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三的心情抒發
也許是時運不濟吧,這個禮拜第三次搭便車了。
搭的便車不是很舒服,搖搖晃晃的,
伴隨著警笛的刺耳聲,穿梭在馬路上的那種,
不下十分鐘就抵達終點站─有精神科的醫院,
姿勢多半是膝蓋或手肘正架著擔架上的朋友,
嗯,情緒比較激動的那種。
這次接到生命線轉報,有民眾疑似在家中燒炭,
但特別的是這個案件沒有同步通報119,
所以我與學弟華森便前往該址查看。
由睡眼惺忪的室友打開大門後,
室友指著一扇鎖著的木門打了個哈欠:
「她已經這樣哭一整個晚上了,」
「不就是一隻狗死了而已,到底在哭什麼。」
門後傳來歇斯底里的吼叫聲,
蹲在門外千說萬勸終於把門開了一條小縫,
我見狀便用鞋頭頂住門縫,把門推了開來,
一位妙齡女子穿著清涼趴在地上啜泣,
我請華森確認小姐的狀況,自己踏入房間查看,
初步是沒有看到燒炭的用品或其他危險物品,
便先以無線電向勤指初步回報。
但小姐的精神狀況很明顯不太OK,
華森輕聲細語安撫的同時,她卻更加崩潰,
開始伸手抓散落一地的藥丸往嘴裡塞,
嚷著「給我FM2、我要FM2」等語,
眼看阻止不了,只好撥打119請消防到場,
在電話裡跟消防學長說明須強制送醫的狀況。
三次了,這禮拜內,協助強制送醫,
熟練到上了救護車,會主動幫忙拿血壓血氧計,
大概可以幫忙固定後協助初步處理的程度。
經過三催四請,好不容易把小姐跩上車,
華森備妥資料後返所做自殺通報與通知家屬,
我則是陪同消防學長搭乘救護車護送就醫。
救護車打開警鳴器,一路狂飆前往精神科醫院,
躺在搖晃的擔架上,小姐依舊哭鬧不止,
一邊對著器材亂抓,一邊大叫:
「我爸媽都不要我了,你們也不要救我!」
「他們都叫我去死!那我就去死一死好了!」
「讓我死吧!我要死了!讓我死!!!」
穿著酒紅色工作服的消防學長握著她的手,
以平靜卻堅毅的語氣,看著她的眼睛說:
「放心,你不會死,因為我會救你。」
媽呀、太帥了吧!
聽到這句話,連身為鋼鐵直男的我都虎軀一震,
好像什麼少年熱血漫畫的劇情吶!
沒想到卻滿有效,小姐眨了眨眼,不再吼叫,
過沒幾秒鐘便閉上眼睛沉沉睡去了。
平安抵達醫院完成相關手續,
稍微招呼了一下急診室的護理師們,
趁學長們在填表單時先走到門口投了飲料機,
這是習慣,強送一次,就買個飲料請消防學長,
畢竟對警察來說,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卻是消防學長們的日常啊。
回程中跟消防學長閒聊一下,
比起救災,學長對救護比較有興趣,
被開車的學長譏笑,說他最愛跟精神病打交道,
我也趁機展現崇拜,關於他剛剛握著病患的手,
用誠摯的眼神說「我會救你」這句話。
「蛤,沒有啦…」學長不好意思地搔搔頭,
「我只是想嗆她,希望她趕快閉嘴而已。」
Well,效果差不多啦,
這篇單純分享一下被消防學長電到的經驗,
關於強制送醫相關的話題之後有機會再討論囉。
救護中沒甚麼機會拍照,找不到合適的圖,
只好找高中同學、原本是竹竿現在是巨巨、
同時也是「臨火無懼」的創辦人救援,
感謝 @guotuna
希望各位打火兄弟每次出勤都能平安順利。
#一線三的日常
#臨火無懼 #大備無謂
#消防 #警察 #一線三
Photo via @guo chi wei
Written by 一線三
Post by M編
跩妙漫畫 在 永康曾咖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端午節要幹嘛之釣蝦大決鬥>
這次端午節是久違的舒壓之旅
舒壓之旅的定義就是耍廢為最高原則
佛系起床時間+佛系行程+佛系餐點
這次選定的目標是宜蘭
找了間民宿後 租車跟某人慢慢開過去
逛完有點無聊又貴到不行的傳藝中心後
跟某人坐在車上想等等要去哪
「欸 附近一堆釣蝦場欸!」某人興奮的叫
於是
我們兩個就決定去釣蝦
路邊隨便選一間就進去
走進櫃檯 老闆問說有釣過嗎?
