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邀請你一起想像一個假想的問題:「如果你的一天裡真的多出一小時可以運用(對,一天變成25小時),你會利用這一個小時做什麼事情?」先別急著回答再貪睡一小時(我知道你想),想想你比人多出的這一個小時,是不是能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更能幫你達到目標的事情?或是那些你還不敢嘗試的挑戰?
《一小時的力量》的作者是保健專家艾德莉安.赫伯特(Adrienne Herbert ),他主持的 Podcast「Power Hour」時常邀請各界表現卓越的人,包括了奧運選手、得獎的醫生、暢銷書作者、企業家以及頂尖的企業教練,暢談他們如何善用一天的「全力一小時」。
全力一小時指的也是我們每天「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再這個時間內進行的活動常常被稱為「晨間習慣」或「晨間儀式」。作者發現當一個人掌握了起床的時間優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將會日積月累地,將微小的改變成巨大的成功。
在這本書裡,她透過六個元素教我們如何創造自己的全力一小時,包含建立心態、培養習慣、維持運動、改善睡眠、善用人際網絡、制定目標。她透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搭配許多受訪者的經驗分享,讓我們認識並嘗試全力一小時,讓我們可以專注在自己的目標,活出理想的生活。
👇《一小時的力量》心得:今年你最該培養的超能力習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5的網紅KK 我,走著、走著、走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窩巷弄,裝潢簡單低調、餐點選擇多樣化美味 (早午餐,義大利麵,燉飯,薄餅,鬆餅,酒精飲料,咖啡,花茶等) 全時段都可以點,下午茶鬆餅還有優惠組合 之前經過,就有注意到這間隱藏在巷弄的餐廳 雖然外觀沒有很起眼,是低調的裝潢 但因為生意很好!! 所以我有望內多看幾眼 而某天跟朋友聊天後,才知道原來是...
透過六 個人 認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小時的力量》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我想邀請你一起想像一個假想的問題:「如果你的一天裡真的多出一小時可以運用(對,一天變成25小時),你會利用這一個小時做什麼事情?」先別急著回答再貪睡一小時(我知道你想),想想你比人多出的這一個小時,是不是能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更能幫你達到目標的事情?或是那些你還不敢嘗試的挑戰?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wer-hour/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小時的力量》的作者是保健專家艾德莉安.赫伯特(Adrienne Herbert ),他主持的 Podcast「Power Hour」時常邀請各界表現卓越的人,包括了奧運選手、得獎的醫生、暢銷書作者、企業家以及頂尖的企業教練,暢談他們如何善用一天的「全力一小時」。
全力一小時指的也是我們每天「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再這個時間內進行的活動常常被稱為「晨間習慣」或「晨間儀式」。作者發現當一個人掌握了起床的時間優先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將會日積月累地,將微小的改變成巨大的成功。
在這本書裡,她透過六個元素教我們如何創造自己的全力一小時,包含建立心態、培養習慣、維持運動、改善睡眠、善用人際網絡、制定目標。她透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搭配許多受訪者的經驗分享,讓我們認識並嘗試全力一小時,讓我們可以專注在自己的目標,活出理想的生活。
.
【我對這本書的想法】
我本身同樣是一個晨間習慣的實踐者,過去兩年多來,我保持六點起床的習慣,做一個半小時的晨間習慣之後才出門上班(對,我的是黃金一個半小時)。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改變我人生最大的習慣之一,我也喜歡把這句座右銘掛在嘴邊:「如果你贏得早晨,你就贏得了這天。」
這次受出版社之邀掛名推薦這本書,讓我感到十分開心,特別是當我讀完這本書後,發現這本書給我一種整體性、系統性的感覺。我讀過前一本類似的書籍是《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在那本書的閱讀筆記〈30歲前你應該學會的晨間習慣〉文章當中,我詳細分享了自己的晨間習慣內容,截至今日,我仍然採取相同的習慣內容。
這兩本書的異同在於:《起床後》同樣是訪談各界傑出人士,但它比較偏向每個人的經驗匯總,你可以把那本書當成是一個「晨間習慣百科」,從裡面挑選你喜歡的習慣。《一小時》這本書則比較多著墨在作者對六個面向的探討和自身經驗的整合,訪談則是補充的材料,這讓我可以從作者的個人故事中,得到更加深入的啟發。以下列舉幾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
.
