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豪變朕豪?看搶快不惜拆招牌的義联集團】
圖:高雄點 Kaohsiung./民視新聞
義联集團興建的義享天地A館 #萬豪酒店(Marriot)原本宣布12月25日試營運,明年4月開幕,然而在試營運前夕卻默默將招牌中的萬字擋掉,並拆除Marriot字樣和商標,改名「#朕豪酒店」,引起不少討論。
根據義联集團官方回應,把招牌拆掉改名的原因是:「由於萬豪國際總部與酒店間,雙方系統的建置仍需點時間做調整,酒店雖然已全面做好營運相關準備工作並取得政府相關主管機關核可,基於操作的相關介面必須能滿足雙方意見與看法,目前正積極努力協調推進。由於台灣對國旅市場的高度需求與熱切期待,酒店將先暫以原 #朕豪大酒店 名義如期投入試營運開幕,待疫情緩解,萬豪國際總部可來台確認相關介面後,屆時會以 #高雄萬豪酒店 正式掛牌營運。」
而包含PTT、台灣城市論壇上已經有不少網友分享,包含公共設施如三溫暖等多處未開放,而原本訂房可獲得的積分與點數累積當然都取消。而根據東森新聞報導,改名原因是 #內部軟硬體設施未達萬豪標準,因此改名避免砸萬豪招牌。而官方萬豪官網也一直寫明年才開幕,顯然並未准許義联集團想搶快試營運的作法。
義联集團在根本未達品牌標準下,倉促試營運,並在開幕前一天才告知客人,雖然祭出在Marriot名義下訂房客戶免費優待,但我們認為這種拙劣的手法,根本是在砸自己、甚至台灣觀光業的招牌。
萬豪集團的Marriot在全球有500多家飯店,和併購喜達屋後納入旗下的喜來登(Sheraton),或凱悅集團的凱悅(Hyatt)同級,屬於集團內中階、老牌、展店數量龐大的經典/高級商務品牌。要開這麼多據點,大多採和各國建商、財團合作掛牌的模式。但經營模式又分為「委託管理」(總部派人經營)和「特許經營」(加盟店),前者台灣案例較少,最知名的是台北W(業主為太子建設轉投資的時代國際)、台北君悅(新加坡豐隆集團);後者就包含高雄Indigo(李方)、Le Meridien台北(寒舍)、台北喜來登(寒舍)、新竹喜來登(豐邑)等等。
義联集團先前在義大世界較高價的飯店2010開幕時,也掛牌IHG的皇冠假日酒店(Crown Plaza),是那時高雄唯一一家國際集團連鎖飯店。但在2013年底突然拆夥改名義大皇家酒店自己經營,當時也未事前告知或通知已訂房房客。當時,義联集團是採「委託管理」方式委由IHG經營,但同時在旁邊也經營另一家天悅飯店。不知道是不是營運上軌道之後覺得自己賺比較不會被IHG綁手綁腳而提前解約。到了開萬豪時,就採取「特許經營模式」,相對束縛更少,因此才能執行這種換名字試營運的鳥事。
不是說「國際品牌」一定比較高尚,但在每個飯店品牌都強調自己「奢華」、「精品」這樣過度氾濫的情況下,國際集團在品牌特色經營、軟硬體設計/維護、專業人才培訓上,水準都比國內的自有品牌相對穩定。更重要的是,大型品牌在群體作戰下,客源也相對有保障。例如加入萬豪集團飯店雖需相當成本,但因萬豪自有的會員制度與宣傳體系,依賴線上訂房網站可能只有20%以下,但獨立品牌卻有50%以上甚至更大的比率需要依賴訂房網站,仍需支付訂房網站的抽佣,或斥資建構自己的訂房引擎。退出國際飯店體系,短期財報損益可能會改善,但長期來講效益非常存疑。
在義联集團屢次不尊重國際合作夥伴的操作下,加上過去天悅二期違建案、違法開發案、反輕軌立場等等事蹟,都讓人感到,賺快錢似乎比集團永續經營更重要,令人相當擔憂其經營理念是否會傷害高雄觀光整體形象。
目前,我們也只能期待,萬豪酒店不要被義联「特別」的經營手段觸怒,在明年飯店達到萬豪要求水準後,能順利開業。
至於高雄現在和未來還有哪些國際連鎖飯店,就聽Podcast吧~記得訂閱起來!
