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2021建築園冶獎
#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
#乾濕分離的受洗池看過嗎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雲林是宗教大縣,
平時鐵處長總是走宮廟路線,
今天特別帶大家走訪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除了感受不同宗教信仰的意涵,
也一探這個普獲得建築園冶獎的老教堂新生命。
感謝曾牧師特別為我們細說這個與虎尾糖廠 及虎尾鎮歷史脈絡息息相關的故事,
也謝謝來異鄉的曾嘉逸牧師,
為我們雲林創造了一個新的建築典範。
「教會不僅是傳教,
除了週末的禮拜,
更重要的是平時的造訪與關懷,
我們本著以人為本來傳達愛。」
—— 曾牧師
ㄧ棟老房子的保存,
不僅是建築結構的特殊性,
還有它與人們情感的連結,
以及地方文化生命的延續。
文化資產的保存不能只靠公部門,
民間的自發性與參與所能產生的效益更具意義。
今天我在曾牧師臉上看到的不只是
熱忱,
還有一種榮耀感,
當我們做對的事時,
心中的那份踏實會讓你發光發熱。
◾️線上直播
https://fb.watch/v/3tYi4u1U9/
◾️
由文化部補助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在雲林獲得熱烈響應,自107年5月起迄今,共有12件經審查通過的老屋修繕案件。
「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一環,凡是民國60年以前興建,具有文化保存價值的私有老屋,經過文化部審定後即可獲得補助。希望藉由民間自發性的力量共創地方文化治理,以時間換取新思維,保存具潛在文化資產之私有老建築。
本縣獲文化部補助12案近3,486萬元,屋主配合計畫自籌約達4,068萬元。「老屋」重點不是多少年才算是「老屋」,而在於是否可能不論房子有多老,我們都能找到持續使用,繼續在裡頭生活的方式,盡可能保留老屋元素,不僅可能在商業上加值,也留給後代子孫記憶傳承的可能性。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源為戰後初期,許多「外省」軍民,來到虎尾糖廠工作,其中不乏基督徒。由於當時虎尾地區尚未有中文講道的教會,虎尾的信徒若要聚會,則必須要搭乘火車到西螺埔心。由於信主人數漸多,虎尾教會開始借用糖廠幼稚園的教室聚會,1957年,教會購置了位於中山路 20 號的建物,經過修建後,於隔年啟用。後八七水災,使得教堂毀損嚴重,只得另尋良地重新建堂。1960年,教會購得了文化路70號的土地。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教堂於1963年興建時,由范芳輝建築師設計規劃,范建築師出身於臺鐵的工務單位,擔負倉庫建築等工作。由於臺灣戰後本土的工程人才,多是接受日本式的建築訓練,因此在設計與工程進行方法上,多少可反映出具有日式風格的房屋設計與結構。或許正是如此背景,在屋頂處採用了延伸自日治時期使用三角形木構桁架,為增加高度加上斜向哥德式木支撐,以避免在教堂這種頗需視野空曠的場域中矗立柱子。類似日治時期公家單位的平房式倉庫設計,也可作為近代臺灣建築師在政權轉換期融合與傳承的一個具體觀察目標。
信仰需要傳承,老會堂也年事已高,多有損壞亟待整修,為了使用上的安全及保護極具歷史價值的老建物,因此教會計畫著手修繕會堂,透過「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爭取文化部核定工程總經費653萬532元(自籌50%),並另外獲文化部補助60萬辦理建物文史調查研究、修復過程記錄。本案建物整修經109年1月起至12底完成整體工項,進行建物修繕以及周邊環境改善,不僅可保存歷史、安全使用,更可培養成為虎尾觀光路徑上的特色景點,於110年參加「2021年建築園冶獎」,並獲得「民間」公共景觀建築肯定,創縣府歷年獲獎紀錄,再次讓在地人或遊客都能感受到新舊融合的生命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外島金門金水學校由水頭鄉僑集資於1932年興建,建築本體面積達631平方公尺,仿傳統書院採「回」字型的平面格局,均為一層樓高,是俗稱番仔厝的類型。當年華僑離鄉背井在南洋打拼、省吃儉用的僑民有的寄錢回來貼補家用,有的賺比較多錢的人就創建學校,而在興建建築物時為了光宗耀祖,就會捨棄傳統建築,反而會選...
