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姑娘話健康】帶你了解更多兒童成長發育中的那些事~
從寶寶呱呱墜地後,家長們最擔心的便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問題。但每個寶寶生長都會遵從一些原則,了解這些特性可以幫助家長更加了解你的寶寶身體狀況,讓寶寶在愛護中健康成長。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什麼吧!
首先來聊聊兒童發展里程碑。在兒童發展五大領域中,身體指標皆影響著寶寶未來的人格和其它領域的發展。「發展」是「身」與「心」、「質」與「量」並行且連續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受到遺傳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所以小朋友的發展會有「先天性生理成熟」和「後天環境學習」的影響。隨著寶寶個體的發展,我們可以觀察到寶寶身形大小的改變,長高了或者長胖了,頭和身體的比例也會出現變化,頭部比例從四分之一變為六分之一;還有一些寶寶身體原有的特徵會慢慢出現變化,指甲由原來軟軟的開始變得堅硬;接著寶寶會有新的特徵出現,比如原始反射消失和新動作的產生;尋乳反射的消失到慢慢學會表達進食;踏步反射的消失和自然的向前走。個體發展的原則是循序漸進的,發展的方向一般從頭到腳、再從軀幹到四肢,其速率前後會有所不同,也會有個別差異,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小朋友的發展,不可以單憑一個動作就判斷寶寶是否發展遲緩,任何有關發展遲緩的狀況都是需要醫生專業評估才可以確定的。
再來看看感覺系統的發展。寶寶剛出生時視覺範圍比較狹窄,到3個月大左右,視線便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在寶寶4-6歲時視覺分辨能力才會逐漸穩定,但聽覺靈敏,出世三天後就已經能夠分辨不同的聲音了,並能自主將視覺體驗與聲音結合起來,此時家長們可以多與寶寶說說話、聊聊天!寶寶慢慢就會認得你了!新生兒只需要一星期時間便能靠著氣味辨認出自己的媽媽,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媽媽甜甜的乳汁。寶寶對觸覺刺激也是非常敏感,會透過口腔內的觸覺和皮膚的觸覺來探索世界,這也是許多家長疑惑寶寶為何常常將手或玩具放入嘴巴的原因。
接著來探討骨骼與肌肉的發展。寶寶骨骼中的鈣質少而膠質多,所以韌性大,但抵抗壓力與拉力的能力不足。在寶寶肌肉中,約有70%是由水分組成,因此肌肉柔軟有彈性,所以寶寶的筋骨很柔軟。
寶寶藉由軀幹與四肢動作發展出與環境互動的能力,進而整合這些動作,以達到更複雜的運用型態。寶寶的運動發展主要有四大面向,首先是「粗大動作」即四肢軀幹動作,當寶寶成長到一定年齡時,家長們可以留意寶寶的發展如何,是否已經學會抬頭、爬行、站立、行走等動作。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寶寶出現用手部操作玩具,抓食物的「精細動作」。而寶寶語言發展過程是先用肢體語言來與家長們進行互動,指手畫腳,此時家長可以加以引導,提升寶寶的表達能力。還有寶寶的情緒調節和人際互動也在日益成長中,他們會遇見許多不同的人與事,出現不同的情緒,好好分辨每個情緒,及用合乎的方式去表達,猶其重要。例如,面對同齡小夥伴時,可能會因為爭搶玩具而爭吵打鬧,也會因一同開心玩耍而感到喜悅,慢慢發展出一套和別人相處的模式。
每個階段的孩子們要學習的功課都不一樣,家長們可以通過多看多聽多感受,了解寶寶的發展和情緒,和寶寶一起成長喔。
如想了解更多,請回看更多往期好文章哦。
(link)【龍姑娘話健康】如何觀察BB成長健康?
https://mp.weixin.qq.com/s/8bVAP1Euoh6ycJgkRCc3Dg
(link)【龍姑娘話健康】如何觀察幼童的正常動作行為?
https://mp.weixin.qq.com/s/Teu_5kQuT5W3JLuuUtZWuw
圖片來源來自網絡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