「這輩子第一次!」我跟某人像喜憨兒一樣對老闆笑
拿到釣竿後
老闆的兒子還很佛心的來教我們怎麼量池深跟調釣竿
我跟某人想說釣一小時試試看
結果只有我釣起一隻 還不知道到底怎麼處理蝦子
釣起來的時候我跟某人邊尖叫邊無助的左看右看
這時旁邊有個阿伯叼著煙 走過來教我們怎麼處理蝦子
後來我開始注意這個阿伯 靠北 釣蝦像在變魔術
那個手簡直魔幻之手
釣起蝦子後 拆蝦+上新的餌+拋杆 只要兩秒
就看著他叼著煙 一直拉一直拉一直拉
一個小時拉了十幾隻
面無表情 雲淡風輕 彷彿只是在挑海產
反觀我跟某人 兩個小時只釣到四隻
結束後就跑去跪在阿伯面前
請教他釣蝦之道
阿伯一聽我們兩個從台北來 人生第一次
重點是兩小時只有四隻
就拍了拍我們肩膀 說他從小六就開始釣蝦了
釣蝦秘訣 三招傳授
1.若遇浮標垂直下沉 默數十秒後以巧勁勾拉
2.若預浮標急速左右浮動 則直接勾拉不需遲疑
3.切忌情緒躁動 心靜則蝦起
「小兄弟 你就是太躁動了」 阿伯叼著煙對我笑了一下
我心理想說 你在旁邊拉蝦拉了30幾隻 我他媽怎可能看了不躁動
與某人可憐的吃了四隻680元的泰國蝦後
回家的路上
我邊開車邊回想師傅教的巧拉技巧
手在那邊彈來彈去
「明天要不要再來PK一下啊小廢物?」
某人在一旁問
所以今天 我們的宜蘭行又出現在釣蝦場
這次直接一人開一杆 比賽一個小時
而且只要釣到就拍照上傳曾咖郎
老闆看到我們兩個又來 偷偷地笑了一下
「你們用這個釣吧 比較會咬」老闆疼惜的看著我們
然後默默的打開櫃子塞給我們看起來很厲害的蝦餌
乾我們兩個散財童子 已經可憐到被老闆憐憫的境界
拿著老闆牌白蝦跟紅蝦餌 宣告這屆曾咖波釣蝦大賽開始
某人開始使出他的佳里獨家秘訣 「站著釣大法」
我邊暗自嘲笑邊等待
結果十分鐘後 某人默默的拉起一隻蝦
幹!!!竟然被這個莫名其妙站著釣怪人釣到第一隻
重點是某人還不敢碰蝦子 我還得當小弟幫忙拆魚鉤
ok 1:0 算她運氣好
五分鐘後
某人又拉一隻起來 我當下真的傻爆眼
她的表情已經是一種人生勝利組的跩樣
「欸小廢物 幫我處理蝦子」
於是我把我的釣竿交給她 邊幫他處理邊碎念
「我覺得一定是我竿子問題啦! 剛剛量.....」
講到一半 我蝦子都還沒處理好
某人用我的釣竿 又拉起一隻
我的表情已經從難以置信 變成嚇的花容失色
某人一臉跩樣的對我說
「我拉到有點麻痺了....」
幹 3:0 而且第3隻根本沒吃餌!
是一隻路過就被某人魚鉤勾上來的衰小蝦
於是我決定換個位置 把魚鉤放在某人魚鉤附近
「一定是你那裡蝦比較多啦 我剛.....」
說到一半 某人又拉起一隻
他面無表情的拉起來 看著我說
「親愛的 你剛剛要說什麼?」
「沒事 我....我乖乖處理蝦子」
拔鉤子時 想不到自己今日在宜蘭 竟然得到此般屈辱
已經4:0了 重點不是4 是我的0
後來 每次某人面無表情的拉動魚竿
我發現我就會用一種看師傅顯靈的感覺
這種劇情
根本就可以出一本叫「釣蝦王」的漫畫
而且我還是那個第一集就出現
超不重要的反派角色
我發現周圍的釣友也都在偷看這位
站著釣 不敢摸蝦 但瘋狂釣中的奇女子
想著想著 某人又起竿了
5:0
第一次體會到被屠殺輸到脫褲的感覺
這場遊戲已經從決勝負
轉變成我到底可不可以破蛋了
「釣蝦好好玩喔! 好有成就感欸」
「恩....你給我閉嘴」
眼看時間快到了
我這50分鐘以來別說釣 連被吃餌都很難
「欸欸欸欸欸欸!」
6:0 某人又拉起一隻
我已經心灰意冷 不帶情緒的幫他處理蝦子了
這時候 灰心的我突然發現
我們蝦網上面 有一隻超大隻的蝦子
爬在蝦網外面 超大!
