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確定.......都2021年的第三季末了,還有人跟我一樣現在才看完《愛的迫降》;但既然看完了,也成為我少數認為的佳作,則我便想寫上一寫了。
#以下談設定與心得_不爆劇情雷 (這部過了快兩年,又這麼紅的,真的有人沒看過嗎?)
我其實以往追劇不多,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看完的韓劇;之所以會想看,是因為這兩年該劇的名氣實在太大,在抱著姑且一看的情況下點開後,只看了兩集就把我抓住了。
為何說"姑且一看"呢?
幾年前紅爆台灣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也是如雷貫耳,但我半個月前點開來,一樣是看了兩集,就決定將它......再往後推延到我有空時再看了。
我也不是不喜歡那一部,只是它的節奏沒能抓住當下的我。
"抓住"是個很抽象的詞,其實談的就是"眼緣",但除了這個也跟劇情編排本身有關。我不想越描越黑到後來被死忠支持者覺得我在說外國月亮比較圓,所以我直接談談"我為何被抓住"好了。
先說個題外話。
一般(好萊塢)商業電影都是以一百分鐘為標準,而電影劇本通常就是一分鐘一頁,所以一百分鐘會有一百頁(這不廢話嗎?)
而節奏就很重要了,在這固定的時間裡面來做出起承轉合,來讓觀眾融入劇情之際,還能被裡面的節奏帶動,達到哭笑喜惡、峰迴路轉的效果。
節奏抓得好,很多缺點就可以被忽略;反之,節奏抓得不好,很多不是缺點的地方就會被放大成為缺點(所以,節奏太慢本身就是一個缺點,會讓人看得很煎熬或是睡著)
電視劇跟電影不同,撇去技術層面跟經費限制,其實還是有些地方是很重要的--- 例如節奏。
我看過日劇不多,就是十部左右而已,也曾經跟著日本台的戲劇往下看,看到好的也看到壞的。
日劇裡面有一個特色很重要。那就是"節奏的掌握",一般的日劇大多10~11集(這是指一般水十、土十、日十之類的戲劇,大河劇、晨間劇集數就會很多),編劇要在這十(出頭)集中把故事講完,這就考功夫了。
首先是說故事的功夫,要怎麼設定出一個大小合宜的故事,足夠豐富的故事圈與人物關係圈,然後能在這個集數中交代清楚。這還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能引人入勝,這就很吃節奏了。
而好的日劇,常常會讓每集劇情段在要緊處或關鍵處或是留下一點懸念,好讓你很期待下一集的到來(因為水十、土十、日十,這種都是一週播一次,所以節奏尤其重要,因為它就是要讓你掛著這件事-----達一個禮拜之久..........)
簡單說,大家都會有"追劇"到廢寢忘食的體會,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表示眼前這部劇的節奏有"抓住"你----這就是我一開始想表達的。
-------------
《愛的迫降》這套劇是好看的,但我認為其精彩不是來自於絕倫的想像或是出人意表的發展,#而是它工整且節奏掌握得宜 (嗯.....至少前三分之二是啦)
這部劇總共有16集,每一集平均起來居然都有一小時20分鐘之長,總長度大約1300分鐘(超過22小時)的片長足夠讓編劇講完一個長度很長或寬度很寬(包含幾條人物線、過去未來、伏筆破梗)的故事。而編劇也掌握得很好。
這裡的"掌握很好"指的是節奏讓你不認為一集真的有80分鐘之久(一部電影也才100分鐘上下),這表示故事說得很流暢,讓你忘記時間了。
而這部片另一個特色是"很工整"。我所謂的工整指得是故事展開的幅度洽當、收官也收得不錯,每個主要與次要人物都有交代到結局。
值得嘉許的是劇中每一個小零件、每一個小動作、每一句台詞幾乎都有用處跟意義,這表示伏筆很多,也都很用心把這些伏筆在適當的時間破梗,並交代得清楚。
