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可以療癒自己嗎?】于玥面對寵物離世的經驗
心理師可以療癒自己嗎?
一位長期來諮詢的個案這樣問我,這個問題也讓我思索了一下。
事實是,心理師也是人,遇見讓自己感到創傷、低潮或是情緒卡關的時候,也很需要有人在旁邊陪伴,不論是信任的同儕、伴侶或是家人等等。心理師也是會用自己過去所學的一些技巧幫助自己,但當談到療癒自己這個部份,自然就是當局者迷,當自己在情緒裡頭是很難抽出來的,需要給自己一些時間。(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同是心理師寫的小說: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透過這本書可以理解心理師也是需要找心理師談談的)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不過,我認真思考,對我來說,甚麼是療癒?既然稱為療癒,那就意味著有創傷。而最近的創傷經驗是甚麼?我又是怎麼走出來的?在書寫的過程,我想起了我養的第一隻貓,小耶。
我認為哀悼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療癒傷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與狀態,我們又要如何去說誰對誰錯呢?事實是,我們沒有辦法去說誰對誰錯,正在面對哀慟的時候,它是很個人的情緒也會是很不一樣的歷程。尤其當我們無法理解當事人與離世的那個人關係有多麼錯綜複雜,多少思念或是怨懟時,我們更不能輕易地貼一個標籤說,你該如何哀悼誰誰誰。
#歐文亞隆 #死亡與生命手記
即使是知名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終生都在討論生存與死亡焦慮,並且積極地協助個案面對失落哀傷,但他面對另一半的離世時,仍需要面臨內心的風暴,不論是混亂、絕望、悲傷等等,這樣的情緒來來回回好一陣子,就連有時候他也不太清楚他當下的情緒狀態是怎麼樣。(若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參考亞隆夫婦所合著,共同面對瑪莉蓮亞隆罹癌最後選擇安寧的過程:「死亡與生命手記」)
我也在思考著要怎麼說比較好,如果天氣好的時候,把自己攤開來曬一曬,當天氣不好的時候,把自己躲在洞穴裡不出門。什麼樣方式才是好的,我想因人而異;但我要如何用一個專業的口吻說:喔!怎麼樣哀悼才是正確的?
不, 這不是我的本意。
而是給這份哀傷一份允許,讓她在心裡不要去批判也不要急著去處理,而是理解有個人在你心底,它空了就是空了,不可能替代的位置;承認她的影響力,承認她也是寶貝。
即使離世了,她終究活在心中。
那天我去日本時,夢見小耶來到我腳邊,像是以前一樣。我在夢中不可置信,用腳確認是她,她是一隻長毛貓。我用腳底的觸感不斷確認,確認她肥嫩的肉感、身材,我的身體記憶告訴我,陪伴著我十年歲月的貓來看我了。
那是她離世之後,第一次讓我夢到這麼鮮明的她,我相信她真的來了。
十年,是啊,我很虧欠她, 其實她也沒有做錯什麼,在一開始念大學的時候,我一方面忙著小孟塔羅牌的工作,一方面忙著大學學業,我讓自己忙得日夜顛倒,幾乎沒什麼時間好好陪伴她。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縱然她已經離世了,但她在我心中能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這樣的回憶一想起都會讓我莞爾一笑,當時我在小孟塔羅牌,由於總很晚下班。到家都已經半夜了,當時仍在忙論文的室友總看著小耶聽到我的鑰匙聲,然後衝到門口等著迎接我,還有我帶著她回高雄過了一個暑假,她回到台中宿舍時還記得我跟她的房間在哪裡。證明了貓也是有記性的。
她陪著我的時光總是美好的,也很感謝她在我根本不懂養貓的時候來到我面前,成為我人生中最低潮的陪伴。
我想或許就是這樣吧,她的存在確實在我心裡頭深深扎根,很多人看見她的大眼睛總笑說小耶跟我很像,根本就是我親生的。她們沒有說出口的是,連手短腳短身子短這個部分也像極了我。
如何去察覺到生命的極限?
