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去中國化,那應該是說這句話的人腦袋空洞化】
吳淡如提到國一歷史課去中國化,說她很驚訝女兒和同學不知道孫中山是誰
那個不是課綱的問題,可能是課本還沒上到那裏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吳淡如自己女兒和同學程度低落的問題,我個人偏向解釋為前者。
以國中社會課綱來說,目前的教材應該是跑到學習內容指標的A~F,也就是台灣史的部分。在台灣史的部分,指標E日本帝國時期的台灣接下來就是指標F大項當代台灣,這部分的確跳過了中華民國建立史,因此國一學生不認識國父孫中山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我們看後面的指標,國中社會歷史部分的指標在H~M的部分是屬於類似過去九貫課綱中,關於中國史的部分。其中 歷Ha是古中國時到隋唐的部分,強調在文化變遷(而不是歷史事件)上;歷Hb則是以宋元兩個商業大朝代為底探討與周遭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軍事戰況等部分,強調區域內外的互動;歷Ia為明清的貿易與文化;歷Ib為晚清面對諸強列國的政治挑戰。
其後先跳著看後面的歷Lb大項,一個講近代的中國共產黨,另一個講近代的東亞國際局勢。
.
最後最後,那些不去認真看教改內容,整天思思念念的國父、中華民國建國,這些中華民國統一中國派的人們所期望的中華民國史在哪邊呢?
歷Ka-Ⅳ-1 探討了中華民國的建立。
其餘 歷Ka-Ⅳ-2 指標探討新時代的文化變遷,歷 Kb-Ⅳ-1則是中華民國早期的外交發展。並且這些很懷念中華民國、很討厭日本人的國旗掛嘴邊支持者可以期待一下歷 Kb-Ⅳ-2 探討二戰日本軍國主義下," 東亞地區人民飽受戰爭之苦的歷程 "。
.
整個國中社會科課綱,其實除了知識內容外,還有一些類似歷史探討的部分,分別是指標大項D、G、J、M、P、R,分別探討
台灣地方史、台灣地方史、以中國為主的晚清以前歷史探討、(東亞近代史)中華民國與中共/日本軍國/東亞各國、(世界史)古代與現代文化的探究、(世界史18世紀以後)現代國家發展的踏查
也就是社會科課綱已經規範好了建議的授課時數,並且額外需要統整與探究,以6個主題、於6個學期,分別在國中三個年級進行活動,上好上滿。
.
吳淡如目前的女兒與同學還在國一,還沒遇到國父是很正常的。以課綱學習內容建議的授課時數進行統計,目前我暫時估計如下:
每學期建議13堂課+1~2堂歷史統整探究,實作課去掉,共78堂課
中國史相關部分:C 7堂、F7堂、H 6堂、I 7堂、K 6堂(大約有1/4為日本軍國史)、L 7堂(大部分為中共史與東亞現代史)。
撇開K 6堂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日本軍國史、L 7堂全是中華民國以外的現代史,則以中國相關的歷史部分,為C~K共31.5堂左右,佔整個國中歷史比重估為40%;與中華民國相關的歷史部分,為C、I共14堂,佔國中歷史比重估為18%。
我總覺得這個課綱沒台獨到哪裡去,也沒什麼去中國化。
台灣史的部分雖有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但也沒少談兩岸夾縫之間的金馬處境與中華民國斷交困境。甚至國二還把日本軍國擴張對東亞小國的危害要好好討論一番。
.
補充 - 其他有出現國父的地方 (我自己有教過憑印象列出)
[國小國語]
南一五上 服務人群 (課文第一句)
[國小社會]
翰林五下第三單元 中華民國時期 (電子書內還有長達7分鐘的孫中山介紹影片,結果2019年台灣史沒有放國父還被曲解說年表去中化的可憐出版社)
其他版應該也會提到,還請康南兩家出版社的業務,可在下面留言補充指出 - 大家其實都沒有消滅國父
.
好的,現在哪位政治人物與名嘴作家還想要戰我?
吳淡如 的女兒與同學在台灣史的年表背漏是單純沒用功讀書。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 吳昆財 則是要嘛不懂教育,補風就捉影
為什麼要期望國一的學生這學期歷史才剛上而已,
就想看到前幾頁有蔣公看於逆流而上的故事呢?
