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的第一場特教專案會議】💁♂
今年5月和議員夥伴及各市代、鄉代一起和特教家長聚會後,我們辦公室就一直在想要如何推進特教家庭處境改善的相關工作,左思右想,不如從讓特教家長和縣府相關局處直接對話開始吧!🗣
我們辦公室今天上午在議會3樓會議室舉辦「特殊教育身心障礙學生的生涯發展及其主要照顧者支持系統」專案會議,採 #世界咖啡館 模式邀請身心障礙者及其家長、相關專業工作者參與,針對特教生「#就學」、「#就業」、「#就養」、「#照顧者支持系統」四大主題進行分組討論。不只 立法委員 蕭美琴 辦公室主任林俞君、 張峻 議長助理梁哲彬、 張懷文
議員、 張美慧 議員、 Lamen Panay 蔡依靜議員到場傾聽民意,縣府團隊教育處處長 #李裕仁、社會處處長 #張逸華、衛生局技正都率員出席,家長們紛紛回饋「這是花蓮首度讓特教家長和縣府官員跨局處直接對話的會議」、「特教家庭的心聲總算有人聽見了」。👂
我希望透過特教專案,讓家長和縣府團隊進行直接的對話與溝通,期待能夠在社會上或校園內增加融合教育的倡議與宣導,讓一般社會大眾與特教家庭相互看見,增加理解的可能性。👀
就業組桌長 #王芯婷 分享特教家長最期望的是孩子們能夠學習照顧自己、自立生活,培育特教生就業,不只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踐,也是一種身而為人的基本權益,同時希望透過工作讓身障者不會退化、活化身心,建議能增加雇主端的教育宣導與獎勵,讓雇主願意聘用身障者。希望拆解在地產業工作項目,進行職業再設計,針對身障者的就業興趣,提供更多兼職或在家工作的選項、進行以就業者的職能再訓練,並改善工作環境的無障礙硬體動線設施。🧐
就學組桌長 #蔡逸勳 分享特教家長普遍擔負孩子照顧、就學通勤接送的重任,花蓮學校缺乏特教課後或暑期輔導課程、特教助理申請核定期過長讓家長擔心孩子在校安全、縣府提供的夜間或假日照顧支持系統少、轉銜階段的資訊取得不易;造成家長求職、經濟、照顧、資訊取得上的困難,提出希望市區的學前特教班能比照偏鄉能夠有專車服務、簡化申請特教助理流程、增加特教生學校課輔或暑期輔導時間等建議。🚌
就養組桌長 #王文娟 分享特教家長具體針對花蓮縣溫水復健游泳池暫停營運、無障礙廁所照護床匱乏、輔具中心缺乏兒童輔具等問題,具體提出建議縣府再多找亞緻會館討論特教游泳復健合作、在輔具中心規劃輔具展示空間等硬體方面的改善方案;另外針對身障領域社工不足、專業治療師不足、居服人員特幼照護之能不足等軟體問題,提出建議縣府提高專業人士薪資及員額預算編列、增加居服人員職能訓練等構想。🤔
照顧者支持系統組桌長 #鄭佩馨 分享特教家長花很多時間在照顧特教孩子,常遇到寒暑假、假日、課後照顧、小作所不足等收托、照護、職能訓練問題,尤其是花蓮缺乏罕病的衛教,讓罕病兒易受霸凌;缺乏身障社工或學校社工,家長端的喘息服務不足,支持系統又多以大團體活動方式進行,較難讓同屬性的特教家長進行交流互動;更期待能有諮詢統合的資源系統,整合公部門相關醫療、衛教、社福資源。👶
家長另外提出花蓮安置機構缺乏重症或情緒障礙的收容機制、身障相關補助通常只能擇一申請、特教生在校易遭受霸凌、照顧者與身障者雙老等議題,也有語言治療師建議一定要設置醫療院所聽力檢查、增聘公職語言治療師。👨⚕👩⚕
教育處回應目前將結合立委力量,向中央申請學前特教幼兒交通車新購車經費,針對轉銜教育的部分,每年10、11月各校都會辦理說明會,未來將更加強特教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協助家長進行學校選擇。也將透過鑑輔會的機制充分協助家長,提供孩子最適的校園安置。🤱
社會處回應將針對身障者進行就業興趣普查,提供個別化的就業輔導服務。過去多由社工針對身障家庭個別需求提供服務,未來將更細緻的按身障家庭屬性規劃家長支持團體,並嘗試規劃舉辦年度身障福利資源說明會,提供公部門資訊,增加家長喘息與交流的機會、身障家庭雙老家庭服務的宣導,研議在花蓮推動時間銀行的可行性。💪
衛生局回應長照2.0的服務對象不只是老人,也包含身障者,未來將針對特教家庭加強宣導,主動提供資訊,同時輔導各站點人員的教育訓練。雖現行法規沒有明定無障礙廁所內應設置照護床,但考量照顧者需求,目前慈濟醫院內已成功建置;衛生局也正在改建中,未來將作為其他單位改建參考時的示範點。🏥
我相信這次的特教專案會議是個開始,相信,在立委、議員夥伴、各級民代的關心下,將有助於縣府團隊與特教家庭進行後續的溝通與合作,讓花蓮的特教家長、身障家庭及身障者都有更好的福利資源與生活環境。👫
#花蓮縣議員 #楊華美 #新花蓮美一天 #特教 #身障 #專案
身心障礙團體活動設計 在 余秀芷sleev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這照片中,你看見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那麼我們可以做點什麼?改變些什麼?
