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如何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專家:2 個缺陷,要先由人類來修補
2021/05/13
採訪‧撰文
盧廷羲
張凱崴
美國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今年 4 月建議,國防部每年應至少分配 3.4% 的預算投入科技領域,並提撥 80 億美元研發 AI。企業方面,微軟(Microsoft)4 月宣布,將以 197 億美元收購語音辨識開發商紐安斯通訊(Nuance Communications);後者是雲端與 AI 軟體的先驅。
從企業到國家,都愈來愈重視人工智慧,知道要想辦法運用 AI 創造更好的生活。不過,目前 AI 發展到底處於什麼階段?我們又該如何應用?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腦科學系助理教授張凱崴形容,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可以幫助人類完成很多事,像是疫情來襲,電腦可以從大數據中篩選條件,自動搜尋、判讀潛在病例,幫助醫生大幅減少檢查時間,但 AI 也並非萬能,要先認知它的局限。他研究如何讓 AI 更符合人性,獲得 2021 年的史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AI 局限1. 資料寬廣度不足時,就會複製人類偏見
張凱崴認為,電腦在學習的時候,是依賴「彙整數據資料」來判斷,並沒有真正思考,如果資料來源太狹隘、不夠多元,資料寬廣度不足,電腦判斷就會出現偏差,「你跟電腦講清楚 input(輸入)、output(輸出),提供足夠的數據資料,它可以對應、學得很好,但還有很多面向 AI 做不到。」
舉例來說,亞馬遜(Amazon)2014 年推出智慧音箱(Amazon Echo),使用者口頭下指令給語音助理 Alexa 就能放音樂、查資訊。然而,有些人口音較罕見,或是用字較特殊,智慧音箱的資料庫沒有「不同口音」「不同用詞」的檔案,就可能失靈,這是當前 AI 的其中一大問題。
張凱崴進一步解釋,AI 另一項挑戰是,它無法清楚分辨「不曾出現」與「不能出現」(無法出現)之間的區別,只是從資料統計出要學的東西,無法像人類一樣進行邏輯思辨。
AI 的運作方式,第一步是輸入資料,第二步是分析,但這過程容易出現偏見。例如電腦在理解「總統」這個字,會去看四周有什麼字詞,來學習總統這個詞,由於許多總統都是男性,電腦就會「覺得」總統是男性。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讓 AI 學習,在它的認知裡,女性「不可能」當美國總統(因為沒有資料紀錄)。「你可以跟人類說,任何職業、性別都是平等的,但對電腦來講,這很困難,」張凱崴說明,一旦資料的寬廣度受限,電腦就容易產生偏見。
就像在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讓電腦把輸入的語言變成有意義的符號)領域,張凱崴說明,AI需要知道代名詞指的是「哪個名詞」,才能運算下去。但如果資料受限,使用男性的「他」,電腦可能判斷這個代名詞是指總統、總理、執行長;但換成女性的「她」,由於數據不足,電腦就會混亂,出現系統性誤差。
他再舉一例,美國人工智慧研究組織 OpenAI 提出「生成式預先訓練」系統(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推出到 GPT3 版本,屬於書寫類 AI,電腦能夠揣測人們說完上一句話,下一句可能會講的句子,自動完成後半段。
好比有人上一句寫下「我正在和教授聊天」,系統可能推導出「我們在研究室討論學術問題」,因為電腦藉由蒐集來的語料資料中判讀出「教授」和「學術」具高度相關。但研究也顯示,GPT2(前一代版本)系統也從資料中學習到許多偏見,像是如果句子前半談論白人男性,系統傾向產生正面評價;如果句子前半是黑人女性,系統竟會產生負面句子。對企業來說,許多組織接觸 AI,想讓它們取代部分工作,首先需要留意資料的廣度、多元性,才能減少電腦犯錯的機會。
AI 局限2. 即便條件相同,也無法每次都做出正確判斷
「其實,現在的 AI 就像一台原型飛機,還缺乏穩定性。」張凱崴說,現行的 AI 就好比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剛發明飛機,看似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但「可以飛」跟「飛得很好」,有一大段落差。
