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Tech D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 不需要理由 摺疊就是炫 ➥ https://bit.ly/3kifnUI =============================================================== 今年雖然遲遲等不到新的 Note 系列,但...
「遠心鏡頭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遠心鏡頭缺點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遠心鏡頭缺點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遠心鏡頭缺點 在 Unusual and unique human figures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遠心鏡頭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遠心鏡頭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遠心鏡頭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遠心鏡頭缺點 在 仼記科技測量儀粉絲團| 機台下階段預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遠心鏡頭缺點 在 機器視覺簡介及取像系統的選擇(下)_遠心鏡頭及線掃描相機 的評價
遠心鏡頭缺點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教授真心話 😏 | 在家工作(上課)根本就很好 | #用最chill的姿態來上課 | 遠距參與的魔幻時刻 | 在家上班的優缺點 | #遠距有限公司 | WFH的組織傳播爭論 // 李長潔 ft. 阿丹老師、小也老師 💻
.
隨著確診人數的下降,疫喵施打的普及,情況發展狀況逐漸轉好,我們已經準備好回到正常美好的日常生活。可以在咖啡館享受午后時光,可以去台南來一場小旅行,可以與親朋好友共處狂歡。
.
但,你有想要回去辦公室上班嗎?#遠距工作是不是好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
今天的節目,與 臺灣通傳智庫 的podcast節目「台灣問事」聯播,和世新大學的黃采瑛教授、文化大學的徐也翔教授,一起討論「#遠距課程」、「#在家上班」的可能與不可能。透過Robert C. Pozen與Alexandra Samuel在《遠距有限公司》(Remote, Inc)一書,提供了四個遠距工作時應該注意的組織溝通策略給大家~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史上最長暑假,終於開學了
▶ 遠距課程超好玩~
▶ 數位溝通的(不)可能性
▶ 遠距授課是一個「魔幻的時刻」
▶ 用最Chill的姿態來參與
▶ 在家工作的神奇時刻
▶ 紙本公文遞送應該要數位化了吧~
▶ WFH到底有沒有效率
▶ 在家上班的「組織傳播」爭論
▶ 遠距有限公司
▶ 在家工作根本就很好
▶ 工作時最重要的是「八卦」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OsPXXbf_70BynlpB4_
.
📣 #Fir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txytj3y7jx80939n4q7egeg?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5pLp2muay5h0V9h4CwI5v?si=CpzanfvHQi6rT_zpo-N0p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KrpKpp
.
📲 #FB 完整論述: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62370957283854&id=208541192666847
|
/// 完整論述 ///
.
隨著確診人數的下降,疫喵施打的普及,情況發展狀況逐漸轉好,你是否也在期待日常生活能夠回到平常安定的狀態。可以在咖啡館享受午后時光,可以去台南來一場小旅行,可以與親朋好友共處狂歡。但,你有想要回去辦公室上班嗎?遠距工作是不是好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
▓ #全世界最大的在家上班實驗
.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傳播學者José van Dijck(2013)在《連結的文化》中寫到,從Web1.0到Web2.0,就是2001到2012年之間的巨大數位轉型,傳播機器運作下的虛擬交流協作,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形式。勞動的場景亦無法自外,從電子郵件、互聯網站到同步視訊,組織的內部與外部運作,一直以來其實都被傳播技術與機器介入著(García-Orosa, 2019)。只是當前情景更加促使我們去思考,組織與個人的工作關係裡,技術介入所產生的意想不到的可能與不可能。
.
連TIME雜誌都指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家上班實驗。」越來越多的工作者與組織因為益情的關係,嘗試了遠距工作的可能性。從組織溝通(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的角度來看,隨著組織轉向遠距協作,組織溝通也變得越顯重要。
.
各個組織必須依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提出相應的工作安排,也留意員工個人的健康。甚至我們可能會突然發現,原本依賴面對面溝通的諸多工作場景中,其實存在著諸多問題,像是敷衍了事的工作規劃、相處不良的人際關係。
.
▓ #遠距工作時,組織溝通更重要!
.
所謂組織溝通,是指一個組織群體中的語言互動過程,強調由人與關係所建構出來的世界,我們每日的生活都無法離開組織中的訊息產製、互動模式、意義建構、領導統御、文化形塑等多種行為(秦琍琍,2011)。也就是說,幾乎人類生活中的所有事務,都是依靠組織及其協商、合作、交流來達成且構造世界(李長潔,2012)。所以,當人們不能群聚在一起時,究竟會不會造成工作上的不便與劣勢?
