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低級趣味
家裡幾個男孩已經好一陣子只要講到某些隱私部位,例如屁屁、雞雞等keywords就會特別嗨,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都沒用。
一群人老是一講到一聽到就狂笑不停,
連阿福也被耳濡目染,老是唱“屁屁偵探大內內”...
要對付男孩們的低級玩笑...
舅舅提出了施作“連坐法” ....果然...非常有效...!!!
彼此監督提醒沒有人當抓耙子,然後就真的再也沒有說過了~~
#同儕約束力量大
#對男孩來說軍事管理有時比愛的教育有用🤣🤣
#家有男孩育兒日常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一名女子因弄丟皮包向前金分駐所報案,結果所內值勤員警,在派出所拿女子年齡當賭注,還有巡佐拿著只能公務用的警用小電腦給報案人使用,整個過程都自拍錄影還上傳到有40名同仁的私人群組,對此分局長出面致歉,強調當天就已獲報,所有在場員警包括主管都連坐處分,而帶頭的劉姓巡佐則調離分局,共八人遭到懲處。 ...
連坐法教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週放風一天跟老公阿芷去企業參訪、跟教會朋友吃飯、然後跟老公去看「當男人戀愛時」。
在跟阿芷聊天的時候聊到現在這時代當媽媽的困境就是:「現在這社會對媽媽要求太高,又太不友善了。」
例如以前養小孩幾乎是打罵教育,孩子只要聽話、活著就好。
但現在的媽媽必須要看非常多教養的書與文章,資訊轟炸,如果不知道什麼是真正適合自己孩子或對孩子真的好的,就會很無所適從。
打罵違背了正向教養,但當尺寸沒拿捏好又被人家認為「你不會教小孩,你小孩才會這麼皮」。
現在的媽媽都是兒童心理學家,每個階段該怎麼發展,從認知到肢體發展,都要去做研究,因為我們都太愛孩子了,希望不是「他依照我們的期望去走」,而是「我們順著他的發展跟屬性去陪伴教育他。」
但在這路上就會有很多聲音啊~
尤其上一輩的媽媽,「我以前都⋯⋯」
但他們真的記得3、40年前的事嗎?
他們教出來的我們,真的心理健康快樂嗎?
又或是,以前的媽媽懷孕越胖越好,生完孩子身材變形是非常理所當然的。
但現在的媽媽,要你
✔️懷孕最好看起來像沒懷孕
✔️生完小孩三個月要恢復身材
✔️媽媽不能像媽媽不能有老態
然後最好就是又瘦又美又有自己事業孩子優秀老公疼愛,但這一切都是「全靠自己努力就可以達到的嗎?」
就算可以,「這背後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
但其他人都只看見別人的風光,還會被身邊的人拿來做比較:「那個誰生了身材還是很好啊!」、「那個誰也是一邊工作一邊顧小孩啊!」
但每個人環境、經濟狀況、隊友、婆婆小姑都不同,沒有真正一個比較會是公平的。
仔細想想,我何嘗不也是被一些「別人的眼光」綁架呢?
網紅媽媽可以胖嗎?可以老嗎?可以生完沒瘦回來嗎?
別說別人怎麼看,被社會觀感跟別人綁架的我們,自己都過不去那一關吧!
這是一篇無解的文章,但我只是想跟你說我們不孤單啊,因為每個媽媽都是在這樣的路程中乘風破浪著。
從還沒懷孕擔心自己會不會不孕,懷孕了擔心孩子健不健康,忍受孕期生理跟心理的不舒適但沒有人能理解那種痛苦,到生產時的痛楚、麻醉退了連坐著都是折磨。
產後大魔王的哺乳過程,乳頭每天流血破皮,半夜無法睡覺起來擠奶餵奶,沒天祈禱他趕快睡滿八小時。
到每個階段:翻身、抬頭、副食品怎麼吃、皮膚怎麼過敏了?要走哪一派教育方式?
他到底在哭什麼?為什麼這麼黏媽媽好甜蜜又好負擔、今天怎麼了怎麼半夜爬起來哭?
感冒了、發燒了、長牙了、打預防針不舒服。
再到媽媽的自我價值實現,我該當全職媽媽還是讓他給保母帶?時間都給了他,「那我呢?」、但他這麼需要我怎麼辦?現在不多陪他以後會不會後悔?
這就是媽媽啊,從還沒懷孕擔心到孩子不管多大都擔心,還有自己心裡的各種矛盾。
但我們都在這條路上前進,有的人剛踏上,有的人走的比較前面,但不論怎樣,我們都是同一路人,記得有句話是「當全世界都在孤獨,你就不孤獨了」
我想一樣的意思用在這地方吧!
