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夠愛達伶嗎?
#達伶粉大福利來了
#免費且不用抽人人有獎
客倌~您的fans咖啡來囉!!
今天的本日咖啡+甜點 (圖文超符):滿滿的達伶 嚇死你😂
未來 #達伶咖啡館 這就是招牌午茶
哈哈哈哈哈哈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家應該都知道,#兒童界蔡依林 #達伶 我本人是個假文青
哈哈哈
寫日記是我從國中時就養成的習慣
對!到現在還是手寫無誤
(老派阿姨堅持日記要有溫度😂)
我喜歡寫字,雖然真的很浪費時間
然後再貼上2*3的小照片,圖文並茂很重要,自己看了心情超好
加上金魚腦,你問我昨天在幹嘛我一定回答不出來哈哈哈哈哈,不是不跟你分享,我真的想不起來....
所以我很需要寫日記記住一些大小事
而且
寫日記能轉換心情,放下一些執著
偶而回去翻翻,還能看看多年前的自己多傻憨
所有的事情只要拉長時間軸
悲傷憤怒都會變成有趣好笑
拍立得相機和口袋印相機我都曾擁有過
(畢竟姐不是第一天當文青😂😂😂)
兩者最大的缺點就是:相紙都超~貴
(先不說機器本體還要另外購買,口袋印相機相紙本身大概一張10~12塊,拍立得更貴)每次都超捨不得洗太多出來貼手帳
還有
帶拍立得相機出去真的超~重
好!不得不說
沖洗照片 就找拍樂洗 - Joyphotos把兩者的缺點都大大改善
手機app即可馬上上傳照片
兩~三天左右就寄到府
還有邊框顏色的選擇
我個人喜歡 2*3的文青size+拍立得樣式+霧面
但泡媽就愛4*6 +滿版+亮面
因為太便宜了!一張不到3塊
所以我一口氣洗了700張把日記本貼好貼滿(姐就是霸氣😂
這幾天報姐名沖印
你們連3塊都不用喔!!還可以洗25張!
#跟我一起洗照片當文青
#優惠碼很真誠 😊 一起邊輸入邊大喊
👑愛達伶 好康1
👉🏻7/17-7/20輸入優惠碼:’’我愛達伶’’,即享‘’免費‘’25張優惠
(尺寸4x6或2x3均可,運費55元需自付)
👉🏻每位粉絲一人限使用一次,若系統偵測為同個人,會直接取消該位粉絲所有訂單,且不退運費。
app下載網址 👉🏻 https://reurl.cc/NazaEe
👑愛達伶 好康2
按讚拍樂洗,並且在本篇貼文下方留言:’’送你25張照片免費洗’’, 並標註@ 兩位朋友,
7/22週三 將抽出三位粉絲贈送一百張照片!
👉🏻中獎名單會公布在本篇貼文留言區以及貼文最底(中獎粉絲需三天內加入官方賴@joyphotos領取)
啊啊啊啊啊啊
達伶我自己可以留言分享參賽嗎?
#優惠碼我好愛 ~工程師好棒,我好有創意😂
#這組照片我也好愛 ~攝影師好會,我好滿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與GIR的相遇 🔔開團時間2019/7/31 pm20:00~ 8/2 pm23:59 GIR中式矽膠鍋鏟(13色)+左手專用(1色)單支購買 👉8/8陸續寄出 【矽膠鍋鏟】單支團購價599。 https://gbf.tw/bxekr 我與GIR的相遇 第一次在照片中看到它時,說坦白我喜...