.
遠距工作對生產力的影響,其實早在80年代時,因電信技術的發展而被討論過,當時的結論是:在家工作根本很好啊,其有較低的物理需求、較高的自主性、可以明確地交出成果。當然,能夠成功在家工作的人,通常有高度的自我激勵與自律能力(Olson, 1983)。不過,還是有研究者認為,工作需要有一個足以提供完全溝通的實體場所,才能促成對話與消減誤解(Kraut et al., 2002)。
.
正如我們所經歷的,許多遠距協作的傳播技術已經存在或快速開發中,電子郵件、電子布告欄(bulletin boards)、即時訊息(instant messaging)、共享文件、視訊會議、通報服務(awareness services)等,這些數位技術在很大的程度上,協助了組織成員進行對話溝通,也滿足工作效能(Olson et al., 1997)。
.
但也有學者如Kang等人(2020)針對僅依賴於電子郵件的遠距工作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建立在電子郵件「收發」特質上的溝通,使得組織變得支離破碎。需要仰賴更完善的組織訊息規劃,例如定義郵件的重要性層級,才能讓組織成員真正參與到工作的運作中。
.
▓ #四個遠距工作時應該注意的溝通策略
.
Donald Sull、Charles Sull、Josh Bersin(2020)在麻省理工大學商學院的管理期刊上建議進入WFH的組織與人們,如何更快速、無痛地進入這個新的工作時代。他們找了441位人力資源管理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參與度」、「生產力」、「連結感」,是當前疫情下遠距工作首要的問題。這些問題除了傳播交流、任務協作的硬體與軟體備整外,更好、更適合的組織溝通設計就是關鍵之處。
.
Robert C. Pozen與Alexandra Samuel(2021)在《遠距有限公司》(Remote, Inc)一書中,提供了四個遠距工作時應該注意的組織溝通策略:
.
1⃣ #訂好基本規則(ground rules):雖然從前面的討論來看,人們在可以自主控制工作目標時,達到不錯的工作效能。但定立基本的團隊規則,才會幫助組織成員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行動。所以,我們應該確立一套關於工作時間、會議舉辦、電子郵件傳遞、資訊共享的明確指南。人們才不會迷失在居家日常與不斷檢查最新訊息的漫漫長日中。
.
2⃣ #建立團隊會議(team meetings):每週的例常視訊會議,不但是為了傳遞最新的組織資訊,分享團隊工作成果,促進知識與經驗的交流。同樣重要的是,除了工作會議,我們應該擁有一段產生社會關係的友誼時光,像是虛擬的「茶水間閒聊」(water cooler),每天早上與同事一起喝一杯咖啡,讓組織成員在遙遠的距離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同理心。此外,在視訊會議時打開鏡頭也是一個重要的溝通策略,其可以展現非語言溝通的暗示,表現許多無法言明的事情。
.
3⃣ #善用一對一的交流(one on one):當我們身處在實體辦公室時,一對一的溝通無時無刻都可能會發生。但進入到遠距工作後,一對一溝通的機會便要主動規劃與創造,以確保每一個人都沒有「脫隊」。這種較密切的互動並非用來進行嚴密細微的工作檢查,其目的是在發現組織成員需要支持與幫助的地方,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足夠的關注。
.
4⃣ #確實地評估表現(performance reviews):遠距工作的情況下,我們時常無法獲得足夠的工作反饋與激勵,有時候根本就被埋沒在螢幕背後。所以,清晰明確、容易上手的績效表現評估方式,可以讓組織成員彼此了解工作的成果,知道自己應該維持哪些優秀的做法,以及需要改進哪些盲點,或進一步地微調工作流程。這也是一個不錯的組織學習與個人成長的途徑。
.
▓ #數位時代中的組織溝通素養
.
遠距工作到底行不行的爭論,就這樣從80年代持續到現在,不管你接受與否,這已然是全世界的人都正在做(或已經做過)的事了。如何在居家上班、遠距工作的情境下,建立有效的組織溝通,尚有著巨大的挑戰。
.
我們勢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制定工作計畫,穩定溝通的流程,協調各種事務,運用更豐富、更精確的口語表達與人際互動技巧,來創造與嘗試工作的新形態。無論我們是否可以真正地順利地進入「新的後疫情時代」,遠距工作的可能性,與對組織溝通素養的重視與培養,將是這場疫情中珍貴的學習與成果。
.
🗂 #參考文獻
.
