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醒了睡不著看到這篇。所以,是看別人死愛睏嗎?
台灣人毋庸置疑在防疫上比以前鬆懈許多,完全同意這讓人擔心,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台灣永遠不會有疫情,但最後一句的結論,意思是是人就得開刀不過是遲早嗎?再看到下面留言等著看好戲似的,那些人是住在哪裡啊?擔心的話不是應該呼籲大家不要鬆懈提高警覺,怎麼會是一副我看台灣人怎麼死的態度呢?
有時我想,就光是為了可以讓這些人等台灣疫情爆發等不到氣死,我都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莫名其妙
原文作者特來留言澄清,可能我的解讀有誤,不過她的讀者恐怕得到此版才能了解她的原意了,因為她任由她的讀者和我一樣誤會她的開刀結論是在暗諷台灣,卻一點也不想在原文下方說明,實在奇怪。
【復工影響防疫,不復工影響經濟--各國路線怎麼選】
打開聯合國、世界銀行、高盛、大摩的研究報告,結論都很一致:全球GDP增長速度被全面調降。而且各國從今年以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在天秤兩端不斷選擇。
天秤一端是嚴格鎖國封城,對抗疫情,生命優先;另一端是經濟增長、刺激消費生產與就業。各國在天枰左右兩端不斷滑動,進一步退兩步,可能也是世界新常態。這幾天我看了一些疫情數字和振興方案,有一些有趣的對照:
1. 很顯然,#美國堅定選擇了經濟:在疫情還不明朗的時候,美國四月下旬就已經復工了。美國刺激政策又急又猛,規模之大。三月底美國通過CARES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規模超過兩兆。這比08年雷曼兄弟次貸風暴,政府提出三波振興數字的 #總和 還高。這還只是方案的一面;另一面,美聯儲在政府撒錢的同時,透過貨幣政策增加市場信貸,規模也超過2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救經濟非常專心,招數說白了就是拼命地、瘋狂地的印錢、拼命地、瘋狂地舉債。
於是乎,美國失業率出現好轉;初請失業金人數連續幾週是下降;消費者信心指數明顯回升。但我的老天爺啊,這代價真的太!高!了!。CNN報導每100個美國人就有1個人驗出確診,單日新增確診人數:#6萬例。
2. #日本堅定選擇了抗疫。直到五月底日本才解禁,一直到六月中旬才緩慢復工,這個決策跟韓國很相似。但顧此失彼是剛好而已:日韓各方面經濟數據都很不好,從工業生產指數和失業數字來看,圖表上都是跳水斷崖的那種可怕形狀。不過,日本人也實在很硬,日本政府推出的抗疫支出規模達到 #234兆日圓,已經是日本GDP的40%(!)。日本央行宣布,相關貨幣政策和流動工具,會一路施放到明年三月。
3. 上面舉兩個例子,一個偏經濟一個偏防疫;但有一個國家兩邊都做不好,兩邊都沒選到:#印度。鎖國也做了,工廠也都停了,但印度新冠病例現在是全球第三,還有蝗蟲災害,還有民粹的反中浪潮。一個字總結就是 #慘。但印度也沒放棄,還有振興方案推出。印度舉債已經佔全印度GDP的70%,還是推出了20兆盧比的刺激方案,希望企業不要倒閉。看起來感覺是政府以拖待變,只要企業不要破產全部收起來,要裁員就裁吧、產能什麼的都先不管了,只要最後能復工,還能bounce back就好。
我最近一直在想:生病的人要開刀,人體系統裡能夠讓一個人是死是活的影響因子可能有成千上萬種,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無敵複雜。但開完刀能不能好好復原,很多醫生都跟我說過,#這跟病人的求生意志很有關係。
這場流行病也是大範圍創傷,防疫手術檯上躺的病人是每一個國家。影響國家經濟、就業、人民幸福感的因子千千萬萬個,但是手術過後能多久恢復正常生活,也仰賴企業主的鬥志、社會民意的團結、有沒有遵照醫生專業指示等等。
美國實在不是很好的病人,疫情凸顯了它的產業結構長久以來根本就不健康,政府和人民之間溝通根本沒有信任可言,政府行政力量還無敵虛弱。
那台灣呢?不知道,這幾個月台灣的天下太平當然覺得很幸福,但我不禁會偶爾想,台灣究竟是很好的術後病人,還是我們根本還沒開刀呢?
文/路怡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路怡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路問路 #英語專訪 #雙語主播 川普搬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國家緊急法》強勢禁止TikTok,逼得TikTok走馬上任不到90天的全球執行長閃電請辭。 落馬的可不只TikTok。如果沒有美國本土企業趕在9月中完成收購,TikTok、Wechat恐怕都將絕跡於美國境內。 但這一切到底是怎...
