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已久,英格蘭男子足球隊終於踢進歐洲盃決賽,這種全民賽事麥當勞、Uber Eat 等等外賣業者紛紛祭出七五到八折折扣,因為太多人熬夜觀賽 (球最多踢到十一點,熬的恐怕是之後的狂歡鬧事 🤣),人民聯署在總決賽隔天放假、如果贏了,以後每年七月十一日訂為國定假日,聯署過不過還難說,一些學校倒是自己決定星期一延後點名時間到十點半,「寧願孩子睡夠再來上學也好過沒睡飽帶著起床氣」。
在此同時網球界的盛事溫布頓也打得如火如荼,雖然因為健康因素已經退賽,但是今年最受矚目的選手莫屬初出茅廬的 Emma Raducanu;一米七五高䠷身型、健美膚色,Emma 在加拿大出生,兩歲時搬來英國,父親來自羅馬尼亞、母親原籍中國瀋陽,全身肌肉運動感十足不在話下,一查人家還是學霸,讀的是 highly selective 的重點中學 Newstead Wood School。
星期一放不放假對我們沒差,對足球不迷戀,鄰居的嘶吼就是最立體的實況轉播,而且皮蛋已經放假:比公立學校早兩星期開始、晚一星期結束的暑假,如果在承平時候用來避開尖鋒旅費再理想也不過了。
既然提到會讀書又會打球的學霸,話鋒一轉來說說這年的轉變 (我還真會凹,別這樣嘛,之前沒講完)。首先最大的差別在自信心建立上,皮蛋不是妙麗那種搶答型、好勝心強的孩子,獨生女的與世無爭讓她在以前一學年兩個班將近六十位學生裏迷失、很舒服隱沒在人群裡,她安靜不惹事、老師樂得不用分心理她,所以她說話小聲、害怕說錯被全班笑、「知道的比表現出來的多」。
現在的學校完全不一樣了。只有十二位學生的小班制、無處可躲,大家家庭背景不差、老師不用操心誰沒吃早餐沒穿乾凈制服這種瑣事 (我也把以前上學前要噴的防頭蝨噴霧扔了),上課注重參與、大家有機會,連一翻兩瞪眼的短跑跳高這種,佛地魔屢次追問輸贏都被小孩打槍「最重要的是 We all had fun」。
皮蛋在以前學校常擔心霸凌,雖然只是口頭暴力說些「妳來我家我叫我哥開槍殺妳」這類蠢話,卻把她嚇得不想上學,在新學校這些顧慮消失無蹤;以前學校以本地白人為主,小孩甚至私下組成 blonde club (金髮俱樂部),不跟其他種族交流;誰跟誰玩、跟誰要好天經地義很自然的事,但是少數民族、兩位歐亞混血女孩和兩位印度女孩總是聚在一起卻被老師評為「社交障礙」、歸類特殊生、跟政府請求預算。
以前學校為了多請領經費,用各種名義把學生歸類、 全校高達 25% 特殊生,現在想來還是很懵:你們到底什麼毛病?!
去年參觀新學校時我們特別問了霸凌問題,辦公室主任說這裏要欺負別人太難藏住了,大家都很 Welcoming;事實上也是如此,開學第一天回家皮蛋就說她交到好朋友,有人志願當她大姊姊、有人作她戀愛的狗頭軍師,每天上學放學開開心心的,「社交障礙」沒了、再也沒突然蹦出不曉得哪學來的髒字或者用省略子音的腔調說話。
以前每學期中期末拿回來的報告很敷衍 (學生太多分身乏術,老師也盡力了),沒太多時間測驗、目標只是大家進度差不多,所以每次都是格子裏打勾、 behind behind behind;有比較才發現差很多,現在的學校有分組測驗,每天有作業,每星期有單字小考,老師每週會單獨聽學生朗讀,進度是客製化的,所以數學比較差的皮蛋還有一對一補強。
11+的主要科目都有上,法文課學到一點皮毛、以後去法國玩點菜可能有靠山,單字有的有些艱澀讓我想到以前準備 GRE,每週單字又和寫作結合、必須用這十二個新學的字寫成作文,最讓人開心的是老師希望家長「不要」盯孩子寫作業,「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學生哪裏需要加強」。
皮蛋在這一年裏的改變讓我們驚喜,學科上我查了課綱、進度比政府學校快一年。和我們輪流接送上下學的同鎮同學是她的好夥伴,雖然路途遙遠,地廣人稀鄉間小路單程得飆半小時才到學校,沿途兩小自顧自玩的猜單字、乘法問答,聽在耳裏都是感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學科之外在才藝上,皮蛋熱愛表演課,因為疫情的關係外聘師資的樂器演奏課和課後選讀的俱樂部 (包括中華文化,內容是華語和包餃子) 暫停;可能因為出生時臍帶繞頸三圈半造成的懼水讓我們一開始對游泳課有些擔憂,學校幫她穿戴足夠裝備、用很多 house points 鼓勵,從此每星期她都期待游泳課;很頻繁的運動和野放,幾乎每天放學小孩臉上都有「高原紅」、好像去過青康藏高原。