1. Van Dijck, J. (2013). The Culture of Connectivity: A Critical History of Social Med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García-Orosa, B. (2019). 25 years of research in online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Review article. El profesional de la información (EPI), 28(5).
3. 秦琍琍(2011)。《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台北:威仕曼。
4. 李長潔(2012)。組織傳播研究中的論述取徑:一個領域的探索。《傳播與管理研究》,11(2),3-38。
5. Margrethe H. Olson. 1983. Remote Office Work: Changing Work Patterns in Space and Time. Commun. ACM 26, 3 (March 1983), 182–187.
6. Kraut, R. E., Fussell, S. R., Brennan, S. E., & Siegel, J. (2002). Understanding effects of proximity on collaboration: Implications for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remote collaborative work. Distributed work, 137-162.
7. Olson, J. S., Olson, G. M., & Meader, D. (1997). Face-to-face group work compared to remote group work with and without video. In K. E. Finn, A. J. Sellen, & S. B. Wilbur (Eds.), Video-mediated communication (pp. 157–172).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8. Kang, R., Zhu, H., & Konstan, J. (2020). Organizational Bulk Email Systems: Their Role and Performance in Remote Work. In microsoft.com.
9. Sull, D., Sull, C., & Bersin, J. (2020). Five ways leaders can support remote work.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61(4), 1-10.
10. Pozen, R. C., and Samuel A. (2021). Remote, Inc.. Harper Business.
遠心鏡頭缺點 在 Unusual and unique human figures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牧絲塔初評iphone 13 pro心得 :
iphone 13pro 優點:
優點一 : 120赫茲自動刷新率,日常使用更看電影更省電了。
優點二 : 錄影在暗光環境的亮度跟細節提升有很有感。
優點三 : 錄影的時候高光壓制非常好,高光不容易過曝了。
優點四 : 主鏡頭在白天的時候,細節更好,但要放很大仔細比對才能看的出來。
優點五 : 主鏡頭在弱光環境下,細節些微進步,換來的是手持秒數更低,更容易拍出成功無手震的照片,但有些情況下細節比前代的12 pro還要差。
優點六 : 微距鏡頭提升非常非常有感,且距離可以非常近。已追上安卓其他廠牌的手機。
優點七 : X3望遠鏡頭可以拍得更遠了。
優點八 : 13 pro超廣角,帶來的自動對焦有助於一般用戶,大幅度提升拍攝成功率。
iphone13 pro 缺點:
缺點一 : 120赫茲刷新率,玩遊戲的時候更耗電了。
缺點二 : 鏡頭更突起,機身重量也更重。
缺點三 : 鬼影依然存在,這耀光已經連續三代iphone手機都沒有明顯改善了,雖然聽說有軟體演算改善,但我沒體會到都不算數。
缺點四 : X3望遠鏡頭雖然可以拍得更遠,但這是犧牲掉一般用戶最常用的X2鏡頭換來的,因為焦段及光圈的關係,一般用戶將會受限更多的構圖及使用環境。
其他細節部分 :
細節一 : iphone12 pro的長焦夜景模式,是透過主鏡頭裁切而成的,而ipohne13 pro的長焦夜景模式是使用長焦段本身鏡頭進行夜景模式。
細節二 : 新增攝影風格對於懂攝影的用戶有實質上的幫助,可調整很多細節參數當成風格檔套入使用,且能保持人像皮膚自然度。
細節三 : iphone13 pro外放音質,中高頻的部分提升有感,低頻幾乎沒進步。
細節四 : iphone13 pro的最高亮度更亮了,在大太陽下螢幕的可視度更高。
我的初步心得;iphone12 pro跟13 pro,其實蠻多有各有勝負的地方,有時候所謂的進步也會換來一些缺點的產生,例如13pro雖然可以拍得更遠了,但是受限於焦段及光圈的退步,其實品質跟拍攝彈性上,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應該是更退步的,然後主鏡頭對於弱光環境下的拍攝,有不少場景是犧牲細節來換取更快的秒數,但還是不得不說一下,微距的加入確實為13 pro增加非常不錯的拍攝彈性。
結語 : 整理來說iphone 13 pro算是提升蠻大的,但是與安卓廠的差距還是存在,但對蘋果廠牌用戶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進化,如果妳已經是習慣蘋果的用戶,完全不考慮安卓手機,我會非常推薦直接換iphone13 pro,如果妳對拍照很有要求,現在拿的是三星,華為,OPPO,小米等,那妳還是不要換iphone,在拍照的部分妳會感受不到進步。
#以上是初評
#後面還有更多詳細評測
錢要真正花在刀口上,可等完全版評測結果,或者直接問我
遠心鏡頭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 不需要理由 摺疊就是炫 ➥ https://bit.ly/3kifnUI
===============================================================
今年雖然遲遲等不到新的 Note 系列,但三星下半年推出兩支旗艦摺疊機 Galaxy Z Fold3 5G 以及 Galaxy Z Flip3 5G 應戰。
➥ https://bit.ly/3kifnUI
相較上一代便宜近 NT$12,000 以外,更是首款支援 S Pen 並搭載螢幕下鏡頭的摺疊手機,並擁有 IPX8 防水能力和 120Hz 畫面更新率,若未來 Galaxy Z Fold 將硬體規格堆到最頂的話,不難猜想這代的 Galaxy Z Fold3 5G 極有可能落在甜蜜點!