「這組照片我也好愛」的推薦目錄:
這組照片我也好愛 在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與GIR的相遇
🔔開團時間2019/7/31 pm20:00~ 8/2 pm23:59
GIR中式矽膠鍋鏟(13色)+左手專用(1色)單支購買
👉8/8陸續寄出
【矽膠鍋鏟】單支團購價599。
https://gbf.tw/bxekr
我與GIR的相遇
第一次在照片中看到它時,說坦白我喜歡它的簡約中性風,在設計上沒有一點的多餘,或是刻意的可愛想討人喜歡,它就是自自己的樣子站在那裡。
但說也奇怪,我真的就覺得就是它了,那個時候我一直想為?不沾鍋,找一支可以跟它搭配再一起的類中式鍋勺,緣份這東西就這麼奇妙,於是我們真得做到讓它們在一起了。
從沒在FB正式的說起GIR的品牌故事,雖然老劉都有將它放進團購表單裡,但是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看過。
但是確實有許多粉絲告訴我,這是她們用過大大小品牌之後,覺得最好用的矽膠鏟了。
-
今年美國總公司又有了新上市,我們也好努力的為各位粉絲搶色,與美國同步進口2019年GIR最新的顏色,全新的馬卡龍色系,騷動了我們的少女心,那天收到新色時,我實在欣喜若狂,馬上就開箱試用了。
我想如果你還沒用過,或是你對矽膠製品有些不清楚的印象,那我想下面提供的品牌故事介紹,你真的可以瞭解看看,因為它真的實在百分之百的好用,只要你用過你也絕對回不去其他的矽膠鏟了。
重點是它不只可以拌、可以鏟、可以刮、可以翻、可以盛、還可以無縫隙的貼合在太厲害,太討人喜歡了。
只要它搭配任何的不沾鍋,都可以讓你做菜時的實用度及好用度大大的提升,也會讓你的不沾鍋使用壽命更長久。
-
想多了解它,就滑到下面看看它的身世背景喔!
品牌故事
GIR(Get It Right)於2012年成立於美國,由熱愛料理的Samantha Rose創立。品牌成立的契機,是在Samantha用過了眾多兩截式攪拌鏟(Spatula),卻始終找不到一把真正滿意的產品後,決定自行研發一支能讓自己用得滿意、開心的攪拌鏟。經歷七次群眾募資及無數次的修改,GIR成功研發出第一支一體式的矽膠攪拌鏟;革命性的設計,在推出後迅速獲得眾多料理愛好者的好評,也引起料理相關媒體的注意,並帶起了市面上一體式矽膠鏟的風潮。至今,GIR已開發出一系列匠心獨具、革命性的矽膠廚房用具,不但讓烹飪更輕鬆愉快,也往往讓人一用就愛不釋手!
-
產品特色
GIR的每一款產品都由喜愛料理的團隊成員在研發期間實際用於烹煮,並不斷修改到大家都滿意為止才推出,不因為生產上較困難就在設計上做出妥協,對產品的材料安全也一律以最高標準的歐盟規範做要求。也因此即使產品時常被模仿,卻難有任何其他品牌的產品能與GIR的相提並論。
GIR的矽膠產品全數由最高等級的醫療級矽膠一體成形製成,無論與木、竹、塑料(尼龍)或金屬材質製成的產品相比,GIR的產品有以下優勢:
*頂級醫療級矽膠,通過FDA, LFGB標準檢測,安全無毒素釋出疑慮
*適用溫度-40℃~240℃, 最高耐溫度達278℃,適用於各種烹調環境
*不傷鍋具塗層,可放心使用於不沾鍋、琺瑯鍋等,延長鍋具使用年限
*用久也不起毛邊或開岔,好清洗、不藏汙納垢
*不易沾黏油漬,清洗容易
*一體成形、無須拆洗;適用於洗碗機,沒有接合處藏汙納垢的問題
*人體工學設計,各款產品皆可輕鬆就手使用
*靠著鍋邊也不會融化
*烹飪中不會燙到無法拿取
-
關於矽膠Q&A
Q: 矽膠跟塑膠是否是一樣的材質?
A: 矽膠(silicone)與塑膠(plastic)為完全不同的材質,矽膠與玻璃一樣是由天然的礦物──矽砂(石英砂)製成,而塑膠則是由石化原料提煉而成,兩者無論是組成的原料或材質的屬性都大不相同。矽膠原料非常穩定,且具無毒性、無腐蝕性、不透水、高絕緣性等特色,因此被廣泛運用在包含醫療、電子、生活用品、嬰童用品等各種領域,在歐美、日韓更已被廣泛用來製作各式烹飪用具。GIR所使用的矽膠材質更是與手術用矽膠相同的醫療級矽膠,可說是現存製造技術中最高等級的矽膠材質。
Q: 矽膠可耐高溫嗎?