甚至每一集的尾巴都會有一個類似彩蛋的模式,替劇中沒有交代的梗做了解說,甚至是用來倒敘兩個主角過去在瑞士意外相遇的各種事情,來營造出這個相遇不是"偶遇",而是"註定"的氛圍。
先不說這種節奏的掌握在台劇、中國劇中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這種工整其實更是少見的;不然港台三地也不會有這麼多長壽爛尾劇了.............(日韓看的是一個作品,港台三地看的是一個日常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編劇只列出朴智恩一人,但我不認為這麼工整且長的劇本,可以由一個人搞定;我比較相信是集體構思,然後掛名在最有名或最有權的那一人身上)
------------------
而在演員方面,劇組沒有特別找年輕又貌美的女星,而是找貌美又有演技的女星,這就能看到用心了。畢竟,可以在年輕的女星中找到美艷絕倫的,但要能夠如孫藝真這樣演技扎實,要能在幹練、冷酷、天真、爛漫、撒嬌、搞笑、深情、任性與傲嬌中拿捏的這麼好的女主角,可不是往年輕女人堆裡扎就能找到合適的。
而且在戲中,女主角的情緒與身分變化之複雜離奇,其實遠遠大過男主角............看過的也都知道,男主角就是霸氣、冷漠、面無表情、眼中含淚、深情款款這幾個而已,相較於女主角-尹世理的複雜多變來說,難度小了很多。
而大家能恰如其分的把演技發揮出來,是這部片能被撐起來的最大原因。(所以 這是一個很值得大家留意演技的連續劇,尤其是孫藝真以此證明了她能成為唯一一個1980後出生,而拿下韓國三大電影節影后,靠著真的不只是長得可愛而已)
-------------
說完了優點,來談談缺點吧。
雖說是缺點,卻也不算是。因為這就是一部偶像劇,基本上不能太較真;很多不合理的情節,其實也不用過分放大。
所以,一開始女主角從兩三樓高的樹上掉下來,男主角可以直接抱住而腰椎沒出問題---這種事情,其實不用深究。
男主角185公分的身高,在病房外不吃不喝不尿不睡的站上一兩天而不會腰痛腳痛,這種情節也可以忽略........
反而是節奏畢竟還是會因為裡面的諜報情節與情愛戲份的影響,最終有些不一致了。
整體來看,第十集之前的節奏都很明快,劇情緊湊、伏筆與巧思迭出不斷,危難、破梗、得救等情節也是層出不窮;加上每每斷在要緊處後,再給你一個破梗彩蛋,會讓人不斷的想往下追(還好可以一次追完,要真的如當時韓國tvN每周末才播放,我大概會瘋掉........)
但從第十一集開始,故事從"情節線"轉換到"感情線"時,節奏就開始緩慢起來;這段交代他們感情深化的過程,跟之前的節奏差很多,甚至有一點"拖戲感"。
隨著反派在15集初有個著落後,剩下兩集便是編劇用來做最後收官的時間。沒錯,整整200分鐘用來交代支線與所有人的結局............這時候,真的就是一邊玩手遊一邊消化劇情的時候了。
畢竟,編劇企圖用1300分鐘來講述南北企業、軍政高層、兩對(兩段)感情,還有旁人的微背景,還要理清這個背景展開的矛盾衝突並給予一個說得通的條理,那要把每一個環節都顧到,就需要花一點篇幅。
但200分鐘已經是兩部電影的時間了..........加上,前面十集緊湊,後面四集寬鬆,最後兩集的節奏又更慢了(還不是都跟主角有關係),這就會讓人覺得相當無法入戲。
畢竟,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兩位主角身上,一部份在第二男女主角上,其他人就是插花;現在要顧到收官完整,而讓大家要看每個人的結局,就會讓人有一點..............虎頭蛇尾感?
#以下有劇情爆雷--------------------------------------
.
.
.
.
.