有別於刻板印象,與其說家長很富有高傲,在生日派對認識大家之後發現大部份人都跟我們一樣只是普通人,的確有同學住在莊園、坐擁一片森林,寵物是草泥馬,但是他們平實低調,也會去 Tesco 採購、買家長會的二手制服、逛慈善商店;真要說什麼不同就是比較注重教育、願意投資小孩,超過半數學生是獨生子女、沒有以前公立學校那種家裏有四五六個小孩的大家庭,家長平均年齡偏高、父母三十歲以下的基本上沒有。
說起來像報復,對比從前放牛的寒暑假,休業式那天皮蛋居然帶回兩本習題和文件夾—『對,有暑假作業!』雖然跟亞洲的暑假作業比起來微不足道,但是還是很感謝學校用心,習題部份依照學科強弱、每個學生不一樣,文件夾裏則是各種有趣的任務,譬如跟不同人一起下廚、在不同的地方看書、和朋友舉辦線上卡拉OK比賽這類。
公私立學校比起來如果要說有什麼缺點大概就是私校孩子有時自信過頭了—不到幾個月光景皮蛋也學會吹牛,跟同學抬槓居然還扯到我...
有次跟男生聊到出生前在媽媽肚子裏幹嘛,皮蛋說她在吹泡泡,同學不甘示弱說他在媽媽肚子裏騎單車。
『哪來的單車?』原本安靜聽著的我覺得事情不單純。
『從我媽花苞 (flower bulbs) 裏塞進來的』。
不久之後兩小又聊到夏天去海邊做什麼,『我媽最愛穿比基尼』皮蛋搶著說還要我覆議,『對吧媽媽?』(對妳個頭)
這一年,孩子的自信和禮節甚至我的英語用詞都有顯著改變,譬如以前很直接用的 Do you ...? 現在覺得無禮。大家講話很裝,經常使用 Would you...? Shall we...? 然後拐彎末角修飾一堆,像學校辦公室希望大家放學就回家不要在外逗留說的不是俗又有力的 "Go home",而是「要去朋友家玩來日方長 (wait until later)」,說到小孩剛開始有些怕生,用的不是 shy, unsure 而是 "a bit delicate"。
不再擔心頭蝨蟯蟲,也不再三五天被傳染咳嗽流鼻水,校長不用寫信叮嚀制服要換洗,相反地有時跟同學媽媽聊天發現同溫層好厚、大家都在燙衣服 (自己燙。律師醫師酒莊主人的太太家事自己做、房子自己掃、連名下出租的房產都自己管理,事必躬親非常勤勞),制服沒燙不敢穿出門。
學校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有種一家人的感覺,沒什麼不能商量、沒什麼是「恐龍家長」。滿滿兩大張的期末報告,強項和弱點各是什麼、改善的計畫寫得很詳細,我們每天都感謝疫情的契機找到這所學校,這是到目前為止在教育上做的最好選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概好幾年前,就常常會有人寫訊息或發email問我要怎麼樣走出自己現在一成不變的人生,不管是因為覺得自己人生好像有更大的purpose, 或者是覺得生活被卡住,或者是情傷,覺得需要大轉變。
2012年是我被標籤上輕微憂鬱症的那一年,雖然外在顯像看起來好像是我都知道自己在幹嘛、有規劃,家人長輩問我我也都可以講得煞有其事,但當時的內心是有非常多的糾結處。
那時我覺得生活好像要妥協才能前進,要先做x才能有y。那時有看諮商,但後來我發現那些諮商也都在投射 😂,用他們認為是「正確」的方式在指引我方向,要把我塞進另一個program裡面,而不是真正的在支持我去follow我想要體驗的事。
那一年也是我開始寫粉絲頁的時候 —— 那時的名字是「九萬流浪的理由」。當時目的其實只是想重拾中文寫作(我小時候可是蟬聯作文第一名還要代表學校出去市賽 😂),還有讓我更自己貼近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 旅行。
這是我發現吸引力法則的開始,那時我還沒有讀過"秘密",但我知道我越給予注意力的東西,我就會吸引更多那樣的東西。
其實我們一直都知道這個道理 —— 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etc.