A: 矽膠本身即擁有極廣的耐受溫度,而GIR的醫療級矽膠更可保證在-40℃~240℃的環境中可長時間使用不損壞,最高可在278℃的環境中短暫使用亦不損壞,因此已可應付各種烹飪環境(如長時間放置於278℃的高溫下則有退色或變形的可能)。
Q: 矽膠是否會很容易染上食物的顏色?
A: 因矽膠具有不透水的特性,因此並不容易沾上食物的顏色;且GIR的高品質矽膠因非常緻密,更是不易染色,即使剛使用完後有染色的情形,只要稍加搓洗即可去除。但如烹煮含茄紅素或薑黃的料理,產品有可能在烹煮後染色且較不易去除;此時建議可放入洗碗機,或以小蘇打粉搓洗,即可洗掉沾染的顏色。
Q: 矽膠產品是否會退色?顏色鮮豔的矽膠產品是否也一樣安全?
A: GIR所使用的色料都是通過美國FDA, 德國LFGB等嚴苛標準檢驗的無機礦物質食品級色料,且色料在產品成型前便已與矽膠原料溶合,因此除非長時間放置於超過耐受溫度(278℃)的環境下,否則不會退色。而因顏料本身為以礦物質為原料,因此也沒有毒素釋出疑慮。
Q: 矽膠器具是否耐用?使用壽命約有多久?
A: 因矽膠材質具耐高溫、不變質的特性,即使長期使用於高溫環境,只要使用方式得宜,可使用數年之久,無需像使用木竹或尼龍產品需較頻繁汰換。但以下情況將破壞產品,影響產品壽命甚至損壞,需請務必避免:(1).以直火燃燒 (2).以鋒利物品切割 (3).以鋼刷或硬質刷子刷洗。
❤️請加入我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veryred2011
@阿嬌生活廚房 IG帳號在這裡:http:www.instagram.com/charlene_lifekitchen
這組照片我也好愛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通往你心裡的路衝衝衝!
各位朋友大家晚安,謝謝大家對我的關心,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其邁的下一站要到哪裡,所以今晚透過這個機會來向各位好朋友報告。
首先,要感謝蔡英文總統及蘇貞昌院長對我的信任。讓我有一個新的挑戰,面對這個艱難的工作,我知道如果上任以後,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與蘇院長衝衝衝!在工作崗位上,以緊緊緊的執行力,全力以赴!
1124選舉的失敗,我知道我們做得不夠多,也不夠好。所以,接受這份職務,在野黨形容這是失敗者聯盟。這些不管是酸言酸語也好,或者是對我們的批評,我都會永遠放在我的心裡,我會更謙卑地傾聽民意,我一定會更加努力打拼,用盡我全身的力氣,讓台灣更好,重新贏得人民的信賴。
我們現在台灣面臨到很多的很嚴竣的中美貿易角力,跟整個中國崛起的嚴峻情勢,所以要讓我們台灣內部可以更加進步、更有實力,讓台灣更加有自信,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刻,我沒有任何藉口,我也不會迴避,我們一定要承擔我們的責任。
面對選舉的挫敗,賴清德院長提出了相當深入的檢討報告,我也會深切反省到底我們錯在哪裡,哪裡做得不夠好、哪裡做得不夠多,我會謹記在我的心裡。也要感謝賴院長這一年多來,他用做實事的態度留下相當完整的規劃。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怎麼樣來回應民意並務實處理民眾所關心的議題。
正如吳念真導演所說,「心之所在,就是故鄉」,我很感謝市民朋友的栽培跟提攜、對我的疼惜,在我政治旅途上遭遇重大挫敗的時候,能夠支持我勇往直前,也不會忘記每一次溫暖、熱情的擁抱,這些我都會把他作為支撐我、監督我強力的後盾。高雄是我一生懸命的故鄉,也是我們生死相依的地方,所以無論其邁在哪裡,我的家在高雄、我的心跟大家在一起。我記得滅火器的島嶼天光的歌詞說,「阿母請你毋通煩惱我、愛人啊袂當陪你去看電影,因為我欲去對抗袂當原諒的人」,當然我們不是對抗任何人,我們是要來共同守護我們的夢想、實現我們的理想。所以,讓我們疼惜我們的台灣,跟其邁一起捲起袖子,為台灣大家共同來打拚。
Q:很多網友在問,接了副院長之後,還會有時間跟大家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嗎?