是老天爺在憐憫我嗎 派給我這隻蝦子天使來破蛋的嗎?
「欸我找到我今晚的第一隻了 」
我手拿著魚鉤 跪在池邊 把餌放在大蝦旁邊
大蝦夾了我的餌 我緊張到聽到自己心跳聲
希望蝦大哥行行好 吃一下 讓我勾一下 有一隻比較不丟臉
結果大蝦把餌往旁邊一丟 看了我一眼 就游進池底
好像在跟我說「廢物 想靠我破蛋?」
正當我一怒起身 想跟某人抱怨這隻臭蝦時
某人站著看著我 手裡拿著一個東西
7:0
一個小時 某人釣了7隻蝦
「欸我.....是不是有點強啊」
我當下黯然宣布退出釣蝦界
「欸小廢物 」 某人拍了拍我肩膀
「幹嘛?」
「不要失落 我可以收你為徒啊^_^」
我決定將6月22日定為國立蝦辱日
跩妙漫畫 在 捷傑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長 #激推 被影評丹眼看電影看透透👀
「他們齊聚一堂,或拳打腳踢、或唇槍舌戰,簡直每一幕都可以做成一張梗圖(meme)。他們一本正經說幹話的崇高功力,讓人看了也拍案叫絕、大快人心。」
#大叔們的日常幹話正常發揮中🔜首周時刻表︰http://bit.ly/2qX2cMZ
《#史達林死了沒?》The Death of Stalin:
以笑鬧嘲諷進入那不忍直視的殘酷歷史
這部被俄國政府全面封殺的政治禁片《史達林死了沒?》,絕對是上一波獎季最被輕忽的高質量作品。這部片在去年底即承接著影展的廣大好評,於英國風光上映,後續也在當地獎季闖出不錯的成績:不僅在英國獨立電影獎入圍 13 項獎項(最終獲得最佳男配角、最佳選角等 4 項大獎),更在英國奧斯卡(BAFTA)入圍了最佳英國電影、最佳改編劇本等兩項指標性大獎。
一部以冷戰鐵幕之後的蘇聯政治角力為題材的黑色喜劇,竟能闖出如此名堂,更在爛番茄影評網上累積出 96% 高度一致性的好評價,其原創性、可看性、娛樂性,及電影意涵,自然是有其獨到之處。本片極盡可能地,用各種荒腔走板和令人發噱的方式,呈現出當時肅殺而慘烈的高壓獨裁政治氛圍,藉以端出一盤充滿各種衝突感卻也容易下嚥的黑色喜劇。
改編自法國的同名漫畫,故事環繞著蘇聯獨裁家史達林晚年至死後這段權力真空時期,各種政治角力的風雲暗湧。大家的歷史課本都有介紹過赫魯雪夫,卻鮮少告訴我們史達林之後,曾出過一名短暫的蘇聯領導人馬林科夫。而電影就把握了這段較不為人知的黑暗歷史,將之改編為一個類似《#八月心風暴》的家庭親情劇,又恰似《#我們的辦公室》這種辦公室日常劇碼的劇場感濃厚作品。
儘管角色眾多,政治歷史時局雜亂,但其實這部片異常淺顯易懂,劇情的前進動力取決於角色們之間的爭權奪利和爾虞我詐,各種官場上常見的阿諛奉承和暗中背刺全都展現得淋漓盡致。在片中,我們可看到這幾位政府核心高層人物,被刻劃成一個個有勇無謀、見風轉舵、言不由衷的政治棋子,每個人都只是盡力在國家機器中稱職扮演他們的角色。每個人最大的願望,就只是能夠在這樣權力的遊戲中生存下去而已。而也就凸顯出政治這齣鬧戲,是充滿了如此多的無可奈何以及將錯就錯了。
本片為蘇格蘭導演 Armando Iannucci 第二部執導的長片。由牛津大學畢業的他,曾以電台和劇院起家,後以創作並編導美國 HBO 的政治喜劇影集《#副人之仁》(#Veep)一炮而紅。該劇目前已拿下 17 座艾美獎,飾演劇中副總統女主角的 Julia Louis-Dreyfus,也破記錄地連續六年獲頒艾美影后。因此,這名導演的喜劇功力早已圈了不少影迷(如我)。他擅長發掘各種符合角色的損人方式,不管是低俗謾罵或高端諷刺,創新多變的程度絕對是令人大開眼界。
