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腦洞時間】天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 2018 年 3 月14 日辭世,就在世界哀悼的同時,「霍金本尊已於33年前去世」的陰謀論也跟著這顆科學之星的殞落成為熱門話題。
陰謀論認同者認為 1963 年罹患漸凍症的霍金,應該早在 1985 年時,就已經感染肺炎過世了,這些年坐在輪椅上的其實並不是他本人,而是由他人假扮的。
如果霍金33年前就死掉了,會怎樣呢?
_
⭐️ 霍金無法看到《時間簡史》這本偉大著作正式出版。
《時間簡史》是霍金撰寫的一本大眾讀者也可以看得懂的科普書,主題包括探討時間與空間的本質、上帝在宇宙創生的角色,以及宇宙的歷史與未來等等。這本霍金傾注熱情編撰的《時間簡史》在出版的同時,便迅速霸佔各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人人都想一窺天才物理學家的偉大著作。
《時間簡史》首稿於1984年完成,1988年出版發行,如果霍金在1985年時就過世了,那他也無法親自看到世界拜讀這本解釋宇宙奧秘大作的畫面了。
_
⭐️「索恩-霍金-普雷斯基爾賭局」將不會存在。
霍金是個勝率非常低的打賭狂魔(唯一賭贏的一次大概是跟他的畢業論文考官打賭自己會得到年級最高分這件事了),索恩-霍金-普雷斯基爾賭局,是由霍金和兩位理論物理學家在 1997 年針對黑洞資訊悖論所做的物理學賭局。
根據先前的理論,奇異點通常應該會出現在黑洞內部,而霍金認為出現在事件視界之外的裸奇異點並不存在,從而開始了賭局。雖然在 2004 年,霍金因為相信黑洞視界表面會出現量子漲落並漏出資訊宣布自己輸了,但其實目前物理學界並沒有證據讓這個賭局真的分出勝負。
_
⭐️如果霍金33年前就死掉了,那那個活躍在各大影集的人又是誰呢?
霍金除了對科學有極大貢獻,他還是個很幽默的人。
他不僅在《銀河飛龍》和《辛普森家庭》客串過自己,霍金還在《生活大爆炸》裡調侃一樣是天才理論物理學家的謝爾頓計算能力和黑洞的特性一樣──“They both suck! ”
_
⭐️ 霍金 21 歲罹患漸凍症,原本被醫生宣布剩下兩年壽命的霍金,奇蹟般地活了 55 年,即使霍金必須依靠輪椅行動、用電腦和外界溝通,但他仍舊奉獻一生探索宇宙,並致力於將天文學普及化,是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My expectations were reduced to zero when I was 21. Everything since then has been a bonus."― Stephen W. Hawking
_
\工商時間/
看完了這次的科科腦洞,是不是也覺得霍金很偉大呀~
更多關於霍金的故事,就趁著防疫期間看書補一補吧:https://bit.ly/2RQaMxF
_
參考資料:
Wikipedia - Stephen Hawking、Wikipedia - Thorne–Hawking–Preskill bet
_
延伸閱讀:
霍金和黑洞:霍金一生的追尋讓我們知道了哪些事?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9118
等待是為了深刻理解,每分鐘六個字的等待遊戲——《時空行者 史蒂芬.霍金》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4603
──────
⚠ 當陰謀論碰上科學,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泛科學重磅專題「Pan-pan-Panspiracy: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將帶你抽絲剝繭、層層解析:https://lihi1.com/W9ku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來填問卷:https://goo.gl/forms/wJCRTCO75Bp4aho62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播出,沒跟上新聞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ppt.cc/fH4QXx 十點半準時上傳完整版! ...
