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作為過去一種身分、職業、階級、教育程度的具體區分方式,常成為族群歧視、文化歧視、階級歧視的判準。文獻中將符合主流價值的服飾、身體等稱為「社會皮膚」(social skin),而將在主流價值下進行反叛的次文化群體行為成為「反社會皮膚」(anti-social skin)。刺青就是被分類在反社會的類別,被作為一種雖然是集體性的具有文化價值,但是是一種反對主流價值的次文化價值。不過,隨著各個不同文化領域的反思與改變,刺青也開始成為了主流文化價值無法忽視的一個現象。例如,台灣原住民刺青開始成為尋回文化認同、文化傳統的一個復振關鍵,或是在藝術的領域開始將刺青作為藝術作品。刺青承載的歷史、認同、情感與象徵意義開始需要人們用不同的眼光來觀看,而不是仍然使用污名化的態度將刺青作為一種反叛主流價值的次文化。在這個部分,博物館領域扮演了很關鍵的角色,例如去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就以刺青做過一次主題特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英國的博物館如何用不同的眼光來處理刺青的議題。
———————————
「紋身是一種神奇、浪漫、令人興奮且經常被人誤解的藝術形式。」
—《紋身—英國紋身藝術巡迴展》策展人Matt Lodder
長期關注博物館社會參與實踐的「博物館改變生命獎」(Museums Change Lives Awards),在2020年公佈的入圍名單中有個值得討論的遺珠—英國康瓦耳國家海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Cornwall)策劃的巡迴展《紋身—英國紋身藝術巡迴展》(Tattoo: British Tattoo Art Revealed)。該展以紋身的去污名化為目標,邀請地理文化背景與紋身相關的館舍參展,展示超過400件文物及原創作品,同時與地方社區合作蒐集個人生命故事,讓觀眾與紋身議題產生連結,更讓我們看見去污名化展示的多元可能性。
破除污名化—每個紋身都有不凡的意義
本展以英國紋身藝術史的發展脈絡為主軸,搭配相應的歷史物件,從被污名化的起源談起,挑戰大眾的普遍認知,再藉由17世紀盛行的朝聖紋身與18世紀興起的水手紋身,揭開紋身的百年歷史。其中,策展人不僅對紋身的歷史背景有詳細的描述,更透過圖案的象徵意義,讓觀眾了解紋身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著不凡的意義。以水手紋身為例,燕子象徵歸巢、返鄉,羅盤象徵不會迷失方向,豬和雞能保佑海上航行平安。事實上,過去的紋身者以富裕且受過良好教育的上層階級為主,挑戰了當代對紋身者多為下層階級的印象。
接著,透過集中營、死亡、罪犯、黑幫等關鍵字,向觀眾說明戰爭、媒體何以導致紋身的污名化,提醒觀眾污名化的過程是複雜且需要被關注的。同時,特別展示英國布里斯托爾(Bristol)紋身俱樂部等重要紋身藝術家的作品,強調紋身在當代藝術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獨樹一幟的女性紋身藝術家
此展同時將性別議題納入討論,展示英國首位女性紋身藝術家Jessie Knight的創作工具、作品及照片,訴說那些鮮少人知的故事。Jessie從18歲開始接管父親的紋身店,至今開設多家工作室,培育另一名女性紋身藝術家Winnie Ayres,甚至在1955年全英冠軍紋身藝術家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殊榮。聯合策展人Derryth Ridge認為:「Jessie保留了該行業的悠久歷史,她的故事非常吸引人,她在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裡工作,有著堅定的決心,她是一位真正的先驅。」
百手齊發!來找紋身靈感吧!英國頂尖紋身師向你提案
當代紋身藝術的百花齊放,徹底展現在裝置藝術〈百隻手〉(THE 100 HANDS),100位英國頂尖紋身藝術家所繪製的矽膠手臂排列於牆面上,向觀眾展現英國當代紋身藝術的精湛技藝,同時邀請大家來此尋找下一個紋身靈感。
分享你的紋身故事,原來紋身是生命的一環
最後,觀眾並非僅能從歷史層面了解紋身,還能訴說自己的紋身故事。此展於巡迴過程中開放民眾以文字、照片、影像等形式分享個人的紋身故事,並於官網、社群媒體公開,藉由觀看一則則觸動人心的故事,重新認識人之所以紋身的原因。
紋身議題在台灣,議題還需持續發酵
透過以上案例,反思紋身議題在台灣的狀況,從主流論壇及新聞報導對相關議題的討論可發現,大家對紋身的負面印象往往比正面評價來得多。而博物館在此前提下,如何打破既定印象以去污名化,絕對不是幾個短期的特展就能完成任務,或許與相關產業及地方民眾的長期合作,更能幫助議題持續發酵。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museums.moc.gov.tw/Notice/NewsDetail?id=3658f276-e666-4db9-b28e-19b5900f6d99&fbclid=IwAR1zDhbs3Sa3Vnx5cmu9ICrN8qgLOq3e8ZwJrmGEjmGFn1aGs5VxtF4RDfM