【為什麼不要按貪睡鍵?】
我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喜歡用智慧型手機設定鬧鐘擺在床頭。當早上鬧鐘一享,我們會下意識按下貪睡鍵,再多睡個幾十分鐘也開心。作者認為,習慣按下貪睡鍵的行為,可能代表了另一層的意思。
她舉了個例子,想像一下你在等公車,準備前往某個你非常感興趣的地方(假設是某某遊樂園)。然後,當第一班公車駛來的時候,你會說:「喔!讓它過去吧!我坐下一班車就好!」 欸…你真的會這樣說嗎?不可能嘛!你一定會馬上跳上公車,因為你超想趕快去那個地方!對吧!?
所以,當你越來越習慣按下貪睡鍵,就等於承認你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不感興趣。其中一個問題出在於,你可能沒有對生活進行是當的規劃,因此缺少了期待、樂趣、驚喜,按下貪睡鍵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動作。如果你也有類似情形,這是恐怕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警訊。
.
【何不試試看開機鍵?】
比起貪睡鍵的討論,我認為培養晨間習慣更是像建立一個「開機鍵」的功能。相信我們都有過早上起床之後,卻仍然昏昏欲睡,隨著腦袋自動導航去刷牙洗臉,隨手抓了件衣服就迷迷糊糊出門的經驗。用這個方式開啟新的一天,似乎不是最理想的做法。
我喜歡做「瑜珈」當成自己醒來後第一件事情,書中一位同樣喜愛瑜珈的受訪者分享了這樣的想法:「隨著呼吸越來越深、越專心,透過更多的氧氣進入肌肉和大腦,幫助身體甦醒過來。身體會告訴大腦:『我很平靜,可以忍受這種不舒服,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一個簡單三十分鐘的運動,對心情可以帶來難以言喻的寧靜,還強化了我對自己人生掌控度的感受。
設計一個晨間儀式,等於是幫自己打造了一個開機鍵,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能夠逐漸甦醒。作者提到她會在晨間問自己以下這六個問題,並且寫下來她的答案:
- 我今天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動力?
- 我今天可以向誰學習?
- 我今天可以幫助誰?
- 今天的我可以做什麼事,好讓我在一年之後,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 我今天最期待什麼?
我今天最感謝的是?
這些問題對我還滿有幫助,之前我單純習慣在早上的時候,透過「子彈筆記」的方式手寫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及規劃當天的重點任務。現在我會嘗試回答這幾個問題,看起來會讓自己更「有意識地」展開新的一天。只不過「今天最感謝的是?」這題我仍會留到睡前回答,我認為用回顧的方式感謝一天當中值得感激的人事物,更有助於美好的睡眠。
.
【為什麼用「拿回」時間這個說法?】
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掌控全力一小時就像是拿回自己的時間」這樣的說法,她的解釋讓我對這個詞有了新的理解。她喜歡用「拿回」(Get Back)這個詞,這是因為我們是去拿回原本屬於我們的東西——也就是時間——無論它是被你浪費或被別人偷走了。
仔細想想,這一個小時的時間,一直以來都好好地待在那邊。只不過我們時常以晚睡熬夜、貪睡賴床…等種種的理由,把它晾在一旁。當我讀到書中的一段訪談,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作者訪談英國田徑選手摩根.雷克(Morgan Lake),聽她分享了她為了達成田徑鍛鍊的目標,犧牲許多童年的玩樂時光,她說:「真正偉大的夢想,需要真正巨大的犧牲,這讓我能夠不斷前行,而且內心非常清楚,我想達成的目標,遠比我為了達標所付出的犧牲大很多。」
這個信念符合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的觀念:「你的行為要跟得上你的雄心壯志。」你每天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我們轉念一想,養成晨間習慣的代價是「犧牲晚睡熬夜」、「犧牲按下貪睡鍵的衝動」,然後就可以「拿回」原本就屬於你的起床後黃金一小時?你覺得這樣的犧牲划算嗎?
.
【後記:晨間習慣是一種超能力】
讓我們回到文章一開頭的問題:「如果你的一天裡真的多出一小時可以運用,你會利用這一個小時做什麼事情?」當你每天都能用一個小時的全力,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長期下來的成果肯定很不可思議對吧?