#ApplePodcast|https://reurl.cc/kdxD2L
#Spotify|https://reurl.cc/L3yRgL
#GooglePodcast|https://reurl.cc/qd7Q2y
#SoundOn|https://reurl.cc/z83xk6
#Firstory|https://reurl.cc/62orRO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
「轉子引擎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蔡明里團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分享] 用動畫影片簡單認識『轉子引擎』差異-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馬自達轉子引擎復活? -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問卦] MAZDA把轉子引擎變成發電機裝上電動車?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問題] 轉子引擎車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分享] 用動畫影片簡單認識『轉子引擎』差異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car - Re: [分享] 飛機引擎使用轉子引擎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問題] 這是什麼車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轉子引擎鑰匙圈-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轉子引擎鑰匙圈-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轉子引擎ptt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分享] 飛機引擎使用轉子引擎| car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新聞] 放棄增程電動車Mazda正研發氫燃料轉子引- car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問題] 轉子引擎- 看板biker | PTT體育區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car - [新聞] Mazda 大型車商品群技術再度曝光! - PTT生活資訊 ...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轉子引擎介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轉子引擎介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新聞] Mazda 轉子引擎確定復活!但實情卻讓人超- car - BFPTT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問卦] 有沒有Mazda-rx7的八掛?? opemhood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試戴報告】BEHRENS ORIGINAL 貝倫斯Rotary 轉子引擎腕錶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討論串(共3篇) - [問題] 剛看到axn動畫- 看板InitialD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情報] 2020 MAZDA 最新轉子引擎跑車 - PTT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新聞] 活塞裝襯套陳氏引擎重生...轉自PTT-biker板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海外情報殘念!Mazda確認推遲MX30轉子增程引擎開發計畫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天使娛樂城ptt-1300㏄的飈風傳奇-投注英語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現在還有人會想買RX8嗎(第4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大哉問!「3D列印的轉子引擎展示模型」的回覆 - 記者快抄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問題】 二行程機車算是被封印的魔獸嗎? - 摩托車板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rx8二手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FACEBOOK - 居家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rx8二手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FACEBOOK - 居家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轉子引擎ptt 在 元寶娛樂ptt-BMW有考慮推出特仕版嗎13B雙轉子引擎恰到好處 ... 的評價
轉子引擎ptt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篇請搭配稍晚2200的發文閱讀。
因為會說到知識糖果白蟻王跟柯粉版主的關係。
這篇先來講講知識糖果的操作經營模式
首先簡單說明,這就是一間網路行銷公司
本文並非要妖魔化這間公司
且他們不是專門做政治網軍的
只是把他們的模式運用在網軍上
威力會非常的可怕。
第一:請專業寫手寫文章
基本上知識糖果是一間請大量Part-Time的公司
因此寫手基本上也是從網路上找
反正就是寫些天花亂墜,業配產品
寫手會拿到一件主題,然後寫得越自然越不留痕跡的
他們就會跟你合作,當然,案件計費。
所以呢,如果把這項工作的部分,轉而用於政治方面
不就可以變成一篇又一篇的造神文了吧
大家還記得2014年的時候嗎?
捕獲野生阿伯系列,就是以這樣子的模式操作出來的。
不信喔,去問2014年柯文哲有個部門叫做公民引擎部
問他們知不知道,呵呵
第二:會有固定的人員幫你造勢
他們會有一批固定的帳號,固定的人來負責替你的"產品"
造勢,這些帳號在各大論壇舉凡PTT,Dcard,IG都有
這是為了讓文章維持一定的熱度,當然,這是有時效性的
可能就幫你維持到案子結束,或是就一個月這樣子。
第三:網路水軍
這點就比較有趣了,也是知識糖果這間公司的特點
他們會徵求工讀生
在家中針對"關鍵字"來進行帶風向的動作
舉凡逐字稿,就是推,辛苦了,阿伯辛苦了,
民進黨的文章就是,綠共,蟑螂,1450菸粉,之類的
推一次20元,比吳怡農那一顆15元的肥皂還貴。
且這些人根本不會聽你們講甚麼,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只要推跟噓就好,其他他們不介意
而且根本不會被抓到共同IP,因為是用SOHO模式來操作
根本好吃又不黏牙。
而知識糖果的經營模式
也已經完全被套用在造神柯陣營聲勢身上
不然你們不覺得一個只拿157萬的政黨
在網路上叫的確比817還大聲不覺得奇怪嗎?
寫手:發柯文哲造神文,柯文哲政績文
搭配公司的本有固定帳號幫忙洗留言
再搭配請來的網軍水軍,這樣就可以有基本的人氣了。
這只是知識糖果這條線,但要記得,知識糖果是中資公司
如果是政治力介入的話,那這些"聲勢"會有多可怕呢?
基本上這種請網軍的方式,都是用標案去外包給錢的
像是大名鼎鼎的楊蕙如就是如此。
只是阿,他拿的可是台北市政府的標案呢。
中資,柯粉版主,受虐兒,柯文哲,五毛,柯糞,藍腦
相信大家都不笨,都串的起來我要說的是甚麼
這些東西結合起來,你認為會不會變成一種網路怪物呢?
而這只是網軍的小小一條線而已。
轉子引擎ptt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張娟芬專欄:亡國感的逆襲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5174
🌻 本文作者張娟芬參與社會運動多年,關心性別、司法、人權等議題,著有《姊妹戲牆》、《愛的自由式》、《無彩青春》、《走進泥巴國》、《殺戮的艱難》、《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等書。德國漢堡大學犯罪學博士。
#分享
———(以下內文)————
「亡國感」,目前為止我們對它所知不多。它起於PTT,如果去查Google Trend,會發現「亡國感」首次在搜索引擎裡占有一席之地,是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這一週。三月二十四日發生的大事,是高雄市長韓國瑜進中聯辦。這個人在一片紅色疑慮之中贏得選舉,當選之夜即高調宣布支持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什麼呢?二〇一九年一月二日之後,已無疑義: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緊緊縫合,要把臺灣統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韓國瑜上任未及三月,立即出訪香港,這個一國兩制的示範地;並且走進了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一國兩制指揮中心。他事前沒有向陸委會報備,事後拒絕透露與中聯辦的聯繫經過與會商內容。就在這一串新聞事件裡,「亡國感」出現了。
流行語大抵如此:一聽就懂,心領神會,拿來就用;很快的,大家都琅琅上口了。在這個喜歡玩弄同音異字、以訛傳訛的大遊戲年代,「亡國感」又異變為更加俏皮的「芒果乾」。這樣的「亡國感」當然不可能有什麼定於一尊的標準定義,而反映了一種集體情緒。
#潛規則:我們要看對岸的臉色
二〇一九年初當我決定開設「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這門課時,驅動的力量也來自一種當時還無以名之的焦慮。這原不是我的守備範圍,但我感覺到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生活,已經面臨毀壞的危機。對政治略有參與的公民應當早已習慣,民主經常是警鈴大作的。可是,中國的攻勢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制」,已經又逼近了一步,半島電視臺臥底採訪所揭露的中國滲透手法與深入程度,更是觸目驚心。我不禁自問,這是不是臺灣民主的最後一個警訊?