「路怡珍3圍」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十方富裕人生(心靈 夢想 財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路怡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主播路怡珍- #規模真龐大感謝我的工作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森原樹】跟著中英雙語主持人路怡珍,探詢質感生活的秘密 的評價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美女主播一言不合就開喝新聞業心酸淚ft 主播路怡珍| 人生飯館 的評價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東森女主持人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東森女主持人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路怡珍老公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資源回收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路怡珍3圍 在 路怡珍老公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資源回收資訊站 的評價
路怡珍3圍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復工影響防疫,不復工影響經濟--各國路線怎麼選】
打開聯合國、世界銀行、高盛、大摩的研究報告,結論都很一致:全球GDP增長速度被全面調降。而且各國從今年以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在天秤兩端不斷選擇。
天秤一端是嚴格鎖國封城,對抗疫情,生命優先;另一端是經濟增長、刺激消費生產與就業。各國在天枰左右兩端不斷滑動,進一步退兩步,可能也是世界新常態。這幾天我看了一些疫情數字和振興方案,有一些有趣的對照:
1. 很顯然,#美國堅定選擇了經濟:在疫情還不明朗的時候,美國四月下旬就已經復工了。美國刺激政策又急又猛,規模之大。三月底美國通過CARES法案(Coronavirus Aid, Relief, 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規模超過兩兆。這比08年雷曼兄弟次貸風暴,政府提出三波振興數字的 #總和 還高。這還只是方案的一面;另一面,美聯儲在政府撒錢的同時,透過貨幣政策增加市場信貸,規模也超過2兆。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救經濟非常專心,招數說白了就是拼命地、瘋狂地的印錢、拼命地、瘋狂地舉債。
於是乎,美國失業率出現好轉;初請失業金人數連續幾週是下降;消費者信心指數明顯回升。但我的老天爺啊,這代價真的太!高!了!。CNN報導每100個美國人就有1個人驗出確診,單日新增確診人數:#6萬例。
2. #日本堅定選擇了抗疫。直到五月底日本才解禁,一直到六月中旬才緩慢復工,這個決策跟韓國很相似。但顧此失彼是剛好而已:日韓各方面經濟數據都很不好,從工業生產指數和失業數字來看,圖表上都是跳水斷崖的那種可怕形狀。不過,日本人也實在很硬,日本政府推出的抗疫支出規模達到 #234兆日圓,已經是日本GDP的40%(!)。日本央行宣布,相關貨幣政策和流動工具,會一路施放到明年三月。
3. 上面舉兩個例子,一個偏經濟一個偏防疫;但有一個國家兩邊都做不好,兩邊都沒選到:#印度。鎖國也做了,工廠也都停了,但印度新冠病例現在是全球第三,還有蝗蟲災害,還有民粹的反中浪潮。一個字總結就是 #慘。但印度也沒放棄,還有振興方案推出。印度舉債已經佔全印度GDP的70%,還是推出了20兆盧比的刺激方案,希望企業不要倒閉。看起來感覺是政府以拖待變,只要企業不要破產全部收起來,要裁員就裁吧、產能什麼的都先不管了,只要最後能復工,還能bounce back就好。
我最近一直在想:生病的人要開刀,人體系統裡能夠讓一個人是死是活的影響因子可能有成千上萬種,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無敵複雜。但開完刀能不能好好復原,很多醫生都跟我說過,#這跟病人的求生意志很有關係。
這場流行病也是大範圍創傷,防疫手術檯上躺的病人是每一個國家。影響國家經濟、就業、人民幸福感的因子千千萬萬個,但是手術過後能多久恢復正常生活,也仰賴企業主的鬥志、社會民意的團結、有沒有遵照醫生專業指示等等。
美國實在不是很好的病人,疫情凸顯了它的產業結構長久以來根本就不健康,政府和人民之間溝通根本沒有信任可言,政府行政力量還無敵虛弱。
那台灣呢?不知道,這幾個月台灣的天下太平當然覺得很幸福,但我不禁會偶爾想,台灣究竟是很好的術後病人,還是我們根本還沒開刀呢?
文/路怡珍
路怡珍3圍 在 十方富裕人生(心靈 夢想 財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錄影現場,見到 謝哲青 跟 路怡珍。
上節目前,我竟然能點一杯咖啡,邊喝邊聊,實在很新鮮。
錄影的時候,突然驚覺哲青也是文青。
聽他侃侃而談基金、利率、股權......有一種“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恍惚感。
哲青瘦削清朗,像個教堂修士。
聽他談錢,像在聖壇聽經,總覺得有種被聖靈包圍的溫暖感。😄
離開的時候,我問起他走過的“朝聖之路”(西班牙)。
哲青的視線尖銳起來,激動地說:“我住100多塊台幣的旅社,整整30天旅費,連機票錢,只花了4萬多耶!”
我瞪大了眼睛,停了幾秒鐘,打量了他一圈。
誰說文青不會理財?誰說作家不關心錢?
韓寒說:“最優秀的作家,從誕生的第一秒起,就應該是一名商人“......
偉大的作家,應有美麗的商魂。cheers !
#路怡珍的水蛇腰、巴掌臉
#👆給不給大媽活路了?