導演作品中的另一個特色是他常透過群戲來激發演員集體即興的自由創作,在本片也不例外,因此角色之間的互動和喜劇節奏,可說是渾然天成、自然流露。導演也明智地決定不要求演員們以蘇聯腔的英文演出,除了避免了尷尬的刻板印象危機,也讓演員們的本色演出更加遊刃有餘。在卡司中雖然似乎沒有一線明星,但幾乎清一色都是硬底子劇場/電視演員,看著他們齊聚一堂,或拳打腳踢、或唇槍舌戰,簡直每一幕都可以做成一張梗圖(meme)。他們一本正經說幹話的崇高功力,讓人看了也拍案叫絕、大快人心。
主要角色包含史達林副手—馬林科夫、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赫魯雪夫,以及秘密警察首腦—貝利亞。懦弱而無能的政治傀儡馬林科夫,由《#透明家庭》的 Jeffrey Tambor 演出,他曾以此劇成為第一位獲艾美獎肯定的跨性別演出。碎嘴叨絮卻城府極深的赫魯雪夫,在這邊由《#海濱帝國》的知名美國演員 Steve Buscemi 突破性演出。角色比較單一的「反派」貝利亞,則是交由長年投入劇場的英國演員 Simon Russell Beale 詮釋,確實有帶出秘密警總的無情和扭曲。
另外亮眼的也包含曾飾演跩哥馬份的爸爸魯休思的 Jason Isaacs,這次以自己的蘇格蘭腔扮演起威風凜凜的元帥朱可夫將軍。史達林的兒女則分別由《#刺客任務:殺手47》、《#國土安全》的 Rupert Friend 及《#鳥人》、《#勝負反手拍》的 Andrea Riseborough 飾演,都是可圈可點的配角,特別是前者的醉漢形象,有別於過往帥氣冷靜的角色。
熟悉這位導演的影迷,對這部片絕對不會失望。他依然帶來了他拿手的政治洞見與針砭,以瘋狂的鬧劇情節烘托出更加瘋狂失控的政治現況。放眼現今世界的政治舞台,極端主義興起、政府公信瓦解,就連在台灣,最常被拿來描述政治的字眼,不外乎是作秀、演戲、口號。本片以極端的嘲諷,試圖戳破政治一直以來高居廟堂、神聖不可褻玩的表面假象。現實往往比虛構故事更加癲狂,在喧鬧的塵埃落定之後,警示意味也不言而喻。
電影以一場(造假)的音樂會作為開頭,也以眾角色們平靜觀賞一場音樂會作結,藉由精妙的安排,暗喻了這一派和諧之下僅是一場戲。那些官場腐敗、權謀勾結、反叛政變,在戲中成為了無哩頭的兒戲;那些政治迫害、逼供暗殺、白色恐怖,也只是作為笑點或成了尋常不過的背景活動;各種造假、酗酒、醜聞、性侵,更是刻意被淡化為片中的花絮。也許正是因為過去歷史(與現今仍在上演)的這些罪惡是如此不堪入目、不忍直視,才更適合以喜劇作為包裝;正如《#美麗人生》一樣,對於這些人性的醜惡,也許我們可以以另一種角度來切入,淡淡的哀愁也自然會帶出那歷史的重量。
-
The Death of Stalin #TheDeathofStalin
捷傑電影
台灣已於 4/27 上映
預告︰https://youtu.be/TGGJ4of8a9E
首週時刻表︰http://bit.ly/2qX2cMZ
上映戲院表:
台北|誠品電影院、信義威秀、喜樂時代、真善美
桃園|SBC星橋國際影城
台中|華威
台南|真善美
高雄|M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