第一堂課,我放導演鄭有傑二〇一一年的短片,《潛規則》。一組人準備拍電影,外景選在一個學校操場的司令臺。但是導演看起來又愁又怒,原來司令臺的背景是好大一面國旗。美術說,「我避不掉。」導演說,「到時候片子賣不進去怎麼辦?」最後,最資淺的工作人員拿來鐵撬,大家合力將那塊國旗背板撬下,在國旗歌聲中,工作人員歡喜大喊:「要——倒——了——!」
當那個國家象徵轟然倒下,只見導演兩眼發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好像快要中風。背板後的牆面久未經日照,顯得有點蒼白。那裡畫著一面巨幅秋海棠,上面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我問:「『潛規則』到底是什麼?明白地用語言把它說出來。」毫不扭捏的,第一個答案就直指核心:「我們要看對岸臉色。」
對。就這麼簡單。
「潛規則是誰訂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糊了,有人說是自願的,有人說是歷史與市場造成的,有人說也可以不要遵守啊。其實這注定是一個模糊的回答,因為根本就沒人知道誰制訂的。
我再問:「潛規則與法律或政策有何不同?」
「法律的話,感覺遵守法律跟制訂法律的人仍然是平等的。可是潛規則感覺是下對上的,要一直去猜測那個規則,想要討好在上位的人。」一個學生說,法律非遵守不可,潛規則卻有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說:法律寫在那裡,可以去鑽它的漏洞,但是潛規則卻逃不開,因為不知道究竟是什麼。第三個人自動出面整合了雙方的論點:「法律之所以能鑽漏洞,是因為它很明確地寫在那裡,邊界很清楚,所以知道從哪裡鑽過去。潛規則逃不開,是因為它很模糊,也沒人把它講清楚,所以就算一個人選擇要服從潛規則,也可能逃不開。」我說:「對啊,就像小熊維尼,他本來是個卡通人物,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變敏感了。」
如此討論一輪,潛規則漸漸現形:它不經民主程序、冤無頭債無主,因此無法修正、無法討價還價,卻有著貨真價實的影響力。短片裡說得很明白,不避掉國旗的話,電影就進不了中國市場。電影這麼燒錢的產業,要不顧慮市場,實在挺難的。拍了背景有國旗的戲並不會被抓去關,但是會血本無歸,這使他們決定趨吉避凶,遵守潛規則。
這部短片,距今八年。那時候,「不能出現國旗」還是低調、委婉、檯面下的原則,業界人士知道,但心照不宣。近年的潛規則已經不再低調了,要周子瑜、戴立忍公開道歉,都是刻意張揚的霸凌,目的是殺一儆百,唯恐你不知道!潛規則就是對於中華民國的各種政治象徵全面獵殺,是中國對臺灣的政治審查。
如果你參與某個活動,被警察抓走,然後從高處墜落,或者從海裡浮起,但一律以「無他殺嫌疑」迅速結案;我們知道這是政治。這裡面有國家動用的公權力,有壓迫者、有受害者。潛規則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它看起像「個人選擇」、「市場機制」、「你自己願意的」;「不爽不要做啊,不爽不要來啊!」潛規則用的是經濟手段,國家公權力僅隱身其後,讓事情看起來不是「壓迫者欺負受害者」,而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掩護其政治本質。
《潛規則》為「中國因素」下了一個很好的注腳。所謂「中國因素」就是:臺灣的許多事情,是被中國「決定」的。其「決定」的方式,不一定是用政治影響,也可能是用經濟。
但是,為什麼?臺灣的事情,不是應該用民主的方式決定嗎?
「亡國感」這個集體情緒,它的核心就是這一句提問。臺灣的事情,為什麼不是用民主的方式決定?為什麼是由一個我們從未授權也無法影響的政權來決定?那民主算什麼?我們算什麼?
