資源以自利,皆其流也。
3.文化退墮之病仍當用文化療癒
以上分析中西文化異化退墮的不同脈絡,而同歸於有所怕的虛弱心理。而不管怕什麼,都可總說為怕死(請參考前著《論生與死的詭譎相即》一文),亦即怕我之不存在;只是西方人的存在觀是「我自由故我在」(自由本質即生存權),中國人的存在觀則是「我活著故我在」(活著即一切可能之基礎)罷了!
而不論中西,其生命的存在都是要指向意義價值之實現的,差別只在實現的形態不同;在中華文化是善用形軀以作道德創造,在西方文化則是享自由人權以盡為上帝愛人工具之義務。所以,當其退墮為執小我自私的時候,都同樣會有假上帝或道德之名以自我文飾的虛偽。在中華文化脈絡是假借仁義之名而實則忘義逐利(孔子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在生活中,無論親子友朋乃至政府人民,口口聲聲為你好而實則以威權干涉宰制,不知尊重人權者多矣。在西方文化脈絡,則是假冒上帝之名而實則叛神歸魔(如浮士德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易);在社會與國際,自以為秉上帝旨意而對異國異族異教徒橫施歧視侵畧迫害滅族之暴行,不知衆生平等,皆當為上帝之博愛所蔭庇者亦多矣!於是落到疫情的面對,在西方美國,遂有將自我自由無限上綱而敵視戴口罩者、排斥亞洲裔(誣之為病毒源頭)之表現。在台灣,則有將戴口罩以免害別人被傳染之道德立場無限上綱,自居於道德優位而對不戴口罩者輕予指責,橫加干涉,教訓之餘,甚至還施予霸凌懲罰。這些實都是假自由假關懷、假正義假道德的表現,雖中西形態有異,其屬假冒為善則一也。
那麼,對這些因文化精神泯失扭曲變質而形成的病痛(其病徵則可總結為怕之一字,即《大學》所謂:「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也),要如何才能得到療癒呢?而答案無他,就是回到文化發展的堵塞處重新求其通罷了!在此要點有二:一是問你的文化發展是因何堵塞的?二是那要如何才能彌補前愆重新走通?
先說中國文化這一面,問題乃出在由內聖(個人心性修養以成為仁者愛人的君子)跨到外王(事實上能普遍且有效地愛到眾生)時被卡住了,使得愛傳不過去,或在傳過去時愛變質為非愛。為什麼會如此?則因太容易用愛籠罩一切(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忘了現實上人我有別,當尊重對方的人權或自由意志。遂導致以道德、以義理、以愛傷人,而受傷者還得因感情故委屈忍受。子女忍受父母,父母也得忍受子女,愛之互動竟成互相折磨,遂成中華文化體中的普遍陰暗。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西方文化得到尊重人權(西方文化脈絡下之廣度自由)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實踐。由家庭以至於社會、國家,次第皆然;然後從修身開始推擴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事業才能走通;這當然進一步包涵現代社會、政治體制的合理運作,即所謂民主也。
再說西方文化一面,問題乃出在人僅自居為上帝的工具與僕人,生活在依法行政的體制運作中,只與認知理性相關,卻把價值問題丟給宗教,感情問題丟給文學藝術,自己只屬宗教文學藝術的受蔭庇者或受益人(西方人普遍有對教士與文學藝術家的崇拜情結),而不知自己也可以是生命感情與道德價值的主體(這當然須經一番自覺的工夫修行)。於是生命主體沈隱成為佛洛伊德心理學中的黑暗本我,當宗教法律與文學藝術的帶領薫陶力衰退,便會冒上來成為自利相爭的亂源。何止遺忘上帝的仁慈(仁慈更高於正義),更且將自私自利合理化為生存競爭的正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美國理直氣壯的所謂國家利益、美國優先)。遂致擾亂世界,各奉自己的上帝伸展自己的權利,而難以分辨誰屬上帝誰屬魔鬼了。那麼當如何彌補此文化體中的漏洞呢?簡言之就是當從中華文化得到主體自覺(中華文化脈絡下之自由,即道家禪宗之深度自由也)的啟發與覺悟、肯認與修行。啟動仁心的自覺,以培養根本自信,拓展宇宙心胸,超越一己一族一國一教的局限而直通上帝博愛的本懷,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這樣才能真走通依上帝心中的藍圖(大同世界?)以建設地上之國的康莊大路。
當然,以上提示的彌補療癒之道,實質上就是中西文化兼取其長的會通之路。這激盪會通事實從馬哥孛羅、利瑪竇東來就開始了,其間迂迴曲折、辯證跌宕,至今未已,也許才是又一波的方興未艾,而必蔚為未來世界文化發展的主旋律,吾人且拭目以觀,靜心以待。
2021-8-22 4300字
還是錯過他歌詞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兩個人的「不懂」
究竟是為了,摸索與理解彼此
藉此拉近距離
還是,反而是拉開我們之間的
漸行漸遠?
