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饋鄉里」,是個害人不淺的想法。
齋主有些朋友在城裡或國外完成學業,下了勇敢決定回歸鄉里,並全心為故土奉獻。不知是宣傳效果卓然,還是民族主義作祟,他們都或多或少聽聞或眼見「回饋鄉里」這想法。
在鄉間,新概念是稀奇且難以被認同的。
車輪餅,售價就應該是15元,且攤販外觀、口味、包裝紙袋的樣式等等,大都有無可改變的刻板印象。今天若想要做車輪餅2.0,你不但得針對內容物做調整,或許餅皮、餡料都得調整,就連攤車、包裝以及制服,都需要因應而改變。這些改變必然會影響最後的售價,可能最後得到的,就會是份量較大、較精緻、包裝較精美的車輪餅,但售價可能高達40元。不過這樣的改變,對於鄉間的衝擊太大,不論是否有能力消費得起,許多鄉間的消費者也未必能接受這種改變,最後必然的結果就是沒人願意買單。
於是回歸鄉里的年輕人,將售價壓到20元,並安慰自己那些多餘的成本,就當作「回饋鄉里」吧。敢問這年輕人,如果留在都市,是不是不但不需要壓低售價,還能更順利的營運車輪餅2.0? 那又為什麼要回歸鄉里?
「回饋鄉里」造成的危害遠不止於此。鄉下人有些神奇的概念,他們認為你不能賣超過行情太多的商品。舉例來說,若你家種的洋香瓜一顆能靠著外銷或賣給都市人700元,就會有聲音認為你家都是騙子,香瓜的行情不過XX元而已。並且還會有種聲音,覺得既然你家的洋香瓜能賣這麼多錢,就更應該要以「產地價」或「在地價」賣給大我。
回饋鄉里沒有不好。但絕對不是鄉間拖著想要更上進者的後腿,要求他們犧牲利潤來回饋鄉里。
很多人以為一間平均售價200元的咖啡店沒甚麼,但我卻認為這是多麼了不起的象徵。咖啡賣200元很簡單,你只要輕易地用些品質優良的豆子、精良器材和優秀人力,就能將咖啡的售價加高到200元。但是誰來消費這杯咖啡? 又或者整間店的消費族群是誰? 這可不是偶一為之的消費族群,一間咖啡店要運作,需要有固定客源定期消費。甚麼樣職業的人負擔得來這杯咖啡? 他們平均的薪資是多少? 平時從事的休閒活動為何? 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什麼敢於消費?
齋主認為回饋鄉里更應該是某家人賺了錢,提高了自身的消費力,然後慢慢影響整個鄉里間的消費力,咖啡平均售價從50元升到60元。這才應該是真正有助於鄉間發展的事情。
不過以現況來說
鄉下之所以為鄉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車輪餅 利潤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降溫不少,我在寒風中,看到這麼一個小攤子在賣著車輪餅,用著低廉的價格賺取微薄的利潤……
我不知道這個年輕人是為了賺取自己的三餐溫飽,還是肩上扛起一家子的生計,他載著口罩我也僅能透過略顯憂愁的眼神,想著能多幫他些什麼,就把口袋裡的一、二百元零錢都拿出來,盡點棉薄之力。
只是這二天再度經過這個地方時卻沒看到他的攤位了,不知他是轉換地方還是休息,希望他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