#什麼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民主食材
我在「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用了一款簡易遊戲「Democracy Cake」,由挪威的人權組織RAFTO(Rafto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設計研發、中原大學徐偉群教授引進,他很有創意地將這遊戲譯為「民主雞蛋糕」。每一組發一個蛋糕盤,然後提供二十幾種民主的「食材」,例如「言論自由」、「資訊公開透明」、「多元媒體」、「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自由公平的選舉」、「公民投票」、「反歧視的法律」、「社會福利」、「正當程序」、「宗教與信仰自由」、「隱私權」等等。學生的任務就是用這些東西來建立自己的「民主雞蛋糕」。
一桌子食材,看起來都像好東西,但是蛋糕盤只放得下六片蛋糕。協商與爭辯自不可少,但他們考慮的因素是什麼?一位學生寫道:「在選擇良心食材時不論哪一項都非常難以取捨,突然有個念頭覺得我們過得其實很幸福,這些食材其實圍繞著我們四周,或許臺灣民主仍然有其進步、改善空間,但大抵來說我們過的很自由,自由到這些食材像是理所當然就該存在的,像是天賦的,捨棄哪一塊都怪彆扭的。」
另一位學生說:「這些良心食材,每一個現在看起來都好簡單,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可是真要選六個來堅守,又尤其一想到我們很有可能將在之後失去這些權利,就更要選得戰戰兢兢。」
真的戰戰兢兢,我看著他們把一片片蛋糕放上盤子,又拿下來。「每一個食材在被丟棄的同時,總是會有人提出在臺灣過往經驗中遇到缺乏此食材的恐怖情況,最後食材又會被順利救回。其實我很慶幸大家對於臺灣歷史的認識較深,讓討論變得更加有意義,但也覺得很困擾,因為這樣每個食材都變得非常重要,就無法選出最重要的六個食材。」綜合討論時,有一組幽幽地說:「我們想要做一個三層的蛋糕!」
這是在桌遊與手遊中長大的世代,在高解析度影像中長大的世代。一款珍珠板貼上彩色紙的陽春遊戲,卻讓他們認真到產生選擇障礙,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些東西「之後可能會失去」。
可以想見,「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言論自由」、「自由與公平的選舉」等等,是很受歡迎的食材。但有一組出人意表地選了「社會福利」。據說那是蛋糕盤上的最後一個空位,一位組員唸出「社會福利」卡片背面的定義:「政府應促成全面的支持系統,以確保人民能擁有健康、接受教育、經濟穩定」,真誠地看著大家說:「我覺得這就是民主制度的初衷。我認為有社會福利,才會成為一個有愛的國家。」那想必是莊嚴的一刻,全組的人都感動了。一位組員寫道:「原本還在爭論效益或結構的組員都同時安靜下來,神情從冷靜理性轉為溫柔,最後大家一致通過,將社福列入食材。」另一位組員瀟灑地總結:「社會福利是討論後決定釋出的立場,即便在層級上是較後期的目標。但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建立民主雞蛋糕只是第一階段。遊戲卡裡也有幾十個對民主的攻擊,我稱為「黑心食材」,例如「政府監控」、「言論審查」、「選舉詐欺」、「歧視」等等。第二階段的玩法是請同學運用他的民主雞蛋糕裡的六個成分,來抵擋這些「黑心食材」。這個民主遊戲來自北歐,難免有隔靴搔癢之處,因此我根據臺灣處境的特殊性,另外加了三個臺灣版的「黑心食材」:「以商逼政」、「資訊戰」與「非官方談判締約」。太過切身了,同學說看到這三項,「腦袋抽痛了一下」。
面對攻擊,無力與挫折全部都跑出來了。「訊息戰、以商逼政、非官方締約一出現,瞬間就擊潰我們所有的良心食材,除了立法和司法,我們別無他法,而且還遠不及打壓這些早已滲透到民間的黑心食材,玩到最後大家都想放棄民主了。有一組說『用所有的黑心食材都可以對付這些東西』,我覺得好衝擊,確實這些大家這麼用力抵抗的不民主的『惡勢力』不斷逼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堅守民主?常常自己在思考的時候也會這麼質疑。」
「我們拿著良心食材想要拼湊出防禦姿態,但卻發現這該怎麼擋?怎麼擋都有漏洞……我們拿著良心食材去對抗這些邪惡,突然感覺像是天安門事件那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一幕:『肉身抵擋坦克』。」
有一位同學想起了我在課堂上放的紀錄片,李惠仁導演的《蘋果的滋味》。「記得那時看完中嘉併購案的片段後感受到的是一股很重的無力感,即便我們獲得了資訊卻無能為力,在面對這三個中國因素的問題時我也感受到了一樣的無力。我開始回想紀錄片裡的中嘉併購案,當時有一群人發起了抗爭活動,雖然並沒有受到大媒體的關注,但那股力量是由人民的憤怒而起的,而那也正是我們最能夠直接參與的,也就是集會自由。」
「把所有良心食材一併加進來之後,好像還是遠不及抵禦黑心食材的進攻,真的令人非常絕望。可是,其實上這堂課的同學都是盟友吧?自己想不出辦法,那就大家一起想,總會有辦法……雖然亡國感並沒有減少一絲,但是對於自己所捍衛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知道我想說話、想當好國好民、想在政府底下擁有人權,所以即使我堅信的民主力量遠小於獨裁,我們還是得團結一致對抗。」
#向內擠壓的委屈中蓄積著向外爆發的能量
這是我對於「亡國感」的體察。在他們臉上,我讀到對民主的珍惜:每一塊「蛋糕」都不想放棄,因為認識到每一塊都重要。我讀到對於民主的深刻思考:我請他們說說各組的雞蛋糕成分有何異同,其中一組解釋,他們沒有選「社會福利」、「隱私權」、「受教權」,因為「我們盼望良善的立法、司法體制,和言論自由能帶給公民的民主素養,自然會發展出這些項目」。在有限的蛋糕盤裡,他們沒有選擇某一些,是因為那些可以從更為基本的元素推導而得;這些食材在他們眼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原料而已,他們已經想到了彼此之間的連動關係。他們對民主的認識,不只是知道氯是什麼、鈉是什麼,而且知道氯加上鈉會變成一種讓食物好吃的調味料,如果將氫、氧和鈉加在一起,則可以用來做肥皂或通水管。
我也讀到擔憂、挫折、無力、絕望……與不甘願。還不願意投降或放棄的那種不甘願。這些情緒看似矛盾:擔憂、挫折、無力、絕望都是坐以待斃,不甘願卻是起身反抗。但如同前述兩段引文所示,這相反方向的兩種情緒,可以共存於同一個人的同一段表述。「亡國感」似乎不是一個單一向度的感受,它不僅是字面上看起來的被動、放棄、不作為而已;在向內擠壓的委屈之中,向外爆發的憤怒在蓄積。作用力產生反作用力,「亡國感」的內裡,有一個想要「逆襲」的驅力。
#亡國感真正悼亡的對象為何
值得追問的是,「亡國感」的悼亡對象為何?有人說,醒醒吧,你沒有國家,哪來亡國感?這是所謂臺獨。有人說,容納我們民主生活的,是中華民國臺灣,不管它叫什麼名字,它就是我的國家。這是所謂華獨。「亡國感」是哪一種?