當真正養了貓,意識到必須要為她們的生命負責時,實在是很難避免可能的生老病死。我以為我一直在準備,其實是不夠敢使自己愛得太深入,或許是太需要她的愛,一旦她離開,我才不至於如此痛苦掙扎。
然而,我錯了。
當她離世時,我悲傷得不能自己,常想著如果當初花更多時間陪伴她就好。
理智上知道,她不希望我過得不好,不希望我感到虧欠,所以送來了小西跟土豆來讓我分心。
遺憾的是,療癒這條路從來不會是容易的,但我知道我已經盡力了,盡力讓自己復原與活在當下、照顧好自己,畢竟我還有房貸跟其她貓。
不過,最重要的是,故事仍會繼續,從來不會因為她的離世,從此就停止下來,這只是一個篇章的結束。
她教會了我生命的極致、陪伴的重要性,以及體會到我父母當時為了賺錢養家而必須減少陪伴小孩時間的無奈感,還有在伴侶關係教養小孩或是寵物時的不一致與衝突。
如今,我把我們的故事寫下來,透過書寫我想讓更多人看見。重視寵物的飼主們,害怕有一天會遭到必須跟毛小孩說再見的那天,面對哀傷的過程確實是不容易的。即使小耶已經離世了將近四年,我才能夠坐下來好好梳理這篇文章。我不知道這篇文章可以讓誰看見。老實說,我也不太確定這到底有沒有意義,但希望能夠讓閱讀者獲得一些安慰。
#自由書寫 #寵物失落 #悲傷輔導 #心理諮商
歡迎贊助『我已經夠好了』直播讀書會:https://p.ecpay.com.tw/17565B9
「莉莉絲」星盤中的黑暗母親
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41c60f18ceebb2e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
身體記憶 心理學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風生活】
一般我們會認為只有大腦擁有記憶,但其實身體也有!
---------------------------------
㊙開啟LINE推播通知!每日熱門話題精選
http://bit.ly/3bTyVIZ
◎329檔期全解析,《風傳媒》帶你看懂2021房市第一局!
https://reurl.cc/V37E6N
#科學 #記憶 #心理 #書摘 #心理學家 #肌肉記憶 #程序記憶 #非自主記憶 #身體記憶 #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Proustianmoment #羅伯特愛潑斯坦 #RobertEpstein #沉積習慣 #sedimented #habit #既視感
身體記憶 心理學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花花前陣子完成的書,經出版社評估後認為可能只有我的讀者會買單,在沒有修改的情況下直接出版的話,大概會賣得很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我接受了出版社的建議,重新修改我的內容,不過對於出版社給予的意見「書的內容部落格都有了,讀者看網路上的就好幹麼要花錢買?」不得不說,我是有些不悅的。
.
我過去是一名健身教練,收了不少因為看網路影片亂練結果一身傷而且絲毫沒進步的學生;我自己在研究的個體心理學網路上資訊也很多,但我為什麼自己就是教練還要花錢去進修訓練課程;又為什麼網路資訊我我仍舊還是會花錢買實體書回來,自己研讀自己做重點筆記。
.
有些價值,不能夠用金錢來衡量的。
.
所以我決定今日開始,每週六晚上八點都會發一到三篇本書的內容,而且是按照順序不是隨機挑選,不論將來本書是否出版,我都會一直發到結束,不想花錢買書也可以網路上看就好。
.
因為有些價值,不能夠用金錢來衡量的。(以下開始)
.
#0_1個體心理學
.
個體心理學這名稱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多數人熟悉的是它的另一個名字「阿德勒心理學」。
.
西元1870年2月7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除了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
.