這個問題是作者喜歡在 Podcast 的尾聲,對受訪者提出的問題。他們說想讀更多書、打電話給自己的父母、練習彈琴或彈吉他、寫下對於新事業的想法。無論是什麼,都是他們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其中 一位受訪的前橄欖球員瑞奇.諾頓(Richie Norton)形容這簡直像是擁有了一項「超能力」,他說:
「生活中有許多不確定。每個早晨都有些不同,但如果以儀式或慣例開始一天的生活,你就能決定一天該怎麼過。清晨的運動能清空我的思緒,讓我的身體進入良好的狀態,它是相當有用的工具,而且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你接下來這一整天。你一踏出門面向世界,外界的人事物會持續影響你的心理狀態。因此,你需要先在心裡挪出一個安靜的空間。」
每天挪出一小時,一年就有365小時,有意識的度過這一小時,比起無意識任由時間被揮霍來得更讓人心滿意足。如同暢銷書《原子習慣》的名言:「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每天的一小時看似微不足道,但也正因如此,每個平凡無奇的早晨才是真正的挑戰。每個日常生活的片刻都是重大的抉擇。
想要擁有超能力,我們不需要被蜘蛛咬到,也不需要被生化改造,只需從最小的細節開始,逐漸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就能擁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
特別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贈獎抽書
透過六 個人 認識 在 Shinl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
這幾個月來,我一直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圈
我其實是一個很害怕去社交場合的人
因為我超爆怕尷尬
如果只有我自己去我可能只會一直滑手機
但我覺得人際關係有時候就是一個連鎖效應
你只要開始行動,他就會無限的往後延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關係六層間隔論」
地球上兩個不相干的人,只要透過六個人就可以和彼此拉上關係
我當初聽到的時候真的嚇傻
原本一個人自己在做Youtube
到後面認識了其他可以一起討論的創作者,甚至一起開了線上課程
(前幾天直播有跟到的,歡迎在下面留言)
也組了讀書會,每次的讀書會都讓我超級期待
我們可能不講書,但是只要參加就會認為不虛此行
我也因為這個讀書會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以及其他生活的改變
最後也找了一個可靠的助理
以及LINE的社群裡有好幾位熱心回覆的觀眾
一切的一切,如果沒有踏出自己的同溫層,就不會有現在
我想我應該是穿到幸運加成的裝備了
每一次的邀約,或許都是一次機會
你可能不見得會交到真的朋友
但或許你會因為這個邀約而改變你往後的人生
(欸不對啊,最後這句好像我要賣什麼直銷 哈哈哈哈
來聽聽演講,搞不好你的人生就不一樣了🤣)
欸但搞不好你來上我們的自媒體經營課程,人生真的會改變哦
(硬要置入🤣)
✨短時間增加Youtube訂閱,並利Youtube打造被動收入|https://pse.is/3ff6wd
#存錢 #理財 #勵志 #shinli #Youtube
透過六 個人 認識 在 KK 我,走著、走著、走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窩巷弄,裝潢簡單低調、餐點選擇多樣化美味
(早午餐,義大利麵,燉飯,薄餅,鬆餅,酒精飲料,咖啡,花茶等)
全時段都可以點,下午茶鬆餅還有優惠組合
之前經過,就有注意到這間隱藏在巷弄的餐廳
雖然外觀沒有很起眼,是低調的裝潢
但因為生意很好!! 所以我有望內多看幾眼
而某天跟朋友聊天後,才知道原來是他朋友開的店耶!
世界就是這麼小🌏就讓我想到六度分隔理論
"每個人只要透過六個人,就能認識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然後~重點就是,為了感謝朋友的朋友招待我美味餐點
特此,我要寫篇我的味蕾食記來分享😋
雖然報我的名字KK 不會打折 哈哈
-
✅文章連結(內有菜單):
https://halokkvision.com/taipeifood-woxiangnong
-
📍 #窩巷弄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78巷1弄11號
(近🚇 #公館站 1號出口)
電話:02 2363 0313
營業時間:11:00-21:00
餐點:尖峰時段每人最低消為一份主餐 (不加收10%服務費),用餐時間120分鐘 (無客滿則無限制),請勿使用外食飲品,如用外食酌收每人NT$50
*窩巷弄也是 寵物友善餐廳,男孩請帶禮貌帶哦!
-
分類搜尋🔍 #kkvision台北美食
我們一起,走著、走著、走著吧😊
-
FB搜尋🔍【我,走著、走著、走著,】
https://www.facebook.com/halokkvision/
IG搜尋🔍【halokkvision】
https://www.instagram.com/halokkvision/
透過六 個人 認識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叫做『如何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幕僚』,這一段內容特別製作分享給那些你可能已經經過了菜鳥的階段,你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跟歷練,正因為你過去的表現受到了肯定,所以開始被提拔到老闆的身旁,然後呢老闆開始會把你視作一個重要的幫手,那這個時候呢你可能就要陪伴老闆一起去做很多的資料匯整、彙報,甚至於要陪伴老闆去走過那決策的過程。
那在我實際的教學經驗當中,很多人到了這個位置哦,他有一個很大的適應不良的狀況,叫做他覺得他過去做得好的地方,反而因為跟在老闆身旁那些原本的優點,反而造成了他的缺點或者負擔,怎麼說呢?
