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推介︱#機械倫理學︱機器人三定律】
科技急速發展,機械人逐漸融入人類的世界裏。人類的倫理學在於探討道德價值,並建立一套認可的行為準則,那機械人呢?2004年上映的美國科幻電影《智能叛變》就以機械倫理學為主題,探討人類與機械人的倫理關係,以及其設計的道德規範。
最早的機械倫理學源自美國科幻作家以撒·阿西莫夫的短篇科幻小說 — 機械人系列(Isaac Asimov's Robot Series),當中提出機械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指出人工智能機械人必需遵守三條法則,使其合乎道德行事。
1. 第一法則:機械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允許人類受到傷害。
2. 第二法則:機械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除非命令違背第一法則。
3. 第三法則:在不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之下,機械人可以保護自己。
機械人三定律確保機械人為人類工作之餘,不會違反命令。然而這個學說只屬虛構,並未強制應用在機械人設計工業上。雖然機械人未如電影般聰明,懂得叛變,但人工智能發展漸趨成熟,令機械人能在緊急事故、工業、保安、醫療、服務或家用等不同範疇為人類工作,成為我們的好幫手。近年的疫情亦大幅加速了機械人在香港各行各業的應用,例如機械人為客人送餐和肩負清潔消毒的工作。
如何設計出一個穩妥有用的機械人?科學推廣組將於9月11日(星期六)舉辦「淺焙科學Science Café」,邀請了Rice Robotics的產品及技術總監Sophiya,分享她的團隊如何從”米飯”中獲得靈感,創造出新型機械人,配合防疫工作。此外,Sophiya亦會帶同一位特別嘉賓——機械人Jasmine,讓大家認識它的智能之處。同場設有咖啡拉花藝術示範和《科學情抒》微電影欣賞,大家可在咖啡香氣繚繞下,提出對科學推廣活動的意見。
地點:尖沙咀梳士巴利花園玻璃屋
時間:9月11日(星期六)下午5:30-7:30(首半小時為嘉賓分享環節,設有網上直播;之後為現場聆聽交流環節)
語言:粵語
免費活動,即場參加,先到先得
首半小時直播平台: Visit HK Museums 優遊香港博物館
此外,9月還有兩場「淺焙科學Science Café」!想知道下次有哪位嘉賓現身,要記得留意 香港科學館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的公布,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學資訊!
------------------------
◆ 應用程式登錄IOS及Google Play ,立即下載:《Beginneros網上學習平台》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Facebook:Beginneros
◆ 每日分享冷知識
------------------------⠀
#冷知識 #香港 #hongkong #機械人 #機器人 #robot #AI #淺焙科學 #ricerobotics #香港科學館 #ScienceCafe #咖啡 #coffee
道德行為準則 法 源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向巴菲特學經營
讓員工動起來,讓業績飛起來的秘訣就是 #信任。
信任是強大的催化劑,責任感充滿力量,而且鼓勵互惠,而被賦予信任的人也會證明自己值得信任。
以設立規定為導向的組織,會投入大量資源在內控規定的執行上,形塑出遵守規矩的文化;而 #以信任為基礎的組織,則會把重點放在設立行為準則,推廣道德文化。
看文章 https://bookzone.pros.is/3maksk
➤巴菲特經營波克夏的獲利模式
《#信任邊際》https://bookzone.pros.is/3lv92b
#天下文化 #巴菲特 #波克夏
道德行為準則 法 源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於子女教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有專章討論。
一家公司的能力有三個層次。第一個是資源,包括人員、資本、設備。
第二個是流程。公司的員工如何將資源轉化成更高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他們如何互動、協調、做決定。資源很重要沒錯,但讓一家公司真正勝出的,往往是流程。
最後是優先順序。就是這家公司到底最在意的是什麼?或者說是公司的文化。這會決定公司內部各級人員在面對問題時的決定方法。
其實,一個人的能力也是由這三個層次組成。
現代家長無不盡可能的給予小孩很多資源。譬如從小雙語教學,上才藝課、參加課後補習等等。
就像一家有前景的公司,市場上的投資人會熱烈的提供資本。對於未來有著光明未來的自己小孩,家長無不戮力以赴。
但在資本市場,提供資本是相對簡單的事,重點是公司的經營與管理。那才是成敗關鍵。
小孩也一樣。提供各種資源是相對簡單的事,重點是”流程”的建立。
什麼是人的流程?
譬如一個年輕人學會寫程式。他發現有個日常生活常見問題,他有沒有辦法自行寫出一個App幫助許多人解決問題。
或說有個小孩參加籃球隊,他有沒有學到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
或者一個小孩參加了很多才藝課程,他到底有沒有發現自己真的有興趣的地方。
重點是,提供這些資源,是要讓孩子建立應用知識的能力、面對未知的自信、找尋熱情的勇氣,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提供資源是要建立更重要的流程能力。
而現代教養陷阱就是,太多父母根本沒想到這點。他們以為,送給小孩許多課程與活動,把他的空閒時間與寒暑假全部填滿,就是給小孩最好的教育。
作者說,回想起來,他父母給他最好的教育,不是他們為他做了什麼,而是沒有為他做的事情。
作者小時候家中經濟狀況不好。國小時,作者最喜歡的一雙襪子破了。作者母親直接給他針線,叫他自己縫。母親檢查後,再教他要怎樣做才對。
就是這種凡事自行解決的過程,讓作者建立”我可以自己處理問題”的自信與態度。
事實是,你給小孩再多資源,他也學不到自信。自信來自於克服自己原本不會的事情。而不是家長跟老師,帶他們一路平順的走過所有事情。
太害怕小孩遇到挫折,養出的可能是禁不起挫折的小孩。
能力的第三個層次是優先順序。這來自於每一次事件,父母的態度與處理方法。
書中有個很好的例子。譬如晚餐時間,小孩才提到,有個明天要交的重要作業還沒動手。
身為父母的你要怎麼做?
1.自己動手幫小孩。小孩可以好好睡一覺。
2.不管他。叫他自行完成、熬夜到三點。成果亂七八糟。
選擇第一個方法,成績很可能還比較好,小孩也比較輕鬆。第二條路,成果難看,但小孩會學到教訓。
你如何選,其實不是只有”這次”而已。這個事件會在小孩心中留下印象,往後遇到類似的狀況,他會認為,重點是有個漂亮的成果,找別人代打或是採取其它道德上更說不過去的做法都是可以的。
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在小孩心中形成優先順序。這就是你家中的文化。
這東西完全無法取巧,沒有補習班老師或家教可以幫你,完全要靠父母的言行身教。
就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與行為中,家長可以確定自己心中重視的價值,也將其內化成為小孩的行為準則。
不論是流程還是優先順序的建立,父母都必需用心,這不是做出一些表面工夫就可以達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