「當全世界的媽媽都避免不了這條路,我們就都是同一艘船,而你不孤獨。」
或許有些人在這條船上稍微輕省,有些人稍微更苦一點,因為有的神隊友體貼又共同分擔、有的豬隊友還是認為顧小孩是媽媽責任;有的婆婆就是把你當女兒疼、而有的婆婆就是把你當作搶他兒子的情敵。
這些的確都影響育兒路上的甘苦,但可以確定的是,沒人逃離的了這艘船,愛孩子的心就是這麼多,對孩子的掛念就是這麼多,所以我們只能互相扶持。
記住,你真的不孤單。
==================
Bottless非瓶的海鮮燉飯跟泡芙巧克力好好吃
# @當男人戀愛時 真的會對 邱澤 ROY CHIU五體投地完全是跟著他哭跟笑
#這部戲如果不是他是男主角不會這麼紅
#老公看完說他想跟邱澤在一起
#他有想過我的感受嗎
然後
#最後一張不要看
連坐法教育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聞】一篇台中媽媽求救文近日在臉書引起討論,她向老師反應「罰抄課文加倍」的懲罰已造成孩子無法負荷,沒想到老師態度強硬回覆:「我就是這樣規定的,反正我不體罰,你怎麼去網路爬文,都耐(奈)我無何?」.....
綠豆粉圓爸:許多轉學過來的孩子,每每問起他們對原學校印象最深的事情,「處罰」總是前三名的話題。
罰寫、罰站、連坐法、不准下課、老師言語嘲諷、老師要求其他同學不可以和孩子互動⋯⋯雖然孩子們記得被處罰的方式,卻總是忘記自己為什麼會被處罰,那不就失去意義了嗎?
#不處罰怎麼教?有8種方式讓孩子真正的改變......↘↘
#罰寫 #罰抄
--
☺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
教育教養大小事,一鍵訂閱不漏接
→ https://bit.ly/38e95iW
#未來親子 https://bit.ly/3uIz7nC
連坐法教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雄一名女子因弄丟皮包向前金分駐所報案,結果所內值勤員警,在派出所拿女子年齡當賭注,還有巡佐拿著只能公務用的警用小電腦給報案人使用,整個過程都自拍錄影還上傳到有40名同仁的私人群組,對此分局長出面致歉,強調當天就已獲報,所有在場員警包括主管都連坐處分,而帶頭的劉姓巡佐則調離分局,共八人遭到懲處。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70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連坐法教育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們一步步揭開與中國官方說法全然不同的「再教育營」真相。在那個與官方宣傳相悖的世界裡,少數民族被大規模囚禁與殘酷對待,漢人也同時遭受連坐與監控,無數家庭被迫離散四方,人們被囚禁後再後送進黑工廠、成為替「一帶一路」創收的強制勞工。除了中國官方的惡行,我們也看見了鄰近國家的噤聲與共謀。
這是一場無聲的滅絕,而我們需要把真相傳遞出去。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topics/xinjiang-re-education-camps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連坐法教育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避免酒駕再釀悲劇 劉櫂豪要求政府應多管齊下全面防制
劉櫂豪委員今(25)日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交通部林佳龍部長,針對社會關注的酒駕議題要求政府應多管齊下,從提高刑罰、罰款外,對於連坐的研議、沒入車輛、累犯的教育訓練、大眾運輸工具增設車輛發動酒測系統等,以期透過多管齊下的方案,達到酒駕零容忍的目標。
劉櫂豪指出,目前對於酒駕相關的規範分別訂定刑法第185-3條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其中刑法對於酒駕「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行政罰部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酒駕「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九萬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該汽車及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以及「汽車駕駛人於五年內再犯,處新臺幣九萬元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該汽車及吊銷其駕駛執照;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然則上述規定雖一再加重罰則,但目前仍然每年平均約10萬件酒駕取締案件,5-6千件的傷亡人數,顯然政府被動的事後制裁仍無法根治酒駕行為,必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防制的目標。
劉櫂豪指出,政府除了修法提高刑責、罰款外,對於提供酒精的對象是否比照國外的規範,採用連坐處分,當然這個部分需審慎研議,不要造成過多的牽連,引發民怨。另外對於酒駕的累犯,在行政處罰部分,是否可以研議增加上課受訓的時數,或者加裝車輛發動酒測系統,也就是安全鎖,設法降低累犯的情形;此外加裝車輛發動酒測系統部分,交通部應研議大眾運輸工具應全面來加裝,透過補助或獎勵的方式,來讓大眾運輸工具能更安全的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