這些朋友呢或許你就是喔!他們遇到最大的困擾就在於,他發現他自己在提案、在思考事情,或者是在交報告給老闆的時候,他能夠做出很優質的提案,但是在時間上總是晚一步。
我常常會有這種感覺喔,就是你提出來的案子如果不OK也就算了,代表你的專業啊,或者是你的能力啊、你的判斷有問題。
可是最令人遺憾的是你的專業、你的能力、你的判斷沒有問題,事後證明、注意聽喔,事後證明你的提案都是OK的,而且是一個其實是很好的案子,而且是結果會非常好的那種狀況。
結果呢他錯都錯在什麼?錯在「時機」,也就說終於你呈上去的時候,老闆已經不需要了,那這個其實是令人挺遺憾的喔。
那我發現這樣的朋友,經常會有一個迷思,他們的迷思是什麼?
他們常常會以為老闆需要的是一個「完整且完美」的資料。並且從這些「完整且完美」的資料裡面去選出「最好」的方案!
為什麼我說這是迷思呢?你可能聽到這邊那老闆難道要的不是「完整」又「完美」的東西嗎?老闆要的難道不是「最好」的方案嗎?難道老闆要的是「不完整又不完美」而且是比較差的嗎?
當然不是這樣,如果你剛剛有那樣的OS的話,這意味著你的思考陷入了二分法,非黑即白,事實上你要把自己放到老闆的位置,老闆位置,他要的是完整且完美嗎?
你想想看喔,對老闆來說,他對每一個方案、每一個事件,他都要進行完整且周延的分析,這對老闆來說是很大很大的負擔,不管是時間上的負擔,還是心理上的負擔,不要說什麼有時候你出去買東西,你買衣服要決定買什麼顏色,買什麼款式,有時候一下午這樣子過去了,你都會覺得很累了,更不要說老闆,他承擔的可能是整個部門或者整個公司的興衰成敗。
所以呢要把所有的方案進行最周延的分析,這非常花時間,而且會造成,老闆在乎的還有第二個,叫做「進度」。
這會造成他的進度沒辦法掌握,這對決策者來說喔評估這麼多選項,他的心理壓力,反而會導致他的行動和他的決策的失誤!
所以我們常常用自己的以為,你想想看,當初你被拔擢的原因,是不是你在你的位子上面表現的很好?你可能都做的很對、很正確,可是呢當你被拉到老闆身旁的時候,這個時候老闆要的,他可能就不一定是你原本做得好的部份。
我當然知道這聽起來會是矛盾的,但是你仔細想想,如果你在基層的位置都沒辦法證明你那個例行的工作,或你那相對單純的工作能夠做得好,那別人為什又要把你提拔上來?
可是當你提拔上來的時候,你的腦袋、行為的習慣,都還停留在那些固定的、重複的,那些事物的時候,請問那老闆又要用你幹嘛?
所以呢我常常會覺得喔,人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好的幕僚,你一定要隨時隨地做最適當的調整,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心法就在於你瞭解老闆的在乎!
我認識所有的老闆,幾乎毫無意外的就是,如果你真的跟他夠貼近的話,他們永遠缺一個東西叫做「時間」。
所以呢在時間這麼有限的狀況底下,他哪有那個心思跟心力去做所謂的完整且完美的一個資料分析跟決策?
那當然他為什麼要用你?正是因為他自己心裡就很清楚知道,他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他需要有人幫他幹這件事啊!
可是當你幫他幹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他的時間、他的time才是關鍵?
你有沒有在他需要一個答案,或他需要一個決策,他需要一個資料的那個time給他當下你能給的最「適合」的部份。而不是最「完美」的部分。
所以呢談到這邊,跟你補充一位諾貝爾獎的得主,他是一位經濟學家,叫Herbert Simon,他所提出來的一個詞彙,叫做『satisficing』。
什麼是『satisficing』呢?中文的翻譯叫做「足夠滿意就可以了」。
它是把兩個英文字合在一起,一個英文字叫做『satisfy』,另外一個英文字叫做『suffice』,所以叫做『satisficing』,足夠滿意就可以了。
那如果你要成為老闆身旁重要的幕僚的話,那你有沒有去把這個英文字『satisficing』,放在自己的心中?
