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的運動體驗課|
老吳說我這兩週是體驗週嗎?各種課程活動排滿滿,我說沒辦法啊!快開學了,要有所因應,而一些買了便宜的9.9體驗券也要趕快在時間內用掉,所以抱佛腳在開學前一週趕快都去一去。(啊,好快啊居然下週要開學,我還沒有準備好,不能再放一週嗎😂😂😂)
龍鳳今年下半年我還是不打算讓他們去上學,但目標是一週安排二次課程,一靜一動,讓他們慢慢適應進入群體生活的感覺。
昨天我們說好下午睡午覺醒來要去上運動課,但太太午醒了以後卻堅持她要去上「跳舞課」,一直吵著不上運動課,十分荒謬。我說要上跳舞課可以,我會幫她找,但不是今天,今天要去運動,她還是各說各話,最後我不理他,叫她少囉嗦去就對了(霸道)
一去之後,發現他們兩個有伴做什麼事都不孤單的感覺真好,雖然是兩位體驗的新生,氣勢硬生生比人家強大,講話都比較大聲,意見很多,還會跟人家嗆聲,在玻璃外面看幼兒間比劃超好笑🤣
這家運動早教在翰翰小時候我就來體驗過,當時場地是這裡二倍大,費用45分鐘280-400人民幣不等,是不是很誇張?我當然沒有報名,覺得太扯。時過三年,他們已不如從前,價格也砍半,上課老師兼客服,課程內容與品質也降低不少。不過,龍鳳的確是扎扎實實一個小時動個不停,出來滿頭大汗,運動量這點是達到了,兩個也都表示很喜歡,想再上。倒是爸爸說,要上就不要將就,叫我再找找看其他的試試(媽媽貪近,的確很想將就算了🤣)
哥哥在外面陪上課,自己看了8章Eerie Elementary 英文橋樑小說也是很乖。好想再放一個禮拜暑假喔⋯⋯ (話鋒一轉)下午要一打三帶他們去飯店把握暑假的尾巴,祝我好運🍀
適應群體生活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兩年」
不經不覺我們這一家便來了英國兩年~
這兩年夾雜著很多變化
我們離開了至親好友、離開了曾經熟悉的地方
來到了一個半陌生的環境
重新開展我們的生活
學習不同的文化
認識新的人和事
努力融入
卻怎樣也沒有想過這兩年的變化不只是針對我們
例如:香港的轉變、COVID-19的出現、疫症的傳播和各國的封城等等
變化之大實在是空前~但不知道是不是絕後
全世界的人也努力適應著各種轉變
我想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努力地活在當下
在各個需要自己的地方繼續努力
我們算是幸運的
除了不能夠擁抱想念的親人朋友和羅白🥲
沒有很多的不適應和不習慣
暫時最有難度的工作就是把後院的草地打理好
千萬不要小看這片小草地
原來要把它打理好一點也不容易
除了知識和工具,也需要耐心和技巧
我們都需要繼續學習和研究
兩兄弟都已經非常適應這裡的生活
初初擔心細佬的英文和溝通問題
現在都克服了
這兩年是我和他們無間斷地在一起的兩年
看著他們一點一點地長大
感恩能夠有這機會和空間讓我做了全職媽媽
這份工作雖然一點也不容易也不討好😬
但相信我們的關係都比之前更進一步
這大半年不斷有不同朋友來到英國
雖然大家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但相信我們一定會有機會聚聚❤️
除了認識的朋友
我住的地區附近也多了不少香港家庭
或許大家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
但希望大家都能夠順利融入和加油💪🏻
英國的疫情隨著疫苗的普及也算是緩和了下來
雖然隨著變種的病毒、放鬆的政策和足球的盛事而令感染數目又再上升
但重症和死亡率都仍然算是在低的水平
首相Boris Johnson也已確定在7月19日起解禁
群體感染和與病毒共存都正式變成日常生活
我們都已打了第一針
也預約了將會打第二針
原本兩針需要相隔11個星期都縮短至8個星期
除了戴口罩和遠離人多的地方
現在就期望疫苗能夠持續有效吧﹗🤞🏻
不知道接下來這一年又會怎樣
想著總結一下
卻變成眼濕濕地有感而發
圖為難得發芽的向日葵
12粒種子只有1粒長出了芽
終於明白為何一包種子裡要有那麼多😅
今天把它移植了去盆
希望能夠繼續長大吧﹗
———————————————————-—
更多照片在卡文媽媽的網頁
https://ukmama.raycar.net/2-years-in-uk/
———————————————————-—
#英國生活
#7月8日是我們來到英國的紀念日
適應群體生活英文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移民美國前期常見的心理障礙》
如果是常看新聞的人就會發現
台灣的電視新聞內容20-40%都會扯到美國
所以有一部份的台灣人都有美國夢
覺得美國什麼都好都進步
忘記了美國也是由凡人構成的
有一些人抱持著夢想就來打拼
最後乘夢而來 鍛羽而歸
以下談談一般移民跨越過蜜月期之後
可能會遇到的心理/生活障礙
1. 誤解和惡意
剛剛遷居到新國家的人
常常過於敏感
會因為一兩個當地人某些動作和語言
自行腦補過度解讀
認為傷害了他們的感覺