而除此之外,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環境中,我們又可以怎麼做,讓大家參與其中?
身為人父的朋友,某天夜裡傳來相片。一群中學孩子手拉手圍成圈,爽朗笑容洋溢青春氣息,彷彿童年生活有著不虞匱乏的喜悅而無傷悲。但不遠處,有位坐輪椅的孩子,只能隔著距離遙遙觀望。於是我明白發生了什麼,也明白護育肌萎孩子的朋友心中,理應生有千重萬般的不捨與心疼。但在這樣的同理中想起,身為聽損人士的自己,過往同樣因於先天障礙,而在課程活動中被人群排拒在外。紛繁嘈雜的聲響耳裡迴盪,只能無解望向眼前世界,遂接受整個社群所反映的冷漠無情。
十八年後的自己,如今能以所學的專業看待,清楚問題癥結何在?OT職能治療的學術,要求治療師執行切合能力與需求的活動,在不造成任何群集的排拒下,達成特定目標功效。但這樣的心思想法,與整個學術宗旨,卻長期未見容社會而不曾重視。國外諮商教育學專家Daniel Sweeney在Counseling children through the world of play一書中再三強調,「遊戲」在童年生涯的重要性,說明孩子能從中表達意見同時抒發感觸,進而獲得身心、情緒和社交等多面向發展。依此脈絡,更延伸出以遊戲作為治療分析手段的專業領域「兒童遊戲治療」,顯見playright孩童遊戲權的不容忽視。
反觀台灣社會何其詭譎,在扳倒歧視的高牆之後,卻有無形障礙於生活深根;在高呼友善校園的同時,卻有肌萎孩子遙望人群獨自寂寞的處境生發。到底什麼是友善?一個排拒障礙孩子參與的社會遑論友善?我們孩子在童年的今天,感知於現實難以掙扎的無力感,與那份不知怪罪何方的憤懣,到頭來只能苦惱自身先天無解的缺殘。我們這代孩子,將是從這樣的苦楚中學習成長,學習接受往後接二連三的疼痛,同時忍受寂寞。
12月16日,台北兒童新樂園正式開幕落成,觀看裡頭設施無障礙的缺乏,徹底忽視障礙孩童的遊戲權。想起童年遭受社會無形的排拒經驗,無力感頓時使自己失去發聲的勇氣。見識國外inclusive playground建設,不知能否將這樣的標準反向要求台灣?美國ADA design standars第二和第十章,針對孩童遊樂設施無障礙相關的recreation facilities有所規範,聯合國更有playright計畫,許多國家都在努力前進,但,我們的台灣沒有。
台灣的社會何其詭譎?在扳倒歧視的高牆之後,卻有無形障礙在生活處處深根,想著我們的障礙孩子,不免潸然落淚。台灣進步空間何其廣闊,障礙人權所面臨的價值挑戰,仍在往後每日等著我們克服超越。會不會有天,我們的肌萎、聽損,以致所有障礙的孩子,能夠真正全程參與生活,毋須忍受任何過於疼痛的寂寞,得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以職能治療的精神,作為本文最後贈言❝living life to its fullest❞期許台灣社會,在生活中,無論是團體活動設計,又或是遊樂設施的無障礙建造,能完滿這份缺憾與疼痛;也期許所有孩子,都能在不完美的人生中建構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