===============================================================
::: 章節列表 :::
➥ 外觀與影音
00:00 歐巴都拿這隻
00:50 配件開箱
01:01 手機佈局
03:17 螢幕表現
04:52 無線訊號
➥ 實測體驗
05:31 音效表現
05:56 效能跑分
06:26 極限燒機
06:54 續航充電
➥ 資費計算
07:30 One UI 3.1.1
08:04 S Pen
08:30 安全性驗證
08:43 三星軟體
09:09 Galaxy Z Flip3 5G
➥ 拍照錄影
09:58 摺疊首款螢幕下鏡頭
10:15 前鏡頭拍照
10:43 前鏡頭影片
11:08 主鏡頭拍照
11:30 人像模式
11:48 主鏡頭錄影
12:15 一鍵拍錄
➥ 最後總結
12:50 最後總結
::: Galaxy Z Fold3 5G 規格 :::
核心效能:Qualcomm Snapdragon 888
儲存空間:
LPDDR5 / UFS 3.1
12GB + 256GB
12GB + 512GB
主螢幕面板:7.6 吋 Dynamic AMOLED 2X
主螢幕畫面更新率:120Hz(自適應方案)
主螢幕解析度:2,208 x 1,768p, 374ppi(QXGA+)、 22.5 : 18
封面螢幕面板:6.2 吋 Dynamic AMOLED 2X
封面螢幕畫面更新率:120Hz(自適應方案)
封面螢幕解析度:2,268 x 832p, 387ppi、 24.5 : 9
電池容量:4,400mAh 雙電池
充電方式:25W 閃電快充
10W 無線充電
4.5W 無線電力共享
SIM 卡:5G + 4G Nano SIM 雙卡雙待
擴充容量:No
支援訊號:Wi-Fi 6E(2.4 + 5GHz)、NFC、藍牙 v5.2
5G 頻段:5G NR n1 / n3 / n5 / n8 / n28 / n41 / n78 / n79
防水等級:IPX8
充電孔:USB Type-C 3.2(支援 USB OTG、DP Alt Mode)
生物辨識:側邊電源鍵指紋辨識、臉部辨識
S Pen 支援:S Pen Fold Edition、S Pen Pro
其他規格:Samsung Pay(含悠遊卡)、Samsung 無線 Dex、HDR10+、NFC
鏡頭規格:
1,200 萬畫素廣角鏡頭(f/1.8、26mm、1/1.76"、1.8µm、Dual Pixel PDAF、OIS)
1,2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f/2.2、123˚、12mm、1.12µm)
1,200 萬畫素遠距鏡頭(f/2.4、52mm、1/3.6"、1.0µm、PDAF、OIS)
1,000 萬畫素前鏡頭(f/2.2、26mm、1/3"、1.22µm)
400 萬畫素螢幕下鏡頭(f/1.8、2.0µm)
不要錯過 👉🏻 http://bit.ly/2lAHWB4
--------------------------------------
#SamsungGalaxyZFold35G #GalaxyZFold35G #Galaxy #ZFold35G #ZFold3 #GalaxyZ #GalaxyZFold3 #三星 #三星ZFold35G #三星GalaxyZFold35G #三星ZFold3 #三星摺疊機 #摺疊機 #摺疊手機 #摺疊 #折疊 #折疊機 #折疊手機 #手機 #新手機 #手機推薦 #手機2021 #手機推薦2021 #優缺點 #評價 #review #unboxing #PTT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LINE 社群:https://bit.ly/3rzUq8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ngR6O4FU1w/hqdefault.jpg)
遠心鏡頭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科技狗 #Sony #Xperia1III #SonyXperia1III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 世界在走 360° 的視角要有
➥ https://bit.ly/3DKO6SH
===============================================================
被大家敲碗敲到爆的 Sony Xperia 1 III 終於端上來了,久違的超主觀回來了,真心話講好講滿,有問題歡迎來社群戰!畢竟是 Sony NT$30,000 以上的旗艦機,自然會用高標準去檢視,空有手感和外表是過不了我們攝影肥宅的關卡滴,只能說索尼要再加油啊。
賀!眾所期盼的 Xperia 1 III 表現到底如何?值不值得入手?超主觀評測宇宙正式啟航。
===============================================================
微解封後部落客都蠢蠢欲動,想拍 Vlog 又苦無配備,就選有超高畫質 5.7K 和 IPX8 防水的 Insta360 ONE X2 ,點科技狗連結購買還送 120cm 隱形自拍桿,不拿白不拿嘿!