「迴光返照案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迴光返照案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迴光返照案例 在 揚揚藥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迴光返照案例 在 GOtrip 旅遊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迴光返照案例 在 也有迴光返照現象例如,昏迷多時的病人突然清醒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迴光返照案例 在 [經驗] 迴光返照- marvel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迴光返照案例 在 臨床中,真的有迴光返照嗎?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迴光返照案例 在 [經驗] 迴光返照freenino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迴光返照案例 在 [經驗] 禮儀師-迴光返照- marvel | PTT Web 的評價
迴光返照案例 在 揚揚藥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7.29 那一日 我的居家個案過世了]
最近疫情緩和下來,好好整理了這段過程心情,
其中有一位高齡90多歲的阿嬤,在疫情中悄悄離開。
那天我印象很深刻,他的大兒子單日多次來往藥局,表示長輩開始喘,吃不下東西,需要餵食器、軟化食物的增稠劑;爾後突然乎有意識、乎能表達;到了晚上跟我討論是否需要送到醫院還是在家中陪伴她。
我跟這位長輩的大兒子說,這要徵求阿嬤的意見,再由你們家人做決定。只見當天晚上下著小雨,一個匆忙的背影離開,10分鐘後來電,表示阿嬤突然好像很有精神,然後告訴家人說"不論如何,我都想待在家裡,不想去醫院"
於是一家人陪伴在身邊,到了隔天早上一開門,就接到電話。
"藥師,今天早上阿嬤離開了,我們整晚都陪在她身邊,念她最喜歡念的佛經"
"請節哀,她一定是很安詳的,您也辛苦了,最後一哩路有你的陪伴"
"謝謝你的安慰,我昨天晚上就覺得她好想迴光返照,時時刻刻都很緊張,累了就打盹一下,給外傭顧,清晨就發現阿嬤就離開了,謝謝你的建議,讓我有勇氣把媽媽留在家裡,我想我媽媽在沒有病痛下離開,真是得到大家的保佑"
在疫情期間,其實對居家服務這塊是一個衝擊,很多的不方便與防疫結合在一起,減少了許多面對面服務的機會。很感謝這位先生在短時間對我的信任,在疫情前願意帶我到家中做訪視看長輩,聊藥物、腳部的傷口處理、自己的照護處境與心理狀態,疫情期間的溝通到最後的尊重長輩本身意願的選擇。這都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例。
回到今日,我偶爾想一下,如果我老的時候,也是會跟阿嬤的選擇一樣,希望在家裡面,安詳的走完這一生,就讓我安靜地放下這美好的一切吧。
迴光返照案例 在 GOtrip 旅遊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Otrip話題】有美國嘅人理學研究就話,會機會見到呢啲現象,詳情:gotrip.hk/449074/
#離世 #GOtrip_NL #GOtrip_sy
迴光返照案例 在 [經驗] 迴光返照- marvel - PTT生活資訊討論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以下是我今天上小夜班發生的事直接從網誌上copy過來飄板第一po 沒有飄點請鞭小力點今天小夜不平靜我忙到快翻一個病人吐血到最後expired走在我班內一整個就. ... <看更多>
迴光返照案例 在 臨床中,真的有迴光返照嗎? | PTT新聞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迴光返照 ,又稱「假神」,由於常見於病人死亡前期,因此它是對病人瀕死時所出現癥狀的概況。其臨床表現,既可由病人主觀感知,又可為臨床醫生所察覺。 ... <看更多>
迴光返照案例 在 也有迴光返照現象例如,昏迷多時的病人突然清醒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臨死前為什麼會出現「迴光返照」現象? 肝昏迷多日的教授,昨天下午突然醒來,醫院立刻通知家屬前來,交代後事,約半小時後,教授已往生! 臨死前為什麼會出現迴光返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