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 #車聯網V2X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 #人工智慧AI #微控制器MCU #硬體安全模組HSM #碳化矽SiC
【汽車,變身大型資通產品】
所有的汽車製造商都在努力提高當今車輛的安全性,開發新技術來減少道路事故並確保車輛的內部連結性。這些都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 在這些年快速增長的原因;在過去的幾年中,技術的飛躍實現了 ADAS 實施的簡便性,特別是在主動安全系統中。諸如高速電子感測器 (雷射、雷達、攝影) 和人工智慧 (AI) 專用高速多核心系統單晶片 (SoC) 技術所促成的高速車載網路資料安全性和行車安全性,如今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ADAS 功能需要複雜的硬體和軟體處理能力,以使故障安全工程設計成為當今汽車 OEM 的最重要課題之一,半導體供應商正在提供廣泛的微控制器 (MCU) 和汽車聯網解決方案,以滿足 ISO-26262 標準的汽車功能安全要求。下一代 ADAS 還與 5G 有所連結,其中將在每輛車上實現 V2V-V2X,以實現完全自主的 L5 等級的自駕能力。這將需要高精度的頻率基礎以及具有更嚴格的資料安全和行車安全的汽車電子設備,預計車輛將連接到基於雲端的基礎架構。
預見到精確定時、定位和安全的重要性,聯網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事關生死,大多數下一代汽車平台都在考慮基於網路的連線性,例如,汽車內的 Gbit 乙太網,或是透過 4G/5G 網路連接到雲端的 V2X 系統,這是支援智慧自駕的基礎,而智慧自駕需要最佳的穩定性和最高的安全標準。為簡化和滿足這一關鍵的安全需求,汽車系統設計人員能使用專用硬體安全模組 (HSM) 的微控制器以及下一代高速網路介面來支援這種安全防護設計模式。
可支援安全啟動、節點身份驗證和資料加密等功能的專用硬體安全晶片被視為關鍵要素,而具有電容式觸控功能的中控台將成為常態。另一方面,為提升電動車能效,電池製造商正致力於提高電池單元的功率密度,電力模組被設計為能隨時導入更好的功率轉換技術來達成最高效率,這通常是利用較高的交換頻率和較高的電壓來實現。例如,將專用的 MCU 與碳化矽 (SiC) MOSFET 和二極體相結合,能達到 90% 以上的額定效率。
延伸閱讀:
《Microchip:汽車變革速度與消費性電子產業一樣快》
http://www.compotechasia.com/a/feature/2021/0514/47899.html
#微芯科技Microchip
車聯網v2v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慧運輸中心參訪 城市交通治理再進步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相信很多市民朋友都明顯感受到早晚溫差加大,早出晚歸的朋友們,別忘了多加點衣服;冬令進補的市民朋友,絕對要遵守「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我常在想,每一個冰冷的交通事故統計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破碎的幸福家庭,更有正值青春年華的年輕朋友,因為不熟悉路況及車輛操控而肇事,我要提醒年輕朋友們,行車在外,務必遵守道路規則、勿超速、勿闖紅燈,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在這特殊的日子,我參訪交通局的智慧運輸中心,來到管控全高雄市所有號誌系統的大腦中樞控制中心,我認為各項科技的導入,是將這座城市推向智慧治理的重要過程,除卻平常日的上下班時間這種易壅塞之尖峰時段,對於車流湧現的各個連假期間,也需要主動監控市區道路、省道及交流道周邊交通狀況,並透過CMS、即時交通資訊網及警廣即時提供用路人路況及改道訊息。對於瓶頸路口的時制計畫更需超前部署預先調整,提高紓解率減少壅塞回堵。
高雄市府交通局團隊正規劃透過發展新一代智慧運輸系統,藉由日益更新資通訊技術、智慧運輸ITS技術,重新建構日益繁重的交通運輸管理資訊系統需求,提升應用系統功能穩定性與可靠性,同時以物聯網、車聯網等技術運用,透過個人、車輛端點設備或監視器影像融合人工智慧(AI)邏輯判斷,蒐集交通使用數據,經由大數據的運算,分析成可使用資訊,強化影像資料蒐集及提升道路安全,達到智慧化交通管理、提高交通安全及促進智慧旅運服務之目標。
同時透過車路協同系統,可以V2V車對車(以V2V通訊提供駕駛人危險即時來車警示),也可R2V路對車警示(結合號誌控制資訊偵測可能闖越紅黃燈車輛,提供橫交車輛警示),路口資訊看板警示更是可使未裝載OBU的車輛也能得到安全警示。這些科技應用在輕軌二期重新啟動成圓的未來,會逐漸成為政府出題,民間企業、學界解題的重要實踐。透過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加速次世代智慧運輸系統的建置,智慧化的交通應用將讓市民有感。
#高雄智慧運輸中心
#智慧運輸系統ITS
#物聯網、車聯網技術運用
#次世代智慧運輸系統的建置
車聯網v2v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人公車開放免費試乘,預約方式、路線一次看!究竟「幽靈巴士」是怎麼開的?