#下班經濟學
路怡珍3圍 在 路怡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小路問路 #英語專訪 #雙語主播
川普搬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國家緊急法》強勢禁止TikTok,逼得TikTok走馬上任不到90天的全球執行長閃電請辭。
落馬的可不只TikTok。如果沒有美國本土企業趕在9月中完成收購,TikTok、Wechat恐怕都將絕跡於美國境內。
但這一切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川普為什麼強勢下這步棋?只因為個資疑慮嗎?
重點是下一步的執行呢?若 TikTok 達成與收購方達成協議,將還需要獲得美國和中國官方的批准才能出售。消息人士表示,關閉應變計畫的目的也在於為抖音全球營運做準備,以防中美任一國否決該協議。字節跳動本週以備忘錄要求工程師擬定關閉美國 app 的應變計畫。字節跳動也為抖音美國員工和供應商擬定個別計畫,在關閉時期能可獲得補償。
Bitmark的創辦人/CEO接受我的訪問,談到美國政府需要 同時 禁止抖音和微信的思路。訪談前半部很歡快,後半部成了政治驚悚劇,還好最後有一個困難卻溫暖的解方。
這是全新推出「小路問路2.0」豪華精裝版,升級過去國際專訪系列,更多精彩內容🔍 臉書粉絲頁🔍 #主播路怡珍
_
感謝媒體報導: https://www.nownews.com/news/global/5052545
川普接連禁抖音微信 專家:為防堵中國這步棋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影音應用程式「抖音海外版」( TikTok )出手封殺,連帶微信( WeChat )等中國 app 也被禁止,以資安和隱私為由,華府背後的真實考量,引發外界關注與分析。知名台灣主播路怡珍在自製節目「小路問路 2.0 」中,請來 Bitmark 創辦人兼 CEO 摩斯普茲( Sean Moss-Pultz ),探討 AI 先行、助推理論和意圖,與美國政府近期政策可能的關聯。
摩斯普茲認為,在針對抖音和微信的禁令背後,凸顯了「 AI 先行」這個關鍵點,即透過 AI 挑選特定影音呈現給觀眾,以達成某種特殊目的,如改變人們的思考模式、影響民主進程等等,藉由一次次的潛移默化,至終改變人們的決定(助推理論)。
摩斯普茲形容,微信就像 1 個吸塵器,大量吸取所需要的資料,然後透過具備 AI 技術的「大腦」(抖音)去操控這些資料,兩者結合起來,就是威力強大的武器,產生出來的 AI 系統並不限於只能在特定區域運作,而是能到其他任何地方,所以並非只是「資料應該儲存在哪裡」的問題。
摩斯普茲也提到, AI 的存在目的應是人類要共同捍衛的價值,並幫助所有人都一起變好。雖然臉書( Facebook )、谷歌( Google )等科技大廠亦可能具備 AI 技術,但就像原子能量被發現後,研發者可以決定是用它來製造核武殺人,或是提供電能幫助全世界一樣,「背後的意圖是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臉書、谷歌主要的目標,是賣出更多廣告以促進消費力,這與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消費至上的作風有關,而非煽動意識形態對立,或是讓美國政府藉此達成政治目標。
此外,同樣都是科技公司或社群媒體,但對國家領導人的批評,卻會招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在美國,民眾可以因為不同意臉書或谷歌的管理模式,而發起抵制或抗議,就算公開嘲弄川普也不至於惹禍上身;但在中國,科技公司甚至不被允許上傳任何批評習近平的言論,否則馬上就會被下架,相關人員還會因此蹲苦牢。
「小路問路」是由專長科技商業趨勢與國際外交領域的主播–路怡珍所製作的節目,第一季共有 39 集,而升級版的「小路問路 2.0 」則剛剛製作、首映了 1 集。邀請嘉賓進行對談,圍繞著 3 個核心,即國際時事評論、未來產業趨勢和知識轉譯分享,希望藉由深入淺出的討論方式,持續幫助觀眾了解複雜的國際議題,也讓台灣的聲音能更被國際聽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lFLCNrRljo/hqdefault.jpg)
路怡珍3圍 在 【森原樹】跟著中英雙語主持人路怡珍,探詢質感生活的秘密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中英雙語節目主持人路怡珍:「把每一次回家當成充電的旅行,她所堅持的「質感生活」,箇中秘訣就 ... 療癒身心靈購屋滿足三要素:安定、安全、安靜住顏. ... <看更多>
路怡珍3圍 在 美女主播一言不合就開喝新聞業心酸淚ft 主播路怡珍| 人生飯館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NTD 30元/月支持胃酸人❤️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kUSmWF4SPBD8uKSklAnJA/join#深度專訪#胃酸人訪問#人生飯館美女主播在餐廳喝開了! ... <看更多>
路怡珍3圍 在 主播路怡珍- #規模真龐大感謝我的工作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規模真龐大感謝我的工作,讓我在很短的時間研究新的領域,才能完成訪談。今年#台北工具機展開幕,海內外6萬人參展,預估有600億商機。中美貿易戰增添製造廠變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