猶太籍的阿德勒,家庭環境算是富裕,但是他的童年卻有著相當多的不幸。阿德勒有其他六個兄弟姊妹,他是排行在老三;罹患佝僂病的阿德勒,因為自小體弱多病以及行動不便,他無法在童年時期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同時也為自己的能力不如兄長與鄰居而感到自卑。
.
除了自身的疾病之外,阿德勒也親眼目睹了年幼的弟弟在自己面前過世,從小就籠罩在死亡的恐懼中,讓阿德勒立志要成為一名醫師。早期阿德勒的成機並不突出,但在父親的鼓勵與支持下逐漸進步;後來畢業於維也納大學醫學院,曾經當過眼科以及內科醫師。
.
一戰時期的阿德勒擔任軍醫,當時每天要面許多的傷兵,評估這些軍人的心理狀況是否能夠重回戰場,這些經驗讓阿德勒體會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戰後便將重心轉移到神經學以及精神病學。
.
阿德勒發表了許多關於器官缺陷與自卑感的論文,在西元1899年,受到了精神病理學權威的佛洛伊德邀請,阿德勒加入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並於1910年擔任該學會主席一職。
.
隨著與佛洛伊德的觀點衝突越來越多,阿德勒在西元1911年離開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並且正式成立了「個體心理學學會」。
.
阿德勒曾經希望透過政治來改變整個環境,然而政治並沒有他預期那麼單純,在心力交瘁下,阿德勒認為如果要達成理想中的世界,得要從兒童的教育開始著手。
.
他發表了許多關於兒童教育以及兒童行為的論文,並在維也納與德國其他地方創立了三十多處兒童諮詢中心,諮詢對象多為教師與父母,將個體心理學活用在教育機構與家庭當中,希望透過兒童的教養來改變整個環境。
.
這段期間的阿德勒聲名遠播,經常受邀到各處發表演說,並且受聘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西元1932年成為紐約長島醫學系主任,於1934年定居美國。附帶一提,在許多介紹阿德勒的書籍中都會特別提到,阿德勒一直到55歲才開始學習英文。
.
我在某些書上所看到的說明是,阿德勒認為有些口譯翻得不夠到位,他希望能夠讓聽眾更加理解他所說的內容,而在當時大部分的演講都是在美國,因此阿德勒才重新開始學習英文。這邊也能夠用來解釋本書後面會提到的「目的論」,不論當時的年齡或是各種條件如何,當一個人決心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一定能夠找出方式來克服。
.
距今一百多年前,阿德勒底下門生眾多,且名聲更是與佛洛伊德不相上下。然而身為猶太籍的阿德勒,在二戰期間受到納粹的迫害,許多猶太人遭到屠殺,其中包含了大量阿德勒的弟子。阿德勒所發表的論文與臨床講義在當時也遭到禁止,因此現今才會鮮少聽過他的名字。
.
許多倖存的阿德勒門生努力地將他的學說給保留下來,在美國也有不少深受個體心理學派所影響的專業人士,在2020年的現今,人權與自由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所重視,因此我們才有機會能夠再一次認識這位,一百多年前就已經洞見未來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
#0_2人生型態取決與個體所使用的「素材」
.
客觀的世界上活著每一個人,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活在主觀的世界上。這聽起來有點饒舌,這兩句話的意思,客觀上我們所生存的環境都是一樣的,但是同一個客觀的世界,卻會因為個體的差異而有不同主觀上的認定。
.
例如有些人在遭遇到挫折時,會將挫折當做是進步的動力,藉著修正錯誤讓自己能夠克服難題;而也有些人在同樣遭到挫折時,會將失敗當成是一種羞恥的烙印,並且相信自己克服不了這些問題,從此遇到同樣的問題都會選擇逃避。這樣不同的心態,我們稱之為「人生型態」。
.
我們會透過不同的人生型態選擇相對應的「素材」,所謂的素材指的是我們一生當中,所經歷過的一切,包括在我們的記憶尚未成形之前,也就是出生至三到四歲左右的嬰幼兒時期。個體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教育,並且明確地指出,不當的教養模式會如何摧毀一個孩子。
.