老闆要的其實是『satisficing』,足夠滿意的就可以了。因為在腦力負荷過重,而且資源有限,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時間壓力的情況底下,好!你這時候回頭想想,這樣的情況,腦力負荷過重,資源有限,而且期限壓迫,是不是真實世界,我們在面對所有事情的時候幾乎都是這樣,這就是真實世界的運作法則!
所以呢我在這邊要特別鼓勵喔,如果你在職場上已經慢慢的被拉到老闆身旁,你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因為它是你的思維,跟你的內在的認知切換跟升級的一個最重要的契機。
你不再只是把自己事情做好而已,你必須要顧慮到老闆的立場、老闆的角色、老闆的壓力,那這個時候你才有辦法,自己在自己的生命或職場裡面,做真正的提升跟升級。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狀況底下,我們說真實世界的運作法則叫做足夠滿意才是行得通的啊!
我常常喔自己在開公司、我自己在經營我自己的事業的過程當中,我也跟我的員工經常分享,我說我們永遠沒有辦法追求「最好」方案。
因為最好的方案呢,要不就是已經來不及了,要不就是還沒有發生,我們要追求的是最「適合」的方案。
當下到底用什麼樣的方案才是最恰當的,才是能夠去測試市場的,才是能夠去投石問路的。
那你聽到這邊呢,你可能有想到另外一個層面,叫做如果是這樣的話,會不會讓決策顯得過於草率?這背後的風險可能是什麼?
沒有錯!你的顧慮是正確的,的確當我們都只追求足夠滿意,『satisficing』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有可能會造成一個叫做「過度樂觀」的風險!
特別是喔,如果你的老闆最近他的壓力非常的大,他對於某些事情一直有很大的焦慮,他一直下不了決定。終於好像,找到了一個點,找到一個資料,找到一個認知的基準線。
他可以去做決定的時候,這時候人喔,在那種極大的壓力底下突然釋放掉,的確很容易進入過度樂觀的這樣的心理狀態。
所以呢不管你是老闆還是你是幕僚,當你在追求所謂的適合的答案,所謂的『satisficing』足夠滿意的決策的同時,有兩個問題希望你一定要把它放在你的心中,反覆的拿出來檢核,這樣子或許就可以避免過度樂觀的狀態。
這兩個問題,就叫做我們經常要自問,第一個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造成計劃的進行不如預期!
而第二個,如果這個計劃失敗了,我們會面對什麼樣的情況?
那我想老闆你本身要負擔一個公司的一個成敗,這兩個問題你一定要放在自己的心中,然而幕僚呢,當你發現你的老闆並沒有思考到這個層次的時候,你可能就要去善盡一個提醒的角色跟角度。
所以話說回來,每個人都在這個真實世界裡面打拼,每個人在真實世界裡面都有他的壓力,尤其是時間的壓力。那在這樣的一個狀況底下,我們既不能為了做決定而做決定,我們更不能因為要做出,這所謂「最好」的決定,而錯過了最重要的時機。
所以我常常會跟很多朋友分享,我說在人生當中喔,我們有時候要追求的是一個叫做「平衡」的智慧。
那如果放在事物、放在你是一個幕僚的角色,我們要追求的其實不一定會是「完美」而是「合適」與否!
記得有時候追求完美,他可能會逼死自己,他也會錯過時機;然而當你追求是「合適」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在那個投石問路,在那個摸著石頭過河,在那個trial and error的過程當中,你才會慢慢的找到一個最好的道路。
所以希望今天的分享『要怎麼樣成為一個有價值的幕僚』,會對你有所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說明的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那麼我們最近開的課程是7月2號的『CIA通達力』,那這一門課呢特別是呼應到今天我們所分享內容。
關鍵不在完美,而是在於合適,我們常常有時候在面對很多學習,或生命的前進的時候,我們總想要幫自己追求一個所謂最好最完美的答案,但是我們卻很忽略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幫自己找到一個最適合的調整。
『CIA通達力』這一門課就是幫助你,透過六個禮拜的學習,還有個別的教練,我們即將會帶著你,去認識自己所有外在跟內在的慣性。並且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調整,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我們7月2號『CIA通達力』的課程,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誠摯的邀請你,期盼你把握這難得學習的機會,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