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3] 細說分鏡 Vol.20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
🖍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做到
🖍在討論藝術、創作之前
🖍我認為,如何抉擇曝光、創作參數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才是支撐那些,一幅讓人感受驚豔作品下的堅固的基石
在攝影中,知到與作到,往往中間有很大的距離,你無法知道所有的細節,這些細節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才會遇見,也許,並不是誰誰誰藏私,而是實拍中變數太多,有時你無法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習到的觀念,真的 100 分的用在實拍上,所以才需要練習。
🟥外拍與實拍
外拍與實拍是不同的練習,因為在戶外拍攝,遇上的「變數」比較多,實拍則不一定是在戶外,如果實拍是在室內的話,許多干擾的變數就能避免,而且還能控制,學習起來比較簡單。
通常我會出一些練習作業,讓學生在家裡就能做到的練習,這作業大多是將一些比如相機的操作、觀念與器材溶合與理解,來拍出觀念上應呈現出來的實例,這樣子的練習,我比較會用「實拍」來稱乎。
🔹但還是需要外拍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許多不可知的變數,最簡單的一點 – 風,風大風小就會影響拍照的「穩定性」,比如說你使用低速快門拍攝,在考慮安全快門、防手震的條件下,你用了非常慢速度快門創作,這時你卻沒考慮到風速也會讓你站的不穩、相機也拿得不穩,最後拍出失敗的作品。
戶外紊亂的光線也是,會影響測光的穩定與準確性,轉一個身就完全不同的測光條件,應該視情況調整曝光補償、切換測光模式以因應變化,觀念上也許學到了,但是實際上面對,經常時候「觀念與眼前的問題」會連接不起來。🔹
經過外拍的練習,發現許多「變數」都是無法在書本上、課程中學到,有了這層體會,再回頭看看那些基礎的觀念,有時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得更仔細,更專注在書本,課堂中每一字句、圖、表觀念的呈現。
🟥技術與攝影藝術
我認為,任何藝術創作,都應熟練好技術,才能在技術的組合與應用,創造出多元的藝術,前篇提到,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技術的想法: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結合外拍所遇上的問題 – 戶外像是個大教室,整個教材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若是手邊技術熟練了,許多觀念之間交叉影響、運用也清楚了,面對外拍時才能臨為不亂,當然這只是理想,總是在「外拍」與「檢討」之間來來回回數次,才能了解自己還有什麼是不夠熟、不夠理解的部分。
至於「藝術」又是什麼? 我也提到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驚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作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簡單說就是,藝術有二個不同的階段,一是「創作的過程」,有了作品才有下一階段「分享、共享」的過程,在攝影的領域下,熟練觀念、技術,才有能力面對主題,應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有了具體作品「照片」,我們透過照片這張具體的物件,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而不會空口說空話,毫無焦集,論點無法有交集,又特別是在現今的社群網路上,人們更不容易靜下來,好好的透過數百、上千的字句文章,來訴說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觀點」。
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也更是藝術,好的表達讓他人透過簡單易懂的例子,複雜觀念背後的基礎,就像是你正在看本篇文章一樣,寫作超過 10 年,我還在練習寫出更精簡易懂的文章,我心中對攝影有再多、再好的想法,無法透過文字、圖片、影片來傳達,那也只是存在我腦海裡自我陶醉而已。
🟥表達的專業
前面提到過「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是對創作者而言確實如此,照片本身裡頭所有含蓋的符號,都成為提醒創作者本人的「線索」,喚醒腦海裡沉睡的印像與記憶,不用說太多,單單看到照片就能在心中激心無限的情緒與感動,這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大腦與身體所體會到的感受。
當創作者卻將這些感受分享給他人,也是「藝術的定義下第二個階段」,與他人共享創作意識、美感,進到情感的交流,這時如何將腦與心裡頭千言萬語,適當的「呈現」出來,這也就是「表達的技術」
🔹表達清楚也是一種「專業」,就是將複雜難解的觀念,透過簡單的說明讓他人明白了解,而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語這麼說「若一篇文章,若你能不用花太辛苦,就能解理文章的意義,那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做到」。🔹
🟥攝影人缺乏的是…
很多攝影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的精研,其精神我個人真是打從心裡感受敬佩,可以舟車勞頓數十回,只為了一張代表作品,又在電腦前花上數小時編修,這點我真的不行,也十分佩服,這些作品非常漂亮、吸睛,而我也相信這前前後後的過程,有著許多我們大家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作品精研上花上不少功夫,卻不知道「表達」也該是要學習技巧 (或是技術),我相信一張前前後後投數入小時的作品,絕對值得花上十來分鐘細細的談談,這張作品本身的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最簡單的 – 這張若是人像照片,可以先說說「主角與攝影師」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眼神」是人像攝影最重要一環,眼神可以傳達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生活中的交集」或是「為了創作而扮演角色的眼神」,這些是我在看人像作品中第一個想知道的事情。
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拍攝? 如果不先知道「創作動機」,我能不能感受得出來選擇這場地拍攝的含義是什麼? 色溫、色調的呈現,我的感受是否與創作者一致? 時間點是一天的何時,為何選在「此時、此地」創作這些作品,光是以上這些問題,就可以費上好些時間來一一的講解。
風景攝影那也不簡單,追著光、追著影、追著一年僅有數周、或是數天才有較多機會的主題,這主題為何是你想追求的? 中間遇上了什麼困難? 同樣的作品不同時間拍攝,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太太多可以分享,若是一位好的聽眾,打破沙鍋問到底,一路追問創作者在拍攝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 為什麼此時、此地、選擇這張照片作分享,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更是一張照片分享過程的主旨,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環。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拍攝出讓人驚豔作品的攝影人,幾乎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點 – 作為藝術第二階段,與他人共享情感、意識的交流,在社群與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只要貼張照片出去,簡單的三、五、十幾個字交代了想法,就期望觀者能夠了解這張作品想要訴說的種種故事,我想對於觀者來說,這項任務有點太難了點。
🟥要,溝通嗎?
