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586922
前言,原先打算只寫一篇,但寫完發覺仲有好多Point未寫,睇下之後有無時間變成一個系列。
其實今次想講嘅論點主要有兩個:一係坊間太多黃標KOL尻噏「躺平主義」係一場抗爭運動,但其實躺平族並不限於中國出現,而且「躺平族」本身根本唔係所謂對制度嘅反抗,而係純粹響社會給予嘅條件同制約下,有人突然發現倒一條舒服得多嘅生活方式;
二係「躺平主義」其實對中國黎講未必係壞事,因為佢有效舒緩咗大學生數量過剩問題,甘於躺平亦有助消磨意志,反而緩解因付出大半人生得唔倒相應回報,而對政權嘅不滿。
====
雖然2021年只過了一半,但相信「躺平族」一詞將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年度流行語:除了在網絡上風靡一時,甚至引來黨媒批評外,就連海外傳媒也爭相報導,並將躺平主義由一種生活模式,「升華」成一種對專權主義的消極抵抗。
首先,躺平主義其實是源自一篇不足二百字的網絡文章《躺平即是正義》,嚴格來說任何人都可建基其上追加詮釋。然而它過去的「嬉皮士」、文革時期的「逍遙派」都要少一重政治意味,反而更加聚焦在因應市場機制下的過激競爭,社會流動性停滯,以至如何努力工作都追不上居住成本等背景下,因而採取的半放棄生活態度。早於躺平主義冒起的詞彙「內捲化」,其實就是借亞洲農業社會在經濟環境與技術未有突破下,不斷投入過多人力只會徒勞無功,暗諷在現代社會下,與其爭取成功機會不大的上流位置,倒不如早早認命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過活,人生還比較愉快。
可是有些人直接將「躺平族」等同於日本早年發明的社會學詞彙如「尼特族」、「啃老族」、「繭居族」等,其實也有欠全面。首先後三者的出現,很多時都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出現:當找不到正式工作,就只能做兼職糊口、長期由父母供養、足不出戶以節省消費等。但如今「躺平族」的出現,卻更多是一種自主的選擇:日本作者在其著作《20歲就隱居,週休五日的快適生活》中發明的「隱居族」,或許能更貼切地形容躺平主義。
要當一個「隱居族」或「躺平族」,首要都是擺脫沈重的生活開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搬離昂貴的市中心:然後當你發現市郊或鄉區的租金只及市區的三份一或以下時,輕鬆兼職過活就變得可能。過往租金低廉的地區同時也意味著缺乏工作機會,但如今在各種網絡電商平台帶動的零工經濟,令「躺平族」也能輕易在網上找到兼職散工,薪酬不高、入職門檻低卻工時靈活,正好迎合「躺平族」的生活層慣,再加上電商平台同樣令不少基礎生活成本降低,這種放棄前途換取悠閒生活模式就此成型。
「躺平族」究竟是社會進步還是退步,其實是觀點與角度問題:若和過往令人生感到絕望、即使無窮盡工作也無法儲蓄的「窮忙族」相比,「躺平族」明顯正面健康得多。中國年青人能找到低成本而相對健康的生活方法,也減輕了日益嚴重的大學生失業問題。但對於急欲增強國力與美國競爭的領導人來說,就絕非一件好事了。
躺平 社會學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色漸漸光,我等你成功。
滅火器的這兩首歌,《島嶼天光》跟《長途夜車》,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給了我打擊,給了我啟發,也給了我重新開始的勇氣。
2014年,我進入民進黨工作,因為對政治有興趣,也因為參與太陽花運動,所以我毅然決然的把手伸進弄髒,走入第一線去看政治到底是什麼。
這之中當然有苦有淚,第一次做民主小草,號召40幾位青年來選村里長代表,從理念的形塑,到地方的輔選,進而窺探到,好像有一絲絲的不對勁,政治,到底是什麼?