路思義教堂整修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今天終於來到伊斯坦堡與聖索菲亞大教堂一樣重要的藍色清真寺,正式的名稱是Sultan
Ahmed Mosque。它之所以暱稱為藍色清真寺,是因為內部的藍色手繪磁磚。
他的建造者我們提過,就是十七世紀初廢除弒親繼承法的Ahmed I。
因為是他所建造的皇家清真寺,是以名之。
也就是說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一百五十年左右,這座建築才誕生。
由於這次到伊斯坦堡是淡季,不巧遇到清真寺內部整修,所以照片的選題受到很大的侷限。
我們在伊斯坦堡旅行的時候會看到許多類似的清真寺。不僅有Sultan Ahmed Mosque,還有Süleymaniye Mosque,Şehzade Mosque,Kılıç Ali Pasha Complex等。
Süleymaniye Mosque以及Şehzade Mosque都是Süleyman I(蘇萊曼大帝)建造的。前者以他命名,就知道是皇家清真寺。後者則是蘇萊曼大帝為紀念亡子而建造。
此外在Edirne還有一座皇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顧名思義就是蘇丹Selim II – 蘇萊曼大帝的兒子所建造。
大家一定會對這些清真寺的金碧輝煌而驚嘆。的確,這些都是鄂圖曼帝國極盛時期、也是鄂圖曼建築史的頂峰 – 古典時期的作品。而他們的總設計師都是同一人:同樣是devşirme出身的司南Koca Mi'mâr Sinân Âğâ。
司南大約生於1488年,也就是明孝宗弘治元年。在他一百歲的生命中,他建造或是監督了476座建築,其中196座至今依舊存在。司南是禁衛軍的隨軍建築工程師,所以專精於工程結構。這使得他能夠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繁複結構了解透徹,以至於可以將它的設計、尤其是圓頂,與原有的鄂圖曼元素融會貫通,這些包含柔美地安排光影與陽光在室內的效果。
司南另外一個重要的作品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Banya Bashi Mosque。我們在索非亞旅遊的時候會看到。
很多建築史學家將司南與米開朗基羅對照。他們大約生活在同一個時期,分別代表鄂圖曼建築與文藝復興的頂峰時期。
Sultan Ahmed Mosque雖然不是司南的作品,但卻是他的得意門生Sedefkâr Mehmet Ağa承襲他的理念建造。
Sultanahmet這一區域原先是拜占庭的皇宮,在1453年之前就幾乎是廢墟一片。我在網路上找到有心人還原了東羅馬帝國燦爛的都市建設:
http://www.antoine-helbert.com/fr/portfolio/annexe-work/byzance-architecture.html
他的弟子著名的作品除了Sultan Ahmed Mosque之外,還有一處網紅景點:
波士尼亞Mostar的Stari Most。我們即將造訪。
我們照片集的前幾張是我自己拍攝的Sultan Ahmed Mosque內部,接下來則是維基百科擷取的Süleymaniye Mosque,Şehzade Mosque,Kılıç Ali Pasha Complex各兩張。
司南另外一部作品是Kılıç Ali Pasha Complex則是大將軍Kılıç Ali Paşa委託建造。這位將軍是Battle of Lepanto的左翼司令。我們下次再來緬懷這一場非常重要、但往往為主流歐洲歷史教科書一筆帶過的戰役。
路思義教堂整修 在 葉明修&葉家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屋頂的裂縫 ⋯⋯
永遠用正面積極的心,來面對你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
一對年輕牧師夫婦被派到紐約布魯克林區為一間老舊教堂重新開幕。
那老教堂的確很破落需要大力整修。他們訂下一個計畫時間表,每天做一點整修,準備聖誕夜舉行重新開幕的禮拜。
聖誕節前一星期,所有的工作幾乎都照著進度差不多完成了。 但是突來了連續兩天暴風雨。聖誕夜的前三天,牧師去到教堂時,看見屋頂裂了一個縫,祭壇後的牆壁油漆剝落了一大片,大概有二十呎長八呎寬。
牧師心冷了半截,把掉落地上的油漆掃乾淨,心裡盤算著該怎麼辦。 「是不是必須把聖誕夜的禮拜取消?把重新開幕的時間延後呢?」他左思右想。後來他釋懷了:「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在他回家的路上,剛好碰到當地一些企業聯合擺攤子舉辦的一場像跳蚤市場一樣的義賣會。他信步走進去瞧瞧。
他注意到一張很漂亮的桌巾,象牙色的,桌巾中間繡著一個大大的十字架。桌巾的大小剛好可以蓋住教堂牆上那片油漆剝落處。他把桌巾買了下來,折回教堂去。
這時天空下起雪來。一位老太太從對街跑來要搭巴士,但沒趕上。下一班巴士要再等四十五分鐘才來,於是牧師請老太太到教堂裡等,避避風雪,也可溫暖一點。
牧師開始去搬梯子,把那張剛買的大桌巾掛到牆壁上,剛好蓋住剝落的地方。「感謝主!簡直太完美了!」牧師看著掛好的桌巾,滿意極了!