除非是較正式的課程、分享會,攝影創作者才會為自己的作品多加說明,從我們看到的照片開始「倒敘著說」,構圖表現、創作參數、後期處理、創作念頭一一的分享,若非是個較為正式的場合機會,不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作品分享討論,大多都只是淺薄、直覺的感受。
別說他人,我自己也仍在努力,只是方向有些不同,我的作品並非都追求驚豔的感受,大多都是為了「教學」使用所拍攝的照片,在課堂上呈現,必需符合教學上適用的範圍,能教的不只是道理也好、觀念也好,我仍更希望挑出的這張「哇照片」,是包含更多我的創作心路歷程與感受,好讓無現置身在現場的學生,也能透過我的話語、肢體表達、現場情緒所構成的氛圍,感受我當時的情緒也好、作品創作的抉擇。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在撰文的今天更難了,透過遠距教學,少了更多現場情緒感受,互動上又更少了更多線索,讓我無法從學生的表情中,來檢視自己上課過程中,這段是否表達清楚,還是該停下來多說二次? 但相信這遠距上課模式,也會成為將來的趨之一,反而讓我再改變表達的技巧,以及作品挑選的標準。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創作者,是不需要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畢竟那是我的工作,但是仍舊有項共通點就是 – 照片分享,絕不該只是三言兩語就能傳神表達,大多數創作者並無意識「分享也是如同攝影技術一樣需要磨練」,若真心想要與他人分享,不是一張照片三言兩語就交代清楚、收工,而我自始自終認為,那些被創作者忽略表達的那些照片故事,才是那張照片真正的生命,成為所有讓人感動作品底下支撐的基石、支柱。🔹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IQ.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哈囉~ 我是朕萌 我來自台灣 , 想藉由影片來記錄我生活中最療愈的時刻 :) 我的夢想是開一間粉紅色的手工店 , 由於平日工作忙碌我 利用休閒時間 照顧自己的小店舖 , 偶爾分享我喜愛的手作 , 日常, 以及發佈小店舖的上新影片♥ 謝謝你點進我的影片讓我離夢想更近一步~祝福你也有美好的一天唷 :)...
「軟陶教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科教館GO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IQ.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CRAZY MINI 狂想手創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CRAZY MINI 狂想手創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心得] 近期美股大跌心得-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創意軟陶耳環超簡單製作:母親節禮物就靠它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製作軟陶的工具心得分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橙子軟陶條黏土製作教程Orange Cane Polymer Clay Tutorial 的評價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簡單軟陶製作可愛系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300 軟陶教學ideas 的評價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FIMO-Taiwan,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手作軟陶耳環分享 - 手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軟陶教學 在 [心得] 近期美股大跌心得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軟陶教學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任何語言的學習與運用,都是希望人類能透過跨文化溝通達到「異中求同」】文/陶以哲
「#2030雙語國家」號角吹起,中央部會從國發會到教育部,經費編列毫不手軟。各級學校近兩年踴躍申請計畫,也帶起正反不同的觀點。雙語國家的實踐工程浩大,有賴更多公民對話、行動與時間淬煉。
要推行雙語政策,必須先回歸語言本身的用途。#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語言?為什麼許多國家在本國官方語言外,各級學校還會開設第二、甚至第三以上的外國語?
值得注意的是,認為使用多種語言會模糊身分認同論調的大有人在:
https://bit.ly/3tVkZHK
軟陶教學 在 科教館GO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寶草 #北極熊 #戲劇導覽
科學課程倒數兩天報名截止!!
🔹【線上課程】環保素材與永續生活-寶草的世界
▸時間:9/25(六) 09:00-12:00
▸對象:國小3-6年級
▸簡介:
認識農業廢棄物再生為環保無毒材料的循環利用,結合物理、化學、生態、創作,運用軟陶及植物方塊,製作迷你的多肉盆栽!!