在同學的作業裡,「國」的問題鮮少被提起。兩千年左右出生的這一世代,成長於全球化的年代,國界已不似先前那樣銅牆鐵壁,他們對國族的情感與看法,恐怕很難用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來劃分。有的人幼年在中國長大,因為父母是臺商,中國和臺灣都是他的故鄉。有的人曾經在中國就學,有的人固定往返中國,因為父母之一是中國人。有的人擁有臺灣以外的其他國籍。有的人是新移民之子。有的人認真在評估,畢業後要不要去中國找工作。一位同學表達得很好:「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國』是一個太難解的概念。臺灣史獨立成冊了,但我們的國名裡沒有這兩個字。」他們拒絕中國因素,並不是因為對中國有敵意,也不是因為對中國欠缺瞭解,而是因為臺灣有民主,中國沒有,他們從自己的經驗知道,臺灣的生活才是有尊嚴的人的生活。
國族主義最需警戒的,不外乎兩點,其一是身分的排他性,其二是它經常召喚個體為國家犧牲。「亡國感」雖然有這個「國」字,卻很難被界定為一種國族主義的情感動員,因為「亡國感」的話題總是環繞著「民主」這個概念,而非「國族」;有亡國感的人總說著民主機制的毀壞,以及如何可以重建、強化。他們並不想像一個圍牆高聳的國族共同體,要入會得經過嚴格的血統審查——他們自己原不是血統純正的人。民主的原則是盡可能讓大家都享有公民權利(inclusive citizenship),而非排除他人;民主的政府採取三權分立,從人民的立場來避免國家侵犯基本人權。「亡國感」是朝向民主前去的,而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在它的反方向。
有解嚴前生活經驗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那種「亡國感」:「今日不做自由的鬥士,明日就成海上的難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退一步即無死所」;那些國慶閱兵、晚會、排字、大會操、軍歌比賽,講究「數大便是美」、「整齊畫一」、「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那些「萬眾一心」、「我愛中華」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是的,那些活動就是國族主義(的最糟形式),要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要你為自己做為一個小螺絲釘而感動,要你團結,要你愛國,要你支持政府。那種亡國感絕對不容許你談多黨政治、民主制衡、基本人權;甚至你只是要求國會全面改選,他都說這樣會亡國。是的,那種亡國感就是賣弄國族主義的威權統治手法。
今日的「亡國感」是那種手法的反方向。君不見,「亡國感很重」的年輕人總是好想突破同溫層,好想跟長輩溝通,為了自己在乎的議題狂寫臉書,去捷運站之類的熱鬧地方當小蜜蜂,收集連署,製作短片丟上網,用無窮無盡的公民參與去實踐民主。
「亡國感」的「悼亡」對象,不是任何一國,而是民主。「亡國感」只是一個現成的詞語,方便溝通。他總不能說:「啊,我最近『亡民主感』好重!」這樣誰聽得懂?說「亡國感」,雖不精確,卻一聽就懂。遂成流行。
「亡國感」甚至不是一種悼亡。不是一種現在式或者過去式的哀嘆:「我們已經亡國了,好慘啊!」而是未來式,一種警世明言:「再這樣下去我們的民主會完蛋的!所以我們現在——」。「亡國感」不是句點,而是起手勢,重點總在於,為了不要讓現在還享有的可愛的自由消失,我們現在趕快來做點什麼?
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攝影:蔣銀珊)
這是藝術大學裡的一堂通識課,學生的主修是電影、戲劇、動畫、美術、音樂、傳統音樂、劇場設計、新媒體藝術,他們本來不是對政治特別有興趣的人。但是,對民主的珍惜與體會,在這個歷史時刻變得巨大而急切,因為他們感到,「以後可能會失去」。所謂「這個歷史時刻」,就是中國積極向外輸出專制影響力的這一段時間,就是中國因素滲入臺灣骨髓的時刻。
有人擔心,亡國感是政治操作,或者將在總統大選中成為政治操作的議題。其實民意政治的基本原理極為簡單,就是民眾把自己擔心的事情大聲說出來,而候選人想辦法說服民眾: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投給我別擔心。亡國感是真實的集體情緒,源自民主於近年因中國因素持續惡化的事實;這件事情在選舉中成為影響因素之一,本是民意政治的正常狀態。所有重要議題,都應該是選舉的影響因素啊。誰積極反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反對和平協議,誰就會獲得「亡國感」一族的青睞。背離民心者在選舉中落敗,本是選舉制度的設計初心。
「#有錢就有自由」,只有在民主國家才會是天理
課堂上也有另一種意見,是不打算捍衛民主的。有一位同學寫道:「我認為臺灣的兩黨惡鬥,不太會像是民主的在進步,而是在濫用,那要民主有什麼用?我個人會覺得專制體制會更讓我們的經濟往上升起,讓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那我在想的是保持著民主有什麼用呢?我個人會覺得有了麵包才能夠談這些之後的生活限制,那你有錢了不喜歡極權專制,那移民就好了啊!何必因為為了保持民主,而讓我們全國人民都快餓死,那維持民主功效在哪?」
他的意思是先拚經濟,有錢了就有自由,因為有錢就可以移民,可以任意選擇要當哪一國人。這推論裡有幾個關乎事實的環節,值得拆解檢視。其一是他認為只有專制才能拚經濟,民主不能;其二是他認為臺灣的經濟現況是大家都快要餓死;其三是他認為專制並不危及人民移民的自由。這也就是常見的「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說法。他很禮貌地寫說希望聽聽老師的看法,所以我在課堂上仔細提出事實的說明,不過,那堂課他並沒有出席,此後也沒有再見到他。
這位同學理所當然地覺得「有錢了就有自由」,好像那是天理。那恰好是因為他在民主的制度裡長大,習慣了這種民主框架裡的資本邏輯。在專制國家,那才不是天理。專制國家的人都知道,自由是國家的恩賜特許,而不是權利。他可能不知道,他恰好選擇了一個他最不能接受的制度。小魚也覺得用鰓呼吸是天理,你既是一條小魚,為什麼要跳上岸來呢?