突然,他注意到老太太走到前面來,盯著桌巾,臉色發白。「牧師,你哪來的這張桌巾?」老太太問。牧師把前因後果解釋給她聽。
「你可不可以看看桌巾右下角是不是繡有EBG字樣?」老太太聲音顫抖地問。這正是這位老太太名字的縮寫。牧師檢查了桌巾的右下角,果然有這幾個字樣。桌巾正是三十五年前老太太在奧地利時親手繡出來的。
老太太跟牧師說:「三十五年前,我跟我先生住在奧地利,家境富有。納粹來了以後,我們被迫離開。我先走,我先生隔一個星期走。」「後來我被送到集中營,再也沒看到過我先生,也從此沒再回家過。」她說。
牧師聽了,要把桌巾還給老太太,但老太太卻要牧師留著給教堂用。牧師於是堅持開車送老太太回家,謝謝她的桌巾。她住在史塔登島,只有每星期到布魯克林區做清潔工。
幾天之後,教堂順利地在聖誕夜重新開幕。整間教堂幾乎全部滿座,音樂及氣氛都很好,很多人都說下星期天會再來聚會。禮拜結束了,有一個鄰居的老先生坐著還不離開,牧師認得他。
「牧師,你這張桌巾哪裡來的?」老先生問「我戰爭前住在奧地利的時候,我太太繡了一張這樣的桌巾,世界上居然有兩張這麼相像的桌巾!」他告訴牧師,三十五年前他跟太太是因為納粹入侵奧地利而分散的。
他要太太先離開,他隨後就走。沒想到後來他就被抓入牢裡去了。從此沒回家,也沒再見到太太。 牧師愣住了。「您能讓我開車載您去兜兜風嗎?」牧師問老先生。
「好啊!跟你聊聊我的故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老先生答。牧師把車子開到史塔登島一間公寓前,三天前他才送老太太回來的地方。他扶著老先生爬了三層樓的階梯,在老太太的門上按了門鈴。 牧師親眼目睹了一場感人的聖誕團圓。
這是一位美國牧師敘述的真實故事。上帝讓人團圓的方式實在大奇妙了!人海茫茫,尋尋覓覓,唯有上帝知道在哪裡。一個屋頂的裂縫,一對團員的夫妻。
誰知道你或許就是下位見證奇蹟的人呢?
當你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不要意氣用事,更不要發怒或是悲傷,
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呢?
或許因為你的汽車被刮,碰到你生命中的另一半呢?
或許因為你考試沒考好,在新學校碰到你生命中的貴人呢?
又或許因為你被人誤會沒有動怒,而被老闆拔擢為主管呢?
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情,當不如你意的事情發生時,仔細觀察看看,或許神蹟就在不遠的前方!
永遠用正面積極的心,來面對你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
📣【葉老師專屬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oUz7hDujJvczuk0_ex3Rw
📣【葉明修&葉家齊 分享園地】
http://line.me/ti/p/%40nss3624s
📣【幫您免費做睡眠檢測-iSleep】
http://www.isleeptaiwan.com.tw/
📣【每天準時收到葉老師優質文章】
https://line.me/R/ti/g/lVdOxmBhQn
路思義教堂整修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外島金門金水學校由水頭鄉僑集資於1932年興建,建築本體面積達631平方公尺,仿傳統書院採「回」字型的平面格局,均為一層樓高,是俗稱番仔厝的類型。當年華僑離鄉背井在南洋打拼、省吃儉用的僑民有的寄錢回來貼補家用,有的賺比較多錢的人就創建學校,而在興建建築物時為了光宗耀祖,就會捨棄傳統建築,反而會選擇中西合併或揉和南洋風的建築做為代表! 校門頂有兩小天使,上方有著「A」的字母,原來是望來這念書的小朋友人人都得A。這不是用台灣本土學校的「甲」,可見受西洋影響很大。整個校園是「回」字型設計,有著僑民期盼回鄉的意涵!校園中央是個講堂,外圍是教室,教室走到講堂的小階梯還有做檐廊,以防小學生淋到雨, 用蚵灰、紅糖、糯米建造而成了紅磚圓柱,這是蠻少見的樣式,而圓柱上下兩側為方型磚,代表著希望後代子孫在外做事堂堂正正,在家相處圓圓融融,當時的存德藥房扮演著幫忙匯款和寫信給遠方親人的角色,目前存德藥房還開著營業!到南洋打拼的僑民當時拿的行李箱,斑駁中帶有滄桑,彷彿在說著當時父執輩在南洋打拼的辛苦歷程! 走一趟金水國小,更能感受當時金門人生活的艱苦及南洋僑民對金門家鄉的思念,是個來金門必遊景點唷!民國94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依原貌重新整修設為展示館,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與其對家鄉的貢獻,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本館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與其對家鄉的貢獻,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展示內容可分為A、B、C三大區。