2013年我在兩種現實裡面掙扎,一個是留在紐約工作發展,那時有機會拿工作簽證,然後做個移民監五年拿綠卡然後再旅行;另外一個是帶著那時研究所半工半讀的存款離開紐約,再看要怎樣。
那時的男友主動提說可以結婚所以我可以有身份,說他薪水可以養我直到我的工作穩定下來(或甚至我不工作都可以?我忘了),然後勾勒了很多藍圖。
喔btw, 他是個超級大好人,長得又帥身材又好(他是model!),也照顧家人。一心只想給我好生活,也是個很好的傾聽者,還會寫詩給我 😂。工作穩定但同時也有夢想,也很努力的想要融入我的世界。
聽起來是個很好的offer,外加我那時在紐約十年,看得見的人脈、機會通通都在那。離開,我就是零。
前者可預期,後者就是個大冒險。
我諮商師說這一切不都是你要的嗎?他聽起來就是完美啊。
我記得我坐在椅子上,腦中有個聲音告訴我 that's not it. 我從諮商師在紐約中城的辦公室離開,回到家打電話給我爸。
我哭著講完我的掙扎後,他說『你已經有預期留在紐約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那麼你知道你的選擇了,那就是你要承擔的事情;但人生有很多可能,沒有什麼非得要怎樣,如果你要開啟別扇門,也沒什麼不可以,就先回來休息再說啊。』
這是我想給你的支持 —— 我想要你知道我只在乎你喜歡什麼跟「真心」想要什麼,然後教你怎樣忠於自己,怎樣navigate這段旅程,而不是社會、別人、或你自己的恐懼告訴你你可以有什麼。
我不會去評斷你,因為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對不對、好不好,就是你喜不喜歡、想不想要而已。所有你認為是障礙的東西,我通通都可以協助你看見他「不是」障礙。
Anyways, 那通電話結束前,我就決定要離開紐約了,先回台灣。
我整個人鬆了一口氣,我當下就知道這是對的決定。
已經應徵上的工作說打了電話說謝謝再聯絡,一堆面試機會通通推掉,十年人生累積下來的物品開始出清和打包。
2013年七月回台灣前我完全沒有計畫找工作,我那時的想法時我就先休息,如果到九月以前沒有什麼想法,我就先去歐洲背包旅行。同時,在朋友逼迫(?)之下才勉強(?)整理一下履歷給他,是他幫我投給淡江高中音樂班的。那時也有一個小時候認識的伴奏姊姊推薦機會給我,履歷丟了之後石沉大海。
九月開學過後一個禮拜我忽然接到主任的電話,說是一個老師懷孕不能接學生,問我能不能明天(?!)馬上去上課。
就這樣,我在淡江高中音樂班教鋼琴教了三年。我原本以為自己國中就離開台灣,在台灣不會有人脈,結果以前同學也介紹我去接伴奏,然後在國中同學音樂會上遇到國中的合唱老師,接著當他的代打合唱團伴奏,後來變正式。
同時一個朋友找我做音樂,音樂分享到youtube上又被 某姐分享到她超高人氣的粉絲頁,粉絲頁人數瞬間double;2014年初也拿到女人迷專欄,開始在平台上寫文章(應該也有很多人是那個時期follow到我的)
總而言之,所有一切都是毫無掙扎,我就是跟著我心裡想做什麼,喜歡做什麼前進。
簡單來說,這一切對那時的我來說都只是「橋」而已,因為我那時的終點是我想要到處旅行,我離開紐約後的一年內就實現了這件事吧,也的確這樣玩了五六年。
我在這中間沒有遇見家人朋友質疑我做的選擇和生活方式嗎?當然有,但這部分的「現況不重要」(當耳邊風)我一直都做得很好,因為我知道人生是我的,什麼是我要體驗的事情。
我生來不是來fulfill別人的夢,我有我自己的遊戲規則,我唯一要說服的人一向都只有我自己而已,你也是。
至於我後來怎麼開始背包旅行,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但我可以告訴你,那時的我跟現在的我也是截然不同的版本。
那時我連去一個沙發衝浪的聚會都要拖朋友跟我去,認識新朋友,跟陌生人開啟話題對我來說都是有點困難的事。
現在去想「如果我當初沒有離開紐約會怎樣」完全不重要,因為我完全喜歡我現在的生活,也或許無論如何,我都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 住在峇里島,做我自己的老闆,真的是過著每天叫我起床的是夢想的人生 😂。你開始跟著自己的心體驗一件事情後,你的慾望會無限延伸,你所要做的,真的就只是選擇而已。