在《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一書當中,也有提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下稱CPTSD)的造成,多是在童年時期曾經遭到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不當對待,包含性侵、肢體的虐待、言語的虐待、無視孩子的需求、否定孩子的感受、嘲笑或者欺騙孩子等等。
.
這些傷害都會烙印在孩子的身體記憶當中,當時的孩子可能才幾個月大,即便將來長大後這些記憶已經無法想起,但是當時的感受會永遠被身體給記下來。在往後的人生一但觸發了相關的條件,那些記憶帶來的負面感受就會重新湧現出來,並且使個體做出在童年時期習得的應對反應。
.
舉例來說,童年時期經常被照顧者嘲笑的孩子,在長大後容易變成沒有主見、附和他人的應聲蟲。以CPTSD來看,是因為個體認為講出自己的想法會得到負面的結果,為了避免發生遭到嘲笑與否定的情緒重現,必須將自己真實的想法給隱藏起來。
.
而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孩子選擇了「表達自我會被嘲笑」這樣的經驗,當成是他人生型態的素材,因此在遇到任何需要做出選擇的情況時,他們會傾向於選擇主流的、他人建議的、他人認同的那些「安全牌」。
.
阿德勒說一個人的人生型態大概會在五歲左右就已經成形,雖然後來也有說法是,大約在孩童八歲左右時才成形。但不論是哪一個階段,都不能夠否認孩子的童年時期,給予素材的重要性,這也是個體心理學一直不斷強調兒童教育的重要性原因。
.
一但人生型態成形後,後面要在改變就會變得十分困難,許多個體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型態。但個體心理學以及《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一書當中,都有提到,人生型態是後天習得的生存模式,因此也能夠透過後天的學習去改變原本的人生型態。
.
接下來我會開始藉由我的人生故事,慢慢跟大家說明「素材」對於兒童有著多大的影響。
.
#1_家庭暴力
.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我出生了。
.
沒有新手父母應該有的,那種迎接新生兒的喜悅;也沒有現在提倡的二十四小時內,母嬰的肌膚接觸。確切的情形是如何我也無從考證,我只能夠憑想像與推測,在那狹窄陰暗的產房中,有個年輕產婦,將她的女兒給生了下來。
.
當然,她也有可能是請產婆到府接生;但我更傾向於認為,我的親生母親會選擇在一個,她認為安全且隱密的場所將我娩出。
.
養父母在透過合法的流程後,正式收養我成為家中的一份子。
.
我成長在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家庭;母親嫁給我父親不久之後,檢查出罹患了子宮肌瘤。70年代的當時,醫療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即便再如何地不願意,為保全性命母親也只能夠選擇,將她身為女人的標記「子宮」整個摘除。
.
從此之後,母親永久喪失了生育能力,也將原本就不和睦的婆媳關係,推至冰點。
.
我父親是家中長子,被祖父母寄予厚望。祖父母希望父親能夠傳宗接代,並且接手家裡的鳳梨園,繼承祖先留下的家業;結果父親卻娶了個無法生育的女人,可以想見,當年祖父母他們有多崩潰了。
.
祖父母不斷洗腦父親離婚再娶,但我的父親是個老實人,不願意辜負母親;即便祖母後來讓步表示,納二房也沒關係,只要黃氏有後就好了。但我的父親仍舊表示,既然已經娶了我母親為妻,身為丈夫的他,就會對妻子的一生負責到底。
.
背負著長輩盼不到的期望,原本生活單純的父親,學會酗酒也開始夜歸;我的童年時期經常會看見,母親獨自一人,坐在房間角落啜泣。
.
「恁老爸佇咧外口一定有查某。」
.