A:時間如果允許的話,我會儘量撥出時間,不管是告訴大家發生在我們行政院的事情,還有其邁周遭發生的一些心情感受,當然最重要的也希望說不管是邁粉甚至是韓粉,所有關心我們台灣的大家能夠告訴我們那裡做得不夠多、哪裡做得不夠好,利用直播的這個方式,能夠跟大家有更多的一個互動、跟大家聊聊天。
Q:知道要接副院長之後,韓市長他送上了兩個相信,第一個是相信一定會有傑出的表現,第二個是相信你一定會大力幫助高雄,委員有沒有要回應韓市長的?
A:謝謝韓市長的祝福,那因為高雄其實是我們共同的故鄉,所以我之前也講過不管是韓粉、邁粉,在選舉過後大家就是愛與包容,大家要共同合作讓我們的家鄉能更好,所以我也謝謝韓市長的祝福,在這裡也替韓市長加油,那高雄其實有很多的重大建設,不管是我之前在選舉的時候攸關我們產業轉型非常重要的橋頭科學園區、我們捷運綠色交通路網的規劃跟完備,那還有很多怎麼樣讓我們的傳統產業轉型,或者是我之前在講的一些像智慧城市,我當然也知道說韓市長對高雄其實也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和一些規劃,假如說韓市長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把這些政策做一些整合,然後有一些優先的順序,中央地方未來我們一定會攜手合作。那對高雄的建設,這個是我家鄉的建設,我一定會跟我們高雄市政府、跟韓市長充分的合作,讓我們高雄更美好。我之前有講過,市長做得好,這個是市民的福氣,所以我在這邊謝謝韓市長的祝福,希望說韓市長也能夠讓高雄更進步,我給予同樣的祝福。
Q:網友也很好奇您之前成立的高雄智庫,未來會如何運作?
A:高雄智庫是我在選舉過程裡面所成立的一個思想坦克,我把他分成幾組,第一個是都市規劃、第二個是我們的財經、第三是我們的社福、第四是我們的文教、第五是跟我們的智慧城市有關的發展,還有不管是人工智慧、區塊鏈這些科技、智慧城市的運用方案。那我是希望說未來能夠不管是對未來的政府或是市政能夠提供更好的一些政策研究,未來也希望能夠不定期的舉行一些論壇,讓他能夠匯集更多民間跟專業的意見,讓我們的家鄉能夠更好。所以我會定期的參與智庫的運作,那也希望說不管是未來在智庫的發展,智庫能夠成為高雄進步的一股助力。
Q:網友好奇之前在直播的時候,小米他亂入還一直咬委員,還有人幫他成立了粉絲專頁,那現在委員要北上入閣了,小米會不會一起北上入閣?
A:小米比較怕生,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他可能會比較不舒服,所以小米會留在高雄守護高雄。那小米雖然沒有上去,不過我今天收到一個非常貼心的禮物,這是一個邁粉幫我畫了一張我跟陳小米的照片,那後面他有一些留言,我唸一下:「給邁邁,小米抱枕是朋友列印,我母親手縫的」這個是粉絲的媽媽手縫的、親手所縫的小米的抱枕「希望你可以開心的收下,雖然他做出來好像太小,只能稱其叫手腕枕。新的工作加油、期待你鵬程萬里、莫忘初心,沒事早點休息,不要半夜『海巡』嚇人」這個他畫的圖、粉絲做的小米,所以我會帶著這隻小米到台北的行政院,假如要睡覺的時候這個是最好的陪伴我的陳小米,所以非常謝謝我們的粉絲跟他的媽媽,還有大家對我的關心,陳小米會陪著我,本尊就留在高雄,大家放心。
Q:最後委員有沒有要跟大家說什麼話?