辛普森 理論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代藝術抄襲的定義
藝術家 #王建揚 近日被人發現多張作品疑似抄襲英國設計師Hrsnr的辛普森卡通系列作品,引起了網路上各種討論,大家看到各種眼花撩亂的理論跟發言,不免抱怨:難道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判斷抄襲?抑或是我們只能把抄襲的工作都交給藝術史的專家?在這篇文章之中,先討論了網路中的回應是否成立,接著作者 #汪正翔 提出較好判斷抄襲的標準及其問題。
辛普森 理論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離開夢幻莊園》Leaving Neverland:善行與惡狀都可以是一種愛的展現
(警語⚠️本文包含一些不避諱的性描述,兒童不宜請自行斟酌閱讀)
「他會叫我全裸狗爬式地趴在床角背對他,把臀部雙頰撥開,他則看著我的肛門手淫。我只能瞪著前方牆壁的彼得潘海報,因為我無法轉頭看著他對著我做那件事。」
上週好不容易把一部四小時的紀錄片看完,不容易的不是片長,而是內容太令人痛苦。
這部電影是日前在美國日舞影展首映的《離開夢幻莊園》(Leaving Neverland),為英國導演 Dan Reed 透過訪談與舊畫面交替剪輯,鉅細靡遺地拼湊出美國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被指控性侵的兩名男童的故事。
Wade Robson,澳洲人,5 歲時透過模仿傑克森的舞蹈而成名,進而結識傑克森,並為了能長期在傑克森的巡迴演唱會上擔任舞者而舉家搬遷到美國。他控訴傑克森從他 7 歲至 14 歲性騷、性侵他無數次。James Safechuck,美國人,幼時因與傑克森一同拍攝廣告而變熟,也受到傑克森的鼓舞而成為一名導演。二十年後他也受不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恐慌症的發作而發聲控訴。兩人不約而同地詳述傑克森如何在他的私人豪宅「夢幻莊園」中,在各個密室與角落偷情,甚至支開父母一同過夜。傑克森承認他跟多名男童都有同室共枕過夜經驗,但自始至終否認有踰矩行為。
最近常在想紀錄片的本質究竟是公共性重要,還是藝術性重要。這部片的藝術性除了剪輯的巧思之外,沒有太大亮點,但毋庸置疑他將會是重要的時代代表(age-defining)作品。這部電影花了極少的篇幅去探討麥可傑克森的過去成長背景、明星時期的種種爭議,或是司法上的攻防手段。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憤怒的控告、一個試圖抹煞一個個體全部的追殺,反而是把幾乎所有的篇幅都留給了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心境發展曲線,透過訴說的記憶再現,去試圖拼湊出一個並非那麼非黑及白的扭曲、矛盾、痛苦、但明顯仍有愛的影子在當中的心理狀態。這部四小時的片長,讓我們很完整地走一遍兩位受害者從小到大的心理發展、創傷經驗當下的認知失調、後續的情緒壓抑與防衛機制、對親友社會支持的崩毀性傷害、面對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的遲疑與二次傷害、對加害者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和愛恨難解,完全就可以作為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與司法心理學的重要教材。
許多人在尚未看影片就先拼命捍衛麥可的清白,並質疑:麥可一輩子投身公益、是一個大善人,怎麼可能會做這種齷齪的事?當年小孩在法庭上為麥可辯護,怎麼現在又突然改口,他的說詞誰能相信?事實上,若分析群眾的反應,也是一個極為有趣的社會心理學觀察。人們普遍相信世界是有公理可言(公正世界理論,Just-World Theory),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因此我們常常難以相信孩童會遭遇這種事情,也因為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而容易相信一件行為的發生是取決於行為者的善惡本質,而忽略了更多的情境因素。麥可的諸多善行和流行文化上的創舉,都讓人們對他產生了光暈效應(Halo Effect),使其所有層面都被賦予的正面價值。而當歌迷們長期以來投資鉅額的時間、心力、金錢成本的去支持、擁護他時,就容易因為沈默成本謬誤(Sunk-Cost Fallacy)而選擇拒絕考慮他可能有任何一絲犯錯的可能性,而這也是一種潛意識中保護自己的防衛機制(defense mechanism)。
而受害的幼兒們為何當年不說,現在才又突然跳出來呢?或許,這也是一種防衛機制,正因為過去的事情太難以被消化、被理解、被重述,而使得孩童們無意識或有意識地將其情緒或記憶孤立(isolation)、壓抑(repression)或否定(denial)。這也是為什麼根據 The Royal Commission into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Child Abuse Final Report (2017) 研究報告指出,孩童受害者平均要 25.7 年才會自我揭露。平均每 6 名受害者,只有 1 名會說出來。在過往的例子中,我們常看到許多兒童性虐待的關係當中,其實並非我們想像中的充滿暴力、傷害、蹂躪,反而是一種循循善誘、逐漸取得一種排他性的尊榮感的親密連結。