母親幽幽地,對著才幼稚園大的我這麼說著;其實年幼的我,並不懂這是什麼意思,是爸爸的朋友裡面,有個女人這樣嗎?我小小的腦袋無法明白,我只知道母親每當說著這些話的同時,眼淚也在往下掉,但她的臉上卻看不出任何表情。
.
某天,我父親下了班又去喝酒了,當他醉醺醺地回到家後,硬是把已經在睡夢中的我,以及哥哥給叫醒。他要我們兄妹倆面對著牆壁跪下,然後抽出了腰間的皮帶,瘋狂抽打我與哥哥;沒有任何理由地,只因為父親想打人,於是我跟哥哥就應該被打。
.
我的母親嚇壞了,她死命地抓住父親的手,要他別再打了;我還那麼小,再打下去真的會把我打死的。
.
「擱毋停手我就死在恁的面頭前!」
.
父親被她這樣一吼給嚇到停下動作,下一秒就走向浴室洗澡、睡覺,就好像上一秒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般。從那一天起,這樣的戲碼一個月總要上演個一到兩次。若是那個月,父親的生活較為不順,例如任職的製材工廠停工、鳳梨價格大跌、整個作期血本無歸時,可能會有一陣子天天上演。
.
為了不在睡夢中突然被嚇醒;我學會了只要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能立刻醒來的極淺眠技能。父親的KAWASAKI一進到家中,在二樓睡覺的我就會馬上醒來,然後視死如歸一般,等著迎接他的下一步。
.
(待續)
.
#每週六更新
身體記憶 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你的人生當中,有沒有曾經體驗過「失常」這樣的經驗?可能是你很熟悉的一個科目,在考試卻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水準。
可能你是一個運動員,在球場上那個你已經練習了千百萬次,成為你身體記憶一部分的那個動作,或者那一次擊球、那一次揮桿;你卻怎麼樣就是打不好。
我想在我們人生裡哦,這種經驗應該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體會過。然而呢,這樣的一個體會,常常會造成我們心中一個很大的陰影。
因為你之所以會「失常」,代表這件事你曾經很熟練,而且曾經表現得很好,才會有後面的「失常」。那這樣的落差,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要怎麼樣去避免,自己在人生裡面,可能你聽到這一段內容的時候,你接下來就要面對一場重要的會議、一個重要的溝講;或者是你要面臨一個很大很大的挑戰,我們要怎麼樣避免自己失常呢?
其實呢,關於「失常」這方面的研究,在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貝洛克,他就把這樣的現象,用一個更生動的詞彙來形容。
他把這樣的現象稱作是「窒息」。你回想一下自己「失常的經驗」,可能在某一場重要的公眾表達裡面,那個你已經練習了無數次的講稿。
甚至於,你都不是第一次才講它,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卻在台上,你就是卡住了,你就是怎麼樣也想不起來,下一句話到底要說什麼?那是不是一種「窒息」的感覺,你根本沒有辦法呼吸啊?