A區-內容包括:1.尋找出路2.金僑的海外生活3.僑匯通路與發展4.僑鄉的故事5.僑鄉婦女的處境
B區-內容包括:1.昔日教室重現2.僑鄉及海外的教育
C區-內容包括:1.水頭聚落風情2.水頭的歷史步道。
羅寶田神父 Bernard Druetto(1909年3月28日-1994年1月29日)出身於法國的方濟各會傳教士,曾於中國湖南及金門縣進行傳教醫療救濟等活動,1954年抵達金門島後,終其一生奉獻於金門島嶼上。1909年3月28生於法國馬賽的勞工家庭,父Glovnnannl Battista,母Franzino Maria-Glovanna,另有一孿生弟弟與與一姊姊。弟弟於出生20天後死於肺炎,母親將羅寶田帶往馬賽護佑聖母大教堂,獻於天主,懇求庇護。八歲父親更換工作,全家遷往義大利故鄉都柏林。十一歲進入修道院,十五歲畢業,加入都柏林聖方濟修院。於羅馬國際大學與聖安東尼大學進行七年醫學與神學嚴格訓練。1931年抵達中國,到湖南傳教,1951年被驅逐至香港。1954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夕早晨抵達金門島,一身聖誕老人裝束於碼頭上,卸貨、發放物資,對當時處於戰亂資源及於匱乏的島民大感安慰。1955年由金防部將於金湖鎮太湖旁的沼澤地提供羅神父50年使用權,羅神父於這片不毛之地一人(偶有官兵幫忙)親手建立教堂、臨時醫院等,教堂得一部分作為彌撒之用,另一部分作為病患收容所,開始他長達近半世紀的診療與物資發送等工作,一生皆免費進行醫療工作,對當時資源匱乏的島民來說,免於疾病與生命威脅,貢獻匪淺。1962年,為免金門西半島教友路途遙遠奔走,獨自親手於金城鎮建立另一座教堂——聖心堂,建設經費多於以書信向歐美募捐點滴留存,並於教堂內設立附設托兒所,於1969年毫無條件將聖心堂贈與耶穌會。1971年,右腿摔跤安有鋼條。1993年於查看燒毀教堂體力不支墜樓,腹部撕裂傷,右腿再度斷裂,經過一夜,隔日求診教友發現送醫。因牢獄期間胃部受損而長年胃出血,寒冬入夜間容易患發,持續43年,1993年高燒大病,一晚腹部劇痛大吐大洩後意外痊癒。於1994年高齡84歲仍堅持獨自騎乘機車往返不同城鎮舉辦彌撒,途中遇車禍,於車禍隔日心臟衰竭安詳離世。2005年羅寶田神父一手打造的山外天主堂由官方單位剷除,2008年金湖鎮公所規劃紀念園區的建立,於2010年羅寶田紀念園區落成,園區內保留部分羅寶田神父當年原始建物。部分人士認為移除原有天主堂的行為對於歷史紀錄與感懷神父上是一大損失。
護國寺管理委員會主委李其南說,護國寺依太武山、傍太湖,山明水秀,地靈人傑,曾經地理師斷云:「此寺建處乃金湖回龍地,廟地靈氣豐氣」。而護國寺供奉菩薩有求必應,十分靈驗,終年香火不斷,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於途。護國寺每年均會辦理法會,今年度消災祈福及薦亡法會一月十一日起至一月十四日舉行,各界信眾均前往參舉,護國寺住持釋自信法師也指出,護國寺長年均有大批虔誠信眾,每日到廟裡做早、晚課,虔誠修法祈福。他告訴所有信眾,善念、善心為首要,而人難免會有貪念但切莫有憎恨之心,否則一切的修法均化為烏有。
路思義教堂整修 在 明年見路思義教堂- 東海大學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教堂 將進行整修到明年,四周也圍起了護欄,在圍起來之前也看到教堂內部的座椅也拆除了,期待明年教堂再次開放之日,攝於2022/11/15、2022/12/27,Canon EOS R6,RF ... ... <看更多>
路思義教堂整修 在 路思義教堂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路思義教堂 (英語:The Luce Chapel)是一座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的基督新教禮拜堂,始建於1962年9月,並於1963年11月2日落成,為著名台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