一段愛情,從不懂走向瞭解
始料未及,來到無法跨越的關卡
經歷過,總算明白了:
「因誤會而在一起,卻因瞭解而分開」
這句話,是多麼張狂的當頭棒喝⋯
現代人的愛情史
用社群媒體書寫旅途和紀念
直到窮途末路之際
將照片、影片刪除
也把帳號從此封存
將我們的故事上鎖
〈是我不懂〉
聽懂我們的疑問:沒勇氣戳破那份沉默
面對曾經約定的不閃躲
終於承認,我們其實都在退縮了⋯
愛情裡的難,與許多的不懂
難以道盡,攪拌著難受與寂寞
這首情歌,沒有給出特定答案
而是陪伴,僅是陪伴
//
黃韻玲製作,她說這首歌就像空氣一樣。
聽過一遍,旋律會進入腦海之中,盤旋。
韋禮安填詞,光良唱出,出乎預料的情歌詮釋。
光良直言,跟小玲姊合作,一首歌的成品,充盈驚喜。
他說,一首歌宛如魔法,各種未知可能性,都有可能。
黃韻玲並不會告訴光良,你該怎麼唱這首歌。
她跟光良說故事,引導情緒,於是心領神會。
讓這首歌,呈現了故事性與場景,邀請你入座,聆聽療傷。
每一首歌都有你的故事。
說不出來的痛,至少還有〈是我不懂〉,理解你心中的難言之隱。
//
特別企劃【探索絕類】的光良
呼吸音樂故事,貼近旋律心事
【探索絕類】專輯深度專訪,帶你走入
光良音樂作品背後的故事:〈是我不懂〉
這張專輯,黃韻玲包辦了5首歌的製作。
光良吐露心聲:歌手生涯,不能錯過黃韻玲。
甚至,光良跟小玲姊說:「不要把我當作光良,完全不要管我留下過的音樂。」
讓音樂回歸本質,也就是最原來的樣子。
拋棄所謂的既有「成見」。
於是收穫了不一樣,突破性的光良。
光良的情歌,給出不一樣的全新定義。
就像這首〈是我不懂〉。
沒有給你結局,卻能自由心證,那份遺憾。
而光良的歌聲,一如既往,卻超越過往,與你相伴。
這是《絕類》這張專輯,最讓人意外驚喜的事。
//
喜歡光良的歌,漫步這首歌的故事。
彷彿悠遊一場深度之旅。
〈是我不懂〉
鋼琴拍打著心痛,溫柔地,將心痛懷抱著
一如既往,超越以往
光良沒有忘記,給心傷的人,一個依靠
他的聲線,總是,最懂得我們的,難過
//
其實我懂 你的冷漠
你的沉默 是比我還心痛
無法閃躲的結果
我們都 忍受 一拖再拖
沒人先放手 給彼此自由
才發現,這是一首懂得心痛的
陪伴著你聆聽療傷,的一首歌
——
【探索絕類】專輯專訪特別企劃
製作群
製作、剪輯、文案:微醺北藍(林北阿松、藍火阿勇)
製作協力:星娛音樂漢斯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BPR7VGjkPA/hqdefault.jpg)
還是錯過他歌詞 在 JERIC陳傑瑞 Jeric 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English/한글/อักษรไทย/Pilipino/Tiếng Việt/မြန်မာအက္ခရာ/Bahasa Indonesia/Bahasa Melayu/ subs available. PINYIN (Simplified) and Chinese (China) available.
🔔 Subscribe to my YouTube: http://bit.ly/JericTube
🕺 Follow Jeric: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jericbook
Facebook | https://facebook.com/jericbook
MORE | https://linktr.ee/jericbook
下載伴唱+支持傑瑞+VIP: https://www.jeric.vip
Support Jeric and get VIP downloads: https://www.jeric.vip
-----------------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bdPZqQD686Uw9maj0pCl8
全能創作寶藏男聲 JERIC陳傑瑞
那個夏天他譜出一首懸疑色彩的揪心不捨情歌
2019電影《殺人之夏》主題曲-【我攏知 OUTTA MY MIND】
每個人都有深藏內心的秘密
一旦秘密多了變謎團?
在錯愛與錯過之間迴盪
或許我們終將離不開...