紐西蘭的簽證系統曾鬧出笑話。人們上傳簽證照片,AI 掃描後,確認是不是本人,但當時系統沒有估算到某些亞洲人眼睛比較小,一名亞裔男子被判定「沒有張開眼睛」,因此照片無效。
張凱崴說,在這個例子中,凸顯出 AI 的穩定性不足,「系統沒有考慮到不同人種的差異,很死板地認為你眼睛沒張開。」所謂的缺乏穩定性,指的是 AI 沒辦法在相同條件下,每次都做出正確決策,這也是使用 AI 時,須留意的第二個挑戰。
他再舉例,許多模型可以準確分析,一則影評對電影的評價是正面或負面。然而研究顯示,有時只要將影評中一些字換成同義詞,例如把電影(movie)換成影片(film),或改寫句子,即使意思並未改變,系統卻把原本判斷為正面的影評標註成負面。這顯示AI系統還未真正了解語言的含義。
在設計這些程式時,人們必須注意到 AI 可能有局限,設定的資料範圍要更完整,考慮這些因素,就能減少偏見、落差,進而加強穩定性。
餵指令給 AI 要多元化,嘗試「換句話說」、刻意混淆
經理人雖然不一定具備 AI 方面的專業知識,但只要掌握觀念,再透過 AI 領域專才協助,也能優化系統。張凱崴指出,最直接的方法是,設計 AI 模型時,要把來源群組不同的資料分門別類測試,在測試階段讓群體多元化,並確保不同特色的使用者,用起來都沒有問題。
舉例來說,一套 A 系統擁有來自各地的使用者,如果設計者是台北人,設計系統的思維容易以台北生活為主,很可能因為當地習慣不同,導致花蓮使用者操作不順。
另一個方法,則是用不同的「語意」,去測試 AI 有沒有徹底學會一個概念。例如,有一套餐廳評鑑的 AI 系統,只要蒐集、整理使用者意見,就能判斷每個顧客對於餐廳的評比是高分或低分。那麼要如何確認這套系統的穩定性?張凱崴建議,可以利用「抽換詞面」的方法。
比如,把詞彙換成同義字,再看 AI 是否能運算出相同結果,「你可能會發現,原本評比結果是食物很美味,但如果美味換成比較困難的詞,AI 就會分不出這則評比是好是壞。」因此在訓練模型時,可以將詞彙隨機抽換成同義詞,增加 AI 的詞彙量。
第三種方式更進階:改變句型、重寫句子。張凱崴指出,同樣一句話,如果換成不同說法,電腦可能判讀錯誤,將「因為發生 A 事件,所以導致 B 事件」,改寫成「B 事件發生了,是因為 A 事件的緣故」,明明兩句話意思一樣,但 AI 很可能因為穩定性不足,搞混兩者的差別。如果要鞏固 AI 的穩定性,可以使用自動改寫的方式,增加資料的多樣性。
張凱崴表示,經過這些測試,讓 AI 接受更多元化的訓練,得到更廣的學習範圍,往後碰到同義詞、相似資訊,才能有效判讀。
張凱崴總結,AI 還在快速發展,或許可以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新的職位,但現行階段,它只是輔助角色。AI 並非魔術盒子,使用它就一定有更好結果,人們還是要保持高度耐心,先認識它的缺陷,才能在技術更迭下,發揮出最好的結果。
張凱崴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美國伊利諾大學(UIUC)電腦科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腦科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2021 年獲得史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研究團隊開發的運算方法,使人類語言處理的程序更有效率、更多元,同時兼具公平性。
附圖:優化AI系統的3方法
資料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2902?fbclid=IwAR2jI1bhg1anqct0AZZR_3LKKJqIsvG0wz2whSN8iniROZApHt-_qpD7dis
過目同義詞 在 與芬尼學英語 Finnie's Language A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令學生真正學到一個字?》
很多英文老師煩惱的,是學生對英文生字「過目即忘」,其實學生之所以覺得記住一個生字困難,是因為他們沒有花心思了解一個字,了解,絕對不只於得知一個字的意思,了解一個字,可以有很多面向,例如:
• 這個英文字,若要用更簡單的英文字解釋,怎樣解釋?
• 這個字的同義詞是什麼?
• 這個字的反義詞是什麼?
• 這個字多用在正式語境?還是非正式語境?
• 這個字的常用配詞是什麼?