A:要謝謝大家這麼多時間以來,對我不離不棄,尤其在失敗挫折的時候能夠陪伴我,讓我感覺到非常的溫暖,我之前有跟大家講過說下一條路是「通往你心裡的路」,我會在這條路上勇往直前,讓大家能夠更開心、讓我們台灣能夠更美好。對了還有蠢羊送我這個海獺,他游泳的時候姿勢是倒過來的,謝謝蠢羊的禮物,這個海獺我會帶在我的身邊,我會把他帶到行政院,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有陳小米陪著我,也會有海獺。要特別謝謝大家,真的是那麼用心的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跟其邁一起努力打拚,謝謝大家,謝謝,byebye。
這組照片我也好愛 在 我也很愛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組照片我 真的超愛的 忍不住要再多發兩次 最新照片都在IG❣️ IG: www.instagram.com/christinetinevon. FB: 人妻丁丁. Jim Lee and 2.3K others. 2,353. ... <看更多>
這組照片我也好愛 在 唐葳wei wei - 好愛這組照片我首圖選不出來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好愛這組照片我 首圖選不出來, 只好選跟寶貝兒子的合照 然後,這組照片我真的曬到變成焦糖色了哈哈!我也蠻喜歡的♥️ 誰跟我一樣?喜歡焦糖色的膚色 -dress La ... ... <看更多>
這組照片我也好愛 在 [心得] iPhone 15 Pro Max 一週使用心得雜談- 看板iO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之前在發售日有發過一篇包含
開箱,選購理由,搶機紀錄,半日心得的長文
#1b3Rib7Y (iOS)
也非常感謝板上各位大大的回饋
歷經了一週
來聊聊一些使用感受吧
新增的部份也會更新在之前那篇網誌裡面
https://aurakaze.blog/unbox-iphone15pm/
如果有興趣順便看開箱以及半日心得的話也可以參考
不過因為圖片很多
若是已在板上或是網誌閱讀過的話
建議就別點了不然會浪費時間跑一堆舊圖XD
相對地這次的追加心得就是以文字為主了
(文長注意XD
進入正題
首先直接看看結論
各種滿足的同時
也不乏期望越高失望越高之感
升級明顯卻差了許多臨門一腳
之前那篇也有提到
除了日常遊戲之外
我最主要的特殊用途是拍巡禮的對比照片
(這幾天沒什麼空去跑高強度的遊戲,所以先略過這部分)
這一週內完成了共五篇近350組的巡禮圖組
其中幾篇已經發在網誌及西洽
剩下的還在整理
心得也會主要根據以上巡禮體驗和一些日常使用
在正式開始前還是要強調一下
不是什麼專業評測人員
只會針對我的使用情境
沒有壓力測試,將圖片放大很大來比較,或是一些精準的數據
而且比較對象都是與12Pro
望遠鏡頭
首先當然還是要提到這次選擇Pro Max的最大誘因
五倍望遠
成像品質老實說只有到尚可
很多時候放大會呈現一絲塗抹感
算是比較差強人意的地方
不過5倍的光學能力就是擺在哪
對我需要的應用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幫助
拿我在原文舉過的例子
這幾天剛好有拍到一組類似的
實際與被攝物的距離應該不會差太多
用五倍之後仍須進行裁切
雖然這次的場景本身還原度較差
但光就照片來說後者看起來舒服很多
其他像是這張也是5倍之後還需裁切
能保有更多細節(天色不佳又是另一回事惹
總之
關於這個望遠鏡頭
我希望他能更好
但實用性已經相當高了
特別是之前得半日心得也有提到
幾乎沒什麼手震的問題
能夠快速進行拍攝
啊對了
有時候明明就是選用五倍卻會變成主鏡頭裁切
不知道基準是什麼
對焦距離還是進光量?