證據擺在眼前囉,自己恐慌症發作而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耀仔 X 閃耀胖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片: 第十七代抽抽包 靈巧神槍 雙Tact Longinus(12E,t') 籤王和雷霆天龍等全套開箱!! #跳過解說可跳至7分2秒--- 7:02 #片尾有活動喔 (這禮拜會在社群公告) #耀仔 這次在奧丁抽抽包抽到懷疑人生 決定在另一邊的第十七代抽抽包直接開一整套確定版啦 沒想到鋼鐵奇兵龍...
跳過解說可跳至7分2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幸福的日子
總是過得飛快😌❤️👶
身邊的媽咪友們知道我懷孕後
第一件事就是問:月子中心找好沒?
一再提醒找對月子中心
好好休養有多重要!並分享了她們過往挑選月子中心的經驗
這才發現要注意的地方真不少
很幸運的在一開始
選擇參觀 #新嬰悅產後護理之家
這裡的一切皆完美符合我的需求!
像是我最在乎的
✔️全護理師照護比
相較一般規定的1:5
新嬰悅1:4的全護理人員照護比
讓寶寶能得到更周全專業的照護
而且~這裡的護理師們
都超溫柔充滿愛~每天看著她們細心的照顧寶寶,覺得潤醬真是太幸福了👶🍼
✔️嬰兒室與媽咪房間同樓層
想與寶寶互動或哺餵時,寶寶不需要再從嬰兒室樓層,搭電梯推到媽咪房間,疫情期間,減少與他人共乘接觸的風險;而且走出房間就能隨時看看她:)
(是有多思念🤣每次推回嬰兒室還是三不五時的想看一下)
✔️專屬廚房
菜單都是由專業的營養師為媽咪所規劃,提供產後所需的均衡營養,菜色相當豐富,有吃不習慣的部也能隨時提出調整,在這裡的每一餐都是吃的開心滿足又健康。
有個很巧妙的緣分是
新嬰悅駐院的小兒科醫生
張璽博士 在日本留學的背景
能以流利的全日語,為日籍爸媽解說想知道的相關問題~
超級推薦給在台的日本媽咪爸比們!畢竟能以熟悉的語言,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是讓人再安心不過的事。
新嬰悅除了擁有非常專業的醫療照護團隊,環境與設施更是用心打造每個細節,入住在此就如同回到家一般的溫馨舒適😌
記得第一次進到館內時
心情馬上感到無比的舒服放鬆,整個環境及房型的設計是我很喜歡的優雅、新穎簡約的風格~客服人員都相當親切,送餐點時,還會詢問合不合口味、有沒有吃飽,要我放輕鬆好好休息,有什麼事隨時可以請他們協助,就像家人一樣的溫暖:)
剛入住時,關於傷口的修復、親餵、照顧寶寶等等,一直會有各式各樣問題湧現,護理師們都會在第一時間前來,耐心的給與專業的教導及協助,真的拯救了手忙腳亂的我好幾次🙏
每天護理師也會巡房,不只詢問身體狀況,更關心我們的心裡狀態(產婦新手媽很容易有玻璃心,跟各種小崩潰🤣)
另外也會分享她們每天幫寶寶
紀錄下的成長點滴,細微到像是💩次數、睡眠作息、身上起任何一點微小的疹子,都會與媽咪update;而提供的衛教課程也讓我學習到好多專業的育兒知識,讓新手媽咪回家後,能擁有銜接需要獨自照顧寶寶的技能(真的無法想像生產後,跳過月子中心,直接回家面對會有多瘋狂🤣)
而入住時,正處於疫情嚴峻的階段,館內的許多防疫措施都讓人相當安心
例如 護理師在照護寶寶、推baby入房時,會穿著專屬每個寶寶的隔離衣,減少與其它寶貝的接觸~看著護理師們每天已經這麼忙碌,依然堅持這些繁瑣的細節,為的就是維持一個令人安心的照護環境,真的非常感動❤️
總之~
超級感謝在這裡的30天
受到大家無微不至的照護🙏
現在身體已經補足元氣
復原的超好💪🏻💪🏻💪🏻
準備回家面對 充滿挑戰的
一打一育兒人生了🤪🙌🏻💛👶🍼
#幸福的日子 #月子中心 #坐月子
#新嬰悅 #新嬰悅產後護理之家
新嬰悅產後護理之家
#住得好開心 #住到捨不得回家 🤣
#postpartumcarecenter
#mommylife #babe #潤
跳過解說可跳至7分2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一堂課
翻转年纪的智慧
楊蓓老師
13/06/2021
2:30 p.m. – 4 p.m.