2020.09.30 by 高敬原 • 採訪中心
深夜經過台北市街頭,可別被這特別的公車嚇到。每天凌晨12點至2點30分,在信義路的公車專用道上,自駕巴士上乘載著測試人員,沿途驗證可能遇到的各狀況。
9月28日更新:
信義路5G自駕巴士開放預約試乘了!這輛行駛路線全國最長的自駕巴士貫串台北市中正、大安、信義區,由遠傳全線覆蓋5G訊號,導入V2X應用、車內影像分析。
預約須知
試營運期間,民眾可在揪巴士JOBUS預約專網上面進行預約,選擇所要搭乘區段頁面,點選人數(一次預約最多可5人)及日期即可預定,進入資料頁面並填寫姓名、所在地區、電話及信箱即可完成預定。信箱將會收到含qrcode之試乘體驗券,當日持試乘體驗券及電子票證至現場搭乘即可。
另外,必須在前1日24:00前完成預約。
Ex.預計搭乘9/29(二) 00:30班次,可在9/28(一) 23:59前完成預約訂購
### 試乘體驗路線分為6區段,車輛會在前5分鐘到達站點並準時發車。(路線見下圖)
- 第一段:台北101→信義敦化
- 第二段:信義敦化→信義新生
- 第三段:信義新生→信義杭州
- 第四段:信義杭州→信義新生
- 第五段:信義新生→信義敦化
- 第六段:信義敦化→信義光復
### 搭乘是否需要付費?(如何收費?如何付款?)
試乘體驗為0元體驗,歡迎民眾試乘後填寫問券回饋,讓自駕車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民眾可在揪巴士自駕車試乘體驗網站進行預約,完成預約即可收到試乘體驗qrcode券,當日持試乘體驗券及電子票卡(ex.悠遊卡等)至現場搭乘即可。
持試乘體驗券至公車站候車,上車時將體驗券出示給工作人員看即可,上下車刷電子票證(ex.悠遊卡),0元付款紀錄上下車站點。
正式上路時的時速為多少?
現階段測試時速為15公里/小時,計劃期間也將進行20及30公里/小時的測試。
正式上路時的頭、末班車時間?
信義路自駕巴士試乘體驗階段頭班車為00:30由台北101(信義路)發車至信義敦化站,末班車為02:00由信義敦化發車至信義光復站。
試乘消費者是否有保險?