《殺人之夏》劇本曾獲得「優良電影劇本獎」肯定,圍繞在淡淡陰鬱氛圍的故事。全劇主場景在台南拍攝,集結實力派老中青三代演員們同飆戲,更特別邀請香港國寶級男星吳耀漢來台拍攝助陣,黃金陣容包括雙金演員太保、周明增,新生代演員則有洪于晴、《星空》小生林暉閔、及童星出身的「大小姐」吳兆絃,劇情描述新秀洪于晴飾演女主角海婷,她無意捲入村莊發生的命案,過程中遇到了林暉閔飾演從小被人蛇集團綁架的少年,讓原本平靜無波的夏日小村,頓生無數波瀾。
回歸歌壇JERIC陳傑瑞再度客串電影演出並演唱,電影主題曲他更是一手包辦作詞作曲+編曲與製作,這首歌曲的靈感來自2018年6月,他正在客串演出《殺人之夏》這部電影,等戲之餘他與吳耀漢大哥站在碼頭聊天,接近傍晚時分,金黃的太陽還披著微微刺眼的光芒,一邊聽著前輩訴說他曾去過我的家鄉「新加坡」演戲拍片的歲月故事,一邊看著眼前緩緩收斂起的光芒,日落悄悄地潤紅了碼頭,彷彿人生轉眼間就走到了結語。
JERIC陳傑瑞音樂詮釋,從冷靜到澎湃的鋼琴演奏撩動回憶,恰如其分的絃樂搭襯遺憾的情緒,R&B風格的鼓聲強調著深藏內心的秘密,再到偶然神來一筆,歌詞最後的結尾用台語來表達,卻意外的悅耳動人,音樂和電影環環相扣,他說好的音樂能為戲劇延續情感,更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獻給所有心房裡的那個「秘密」,以及為愛瘋狂的人
生命裡總會有停止不了的思念、忘卻不了的回憶
「該不該,一輩子?」是放手還是堅持,唯獨你自己做選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VhZ_Dg7et8/hqdefault.jpg)
還是錯過他歌詞 在 許靖韻「小背心」Angela Hu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希望可以療癒大家嘅 Medley ?你地會喜歡嗎? ?
《今晚唱飲歌2》EP2:https://youtu.be/dBpv-AiWgC0
#許靖韻 #AngelaHui #治癒療傷 #最強療癒
#小背心 #今晚唱飲歌2 #今晚唱飲歌 #AngeLadys
Lyrics 歌詞
《 #MyLoveMyFate #衛蘭 》
my love my fate you will fade away
以後隔天與地
I love I hate I’ll miss you always
我永遠亦愛你
太美好的東西 會走
還未愛夠了你 怎放手
從來不肯假想 失去你那感受
我這對腳 怎麼走
從來並未練習過溫柔
遲學你或已經沒法接受
然後你會說我跟她分左與右
誰希罕這種手拖手
my love my fate you will fade away
再沒有戀愛味
I love I hate I’ll always be afraid
永遠也害怕你
我要首先講聲 我走
還是愛到你說 請你走
如果講一聲 請照顧 我感受
我最怕你講出口
從來並未練習過溫柔
遲學你或已經沒法接受
然後你會說我跟她分左與右
誰希罕這種手拖手
下次開心已要靠自己
下次頂多飾演好知己
其實再次見你 真需要 靠演技
也要你我好心地
my love my fate you will fade away
過去當做看戲
世界當沒有你 Ooh...
《 #給電影人的情書 #蔡琴 》
多少人愛你遺留銀幕的風采
多少人愛你遺世獨立的姿態
你永遠的童真 赤子的期待
孤芳自賞的無奈
誰明白你細心隱藏的悲哀
誰瞭解你褪色臉上的緬懷
你天衣無縫的瀟灑 心底的害怕
慢慢滲出了蒼白
你苦苦地追求永恆
生活卻顛簸 無常遺憾
你傻傻地追求完美
卻一直給誤會 給傷害 給放棄 給責備
何悲 何愛 何必去愁與苦
何必笑罵恨與愛
人間不過是你寄身之處
銀河裡才是你靈魂的徜徉地
人間不過是你無形的夢
偶然留下的夢 塵世夢
以身外身 做銀亮色的夢
以身外身 做夢中夢
《 #人非草木 #吳雨霏 》
還未戒掉 他留下給我 那動魄驚心
還未成熟得當有過便無憾
寧為他跌進紅塵 做個有痛覺的人
為那春色般眼神 願意比枯草敏感
還未放下 只能拾起 領教我的貪癡
還未麻木得吃夠了便無事
明白醒覺有定時 但放肆夠也不遲
在我升仙得救前 糊塗一次
心灰了還未碎 心死了還在醉
人難得只因失戀擁抱負累
未會信甚麼擁有等於失去
無情地對世界說他算是誰
不可以沉下去 總可以迷下去
人何苦要抱著清醒進睡
就以血肉之軀去滿足知覺
虔誠地去犯錯 良心 跳得清脆
還未瞑目 只能望穿我 那固執的心
還未曾悟出錯過也是緣份
遲或早變過路人 為了好客太傷神
但我洶湧得過份 仍然興奮
心灰了還未碎 心死了還在醉
人難得只因失戀擁抱負累
未會信甚麼擁有等於失去
無情地對世界說他算是誰
不可以沉下去 總可以迷下去
人何苦要抱著清醒進睡
就以血肉之軀去滿足知覺
虔誠地去犯錯 良心 跳得清脆
心灰了還未碎 心死了還在醉
嫌人生空虛只好擁有負累
累了再學講擁有等於失去
無情地訕笑過去他又是誰
不可以沉下去 總可以迷下去
人何苦要過份珍惜眼淚
在我血肉之軀有愛的根據
回頭就算認錯 還好 錯得很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fqWI8ACfr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