在貝洛克的研究裡面,他把高爾夫球在果嶺上的推桿,當成是實驗的典範。他的研究發現喔,當人剛開始學推捍的時候,這個動作十分的困難,因為同時要想多、好多件事。
高爾夫球的球員需要估算果嶺的斜度,計算球的路線,而且要感受這個草皮的質地;然後接著還要留意揮桿的動作,確保能夠平順的一捍就把它推進去。
對於那些缺乏經驗的人,這個推桿的動作其實是難如登天;就好像是在解一個高階數學的公式一樣。
但是呢,隨著你花時間努力的練習,你會得到回報,至少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自己明顯的進步。
對於一個推桿的新手,他有意識的去思考他的動作,把它拆解,然後好好的想過、順過一遍,他的表現會更好。
對初學者來說,花越多時間思索推桿這個動作,就越容易把球打進洞裡面。藉由全神貫注在球場上,而且注意揮擊的動作過程;初學者可以避開很多新手會常犯的錯誤。
可是呢,隨著球員對於推桿的動作,越來越熟悉之後,在每一次果嶺上推桿,要去分析「推桿的動作」,要去拆解它們,這就會變得浪費時間了。
因為你的大腦已經知道怎麼去做,它會自動計算果嶺的坡度,選定最佳的推桿角度,並且擊球力道要多強。
事實上呢,貝洛克就發現喔,一個經驗豐富的球員,當他要被迫去思考,自己推桿的「拆解動作」的時候,通常他就會打得非常、非常的差。
貝洛克在他的研究裡面,他就說:「我們把高爾夫球的好手請到實驗室,要他們注意自己揮擊過程當中的某個特定部分,結果他們就會失常。」
當你的程度非常好的時候,你的技巧會變得有如反射動作;你不需要留意自己的每一個步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球員或者是表演者,會發生「窒息」、會「失常」的主要原因。
因為我們的大腦,負責監督行為的那個區域,是在前額葉的皮質。但是呢,當我們的動作,已經是很熟悉的時候;這樣的干涉跟介入,反而會讓我們的內在去質疑,自己苦練多年所琢磨出來的技巧。
所以回到我的經驗裡,回顧我這麼多年,在公眾表達、授課的過程。
我發現喔,剛開始的時候,我在準備自己的每一堂課,每一次的公眾表達、公眾演講,我都要仔細的去分析、去拆解,然後去演練,這樣子我才能夠讓自己的表現是好的。
可是隨著經驗的累積越來越熟悉,我幾乎在公眾表達裡面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部件,就像是高爾夫球的職業選手一樣,它已經烙在我的身體裡。
這時候,反而我每一次在公眾演講、在表達之前的準備,我都不會再看我的講稿。精確一點說,就是我要臨上場之前,我就不會再看我的講稿了。
比如說,當天晚上要演講,我可能下午會找一個地方去走一走,找個公園去呼吸新鮮空氣、去換換氣。
然後在走的過程當中,開始去想像,晚上演講的整個氣氛是什麼?氛圍是什麼?我要傳遞的感受是什麼?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總而言之,我不會再去想「細節」的部分,這細節的部分就是拆開來,哪個關鍵我要怎麼講、我要怎麼詮釋?哪裡我要安插什麼樣的笑話?其實,以我現在面對公眾表達這件事,我就不要去想。
而且不瞞你說,我還真的曾經在面對重要的公眾表達之前,在我現在的程度底下,我很認真的去拆解每個動作、每個流程。結果就是當天晚上,我至少在我自己的感受上,我覺得是講的荒腔走板啊!
所以囉,你今天聽到這裡,如果你要面對一些重要的挑戰、重要的呈現。那麼我常常會說,真正重要的,其實你不會忘記的;而你反覆練習過的,你也不要太去用思考的方式,去想你要怎麼做。
進入它、享受它。如果你要演奏音樂,就讓你自己成為音樂;如果你要公眾表達,就讓自己享受那支麥克風,還有那個舞台跟人群。
其實在我們人生當中,任何的自我呈現,你的觀眾、你的受眾之所以會享受,是因為你享受其中,而不是你在滿頭滿腦在想,我要怎麼做啊!
特別是你要呈現的這件事情,你已經用你的生命投入了很多心血;那麼,何不讓自己就是去享受它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程,在我們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身體記憶 心理學 在 有辦法淡忘嗎?|《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文森說書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閱讀這本書的感覺很像在看一部紀錄片作者透過 心理 治療上的理論,並利用許多他經手過的病患加以解釋,讓讀者猶如歷經一場 心理 療傷之旅。 ... <看更多>
身體記憶 心理學 在 身體除了壞的情緒,也會積存好的記憶!喚醒這部分,就可以用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由於心理學家帕夫洛夫(Pavlov)研究的結果,我們知道身體遺忘掉的反應可以藉由 ... 創傷、羞辱等陰暗情緒一定有其光明版本,肌肉記憶也會儲存好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