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上收到來信問有沒有在國外旅遊被歧視的經驗?
(嗯,我很怕沒梗所以一直問大家😂)
雖然旅遊待的時間不比移民或者是求學的人長,但多多少少也是會有一點不愉快的經驗,不過絕大部分人都是很親切和善的,這點一定要先提一下。
我記得我第一次踏入歐洲的土地是工作的時候去法蘭克福,也是第一次體驗零下七度的天氣。全身包得特緊,然後在馬路上就遇到搖下車窗對我們大呼小叫的人(不是善意的),當時年紀小覺得,蛤?為什麼?現在會覺得,喔!不為什麼,就因為我膚色不一樣吧!
近年比較有印象的是去荷蘭羊角村,在路上遇到牽著狗狗散步的男子,我們用中文交談:「這個狗狗好可愛喔!」那位男子經過我們時笑笑說“ It's not for eat!”,當下那個氣氛瞬間是覺得蠻好笑,同事也都笑了,但過了一秒,母丟ㄟ,你是在供三小啊?我很氣想要回,但就是英文太爛加上反應很慢。
下一則不算歧視,就是剛好遇到死屁孩。某次在葡萄牙,我們參加了一個節慶活動,河岸旁人山人海,看完煙火後必須人擠人離開。一開始民眾都還蠻有秩序,但就有一對屁孩情侶一直瘋狂往前擠,遇到這種人我是不會退的,於是就有了肢體的觸碰。屁孩開始不爽,對我們叫囂,朋友也回他幾句,你來我往之下就動手了(而且瞬間散出一塊空間)。
屁孩的邏輯就是你們滾出去,這裡不歡迎你們。周圍的人很快就把兩邊架開,叫屁孩走,然後有位男子擋在我們跟他們之間,問說你們民宿哪個方向?建議我們稍微在這邊等一下,然後繞別條路離開,以免屁孩在前面等著。接著還說很遺憾發生這種事,希望不要影響我們旅遊的心情。
大部分還是好人居多,而且旅遊會去的通常都是政治正確的大城市,雖然我在紐約搭地鐵,還是會下意識地往裡面一點站。前陣子武漢肺炎剛爆發的時候,也耳聞同事戴著口罩遇到一些不友善的舉動,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那就至少盡量自己不要做到這樣。
.
.
.
.
.
.
可能嗎?
有人常說,你們接觸過這麼多國家的人,一定很有國際觀吧?最好是。在狹窄的空間接觸那麼幾分鐘,我不覺得可以稱上什麼國際觀。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我大學好朋友曾經和印度人交往過,這位印度籍男士對人非常親切熱心,待我也像是對自己妹妹一樣,回台灣也不忘給我印度染髮劑之類的伴手禮。剛出社會的我跟同事提到這件事,他們說:「蛤?怎麼有人肯跟阿三交往?」
雖然說只是想分享一下旅遊發生的事,但忍不住反思自己,看到遊民在路邊會忍不住想保持距離,面對嚼檳榔的人、面對移工,內心又會出現什麼樣的刻板印象?
我承認我會歧視別人,我還在練習。
#上班最常在廚房大開各種國際玩笑
#羊角村很無聊
#還吃了一頓難吃至極的午餐
#照片是阿姆斯特丹路邊的鬆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