#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寫定的未來
以上是我從「臺灣前途與中國因素」的課堂上,捕捉到的「亡國感」的面貌:在中國因素影響下,因為感受到可能會失去民主自由,而產生的一種既無力又亟欲奮力一搏的集體情緒;「亡國感」本身就蘊含了「逆襲」的能量。
這門課到六月時接近尾聲,那卻是香港抗議「逃犯條例」的開端。我清楚記得當時,各界一致認為「逃犯條例」一定會過,包括上街抗爭的人。大家平心靜氣地「知道」香港立法會的生態就是那樣,平心靜氣地「知道」不可能贏;香港人上街只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我們課程結束放暑假了,香港人卻在街頭上一天一天地創造奇蹟,那麼多的人從各處冒出來,終於擋下了不可能擋下的,令歷史為他們轉彎。如鍾耀華所寫:「歷史從來都是在創造不確定性,稍稍挪移其彈道。香港的反抗走到此刻,中共未贏我們未輸,是大家的努力。」
人們六月的時候不能預測香港,現在又何能以失敗主義論定臺灣?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
(本文摘自《亡國感的逆襲──臺灣的機會在哪裡?》,新書係失敗者聯盟及春山出版編輯部共同策劃。由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
轉子引擎ptt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前陣子Ptt論壇上,又出現了鄉民在討論「葉佩雯」的話題,我記得我在某支試駕影片結尾,有說要來聊聊這個話題。
來吧,就是今天。
內容請看影片,結論:
我相信每家都跟廠商合作過,但每次都雀屏中選?別想太多,這行業的景氣一直都沒那麼好。
---------
以下是影片內容的文字稿:
我們經常都可以看到某些影片或者是文章下面的留言,說這篇就是葉佩雯,然後開始批判這種收錢的行為,或是推論一些他收錢的可能性。
其實只要是經營媒體,不管是大企業的媒體,或者是個人經營的自媒體,跟廠商合作作業配,這都是無可避免的,而且有更多的時候,這是媒體必須賴以為生的謀生之道。
道理真的十分簡單,因為每天要發佈那麼多的訊息,或者是定期要發佈很多消息給沒有付錢的社會大眾知道,這些人力、物力,當然也要靠收入才能有辦法繼續堅持下去。
因為媒體提供的就是內容傳播,所以他們賣的就是消息的置入,他們不是實體店面,所以沒辦法從實際的商品中,跟消費者換取利潤。
也有部分媒體有從事實際商品買賣的項目,但是以公司經營的角度來說,實體銷售是實體銷售,媒體經營是媒體經營,這又在內部方向上面兵分兩路來進行。不要以為在公司內部從事實體銷售的部門,會跟產出內容的媒體部門,因為是同公司就能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個事情是不存在的。
說到這邊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認同這個講法,但是一定也有人會說:
「業配沒問題,但是你不要假裝公正,但骨子裡其實是業配,這就是欺騙的行為!」
沒錯,我也認同這樣的做法,但事實上,這是非常難以執行的一件事。
因為廠商手下的行銷人員,他們希望的行銷模式,就是以有口碑的媒體人講出具有公信力或寫出具有值得信賴的話語,來推薦自家的商品。他們不希望內容像電視廣告那樣直白明顯,因為那樣的說服效果並不好。充其量,也只能說加深觀眾印象的效果而已。
舉個例子,你可以發現某些內容不是業配的時候,創作者他敢大膽地標明「這不是葉佩」,但其他被懷疑是有業配合作的內容出現時,你會發現並沒有人明顯的標注「廣告」之類的字眼。因為當廣告或業配的內容被明顯標示時,這個訊息就很容易被忽略跳過,或者是直接被判定為不具參考價值,這肯定不是廠商付費之後希望得到的結果。
有人會說,難道你們做媒體、記者,就沒有一些職業道德嗎?你不就應該替觀眾消費者把關嗎?