2015年進入地方補選,深入在地,發現地方政治的複雜結構,以及民眾最赤裸裸的想法、慾望跟渴望,讓我曾經心生退卻。但在網路找的監票員,又讓我看到了改變的力量。最終勝選,凱旋歸來。
可能是從那個時候的戰無不勝,讓我內心有點小小膨脹,忽略了社會學裡面常說的脈絡,以及社會氛圍。那個時候,顏色很明顯,但顏色代表的不是顏色,是裡面的價值。
2016年,總統選舉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對於一個走出校園不到2年的我來說,這一切來得輕而易舉,好像順著風怎麼走都是對的。也有賴於當時的主管,讓我嘗試了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情,其中包括舉辦動漫見面會,這是一個人生夢想的展現。
2017年,身邊的人開始慢慢的不同了。老師的一句話「怎麼只有妳沒有地方去?」,戳破了我可悲的自尊心。因此我不如歸去,找了個異鄉,跟大家方向都不一樣的東南亞,辭職飛出去,以為自己可以成功歸國。
但在越南的生活實在太苦,倒也不是生活上的苦,是一種無所事事無處發揮的苦,是一種找不到人生意義的苦,是一種還心有不甘的苦。沒過多久,我回到了台灣,進入了總統府,開始撰寫總統講稿。
回到台灣,是一種羞愧的,一種大話滿滿結果小道回來。所以在公車上聽到「但是你要將回去的路放在心中,我等你成功」的歌詞時,我痛哭了出來。
「不成功,不能回來嗎?」
2018年這段時間相當快樂,參與了臉書轉型,在總統講稿中寫下了「愛看漫畫的小孩不會變壞」,跟著去走行程,寫臉書、快剪、快拍,找到了真愛就是自媒體的運營,以及整體行銷策略的規劃,當然,也找到了文化這個取向。這曾經是一個出身工人階級的孩子,最沒辦法掌握的要素。但我喜歡上了,也有機會做到了。
2019年直到現在,我反反覆覆換了許多工作。或許在其他條件上,達到了所謂的成功的要素,但我也正是希望,成功能夠被重新定義,成功的想法被翻轉。何謂成功?根本不需要定義。
過了3年後的12月26日,我將永遠記得這一天。
滅火器的主唱在舞台上說,他回來高雄,是成功還是失敗?我等你成功,成功的定義是模糊、過時的,是應該被重新定義的。
隔著口罩,我泣不成聲。
我在2017年的水煎包以及2019年的躺平算了兩本書中,都一直想要跟自己、跟大眾、跟所有跟我有一樣疑問的人說:
成功不需要被定義。
而且,不談論成功學,也不必要談論失敗學,這兩者不是相對應的。
現在,讓我淚灑公車的歌曲,終於也要重新定義了。
2020是個令人心碎的一年,也是個令人重生的一年。
願你我一起重新定義,或者不要定義何謂成功。把眼睛耳朵關上,成功就在自己心中。
躺平 社會學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支持小花媽❤️二寶買起來
https://reurl.cc/k0ZqVn
不由得跟大家炫耀一下
小花媽的第二本書《乾脆躺平算了:關於翻身那些沒說完的故事...》入圍第42屆中小學推介讀物。
各位學校師生買起來!!
簡介其實讓我覺得很感動,本來我以為,關於翻身、青年困境,已經是沒有人在意的話題了。但感謝選書的評審願意給這本書一個被大家看到的機會。
當時跟我最愛的編輯商量,初衷是希望讓社會明白,翻身不容易,而當把所有技能都點滿,也不一定翻得了身。世界規則一直在變動,我們也可以尋求自己安身立命的管道。那些被稱為小確幸、不夠狼性,只是雙方對於成功認知的定義不同罷了。
每個人有自己的時區,也有自己的定義。這個世代,我們自己定義自己,這就是這本書最想表達的。
作為推薦給青少年,更希望他們可以知道,當一切努力都做盡仍然不盡如人意時,放過自己。但努力仍舊相當重要,不努力單靠好運,例如賺快錢、走捷徑,每天都會擔驚受怕。我們可以羨慕別人,但不必瞧不起自己。
簡介內容:
作者張慧慈發揮社會學所長,寫出當代青年面臨各式困境的翻身故事,包括自己的人生轉折。年輕人在這個年代要成功翻身真的不太容易,需要好運;出現意外,也可能翻身墜落。
躺平 社會學 在 【#商業熱話】中國內地年輕人掀起「躺平主義」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任意被人收割的韭菜,不迎合、不加班。 「內卷」則是從一個社會學概念延展出來,原本指社會 文化發展到一個階段後 ... ... <看更多>
躺平 社會學 在 下場有多悲慘?從歷史與社會角度解析中國的“躺平學”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中國的年輕人現在流行“ 躺平 ”,這意味著做蛋糕的人,選擇不做蛋糕了。於是,分蛋糕的阶层現在開始批評說: 躺平 可恥。提醒那些 躺平 的人要爬起來繼續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