甚至最終決定搬回台灣
事實上就是
不管哪個國家都有善人跟沒耐性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有耐心去辨識你的口音
遇到不友善的人
比如說聽到你的口音後
態度轉為不耐或是不理人
理性處理 找別的窗口就好
千萬別為了這樣的人影響自己的情緒
Grace 個人都會設想
這些人是比較封閉保守不願意跟外國人接觸
或是自己日子過得不好
所以拿相對弱勢的外國人出氣
這樣退一步去思考氣就消了
不用跟他們計較
況且美國的總體氛圍是個人主義
對外籍人士和各種種族信仰的包容度
其實比台灣高很多 大部份的人都是友善的
為了一兩個異類 自我信心崩潰沮喪
甚至放棄自己的生涯規劃回國
根本不值得
有人謠傳共和黨很多種族歧視者
守舊 排外 討厭亞洲人
Grace 正巧住在共和黨大票倉
五年來遇到的怪奇人物
跟台灣比 認真說起來還少一點
但如果有人蓄意攻擊你
對方言論的確涉及種族歧視
Grace 建議不要姑息
採證事後通報主管機關或報警處理
因為 你的姑息 只會讓這些人
更大膽的去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2. 不便和無聊
除非你住美國超級大城市
一般美國賣場八點或九點就打烊了
週日可能還提早到六點關門
市中心除了電影院也沒有很多娛樂
以Grace 住的田州大城市為例
市中心可以數出來的娛樂場所
大概就是兩家電子遊樂場
一家迷你攀岩場 動物園
幾家迷你高爾夫 博物館
除非你和美國人一樣熱愛戶外和運動
不然應該住了兩週就想跳上飛機回家
住美國95%以上的情形
從你住的地方出發
想買瓶飲料都得開車五分鐘以上
每天早上伴隨起床的不是人聲
而是蟲鳴鳥叫
如果有庭院還得按時剪樹除草
每天的生活
真是好山好水好無聊
再加上地廣人稀
所有我們台灣一家便利商店可以辦好的事情
在美國都要跑好幾個地方
等上三天 五天 半個月
Grace 在美國生出海量的耐心
去應對這裡常常出錯的職員
和公家單位顢頇的辦事態度
想著不傷他們自尊的方式去指正他們
或是提醒他們辦好他們的份內事情
所以跳上飛機移居前
最好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喜歡戶外活動
有沒有心臟去適應他們的行政系統
3. 無法融入社交圈
因為語言能力的限制
像Grace 這樣已屆熟齡才移民的人
是極難像幼年或是青年移民的族群
可以在短時間內把語言能力衝上
說出一口沒有外國口音的英語
最重要的是能準確無誤地表達意思
Grace 在很短的時間把這個能力提升
並融合了一些幽默感在內
偶而出錯的異國腔英文
在應付工作或教學上
大致上沒有很大的問題
跟職場上同事們
也能達到簡單閒聊的開玩笑
或是背景比較類似的同事
(比如:單親或前單親的女同事)
能達到比較深入的交流
會偶爾約出去吃飯的程度
但是說到排除職場外的交朋友閒聊
除非是對異國文化極有興趣的美國人
一般人很難長時間有耐性的去辨認你的口音
更何況當兩個本地人聊起當地的文化
本地歷史事件 或是一些古流行
比如說上一屆郡長的軼聞
以前學校流行的募款活動
就跟台灣人說起「中部粽」「聯考」
會讓非台灣人搞不懂你在說什麼一樣
類似情況發生Grace 往往插不上口
也很難跟別人攀上什麼交情
更不用說可以跟當地人深交到什麼程度
排除語言障礙
西方文化的本身就和東方非常不同
比方說 摸清他們職場的潛規則
怎麼恰到好處的讓上司看到你好用
又不搶了他們的風頭 都是一門功夫
如果不是挫折忍受力高
又觀察力強 願意學習的人
一定會時時都有格格不入的感覺
也會產生有過身在異鄉的人才會明白的孤寂
不過Grace 要告訴你
你並不寂寞
因為美國人自己
也有很多職場適應困難
或是社交生活貧乏的人
美國因為地廣人稀
非常多的人下班是零社交的
如果這些人沒有家庭
回家就看電視看到睡著的人很多
同時美國職場跟台灣不同
他們非常尊重員工私人生活
所以大多是職場並沒有
下班後一定要跟老闆 同事交際的潛規則
只要跟同事保持基本的來往
有亮眼的工作表現
把主管或老闆關係弄好
不用擔心會變成邊緣人
Grace 本身就沒有很強的交際需求
對於大型群體活動沒有很大的興趣
大多數的時間用來讀書、運動看手機新聞
交朋友只要兩三個知心的人就滿足
搬到美國不過就是換個地方宅
所以這些事情並不會影響太大
但如果你本人是社交王
兩天沒跟朋友一起吃飯玩耍就孤單寂寞冷
偏偏英文沒有很溜
Grace 誠心建議你
好好評估美國是否值得你
捨去在台灣經營已久的人脈
遷居美國之前把英文練好
搬來後才不會悶出病來呀!
—————-
若您喜歡Grace 的分享
請到評論區給Grace 五顆星鼓勵
讓Grace 有更多動力寫文章分享!
圖:每天都開心不得了的夏令營科學老師Mrs. Grace與負責的疫苗科學攤位。今天博物館竟然請來了county 的電路維修人員,現場示範怎麼跟路邊高壓電線保持安全距離。Grace 等下週夏令營工作結束之後,會再發一篇文分享下週即將發生的工作上又一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