真的應該是這樣沒錯,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教科書的內容,在現實社會上有時並不管用,聽起來蠻慘的,可是實際上就是如此。
尤其是當公司的盈利來源,有非常一大部分是廠商所提供的廣告支出時,這時候在接下業配時,想要堅持自己理想原則的底氣,當然是非常不夠的。
我也非常老實的承認,我在媒體公司上班時,也以爭取到廠商的預算為榮,只要能爭取預算進來,我在老闆面前就有面子,我在同事面前份量就更充足,我以爭取到廠商預算為優先考量,這個想法,最後出來的當然就是內容上面不敢得罪廠商,下筆之前三思而行,完全無可厚非的狀況啊。
沒錯,曾經我在剛入行時,也覺得應該就事論事,說實話做真正的媒體人、替讀者觀眾把關,但是當你的內容送到上面,被主管曉以大義之後,一年兩年三年下來,你也知道遊戲規則是什麼了。也有人會有所堅持,所以大致上當他感覺氣氛不對,很早也就離開這個行業了。所以說,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那麼業配,而是很多願意堅持原則的人,他們的確很有可能不會在媒體界流連太久。
所以我現在結論就是:媒體人就是拿錢辦事,毫無職業道德嗎?
當然也不是這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但是我們在面對這樣子艱難的環境中,如何能夠一方面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又不違背自己的道德良知,這就是一個輕重的問題。
是的,有時候你看到的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臨時失憶忘了提,形容詞好像模棱兩可,優點講了20分鐘、缺點講了20秒,這些拉拉雜雜的現象,就是輕重之間的拉鋸。
說重了,下一次的預算可能再也不會來了,說輕了,觀眾現在就用鍵盤好好給你上一課!
不過我真的跟大家講,有時候大夥期待媒體人該如何罵這台車或這件事,但對方卻沒有做出滿意的表達時,真的不是業配所造成的,只是長久以來,我們講話至少會比較文雅,有些形容詞會點到為止而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說的那麼激動~
真的不要跟我說有些網紅開口閉口都是三字經、很帶種,這在我們車界真的是完全不可能看到的事。
另外,跟廠商合作久了,彼此都是有交情的,所謂見面3分情,下手一定要砍到見骨才能停嗎?
我們車界的媒體人,說真的比較老實,就像直男一樣,不像政論節目的名嘴,充滿了誇張的綜藝效果及表演慾,所以麻煩不要期待他們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表演,想要看罵人,不如到大型論壇看車友的留言回覆,那樣比較過癮也比較快。
一定也有人會說,我看有些車界媒體人上了電視,倒是挺會演的啊。沒錯,當到了電視這個平台之後,電視製作單位要的就是那樣的效果,我相信那些政論節目名嘴,私下跟他講話一定沒那麼激動,但沒辦法,這就是遊戲規則。能照著規則走的人,就能夠在那個平台繼續留下來,如果像我這種講話平淡無奇的,就只能留在自己的網路世界,這一切都是很公平的。
其實,每個人都在被現實所支配,營利單位就被營收支配,就算是上學的學生,也要聽師長爸媽校規的規範,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想做就做,可以完全不考慮後果。
我相信上班族一定很多時候的人覺得上面的主管很瞎,或是主管也會覺得下面的手下怎麼老對著幹,但是真的不爽,難道就離職嗎?或者是把那個傢伙給開掉嗎?不都是還有一大片模糊空間,彼此都在妥協,都在拉鋸或是磨合中。
業配就是這樣,你覺得這家伙沒有道德底線、或是沒有良心,但他也有很多無奈,我們看不到,只有他自己默默的吞下去。所以我們在看任何消息時,都可以持著保留的態度,可以參考對方釋出的訊息,也可以堅守自己的印象,但是留言攻擊一下對方,其實也不是那麼必要。
有很多朋友喜歡猜測我們車界的影片都是收了業配錢才播出或發布的,我可以很老實拍的胸脯跟你保證,有部分是業配收了錢,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沒收錢的!
真的每支影片都能收點錢,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看到就有很多同業消失了、幹不下去了、轉行了、倒閉了,車商真的錢多到這樣子亂撒嗎?
這行業真的這麼幸福美滿?
這簡直是幻想的太離譜了。
很多沒收錢的內容,被大家看起來像是業配,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因為擔心說話太刺激被廠商討厭,以至於以後沒有合作的機會,加上彼此之間本來就是互相認識的,所以下手就會有輕重,言語就會帶保留,只是如此而已。
當然,有很多同業朋友她本來說話就是那麼的溫文儒雅,並不是什麼業配的問題,他的談吐本來就是比較溫馨,這都不用懷疑他們的內容都是收過錢的。
就我自己的例子,我剛才不是說過我以前在公司以接到葉配為榮嗎?那現在為什麼不去找葉配了呢?不是我良心發現,或者是我知道悔改了,而是我實在是了解在這個業界要接到廠商的業配錢,實在是有夠有夠難啊!
我的個性說白了、不是那麼隨和的人,所以我知道我一個人獨立作業肯定是拿不到錢,既然拿不到,那就乾脆別拿,想都不要想,自己不要去跨那一步,這樣子活得會快樂些。
我在業界也有一段時間了,看過很多同行絞盡腦汁跟廠商爭取預算,但最後廠商就是一年只給個3、5萬,合作個一次 ,然後剩下的日子完全不做任何配合,就算你提了再好的合作案,對方都是敷衍你,不給你合作的機會。這樣子真的很磨人!
給的錢少的可憐,然後接下來的一大段日子,你很多事情的報導方向就會語帶保留,怕傷了和氣,破壞下次的合作。其實廠商也真的沒有付錢給誰~
於是當我獨立出來作業後,我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了,所以才會說我要找另一個營收的管道來支撐我自己做下去。
如果真的每次影片都能收錢,你以為我會像現在這樣孤零零地一個人過著嗎?我的影片還會保持中立、有時講出廠商不想聽的話嗎?我有那麼神聖嗎?我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有錢能使鬼推磨,鬼都能動了,何況我還是個人。
最後這段話留給廠商的行銷人員:
其實產品能不能賣,真的不能只想靠包裝。
本來就是能賣的產品,之後再加上好的包裝才會賣得更好。
我看過有廠商找周杰倫來當代言,或是找車界大咖來做業配,但後來這些產品真的都大賣了嗎?