➥ https://bit.ly/3x16CCb
::: 章節列表 :::
➥ 主觀體驗
00:00 索尼老粉
00:55 配件開箱
01:15 手機佈局
03:34 乾爹放送時間
04:59 無線訊號
05:48 螢幕表現
➥ 實測表現
09:22 音效表現
11:03 效能跑分
11:45 極限燒機
12:08 續航充電
➥ 軟體表現
14:10 Android 11
15:51 遊戲增強器
17:21 安全性驗證
➥ 拍照錄影
17:45 拍照模式
19:28 其他模式
20:29 錄影模式
21:06 最強夜拍??
➥ 最後總結
22:23 索尼大法好?
::: Sony Xperia 1 III 規格 :::
核心效能:Qualcomm Snapdragon 888 5G
記憶容量:12GB LPDDR5
儲存容量:UFS 3.1 256GB / 512GB
螢幕面板:6.5 " CinemaWide™ OLED
螢幕最大亮度:手動亮度 600nits、自動亮度 400nits
螢幕更新速率:120Hz
螢幕解析度:643PPI、3,840 x 1,644、21:9
電池容量:4,500mAh(有線 PD 30W、無線 BPP 5W / EPP 15W)
SIM 卡:5G + 4G 雙卡雙待三選二 Nano SIM ( 無法擴充 )
支援訊號:Wi-Fi 6、NFC、Bluetooth 5.2、GPS
防水防塵:IP68
鏡頭規格:
12MP 超廣角鏡頭、16mm、f/2.2、124°、Dual-PD
12MP 廣角主鏡頭、24mm、f/1.7、82°、Dual-PD、OIS
3D iTOF
12MP 望遠鏡頭、70mm、f/2.3、34°、Dual-PD、OIS
12MP 望遠鏡頭、105mm、f/2.8、23°、Dual-PD、OIS
8MP 自拍前鏡頭、f/2.0、78°
不要錯過 👉🏻 http://bit.ly/2lAHWB4
--------------------------------------
#3cdog #SONY #sony #索尼 #XPERIA1III #xperia1III #Xperia #XPERIA #SonyXperia系列 #Sony手機 #Sony旗艦機 #Sony旗艦機推薦 #Sony新機 #2021手機 #2021手機推薦 #手機評測 #Sony手機評價 #SonyXperia1III評價 #SonyXperia1III開箱 #SonyXperia1III推薦 #Sony災情 #SonyXperia1III災情 #Xperia1III災情 #遊戲手機 #遊戲 #看劇手機 #開箱 #評測 #體驗 #優缺點 #評價 #AOD #FaceID #S888 #手機推薦 #review #unboxing #PTT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LINE 社群:https://bit.ly/3rzUq8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SdxIi3ntTk/hqdefault.jpg)
遠心鏡頭缺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科技狗 #ZenFone8 #ZenFone8Flip #zf8 #zf8Flip #Asus
***影片勘誤***
3:38 ZenFone 8 廣角主鏡頭為 64MP
3:55 ZenFone 8 Flip 廣角主鏡頭為 64MP
4:32 ZenFone 8 Flip 也支援 5G + 5G 雙卡雙待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本片略不過廣告由 旺旺友聯產險 贊助播出
網投傳送門 ➥ https://bit.ly/3hleurZ
月月抽活動 ➥ https://ewant.wwunion.com/activity/
===============================================================
不好意思久等啦!