況且,當最後說通後,為了不太過份偏離男女主角的背景設定,兩人最終無法天長地久的廝守。
因為兩人之所以困難險阻,便是因為男方是北韓高層的嫡子,女方是南韓財閥家族、世界知名品牌的執行長----------一旦兩人成婚同居,不論是在韓國境內或是境外(變成男方脫北叛逃、女方結交敵匪)都會引起軒然大波。
所以最後兩人成為一年(只能在第三國境)見面兩週的超遠距離戀愛,只比牛郎織女還好一點......(這也是裡面的其中一梗)
雖然最後也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但以一般常人理解來說.......一年只見面兩週,此外不准通信、通電、通話的戀情,應該很快就會夭折了。
只能說,偶像劇賣的其實就是一個"美麗的理想",是一個"王子跟公主最後過著幸福美滿生活"的氛圍...........只是這個氛圍被最後長達200分鐘的收官打壞了。
畢竟我們習慣在一百分鐘的電影裡面,"轉"之後的20分鐘內迎接"合"的結局(這意味著在電影最高潮後,餘味尚在時開始收尾);面對這個長達200分鐘的收尾,自不免意興闌珊了。
更何況"王子跟公主最後幸福美滿了",卻依然無法"一起生活"。在正常人的感情經驗裡,這都是一個會分手的節奏...........
---------------
最後的最後,談一下整個戲劇的背景。
南韓總統文在寅上任後,為改善南、北韓緊張的關係不斷努力,主動爭取雙方對話,不久後更成功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了幾次會晤,被視為兩國關係破冰的突破。
所以2017年一樣是由玄彬主演的南北韓警匪喜劇《機智同盟》應運而生,《愛的迫降》也是同時期的作品,不能不說這其中本來就有現實政治因素存在。
但最後還是不免有一個韓國各自表述的結果發生-----南韓覺得太美化北韓,但北韓人卻認為太醜化北韓了...........
而《愛的迫降》裡面帥氣正派、武功高強的北韓主角,自然相當政治正確了;但再怎麼政治正確,還是無法(或不敢)凌駕在空想之上,也就是除非南北韓統一,不然男女主角無法名正言順的長相廝守。
但,這部劇拍的這麼好、這麼工整,誰還管得那些合理、合邏輯,但不合常情的結尾,還有若干沒有被交代的小細節...........(總政治局與軍事局最後的鬥爭? 利老爸沒有追查長子死因的最終真相??)
女主角這麼美麗可人、男主角這麼帥、節奏這麼緊湊、劇情這麼工整,已經是很難得的佳作了。
而且,第一男女主角在今年年初宣布交往,第二年女主角也在四月被抓到交往了,也算是有好的結果了。(玄彬真的是艷福不淺,歷任女朋友都是拍戲完假戲真做了.....嘖嘖嘖,這些機會都不屬於我的.....)
韓國tvN台史最高收視率的戲劇,實在名不虛傳。
沒看過的,我推薦去看看。
已看過的,可以再刷一下。
我都考慮列入再刷名單了 (舊的《東京愛情故事》我就很想再刷)
.
.
.
#應該都看過了吧?
#這篇寫完才發現字也很多
#但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1989-JUNE-04 天安門事件 六四這兩個在中國只能知道卻又不能說的數字,相信每年到了這一天都會再度被提及;其實,事件並不複雜,但複雜的總是人心。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b07yz7uis6c0873rh...
身分政治心得 在 奕文 Even 玩食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一次玩沈浸式劇本殺,會穿軍服是因為選的是民國時代國共諜戰主題,以下慢慢看我分享第一次玩沈浸式劇本殺的小心得~
Btw這裡真的好流行這個,還有密室逃脫(跟10年前那種不一樣,整個場景很真實的,裡面都是鬼,反正我是不敢玩🙃)
-
之前知道的劇本殺大概就像狼人殺一樣,只是多了故事,要推理找線索
但這裡沈浸式劇場是很認真的遊戲,要換裝、讀劇本,認識自己的角色背景設定、目標任務等等,反正當作自己在演戲就是了,融入角色
進入遊戲場景(場地很大,像穿越了一樣)
場景裡面有很多NPC,個個都是厲害的演員,進去後都在跟他們對戲的,更厲害的是講什麼他們都能接的上😂
-
這次玩的是至暗抉擇
以民國時期國共諜戰主題的(以為在這裡玩這種歷史背景的會有點敏感?不過就是歷史啦,不扯政治🙏🏻)
我自己這個角色設定是國民黨中統的間諜,另外還有國民黨軍統和共黨員
一開始大家進去都有各自任務和目標🪖
慢慢的可以找出同伴,推理出誰是間諜、共匪,我們該殺誰
當然我也是要被隊友保護的,大家都要去努力湊錢買解藥或是防彈衣給我,以免我被殺,就輸了😂