主鏡頭
真的是非常滿意
尤其是現在能夠預設24MP
裁切後能保留更多細節
不過這倒是讓我增添了一些麻煩
只要有拍到人臉以及車牌我都會用馬賽克遮掉
但若本就相當模糊難以辨識的話會懶得處理
可是現在明顯感到很多以前不用處理的照片
甚至是距離相對遠的車牌都還能隱約看到確切號碼
使得後續處理得花上更多功夫檢查
算是意料之外的缺點(?
不過說到主鏡頭
這次的切換焦段似乎真的只是裁切
本來還妄想蘋果既然敢說等於好幾組不同鏡頭
會不會是利用算法來還原每個焦段的特色
結果比起說換一顆鏡頭攝影
更像是簡單的裁切工具(但有保持解析度的優點
覺得有點可惜
螢幕亮度
換新機後第一次讓我感動到覺得換手機太好了的瞬間
就是在某天的太陽底下要拍照時
突然意識到自己能清楚看到螢幕的畫面
這個功能對於需要不斷進行圖片對照的人來說
實在太重要了
當下真的是邊拍照都會邊傻笑
不過另一方面
這也是成了我最遺憾的一點
我常常會在同一個環境連續拍好幾十張照片
途中不斷切換相機/照片/拼接等等的app
在後來的測試中
只要當天天氣比較熱一點
常常用到一半螢幕會自動調暗
高亮螢幕的優勢瞬間消失
而且對我來說機身雖然有發熱
卻也沒有到很燙
心裡不禁碎念
「老兄,才這點熱度你就不行啦?給我亮一點啊」
結果就是又得要用自己遮擋製造陰影
低頭比對圖片
實際比較其中兩天
一天是不到25度,較為陰涼的日子
當天拍了兩百多張,實際完成的對比圖為111組
拍攝情境從室外到車站內都有
在室外幾乎都是一個場景1-2張
相對不密集
從頭到尾不會感受到機身有明顯發熱
螢幕亮度也都能因應環境改變,甚至到達最高亮度
另一天氣溫近30,為大晴天
這天總圖組數較少
但拍得較為密集
結果不到30分鐘後螢幕就暗下來了(此時約早上十一點
也會顯示需要降溫
我是直接無視繼續拍
整體拍攝流暢度,以及app切換都沒有影響
但就是螢幕無法到最亮
我蠻常會有在陽光下單一場景的密集拍攝
可能一拍就超過半小時
若是無法保持高亮度實在是挺麻煩的
不知道是否有暴力解法能調到最亮
對於電池健康度我其實沒有很在意
畢竟比起處處呵護電池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用到想要的功能
電池大不了之後換就可以了(當然啦傷害手機本身就另當別論惹
發熱
承接上一點
來聊聊本次新系列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發熱
老實說身為一名12Pro用戶
再加上都會裝殼
15Pro Max的發熱程度對我來說根本不值一提XD
而且我也沒有專業的測量設備
這點講再多也只會淪為主觀感受
只能說以我的經驗日常使用
也就是持續不間斷的水管影片(包括背景播放)以及音樂
加上滑PTT和X
基本上沒什麼發熱的感覺
而大量密集拍攝時的確有相對明顯發熱
但也沒有到會讓我難以接受的程度
電池續航
這點真的是很愉快
畢竟比較對象是12Pro
以往出門才幾個小時就要開始充電
現在如果只是普通日常用途
可以從早出門到晚上回來前都不用充電
而進行拍攝時
有紀錄過其中兩天
分別是剛換手機的隔天
拍攝四個半小時,從99%到18%
網路是用本身的4or5G
共拍了約一百張出頭
還有一次是再過一兩天
拍攝約7小時50分鐘
從95%到17%
網路是靠備用機的熱點
共拍攝約150張
前者拍攝時間較為密集
後者則是有更多交通移動時間
兩者在移動圖中也會開啟一堆有的沒的app
不過兩天的實測結果差很多
應該還有很多被忽略的變因
就僅供參考吧
但不管怎麼說
比起過去用12Pro
通常用個兩小時左右就沒電
搞到才上午就得邊充電邊拍攝
又麻煩又燙
現在無論如何都是享受
記憶體
記憶體提升相當有感
殺背景應用程式的情形少了很多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某次連兩天拍攝巡禮照
在啟動拼接app時
發現居然還是昨天最後的使用狀態
畢竟我每晚都會登入好幾十款手機遊戲