馮以量記錄
如是我聞。如是我記。
1. 這個讀書會,每個人可以去抓自己的重點,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本來讀書會大家讀一本書就是希望我們可以一同聚焦,可是這本書的題目很大,所以要怎麼談都可以。相對來說,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自由。
2. 有關學員說起的儒家思想,我們有不少人的人生都是如此鋪成的。因為,儒家的學說,其實在我們的文化裡頭,再怎麼說,它都是一個主流。 這一個主流對我們的成長來講,影響非常深遠。
這裡頭包括我們的角色怎麼扮演、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怎樣在世界上能夠符合別人的期待、讓自己圓滿。儒家的確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軌道。
我相信,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如果你選擇單身過日子的話,你還是會遇到別人會問你什麼時候要結婚啊。
對於人生該怎麼鋪成這件事,儒家其實已經盡了它最大的功能。 可是,這個功能底下,很多人付出了很多代價、很辛苦,而且傷痕累累。
3. 有些人會為了儒家思想所期待要保持的特定形象,付出很多代價。甚至有些人,會開始蠢蠢欲動,有了叛逆的動力。這沒有男女之分。
不少人往往到了中年,不管是男性或女性,都會有這種想要叛逆的動力。 中年叛逆,這件事情,真的是我要的嗎?
有時候我們會想,我是要滿足別人呢,還是要滿足自己?
然後,我要如何看待“活出一個人的樣子”的慾望。
所以,有些人會開始停下來。做一些省思。 會有各式各樣的反應,以及思考“我想怎樣過我的下半生?”
這個時候就開始會有轉型的過程(transition)。那就是, 變。 你覺得你的人生需要變。
4. 有關變,我們常常疑惑、反對自己、否定自己。活了一大半輩子,努力了半輩子,都是去完成別人的期待。 你回頭發現,那,我對自己的期待呢?我自己呢?
今天如果你要停留在懷疑的狀態,我覺得是好事。可是,今天,你仍然用了一個你前半生的標準(如:儒家的標準),來評估自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掉到一個自我否定的狀態。 甚至是面對過去,不管是成敗的、是挫折或掙扎的,我們難免會升起消極的感受會出現。
這個地方是個關鍵的。
如果我可以全然放下過去的評價來自我懷疑,我可以提出疑惑,而我可以回頭去深入的去看看:我曾經走過的路裏頭,我到底盡了多少的力?我滿足了那些人?看看我自己下半輩子要怎麼過,那麼自然會有一些新的念頭產生。
這個時候的疑惑,就變成一個可用之疑。
5. 不要花力氣,評斷自己說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好。 時間都過去了,而且你已經做了。#我們何不換一個心態來想,#我照單全收。照單全收時候,你會發現會比較省力氣的。畢竟你前面那一口呼吸和這一口呼吸是不一樣的。
6. 當我們用過往的評價標準去說自己沒做好、沒做到,難免我們會有遺憾,愧疚。我所謂的照單全收,所有的愧疚你都得收住。這個時候,你突然間會發現自己比較清澈,去覺知你自己。
7. 你開始會想,我想要成為怎樣的自己?我還可以有更多的創新來創造自己嗎? 可以這樣嗎?我其實可以充滿創意的,我可以重新創造。
當你允許自己變的時候,那個允許很重要。當然有人會感覺到不安全, 萬一我的允許會傷風敗俗,怎麼辦?人,如果是清醒的,是不會做傷風敗俗的事情的。只有腦子不清醒的人,才會這樣。
如果你想要改變,對別人好、對自己也好,那有什麼不好?
即便儒家有點霸道成為我們文化主流價值,它也沒有錯,可是重點是,只要人活著,他都希望自己是好的,對自己是有利的、對別人是有利的。作為人類,這些價值,它永遠不會喪失。
我們要發現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前半生不被自己的批判,接納下來,而允許自己做改變。這件事,我想,這個地方就需要靠覺知這兩個字了。
8. 有了覺知,我們才會反思。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情緒性來做反應。
#感覺和情緒有什麼差別?