推理出誰是臥底之後,也要買武器去殺他
至於錢…裡面都可以賺錢的🤑
裡面有不同的店鋪,除了要跟裡面的老闆探線索,或可能是你的聯絡人之類的
缺錢可以找他們打工賺大洋😆
或是可以拿現有的錢去賭博賺更多錢
錢除了買需要的防具或武器,肚子餓還可以去包子店買熱熱的小籠包吃🤤
-
不說太多,再說要劇透了😅
以上這些都是自己要去跑、要去做的~最後的結局、輸贏就看遊戲過程的發展,等於玩家自訂😆
第一次玩覺得新鮮有趣,結合像之前一直在玩的狼人殺,要藉由互動聊天過程推理
還要演戲、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暴露自己的身分,讓自己融入在故事裡~
-
遊戲過程不能帶手機,然後那天是玩最後一場,玩完都半夜1點了,也沒機會再進場景拍照了~~
反正我覺得是滿好玩的,不錯的沈浸式劇本殺初體驗👌🏻
-
📍白日夢沈浸式劇場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南六路德萊大廈南座B50
💰¥588/人(好像週末、晚上比較貴)
Even Wang
身分政治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一篇讀書心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215?loc=P_0001_004
「李登輝秘錄」由河崎真澄著作,書中內容已訪談紀錄為主,但作者用平實的語法,結合當代事件重新書寫,所以讀起來不會枯燥,彷彿看小說的感覺。就以閱讀體驗來說,相當親切,也沒有艱深難懂的布局,非常適合一般人。
雖說是秘錄,也沒有一堆機密,對李登輝有些研究的人,應該大部分的內容都曉得。但對於只有普通了解的讀者來說,本書不失為很好的參照點。
參照什麼?我的個人感想是「矛盾」。
在政治上,國民黨主席身分,與個人認同是矛盾。現實上,權力結構讓他必須要表達與內心不同的意見,卻又可以認同權術手段。
怎麼說比較好呢...
李登輝卸任總統已經超過20年,太多人的評斷標準,若非大奸大惡,就是至善至美。好像不推至極限,就不是李登輝本人,可就本人來說真有這麼複雜的想法?局勢下不得不為之,順勢而為但又修改方向,長期得到較佳的成果。
不過,正常人不都一樣是充滿矛盾?只不過我們接觸不到那麼高的權力,才看起來好像沒多大衝突。換做自己處在那個位置,有辦法做到相同的成果?恐怕是未必然。
總之,可以推薦給各位,因為書很好讀,又不會過度強調某一方面,失去性格的層次性,還能把李登輝的經歷豐富到立體化,相當不錯。
身分政治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歷史上的今天 1989-JUNE-04 天安門事件
六四這兩個在中國只能知道卻又不能說的數字,相信每年到了這一天都會再度被提及;其實,事件並不複雜,但複雜的總是人心。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b07yz7uis6c0873rhcu29ll
1980年代後,時任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經濟、社會、政治都面臨到巨大的變化;市場化的結果開始出現通貨膨脹以及缺乏彈性的官僚體制,對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都是一大挑戰。加上中共派系的鬥爭,鄧小平的權力地位也在這樣的改革氣氛中受到了動搖。
此時,民間也開始出現思想上的解放,對於自由、人權、政府組織等議題,也開始在學生族群間討論;當時與鄧小平在政治地位不分上下的前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傾向政治體制改革的作為,與鄧小平的政治立場形成強烈對比,也因此胡耀邦在1989年4月中旬因病去世後,引發了學生群眾自發性地聚集悼念。
學生群眾慢慢地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發起小規模及會,北京和清華大學也在校園內設置胡耀邦的靈堂;這起活動也因為人潮逐漸聚集後,逐漸升溫、擴大,最後演變成為要求政府立即改革的民主化運動、學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衝突就在崩潰邊緣。