ASUS 這次推出真旗艦定位小支的 ZenFone 8,也保留 ZenFone 8 Flip 的超濃特色翻轉鏡頭,兩支都用上高通噴火龍 S888,但只有小支有大記憶體、5G + 5G 雙卡雙待跟 OIS 光學防手震;也只有大支的塞下 5,000mAh 電量還有 microSD 記憶卡槽。
對....華碩就是不給你做齊全
本片一樣由攝影肥宅 Bright 撰稿,主觀體驗心得外加兩支體驗差異希望能幫你更快抉擇!
===============================================================
::: 章節列表 :::
➥ 主觀體驗
00:00 噴火龍 Online
00:42 乾爹包養 Time
02:46 配件開箱
03:07 手機佈局
05:12 無線訊號
06:03 螢幕表現
➥ 系統實測
07:36 音效表現
09:09 效能跑分
09:44 極限燒機
10:02 續航充電
11:09 ZenUI
12:07 安全性驗證
➥ 拍照錄影
12:30 主鏡頭拍照模式
13:15 前鏡頭拍照模式
13:30 前鏡頭錄影模式
13:47 主鏡頭錄影模式 FHD@60FPS
14:15 主鏡頭錄影模式 8K
14:43 主鏡頭錄影模式 超級防手震
15:03 相機小結
➥ 最後總結
16:17 最後總結
::: ASUS ZenFone 8 規格 :::
核心效能:Qualcomm Snapdragon 888
記憶容量:8GB / 12GB / 16GB LPDDR5
儲存容量:128GB / 256GB UFS 3.1
螢幕面板:5.9 吋 Samsung AMOLED E4
螢幕最大亮度:一般亮度 700nits 最高亮度 1,100nits
螢幕更新速率:120Hz
螢幕解析度:446ppi、2,400 x 1,080、20:9
電池容量:4,000mAh(支援 30W PD 3.0 PPS、QC 4.0)
SIM 卡:5G + 5G 雙卡雙待雙卡槽 Nano SIM (不可擴充容量)
支援訊號:Wi-Fi 6E、NFC、藍牙 v5.2、GPS
鏡頭規格:
64MP 廣角主鏡頭 Sony IMX686、f/1.8、OIS 光學防手震
12MP 超廣角鏡頭 (4cm 微距) Sony IMX363、f/2.2、Dual PDAF
12MP 自拍前鏡頭 Sony IMX663、Dual PDAF
::: ASUS ZenFone 8 Flip 規格 :::
核心效能:Qualcomm Snapdragon 888
記憶容量:8GB LPDDR 5
儲存容量:128GB / 256GB UFS 3.1
螢幕面板:6.67 吋 Samsung AMOLED E4
螢幕最大亮度:一般亮度 700nits 最高亮度 1,000nits
螢幕更新速率:90Hz
螢幕解析度:396ppi、2,400 x 1,080、20:9
電池容量:5,000mAh(支援 30W PD 3.0 PPS、QC 4.0)
SIM 卡:5G + 4G 雙卡雙待三卡槽 Nano SIM (最大支援 2TB)
支援訊號:Wi-Fi 6E、NFC、藍牙 v5.2、GPS
鏡頭規格:
64MP 廣角主鏡頭 Sony IMX686、f/1.8、EIS 電子防手震
12MP 超廣角鏡頭 (4cm 微距) Sony IMX363、f/2.2、Dual PDAF
12MP 望遠鏡頭 (4cm 微距) Sony IMX363、f/2.2
不要錯過 👉 http://bit.ly/2lAHWB4
--------------------------------------
#科技狗 #ZenFone8 #ZenFone8Flip #zf8 #zf8Flip #Asus
#優缺點 #評價 #PTT #科技狗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LINE 社群:https://bit.ly/3rzUq8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g9IJfIK6Q/hqdefault.jpg)
遠心鏡頭缺點 在 機器視覺簡介及取像系統的選擇(下)_遠心鏡頭及線掃描相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DeltaMOOCx 台達磨課師是大學及高中/高工的免費公益磨課師(MOOCs)平臺。練習題、討論、教師輔導及更多數位課程資源,請 ... ... <看更多>
遠心鏡頭缺點 在 仼記科技測量儀粉絲團| 機台下階段預告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遠心鏡頭 +定倍鏡頭 ... 雙視野,遠心及定倍鏡頭,測量可拼接。 ✓ 連接歐姆龍雷射系統,可用雷 ... 2.5D一般LED表光,對於盲孔有其缺點,會使盲孔工件散開,畫面不清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