我們不僅僅只是覺知情緒,也要覺知自己的感覺。
感覺就像大海,情緒像浪花的尖頭(浪尖)。如果你被情緒拉住的時候,你看不見大海。可是,當你不把注意力放在那個浪尖的時候,你才會感覺到大海的存在。
9. 我可以用一個充分的感覺去感覺我的前半生怎麼過日子的時候,我好像在看自己的連續劇。 我可以去想想看,我幾歲到幾歲怎麼過,是什麼樣子啊?來回顧自己的前半生。
我們人啊,是很健忘的。當我們回憶的時候,#我們都只抓住了浪尖(情緒),#還有那些讓我們有情緒的事件,#我們沒有辦法用更寬的視野來覺知我們是怎麼活的。
10. #所以如果你願意平心靜氣地去去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我是怎麼做到的?我是做了什麼努力,讓自己成為這樣的男人(女人)?什麼曾經給我帶來成功的經驗、成功的評價,這裡面我的滿足是什麼?我是不是也有一些挫折?我不滿意的地方?可能通通都有。當這些資訊你愈來愈多的時候,你會慢慢發現,原來我要做一個這樣的男人(女人)也還真的不容易啊。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這就是對自己的慈悲。
11. 對自己慈悲這件事情不是自大。#你會發現當對自己慈悲的時候,你會真正完完全全和自己在一起,你會發現你開始真正擁有你自己。#你不是只擁有大海裡面的浪尖、浪花,#你開始擁有大海。當你開始擁有這些的時候,你看見的自己,和你以前認知的自己,開始有一些小小的改變。變的允許,有時候不需要你的允許,它就開始發現了。
這個時候,你會變得柔軟、也相對的脆弱。
#其實裡面最大的轉變是因為自己消融了自己。過往的生命歷程當中,不管是喜怒哀樂,成敗榮辱,它慢慢消融,變成自己可以擁有所有的自己。
所以年紀大了,有一個特權,就是開始能做回自己。應該不是說做自己,而是說開始去貼近自己。漸漸的,漸漸的,和自己愈來愈靠近。 身心比較一致統一的狀態。
12. 這個過程裏頭,感覺上,就是你的生命裡頭有過去的陽,而你培養的陰,道家說陰陽相濟。當陰陽相濟的時候,水火相濟,點土成金。回到人的身上,當陰陽相濟時,這個人漸漸地會比較完整了。
陽剛、陰柔,這兩種力量,在這個二元的世界裡頭,其實是相融並濟。你就會發現這個就是 #從儒家走到道家的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順其自然。
只要你的覺知有在的時候,你會體會到什麼是順其自然、天道。當然你也會發現有些人因為面對突然的死亡事件,所有有時候,有些人他會跳過道家,開始去學佛。
事實上,#在學佛的道路上,#所謂的修行,#它也不過是讓自己能夠進入剛柔並濟、#陰陽互通的一個狀態。 然後你才會有所謂的開悟、明心見性、了脫生死等。
13. 所以你會發現覺知的這條線,它產生一個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的路線,它就是走儒家、走道家、走佛家的一個歷程。這樣的歷程,你走到後頭,並不是只剩下陽剛或只剩下陰柔,而是剛柔並濟。
特質就是人比較不容易對內(自己)、也不對外(外在)產生太多的衝突。因為有這兩把刷子,才能有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14. 前面所提到的過程,它就是修煉的過程。前面所走的路是為了符應社會的價值,遇到了挫折,您能夠培養一個照單全收的胸襟。
這個時候,你更加能比較完整的擁有你自己。當你擁有自己的時候,我們再來面對生命當中更大的磨難,老跟死的時候,比較能夠心平氣和。這樣的過程,華人社會、文化,比較完整的生命歷程。
15. 從自己的觀照及反思裏頭,對我們的生命會有新的詮釋。 去說自己的生命故事,才能找出來你的“變”(Transition),然後得到自己的允許,勇敢地去推動自己去進入改變的歷程。那份勇敢,我覺得是最可貴的。
Question & Answer:
16. 禪是可以操作的,它不只是停留在概念。所以從體驗當中慢慢去理解、體會禪是什麼。也因為禪,我把過去的儒、道,漸漸的可以把它們融合在一起。
17. 戒就是我們心裡頭的規矩。其實我發現儒家的禮義廉恥,佛家的戒律和內心的規矩,是相通。儒家注重和別人關係,佛教看你自己內在心的邊界,戒律在哪裡。佛教其實也講倫理。就像儒家的倫理一樣。