就在政府與學生代表對化沒有共識,各地衝突不斷,情勢逐漸升溫的情況下,鄧小平決定以強硬的方式將天安門聚集的群眾驅散,在6月3日晚間爆發嚴重的流血衝突。解放軍以優勢的武力和人數,開始進入天安門廣場;此時,對外的通訊被切斷,清場的過程也遭到官方封鎖,僅有少數的影像畫面被西方媒體以新的通訊方式帶出,才讓世人知道這起嚴重的流血事件。
當然,就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中國強硬的作為遭到國際共同譴責,改革的腳步也喊停,直到江澤民被確立為新一代的領導核心後,才逐漸恢復政治改革的氣氛。但1980年代後,逐漸開放的人權、民主政策,到了今日似乎正朝著讓人不安的方向邁進。
有關天安門事件的影視文化作品相當多,其中在2006年由中國導演婁燁所執導的《頤和園》,是一部不論幕前幕後都相當有趣的作品。電影雖然不完全以六四天安門事件為主,但確實利用了天安門事件的時空背景,講述了一對年輕男女的感情糾葛。劇情中充滿大量的政治色彩以及裸露的性愛場景,在坎城影展上首映後受到國際關注,同時也引來了中國關切。
縱使《頤和園》和婁燁是以獨立參展的身分參加坎城影展,中國卻以未經授權審查擅自參賽的理由,在中國全面封鎖《頤和園》和婁燁,以及本片的製作團隊;事後劇組按照規定送電廣局審查,也用「畫面太暗,看不清,聲音也聽不清楚」的理由拒絕審查。
自由,得來不易;誰說電影沒有辦法改變世界呢?一部電影若無法改變什麼,那為何這樣的強權會如此刁難、緊張呢?就在歷史上的今天,我們看得不只是歷史,也看得不只是電影,或許我們能夠透過電影來認識這個世界,也該慶幸我們身處的地方,能夠讓我們安心地看電影、享受電影、談論電影、甚至是愛電影。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中國 #天安門事件 #六四 #鄧小平 #中共 #人權 #自由 #流血 #頤和園
身分政治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2005-MAY-31 深喉嚨揭曉
埋了超過30年的祕密,終於在2005年公開!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v5i9qqk99r08736szd27ue
1972年6月美國爆發了「水門案」醜聞,不僅讓尼克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任內辭職下台的總統,同時也讓美國人民重新思考政治的價值。當時《華盛頓郵報》在一位代號「深喉嚨」的秘密線人協助下,揭發了尼克森政府多件醜聞,因此「深喉嚨」也被當作是「爆料者」、「幕後高手」等代名詞。
而這位「深喉嚨」正是當時擔任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副局長,馬克費爾特。
有關「水門案」和「深喉嚨」的故事可以回朔至1972年6月17日,美國民主黨總部水門大樓發生了一起看似尋常的闖空門案件;經過詳細調查之下,這三名竊賊竟然是來自美國總統尼克森連任競選總部,目的是竊取民主黨文件以及裝設竊聽器,引發美國政壇轟動。
就在闖空門事件如滾雪球般地越演越烈,媒體也在這起事件發生後窮追猛打;當時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兩人,在一位秘密線人的協助下,取得了多項水門案內幕以及尼克森政府試圖掩蓋證據的事實,並以當時一部色情電影《深喉嚨》作為線人代號,是為「深喉嚨」的名稱由來。
就在爆料之後,尼克森不僅大動作解僱了包括司法部長、副部長以及多位檢察官,是為「星期六之夜大屠殺」,甚至還交出了有「長達18分鐘」空白片段的錄音帶,欲蓋彌彰的行為被大眾調侃。
就在1974年5月9日美國國會針對總統彈劾案進行聽證會,並在7月通過了彈劾總統的三項動議,在失去民心和面臨司法定罪的壓力之下,尼克森在1974年8月8日宣布辭職美國總統,由副總統傑拉德福特繼任。尼克森也在辭職後返回加州老家,國會也停止了總統彈劾的行政程序,繼任的總統福特也在9月8日宣布赦免尼克森,讓尼克森全身而退。
而「深喉嚨」在整起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神祕,不僅在洩密的過程中十分小心,也多次終止通訊,用不同管道將資料交由記者處理。在水門案後超過30年間,知道深喉嚨的真實身分有四人,一個就是深喉嚨本人,另外則是《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伯恩斯,以及他們的總編輯傑明班李。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兩人,甚至還曾公開表示絕不會在「深喉嚨」本人在世時透露「深喉嚨」的真實身分。但就在2005年5月31日這天,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偕同當時的行政編輯證實,當時擔任FBI副局長的馬克費爾特就是「深喉嚨」,此時,馬克費爾特93歲。