👉 報名點這裡:https://reurl.cc/xEglQ1
🔸【線上課程】雙語科學手作-北極熊
▸時間:9/26(日) 09:00-12:00
▸對象:國小3-6年級
▸簡介:
以「特有生物與瀕危動物」為主題,了解動物面臨的危機並透過動手組裝認識生物的樣貌。融入雙語教學,帶領孩子趣味學英文,培養英語科學力!!
👉 報名點這裡:https://reurl.cc/DZvmye
🔹【實體課】小小戲劇導覽員
▸時間:9/25、10/2、10/16 09:00-16:30 (三日課)
▸對象:國小3-6年級
▸簡介:
招募小小戲劇導覽員,加入我們的營隊,和營隊夥伴們齊心協力,一同發揮無窮巧思與創意,不論戲劇、脫口秀、相聲輪番上陣!!
👉 報名點這裡:https://reurl.cc/NZXNEx
✨✨更多豐富的9-10月假日科學課程:https://reurl.cc/35NO30
軟陶教學 在 IQ.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哈囉~ 我是朕萌
我來自台灣 , 想藉由影片來記錄我生活中最療愈的時刻 :)
我的夢想是開一間粉紅色的手工店 , 由於平日工作忙碌我
利用休閒時間 照顧自己的小店舖 , 偶爾分享我喜愛的手作 ,
日常, 以及發佈小店舖的上新影片♥
謝謝你點進我的影片讓我離夢想更近一步~祝福你也有美好的一天唷 :)
【頻道的系列主題】: ASMR , 粘土作品分享, 店鋪日常VLOG
【委託插圖】http://iqchannel.website2.me/
【日常IG】https://www.instagram.com/icutecraft20516/
【插圖作品IG】https://www.instagram.com/bearychuchu/
【小店舖IG】https://www.instagram.com/icute_slime/
【小店舖前往】https://shopee.tw/bunny20516
【合作邀約】 icutecraft20516@gmail.com
影片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任何平台唷
(有需要請使用ig小盒子或email聯繫)
#史萊姆 #ASMR #Slime
軟陶教學 在 [心得] 近期美股大跌心得-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相信大家這周都過得心有餘悸,心情都隨著美股行情上沖下洗的,小弟這幾天在看某些水
管頻道分享的想法,覺得某些道理好像說得通,想要來討論一下。
首先,大家都有共識,這波下跌是由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開第一槍的,但市場真的還會
對病毒有這麼劇烈反應嗎?這個我持保留態度,畢竟從Delta到現在,人類早就知道終究
是要跟病毒共存的,因此照理說市場對疫情的反應該是鈍化了,那這波下殺會不會遺漏了
什麼。
1. FED policy mistake
從圖(取自財經M平方)中可以看到,從今年3月開始,美國CPI年增率就不斷向上,到了10
月份最高來到6.2%,連我幼稚園的姪女都知道通膨正在逐漸惡化中。
但聯準會卻在11/30(周二)才改口說
1 "It's a good time to retire 'transitory' for inflation." 通膨不是暫時的
2."Risk of higher inflation has increased." 更高通膨的風險增加
這意謂著FED一直錯估經濟復甦的形勢,整個復甦進程其實比他們想像中得來的快許多,
原訂Taper時程會是照表操課到2022年中完全結束購債,但現在可能要加速整個Taper進程
。
另外更重要的是升息進程,根據現在FED利率點陣圖2022年升息1碼,但最新Fedwatch預
估2022年升息一度來到了三碼,我想市場已經在反應這部分的預期,這周的劇烈震盪與此
脫不了關係,因此下次FOMC會議的利率點陣圖會是關注重點。
2. 上次FED的policy mistake是什麼時候呢?
相信大家記憶猶新,那就是2018年的Q3,當時美國的通膨跟失業率都在低檔,FED在2018/
9/27升息1碼後,市場上就有不少的質疑聲音,認為在通膨沒有失控的情況下,FED不該用
如此鷹派的貨幣政策,接著12/20再升息1碼,當時道瓊指數整段從最高點修正超過15%入
熊市,FED甚至表示2019年將繼續升息,當時川普狂批鮑威爾政策錯誤會重傷美國經濟。
也可能是市場動盪太大,到了2019/1聯準會突然一改之前鷹派態度,表示2019年將不會升
息,美股才重新回到上漲的格局,到了年中Fed甚至還降息了兩次,直到新冠肺炎爆發才
崩盤。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想表達,若這一次也是由聯準會政策錯誤引發(再加上Omicron病毒干
擾),那我們有機會看到2018年底那種等級的修正,按照當時的狀況,這一周的下跌是僅
僅是剛開始而已,任何一個技術性反彈都是死貓跳,可考慮減碼(加空除非你是高手,韭
菜別亂試),目前個人現金部位已經拉到50%,短期持盈保泰觀望一下,想抄底的各位記得
分批買,別隨意加槓桿,展望2022年整體的企業獲利跟基本面都還是沒問題的,祝大家明
年繼續發大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40.2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38713941.A.12F.html
※ 編輯: tin8420 (123.194.40.237 臺灣), 12/05/2021 22:20: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