也會滑一堆有的沒的
能夠維持在背景真的有點嚇到XD
動作按鈕
算是相對失望的功能
本想會很方便
但實際使用
因為平常習慣用右手單手握持
不易按壓動作按鈕
除非是偶爾左手拿或是橫向的時候能順手點
平常還是習慣用以往的操作邏輯
(畢竟說實在的也不會慢到哪去
另一方面或許是不習慣
會有誤觸
畢竟至今為止的習慣就是上面第一個按鍵增加音量
更常見的是要螢幕截圖的時候
按到開關跟動作按鈕
可以的話真的希望動作按鈕能在獨立一點的位置
此外目前的動作按鈕就只能指定單項功能
或許是怕誤觸所以必須長按
但也希望能增加一些像是連按兩下啟動其他功能之類的
不然實在是有點侷限
USBC
之前有提過我拍攝巡禮照的時候會放棄使用單眼
但在需要單眼的時候新接口真的是很實用
CtoC的線就能讓手機接相機讀取記憶卡內容
比起以前要用不穩定的app傳圖精準快速
也不需要另外掏出轉接器與讀卡機
省時又省力
再加上我平常也會帶一個小型的SSD隨身硬碟
所以現在在一些資料的傳輸上真的方便許多
手機扣環
這點跟手機本身沒什麼關係
順便聊聊
以前用12PRO時就有裝磁吸式的手機扣環
主要目的只是想用來當簡易立架
但現在換Pro Max
進行長時間的單手拍攝時
有環真的是會增加不少安心感XD
那麼這次的一週簡易心得就到這了
很多都是不限於15 Pro Max
其他機型也能有的體驗
整篇文的參考性應該也不是很高
敬請見諒
那麼若是再給我一次機會
還是會選擇15 Pro Max嗎?
會
去年12Pro就已經不敷使用
多拖了一年已經無論如何都得換了
今年唯一符合需求的也只有Pro Max
實際使用下來
雖然整篇文不少是在抱怨
但更傾向於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蘋果憋了這麼久終於起步的長望遠
實際成果並沒有驚為天人
而是「還可以,堪用」
大肆強調的高性能
卻沒有同時強化散熱結構
導致一些本應有的優秀機能被限制住手腳
這些都蠻可惜的
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
「升級明顯卻差了許多臨門一腳」
可是也得老實說
這幾天真的用得蠻開心的
對我來說
本次三年一換的感想就是
滿滿的有感升級
更強的相機,更好的電池續航,不要過熱就很強的螢幕
還有記憶體以及傳輸機能
在我的需求上各種大幅進化
每天都會覺得換手機真是太好了
在技術越趨成熟的智慧型手機上
每年都帶來巨大變化
本就不容易
「需要」每年換機的人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而且每個人關於換機的理由與使用感受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還是回到自己需要什麼
若是在這些功能上能帶來更佳的體驗
增添效率與成果
換機就可能是值得的
這次雖然有很多小遺憾
很多恨鐵不成鋼
但至少對我來說
值得
最後
感謝觀看!
--
kaze的日本留學&不務正業ACG
https://aurakaze.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6.70.205.174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OS/M.1696084477.A.F6E.html
雖然剛開始覺得改善許多
但後來還是覺得不堪使用
但也可能是因為沒有用很精確的測試
其實有經過算法調整?
不過PAD我目前也還沒移到新手機
畢竟也沒佔多大容量
只能說您大概沒體驗過蘋果真的燙起來是什麼樣的XD
這樣講的話所以我是果黑囉
※ 編輯: kaze1225 (146.70.205.118 日本), 10/01/2023 11:26: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