2008年12月18日,馬克費爾特以高齡95歲,在家中睡夢中病逝。
於2017年上映的《推倒白宮的男人》,正是以「深喉嚨」馬克費爾特為故事主軸,描寫馬克費爾特如何成為秘密線人,並幫助記者們揭發水門案的過程;由知名男星連恩尼遜飾演馬克費爾特。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深喉嚨 #水門案 #尼克森 #華盛頓郵報 #馬克費爾特 #推倒白宮的男人 #deepthroat #nixon #markfelt
身分政治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歷史上的今天 2011-MAY-02 海神之矛作戰
9年前的今天,由海豹六隊(現為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執行的「海神之矛」作戰行動,成功擊斃了911恐怖攻擊事件的重要主嫌,同時也是基地組織的領導人賓拉登。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pb4n3ax27r0873xfi8sd7k
2001年發生的911恐怖攻擊行動,讓美國開始展開長期的反恐戰爭,而基地組織領導人賓拉登一直以來都是這場戰爭的重要目標。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長達10年的監控行動,成功掌握到賓拉登的躲藏位置,並在2010年9月開始,對一棟位於巴基斯坦境內的建築物進行嚴密監控。
2011年,包括CIA在內等美國國安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情報總監以及國防部,不同情報和軍事單位的確認下,「海神之矛」作戰行動正式展開。2011年5月2日凌晨,24位海豹六隊的成員乘坐兩架改裝後的黑鷹直升機,從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起飛,以沿地低空的方式躲避巴基斯坦軍方的雷達監控,成功入侵了巴基斯坦境內領空。
縱使在入侵的過程中,其中一架黑鷹直升機在氣流不穩的狀態下墜毀於建築物圍牆上,海豹隊員依舊在地面展勘攻堅行動;大約凌晨一點,雙方在建築物內駁火,大約半小時內成功擊斃了多位屋內成員,當然也包括了賓拉登在內。
賓拉登的遺體隨著撤離的海豹隊員回到了阿富汗基地,並以DNA和臉部辨識系統進行身分比對;而賓拉登的妻女,也有在現場對屍體進行指認,確認了該名死者正是賓拉登本人。美國快速地在24小時之內,將賓拉登的遺體送往北阿拉伯海域進行海葬。
當天晚間美東時間晚上11點35分,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對外宣布,賓拉登已死的消息,並表示正義已獲得伸張,象徵美國長達十餘年的反恐戰爭已完成階段性任務。
但由於美國快速的DNA比對,以及並未正式公開遺體照片,讓「賓拉登未死」的陰謀論受到討論。在2013年4月2日,美國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民調顯示,大約有6%的美國民眾認為賓拉登還活著。
不論賓拉登是生是死,有關「海神之矛」行動的情節已被許多影視作品改編。最著名的電影改編作品,則是2012年上映的《00:30凌晨密令》,由目前唯一一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性得主 - 凱薩琳畢格羅索執導,潔西卡崔斯坦、傑森克拉克、馬克史壯、克里斯普萊特、喬爾艾哲頓等知名演員演出。是一部結合情報、政治、動作、戰爭的電影作品。
電影從潔西卡崔斯坦所飾演的CIA情報分析員瑪亞開始說起,她在911事件後花了將近12年的時間尋找賓拉登,並與許多情報組織,甚至是CIA內部的高層進行遊說,最終確認了賓拉登的所在地,以策劃這場「海神之矛」行動。
電影在後段詳實記錄了「海神之矛」當天晚上的行動過程,以夜視和手搖式鏡頭,呈現相當具臨場感的氣氛;相信是喜愛現代戰爭題材的軍事電影迷會喜愛的電影作品唷!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