並沒有啊。
原本產品設定是能賣的,之後再找口碑人士來行銷,等於是錦上添花;而原本產品設定就不到位,找誰來都無法起死回生的。
另外,總是要求媒體人員把業配內容包裝成真實客觀的樣子,但其實現在的觀眾讀者都很聰明,一眼就能看穿這個伎倆,這方面真的不要太天真,倒不如把產品的規格配備、價錢,一開始就真真實實的弄好一些,這樣子我們在幫忙做業配的時候,講出來的話、寫出來的字,才更有底氣更加具有說服力。
推薦閱讀:第一美人「葉佩雯」出席各類媒體活動...
https://bit.ly/2EGDoD7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GItOHYtppw/hqdefault.jpg)
轉子引擎ptt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六月初就參與了廖怡塵【全民瘋車Bar】所召集舉辦的「慶端午」活動-划龍舟比賽。昨天影片上線了,而他們也提供各家媒體這支影片的使用權,讓我們可以在自己的頻道上架紀念。當然,我上架的目的除了可以為這個活動做個紀念之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大家「如果最近吃多了粽子,也不妨來吃吃我的養生剛剛好水餃!」
【全民瘋車Bar】的影片一推出,就得到很熱烈的迴響,除了影片下方留言之外,ptt上面也有大量的討論,看到很多朋友對『怎麼沒邀「某某某」』有疑問,嗯,我想,這個答案應該超簡單的,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來回答,一是當事人沒空,二是經費問題。
第一點不用解釋。
第二點也很單純,因為【全民瘋車Bar】不是車廠,有動輒幾千萬、幾個億的資金可以運用,所以每一分錢的開銷都得斟酌一下而已。如果有人願意出錢,當然把這活動辦的像記者招待會一樣澎湃也不是不行。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就算某家媒體真的那麼有錢,他們會願意為同業花錢舉辦同樂活動嗎?」
這點我想是非常難的!
其實車界媒體之間很多人的私交都甚好,畢竟很多公辦活動時,大家會一起住宿、一起試駕,記者活動時也常常見面,久了,自然都會有不錯的交情。不過,把錢花在同業之間的公辦活動上,我想廖怡塵的【全民瘋車Bar】應該是第一家吧,就算不是第一家,應該也是花最多錢的那一家。怎麼說?因為他們家是我在業界看過,唯一會辦尾牙請車廠及同業都到場同慶的媒體。
記得他們第一年的尾牙,只小小辦了兩桌,去的人除了員工,還有幾位好朋友而已,而後,一年比一年盛大;說真的,這儼然就是車界龍頭的氣勢也不為過啊。
以後他們還會不會辦這類的團康活動呢?我覺得機會是很高的,但是可以確定的就是「不可能辦賽車類的活動」,因為如果辦那樣的性質,贏家就很容易集中在少數車評身上啦。他們的目的是「健康同樂」,不是選拔秋名山車神。或許三鐵、爬山、家政這方面都有可能......(如果是比游泳,我應該是車界最快的吧?對游泳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加入我的【游泳私房話】)
另外,這次的冠軍大逆轉還真的是靠安迪老爹的爭取,畢竟沒有他的質疑,獎金就花落人家了啊~!我真的感謝他,讓我當天的付出有了實質的代價。
(如果跟幾個賽車手同船,然後又輸掉比賽,那樣真的很不行啊。💪)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剛剛好水餃 #全民瘋車Bar #划龍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l9eyeQDPJk/hqdefault.jpg)
轉子引擎ptt 在 馬自達轉子引擎復活? -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傳說中有惡魔爪痕出現就要花25萬維修的轉子引擎要復活了捏話說我上次去保養廠保養的時候看到一台要維修的RX7 聽原廠技師說日本維修包要28萬... 不過搭載上,跟現在MX-5 ... ... <看更多>
轉子引擎ptt 在 [問卦] MAZDA把轉子引擎變成發電機裝上電動車? - PTT八卦政治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想說只是看看mazda RX8 回味一下但竟然看到Mazda出了MX-30的電動車因為電池續航力只有210KM 所以又加了一台165HP轉子引擎上去當發電機一公升油耗能 ... ... <看更多>
轉子引擎ptt 在 [分享] 用動畫影片簡單認識『轉子引擎』差異- 看板ca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目前大多數在路上跑的燃油車,幾乎都是活塞引擎結構,先不管是直列或是V型配置,普
遍都為4缸引擎居多,排量約莫1.2~2.0升之間,而性能車可能就有L6或V6、V8、V10、
V12甚至是W16引擎,而這些都算是活塞引擎配置。(上次有提到直列跟V型配置差異,有興
趣的可以去看看發文或影片)
而馬自達轉子引擎在當時就像一匹黑馬,知名度非常的高,不管是頭文字D的RX系列,或
是它獨特的聲浪,跟時常噴火的排氣管,都是轉子引擎的經典之處,接下來讓大家來初步
了解一下『轉子引擎』跟一般傳統活塞引擎,有何差異之處?
YT原文:https://youtu.be/4x04M8YwOBw
https://tw.osparks.com/player/46/8102
▲嵌入中文資訊會隨時間點跳轉
原處yokoyama-ai.com
#轉子引擎 #多力多滋引擎 #馬自達經典 #頭文字D #FC #FD #RX7 #RX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50.1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92981192.A.E66.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