大家都聽過,“人成,則佛成。”人成,這種角度,就是得從儒家的角度、熟悉的倫理來看待。有些人對外可能已建構成自己的疆界,然而人也需要對內心的心界建構。
因為倫理是長在心裡頭的,戒也是長在人的心裡頭的。日常生活裏頭,你如何把人做好,那就開始融合了。
18. 有關照單全收這說法,妳講接納兩個字的時候,會讓我們掉到刻板印象裡頭。不管怎樣,我雖然心裡不願意,腦子裡也不願意,然而我還是接受下來了。可是照單全收,可是妳就認了。妳就痛快的把它收了。
我覺得那個痛快,減少我們的遲疑。所以我採用照單全收,而不是接納字眼。
臣服。其實就是更近一步。 已經進入狀態,臣服還需要更多的心理歷程。可是,照單全收,是妳不管它好壞,先收了再說。 痛快一些。
19. 要如何關照自己?這個是需要練習的,也可以練習的。可以多獨處。練習獨處,練習你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你會有各式各樣的思緒冒出來。練習,好像有另外一個我在看自己這樣。禪修,身在哪裏,心就在哪裏。
唯有在獨處的時候,妳才能夠漸漸地有能力捕捉到你那個觀是什麼? 讓自己的觀慢慢有這個能力。例如:散步的時候,感覺一下自己。獨處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要開始往內看自己,關照自己的功能會愈來愈好。甚至最後到和別人共處時,你都可以關照自己。
自己跟自己對話,你還要#發現自己和自己對話。而且你要問問看自己,#這個真的是對話嗎?有時候我們和自己在吵架,自己安慰自己、自己給自己找理由,我們和自己有各種各式的對話。只要問一句,我現在是和自己對話嗎,你就讓之前的自我對談,他就會現形。
20. 認識因緣、順應因緣、創造因緣。因緣這兩個字,還蠻不可思議的。佛法講的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在這個脈絡之下,因緣這麼來,怎麼去,因緣產生什麼果。
在佛家的角度來看,妳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可是我們習慣用一個邏輯說一個所以然。 這幾個字,其實說實話,超越我們的認知,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在處境裏頭,我們只能夠憑自己所接觸到的訊息,來理解現象。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系統去理解這個現象。我只能夠在理解的範圍之內,做出我的選擇。在做出這個選擇,有沒有創造,我覺得已經有了。因為選擇本身就是創造。對於自己的選擇,這個因緣可能所帶來的果報負責任,就接受了。
這個時候,我們會把公平、正義等這些社會條件加進去的時候,我覺得那是一個層次。可是,這些東西放在個人理念裡頭,它又是另一個層次。 它還是回到,我在這裡面,我如何做出選擇、如何做出我願意負責任、接受的果報。
#謝謝楊蓓老師的解說
#讚嘆不已
#活著可以如此聽聞對佛法對儒家對道家的統整說法
#實在痛快
跳過解說可跳至7分2秒 在 耀仔 X 閃耀胖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片: 第十七代抽抽包 靈巧神槍 雙Tact Longinus(12E,t') 籤王和雷霆天龍等全套開箱!!
#跳過解說可跳至7分2秒--- 7:02
#片尾有活動喔 (這禮拜會在社群公告)
#耀仔 這次在奧丁抽抽包抽到懷疑人生
決定在另一邊的第十七代抽抽包直接開一整套確定版啦
沒想到鋼鐵奇兵龍牙的陀螺竟然復刻了!?
滿滿左迴旋的抽抽包,就讓老哥一次介紹吧~!
喜歡的話歡迎訂閱和分享!!
也可以看看我其他精彩的影片~喜歡的話歡迎分享和訂閱~
其他推薦的精彩影片(10000訂閱特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MlpPzU-dE
追蹤我們剛創的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Fatty/
合作邀約: eddie90111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