The moral of the story is ... 如果你現在有一心一意想要接收的理想現實,你完全可以擁有,而且這條路可以輕鬆、可以充滿令人振奮的挑戰、可以愉快、可以簡單,就算現況看起來是各種背道而馳或一片黑暗。
❤️🎁 九萬
p.s. 直接學習如何接收理想現實,加入 有意識生活 𓂀 轉變人生 社團 —— 我這兩年來沒在粉絲頁分享的東西通通都在那啦(包括直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文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閱讀時間/那些年,你們戀過的藍屍 】
看罷台劇《想見你》之後,全情投入籌備周五出版的專訪長文,所以擾攘數天的上下集連續劇 ── 「PK鄧(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投訴《頭條新聞》」和「萬千藍絲賀『一哥』」都無暇理會。直至今天見到馮睎乾這篇文章,我覺得有必要轉發。
記得去年我曾經因為「楊千嬅IG事件」寫過一篇文(http://bit.ly/2ndBXD8),清楚的說:當年乘着娛樂圈黃金時代而大紅大紫的一輩,如今很多已成為簇擁在政治權力的喪屍,思想簡單,真心相信中共政府,唔怕!總之搵食至上,歪理當真,希望可以藉此繼續撈油水,乍看言之成理,其實對香港人一種二次傷害 ── 獨裁政權謀殺香港政治後,連帶香港人建基於流行文化的個人身分認同與歸屬感也不放過,但當我們對此表達強烈不滿的時候,快將「登六」的一代電視紅星歐陽震華回覆傳媒時直言:「小題大做!」(http://bit.ly/37Ks9ln)當然了,思想簡單的人,大概永遠不明白,作為公眾人物,藝人公然向與民為敵的「惡勢力」靠攏,經已不是甚麼「正常聯誼」,此舉會帶來多少遺害。
至於張智霖因為在飯局上與朱經緯合照而為另一個網民焦點,對此我並不驚訝。今時今日的香港影視界,有話事權的人,有知名度的人,除了黃秋生和杜汶澤等一小撮人外,十之有九都是藍絲,試想像一下,在這個講求人際關係的體制裏,你身在其中而不埋堆,會有甚麼下場?如果黃色是閣下取向,當你見到包圍自己的都是藍到發黑,你還敢不敢開口?中學老師教英文作文,都有教過「Peer Pressure」一字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日復日的耳濡目染,怎會不出事?所以劉美君撐警,不用奇怪,因為她的老友是梁家輝。張智霖既然是明星足球隊成員之一,Google一下球隊還有甚麼人,就會一清二楚。只是我有想過,馮晞乾竟然可以在擴疫密碼「49866489」這一點借題發揮,睇完真係笑出嚟。
//至此,你該明白張智霖為什麼不能大紅大紫了。好行小慧,隨風擺柳,難怪王家衛簽了他,一直投閒置散,看來是缺乏靈魂。承認吧,我們已沒有男神,只有藍屍。歲月,就是這麼殘酷而真實。//馮氏這樣說,我認同一半,因為我覺得現在香港人是要重拾尊嚴,關鍵是:沒有男神,就發掘出來吧,半世紀之前,張智霖還在他老媽子的肚中未出世呢 —— 如果當年沒有張智霖這位男神,為何今天不可以由其他人代替? —— 2020年了,大家放眼在新進演員裏去吧,他們需要更多曝光和演出機會,他們需要觀眾更多支持,而這亦早已成為這個專頁的宗旨,若要從「一綫藝人大明星」和「新進藝人」二選一,我必定義無反顧的站在新人那邊,香港人,需要立足香港地的藝人,讓香港觀眾歡呼喝采,就讓這一班只能夠「食老本」藝人在市場上無法再繼續「食老本」。
(19022020)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columnist/daily/article/20200219/20864753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馮睎乾 #張智霖 #閱讀時間 #朱經緯 #頭條新聞 #PK鄧 #歐陽震華 葉一知 做乜膠睇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