試乘體驗的乘客皆有保險,所保之項目與汽車客運業的項目一致,包含強制汽車責任險、第三責任險附加自動駕駛車輛測試保險及乘客體傷責任險。
自駕車結合5G,打造新商模
今年5月開始,台北市政府啟動「台北市信義路公車專用道自駕巴士創新實驗計畫」,與成立兩年的新創公司台灣智慧駕駛(以下簡稱台智駕)合作,展開為期一年的夜間自駕巴士測試。
基於安全考量,測試初期時速約10~20公里,會視情況調整測試速度與時間。如果測試結果良好,最快將於9月提供一般民眾體驗、試乘自駕巴士。
一台無人小巴,結合了多家企業的技術與資源。首先,小巴的車體由創奕能源提供,這家車輛製造商已包辦全台超過半數的電動巴士;車輛線傳控制,由奕兆綠能負責;圖資,出自興創知能;感知器,是汽車電子大廠輝創的產品;自駕車上路前的測試和驗證,則是採用NVIDIA DRIVE自駕車開發平台。
自駕公車
負責軟體開發的台智駕,負責將這些來自各方的軟硬體系統整合在一起。團隊專長是能將運算系統、鏡頭、雷達、光達等設備,快速整合到一輛現有的電動車上,讓它活起來。
台智駕是國內少數100%系統自主研發,硬體國產自製率近70%的自駕車團隊 。
2018年10月,遠傳電信加入5G汽車通訊技術聯盟(5GAA),成為台灣首家加入的電信業者,積極尋找車聯網應用,做為5G的實驗場景;過去曾有過4G訊號合作經驗的台智駕,便是合作夥伴首選。
台智駕執行長沈大維表示,對自駕車產業來說,5G帶來最大的變革,除了安全效率的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創新服務模式的產生。
他舉例說,由於自駕巴士的實驗路線會經過台北景福門,曾有文創業者提案,希望能在車內天花板與窗戶上安裝顯示器,當車子行經景福門時,可以將老台北的街景投射在螢幕上,5G可提供即時串流與高畫質,在車內打造沉浸式體驗,平時也能投放資訊與廣告。這就是未來5G與自駕車結合的應用場景之一。
現階段自駕車會用到網路之處,主要在於車子與道路設備的資訊交換,像是透過路口的攝影機,偵測是否有人、車經過,並將資訊即時回傳給自駕車判斷。
「從路端到車端,走4G的架構也行,只是會有些小延遲。」使用5G訊號以後,傳輸速度更快、效率更提升,但實際上差異不大,「車子只要在接近路口時,可以減低速度就好。」
透過人、車、物體發出訊號,掌握相對位置
那麼5G對自駕車產業更實質的助益何在?沈大維指出,關鍵在於車聯網(V2X)。
V2X是Vehicle-to-Everything的縮寫,可以再細分為車對車(V2V)、車對基礎設施(V2I)、車對人(V2P)、車對摩托車(V2M )這幾大類別,指車子和物體都能發出訊號,透過通訊技術掌握相對位置,不至於因為視線死角,釀成車禍意外。
假設A車輛正以時速90公里前行,B車突然出現在前方路口,雙方透過V2V(車對車)交流,讓A、B車輛同時減速,避免事故。
「V2X有助於自駕車更快實現。」沈大維解釋,目前自駕車仍需仰賴路上安裝的感測器,協助偵測前方路口是否有人車,一旦V2X技術趨於成熟,就能與行人手上的穿戴裝置、腳踏車等進行P2P(端到端)溝通,就算沒有感測器,還是能做到資訊交換。
未來每個裝置都可以互相溝通,這才是5G的優勢。
台灣智駕公司執行長沈大維
而當裝置都能接上5G訊號,就能加快資訊共享,沈大維希望,接下來可以有機會在信義路上展開車聯網(V2X)局部測試,為創造更多新商業模式與服務暖身,展現5G真正價值。
附圖:5G自駕巴士路線圖
JoBUS揪巴士網站截圖
北市府與台智駕合作,展開夜間自駕巴士測試,測試初期時速約10~20公里,最快將於9月提供一般民眾體驗、試乘自駕巴士。
台智駕
台灣智駕公司執行長沈大維指出,自駕車產業因為5G產生創新服務模式,透過V2X技術,讓車輛之間可以彼此溝通,並結合串流多媒體,在車內提供沉浸式廣告。
侯俊偉攝影
由於自駕車已具備一套安全檢測感測器、影像辨識系統和演算法,純粹以車輛本身的運行來看,即使沒有連結網路,車輛還是具有辨識周遭環境的能力。
台智駕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156/5g--autodrive?fbclid=IwAR2tbpy08FNx54uptInnhLpNNrm2hTgOlhOpNimJTvSnx5dpt-gN11DrQ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