而這也就是在兒童性誘拐/誘導(child grooming)中常見的現象:「他是最要好的朋友,而不是可怕的人,他對我做的事情,一定是一種愛我的舉動,而我接受並且隱匿實情,也一定是因為我愛他」。在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習得性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與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的交互作用之下,就容易演變成我們熟知的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或稱創傷羈絆,traumatic bonding)。(補充:這部分可以搭配《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服用。)
因此,在愛中,惡並非完全是不存在的。這是一部述說愛的電影,只是我們往往對於愛情/親情的想像都太過侷限在健康的關係之中的樣態。片中的孩子們隱忍了二十多年,那是基於愛護麥可的一種愛的展現。父母親願意讓孩子們與麥可一同過夜、每天連續講好幾小時的電話,也是一種愛的展現;他們始終抱持著小孩能藉此闖出一片事業的希望。而麥可如果是真的做了這些事,是不是也是一種愛的展現?何嘗不是。
這部電影是由英國 Channel 4 與美國 HBO 共同製播,本月播出時已創下電視台的收看紀錄。歐普拉特別製作了訪談節目邀請兩位主角現身說法、多個國際音樂電台下架了傑克森的音樂作品、相關的芝加哥音樂劇也已延檔。除此之外,《辛普森家庭》也把 1991 年有一集傑克森客串配音的集數撤銷、英國某個博物館移除了傑克森的雕像、饒舌歌手 Drake 也取消在巡迴演唱會中演出傑克森的作品。更重要的是,當年替傑克森辯護的一名童星 Corey Feldman,也在看完電影說「我無法繼續為他辯解」。當然另一方也是動作頻頻,代表傑克森的遺產集團特地選在本片首播的兩個晚上,陸續免費上架了兩部傑克森演唱會的 live 錄影、並對 HBO 發起了天價的法律告訴;各地歌迷們也都群情激憤認為這是一起為了金錢而惡意抹黑的陰謀。然而,片中的受訪者並沒有收到半分酬勞。
不管你的預設立場為何,都請你有機會看看這部電影,拒絕鄉愿、打定主意你要站在誰的那一邊。在 Harvey Weinstein, Louis CK, Kevin Spacey 的時代,作家與作品已無法輕易切割討論。至少請你睜大你的雙眼,看看這個世界上,離我們理想的夢幻莊園,還有多大的差距。
-
#MichaelJackson
#LeavingNeverland
本片目前已在 FOX+ 平台上架,且有提供一個月免費試用期,歡迎前往觀賞: https://www.foxplus.com/tw (非業配,但也歡迎 FOX+找我業配)
參考資料:
http://bit.ly/2Wb5idD
http://bit.ly/2umbSlL
辛普森 理論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來填問卷:https://goo.gl/forms/wJCRTCO75Bp4aho62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播出,沒跟上新聞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ppt.cc/fH4QXx 十點半準時上傳完整版!
---
📌 回顧過往集數 📌
EP1《貿易戰、UBER、台灣女孩科索沃數位外交》:https://goo.gl/NkMk1i
EP2《翁山蘇姬、穿裙子的男孩、科索沃獨立十年》:https://goo.gl/opg9FH
EP3《大法官提名人性侵、杜絕假新聞、AI演算法涉歧視》:https://goo.gl/qibZyM
EP4《美國熱衷介入他國事務、捷運男性腿開開、馬其頓改名修憲公投》:https://ppt.cc/fX2fVx
EP5《美國新全民公敵、默許器官捐贈、中國新時代學「習」大會》:https://goo.gl/rCFJVq
EP6《沙國記者"被誤殺"、德極右派鼓勵學生舉報老師、雪梨歌劇院投射賽馬廣告惹議》:https://goo.gl/VV1Yjt
EP7《沙國硬拗害慘川普、加拿大通過大麻合法化、媽媽誤用HimToo害兒成笑柄》:https://goo.gl/xM8Qnf
EP8《政治極化撕裂美國社會、美期中選舉女力崛起、美國年輕人會去投票嗎》:https://goo.gl/z9uSrn
EP9《熱帶川普當選巴西總統、Google大罷工抗議企業文化、辛普森家庭涉種族歧視》:https://goo.gl/PgPCW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3CSfEViBeM/hqdefault.jpg)
辛普森 理論 在 預言了科比墜機身亡,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特朗普當選總統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辛普森 一家》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美國卡通在它發行後的三十年間, 辛普森 卡通不斷的預言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其中包括了美國911恐怖襲擊,特朗普當選美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