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定要學以致用?
當許多年輕學子因著某些理由不想繼續學業,或不想做某一行想轉行時,常常遇到的反對理由是:為什麼不撐下去?為什麼要學非所用?
什麼叫學以致用?我聽不懂。
我們在選擇科系時,哪一個不是懵懵懂懂的?哪一個不是聽了家人A或長輩B的建議後莫名其妙選的?有誰是從小立定志向而長大後還能堅持下去的?(也許有,但很可能不是你)
誰不是一路上碰碰撞撞,邊走邊看,然後才漸漸清楚自己的志趣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孩子不能中場休息,不能轉彎?
這就好像我們挑了一個對象想共度人生,卻漸漸發現這個人不適合,然後你的家人說,不准分手,給我從一而終直到拿到貞節牌坊為止!
這太誇張了。
其實我更佩服的是想休學,想離職的勇氣。這是一個艱難的世代,職場很多情況並不友善,學校也不一定能學得到東西,如果有人膽敢做出不一樣的決定,那麼我寧願相信他必定經過許多掙扎,為何身為治療師的我不能支持他?
我不懂一定要讀完的意義在哪,多半時候我看到的都是孩子已經唸不下去快要被二一,而家長還在叫他撐下去;或者工作都已經做到二二六六,每天起床都痛苦,然後你忍心叫他再撐下去嗎。
與其學以致用,我更欣賞能擁有多樣技能、多樣樂趣的人,這表示他把人生過得很有滋味~~,例如念心理相關科系8年沒換過的人,對我來說絕對不如念護理、體育、哲學、資管,然後再跑去當心理師來得吸引我。好啦,我承認我是在說自己。
我自己就是一個非常不學以致用的人,稍微統整一下學習歷程:士林高商綜合商業科→南陽街蹲一年→輔大中文系→中文系大二轉學考大眾傳播,沒考上→大三選修心理輔系→輔系畢業,再蹲一年→考上輔大應用心理所社會心理組→3年後畢業→過了18年再考中原大學心理學所臨床心理組→再唸了2年→唸累了,現在很輕鬆的在學日文。
除了感謝父母願意讓我選擇之外,我更感謝我自己敢冒險,學什麼不是重點,要緊的是我仍在學,沒有停下來,沒有擺爛。我相信所有的學問,到後來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統整,就像我脫離中文系的領域時,也萬萬沒想到中文的底子竟然可以讓我出書!
親愛的父母,我不會讓你的孩子成為乖孩子,我會讓他成為忠於自己選擇的大人。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