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工作將近十年,在漸漸累積了小兒科和身心科的患者的同時,當然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的小朋友或青少年來找我了。
另外,歸屬於精神科一個大宗的 #思覺失調症 患者也日漸增多。
一邊研讀國內外最新研究報告,再參酌古典中醫的論述,是我不斷自我學習的歷程。
一開始是偶然會遇到幾個患者,20多歲思覺失調症發病,然後仔細詢問家長,發現他們在小學中學期間曾經服用過常見的Retalin/Concerta (利他能/專思達)藥物來處理注意力不足的狀況。然後一個兩個三個,愈來愈多。其中有關聯嗎?
好了,這下子,某些一直反對精神科西藥的社會團體就會很興奮,發出類似「被我們抓到把柄了吼!」的言論。
對不起,我不這麼想。
如果「看到A事件和B事件連續發生」就認定A和 B之間有「因果關係」,那麼我只能遺憾地說:「您缺乏科學思考的素養...」。
各位,冷靜的想,如果A 和B 共同來自於一個叫做C的病因呢?有沒有可能?
有。怎麼證明?
愈來愈先進的腦神經科學會證明給各位看。
就比方說今天看到的這篇刊登在Neuroscience.com 的研究報導(Brain Imaging Reveals ADHD as a Collection of Different Disorders )就指出,在比較了137位青少年ADHD患者,和另外134位一般的青少年之後,發現ADHD組可以依照神經認知功能的不同缺損,再分成三個組別,而這三組所牽涉的神經認知功能缺損性質或區域,都完全不同。(這什麼繞口令XD...)
沒錯,就是因為各組的神經證據完全不同,所以推翻了之前醫學界以為的,ADHD就是怎樣怎樣的大腦執行功能和獎賞(rewarding)功能缺損啊引起的。
嗯,愈多研究做出來,就發現「案情愈來愈不單純😎」。
我們可不可以「假設」,學齡期出現的注意力不足,或躁動難以控制,再延伸到大腦許多認知功能的「不正常連結」,然後進入青少年尾聲和成年期早期這個階段時,容易因為壓力刺激而併發更嚴重的「神經線路不正常連結」?
這些一連串都像是一個狀態的「輕重緩急」的不同,輕微的,在畢業後進入職場時,專注力不足,容易忘東忘西,無法勝任需要高度集中力的工作,但是一般自己喜愛的工作還算OK。嚴重的,就演變成思覺失調症的各種認知和知覺異常症狀。
中醫本來就看重兩個「核心價值」:「早期預防」和「整體的體質觀」。
與其爭吵某些藥物的「單一作用」是否會造成其他大腦區塊功能的副作用,不如從根本設想,這群孩子,到底是體質上,腦部機能上,有哪些問題可以在更早期的階段,就藉由中醫中藥或導引養生功法去做調整改進,於是避免孩子「雖然安然度過了學齡課業壓力期」,長大後卻掉進了「職場生涯適應困難」的泥沼中。
看似兩群不同的患者,放在兩座冰山上,其實海平面底下,根本是同一塊大冰塊。
#psychotic_spectrum
#疾病光譜的概念
#身心科疾病中西醫整合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