• 這個字的色彩為何?
• 這個字和我個人的生活體驗有什麼關係?
• 當講到什麼社會話題時,這個字會派上用場?
• 在什麼生活情境中,這個字會派上用場?
如果一個學生對一個字的這些面向都有深入的了解,幾乎就可以確保這個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把這個字活用出來。
不過,老師要注意,老師必須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活動和問題,使學生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只有學生自己找出答案,他們才會深刻,所以,老師必須避免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問切合他們程度的問題,讓他們找出答案。老師要盡可能減少teacher’s talk time ,學會多展示(show);少告知(tell)。
一個越能使學生透過思考得到知識,而不是把知識直接告知學生的老師,往往是教學功夫越高的老師。
Blog: http://bit.ly/fla-medium
訂閱電子報:http://bit.ly/fla-nl
過目同義詞 在 曾子曰不要臉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男分真與假》
〈一支前途光明的光棍〉
光棍的同義詞就是寡佬,指的就是單身的男人,套一句潮語,也就是剩男。坦白說,無論是光棍或剩男,總覺得帶有貶義,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光棍不就是令人過目即忘的“籮底橙”?剩男正是千揀萬揀都唔揀的“揀剩蔗”?光棍就有如次貨,你選他,也是抱著無魚蝦米也好的心態,就算嘴巴沒說,心裡卻充滿著勉強將就無奈妥協的辛酸,這跟炙手可熱的鑽石王老五和單身貴族是同人不同命——這一種先入為主的勢利眼,絕對不對。
其實,男人選擇單身,也不外是幾個原因:事業為先、眼光太高、媽媽反對、性格孤僻、習慣孤獨、不懂愛人、失戀成災……但這也不能斷定單身的男人不幸福,他們懂得享受自得其樂的生活,他們擁有悠遊自在的自由,對於要不要結束單身的日子,他們雖然不強求,但並不表示他們已經放棄,只是,有些事情真的不必急於一時,反而有時候放長線的收獲,卻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好。
當然,我也不是在為光棍叫屈或賣廣告,只是提醒大家在蕓蕓男人中,鑽石並非俯拾即是,但無所不在的遺珠卻可能是你的漏網之魚,你不妨留意一下,你的身邊總有一兩條光棍在晃來晃去,平時他們在你的眼中就只像是一兩根枯柴,你踩過也沒有發覺它們的存在,現在,我要你脫下你過時的眼鏡,好好地欣賞光棍的過人之處。
• 光棍的孝心——他手機的撥電紀錄顯示來往撥電最多的女人,是他的媽媽。
• 光棍的純潔——他家裡貼滿很多性感女星的海報,表示他很純情,海報已經可以滿足他的欲望。
• 光棍的浪漫——他累積了多年以來精心策劃的浪漫計謀,一旦派上用場,一次過要你知道什麽叫做浪漫到痹。
• 光棍的富有——他平時一個人賺一個人吃,日積月累,積少成多,你說,他有沒有錢?
• 光棍的驚喜——他守身如玉多年,好彩的話,你將會享受到他很多個的第一次!
• 光棍的智慧——他習慣深藏不露,他深懂處世之道,他處事按部就班,接近他,了解他,得益的是你。
• 光棍的濃情——他好比一支逢春的枯木,只要你施與甘露,他對你的愛若變成電力,足以照亮整個馬來西亞。
• 光棍的魅力——他也許沒有魅力,但是沒有魅力也可以形成一種魅力,不明白?沒關係,你去照照鏡子,答案就會出現。
單身不是錯,單身更不是罪,光棍的好處就是來去自如,你不喜歡我,不要緊,我喜歡我自己就行了,我有我的生活,我享受一個人的日子,這就是單身的正面生活態度,最擔心的是當光棍陷入負面的泥沼之中,他迷失了、放棄了、離群了、憤世了,那他就會越走越遠,別人看不見他,他也看不見自己。
所以,做光棍也要做一支快快樂樂的光棍,有時候,一個人好好過日子,好過隨便找一個人來結束單身,怨天尤人也改變不了事實,何不打開心懷去活出開心?
對了,突然想起光棍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一個人生活比較環保,連睡覺的單人床也省下了一些樹木。
#寫於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