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實施邊境管制
新住民家庭面臨瓶頸
邊境開放標準不明確
專案入境程序不透明
嘉瑜呼籲指揮中心釐清】
台灣是一個文化大熔爐,無論是新住民(下稱外籍配偶),甚至是新二代,都為我國的土地注入許多養分,是我國成長茁壯的要素,然因邊境管制下許多外籍配偶因缺乏居留證,導致無法入境照顧家人;另外,針對邊境開放的標準不明確、申請專案的程序不透明,嘉瑜呼籲指揮中心應於記者會中明確釐清!
依據內政部移民署資料顯示,關於跨國婚姻家庭——外裔配偶(歸化我國)、外籍配偶(本段指持有外僑居留證及永久居留證人數),數量上以越南為最多,計111,462人,占19.59%;印尼次之,計31,005人,占5.45%;菲律賓為第三,計10,478人,占1.84%;泰國位居第四,計9,507人,占1.67%;日本名列第五,計5,623人,占0.99%;柬埔寨為第六,計4,346人,占0.76%;韓國位居第七,計2,063人,占0.36%。
然我國 #實際上外籍配偶人數遠遠超過上列數據,我國具外籍配偶身分人數與持有居留證之人數不成正比;依據7月26日新聞稿,外交部駐外館處持續暫停受理各類簽證申請,目前持有效停留簽證、居留簽證者於該期間也暫緩來台,因此外籍配偶未具備居留證者,因邊境政策無法入境台灣,導致許多外籍配偶即使在台灣已有結婚證明但尚未取得居留證者,仍然無法入境。
👉外籍配偶受限於下列邊境政策無法申請各類簽證:
➤109.03.19外籍人士暫緩入境
➤109.06.24外籍人士依循申請簽證
➤110.01.01外籍人士暫緩入境
➤110.03.01外籍人士依循申請簽證
➤110.05.19外籍人士暫緩入境
依照外交部領事事務局110年7月26日新聞稿表示:「因 #緊急或人道考量,如奔喪、探視病危親屬等重大事由急需來台,經報獲指揮中心專案許可後,才能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簽證,所有入境申請都要經過主管機關向 #指揮中心提報專案申請核可同意 。據嘉瑜了解,目前提報的專案申請分為親屬專案申請、工作專案申請、境外生專案申請,在親屬專案申請以奔喪、新生兒出生可以申請,親屬重病、家庭團聚、台籍配偶懷孕不核准申請。
據陳情人所述:「國內外籍漁工、高科技人才……等配偶可透過工作簽證或專案入境,外籍學生亦有教育部專案,為何取得我國合法結婚登記國人之外籍配偶未能納入?」 外籍配偶在疫情期間依親面談的期程被暫停,因此在與家人相聚上,面臨遙遙無期的等待。即便指揮中心在記者會表態「外籍配偶個案申請採緊急人道入境允予放寬」,但陳情人實際申請專案入境卻四處碰壁、求助無門。
嘉瑜認為,跨國婚姻家庭之一方配偶(外籍配偶)向外交部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簽證專案標準不一,實際申請求助無門,根本看得到卻吃不到。嘉瑜質疑程序上撲朔迷離,申請專案的標準為何?另外,外交部截至110年8月中旬已辦理約200件緊急人道案件,人道的標準認定又為何?
🔺嘉瑜建議指揮中心:
#擬定邊境入境開放的標準及時程 #透過記者會說明專案申請的流程及窗口
➤邊境開放標準明確化
嘉瑜建議指揮中心明確向大眾指出邊境開放的標準,並且透過記者會說明為何部分族群可以申請入境,部分族群又無法申請入境,政策決定的科學依據是什麼? 疫情降到什麼程度會調整邊境政策?
➤專案申請程序透明化
對於專案申請的窗口,隨著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負責的主管機關也隨之變化,指揮中心應明確對民眾說明專案申請之窗口,而不是讓民眾求助於行政機關,遇到互踢皮球的情狀!
🔺嘉瑜發函建請衛福部提供外籍配偶家庭協助
嘉瑜於日前發函,建請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針對外籍配偶無法入境我國之個案,在必要時主動給予其家庭協助,而非被動式等待個案申請。配偶因為疫情邊境管制無法入境我國,家庭可能面臨「偽單親」的狀況,此時獨自承受照顧小孩的心理、經濟壓力,稍有不慎即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又因近期開學,孩子若因家長工作忙碌疏於照顧,將會對人格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衛生福利部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內政部移民署
✅相關報導
2021.9.1外籍人士入境卡關!500對跨國伴侶成牛郎織女 指揮中心要求外館一定收件審理(蘋果新聞)
https://reurl.cc/EnqWXk
2021.8.25跨國夫妻、伴侶「入境無門」 指揮中心:將採個案放寬(聯合新聞網)
https://reurl.cc/yE5okD
2021.8.25邊境嚴管淪夾心餅乾 異國戀夭折、辭去工作來台仍遭擋(聯合新聞網)
https://reurl.cc/YOMGeD
2021.8.23邊境嚴管「緊急人道」標準不一?被指獨厚歐美日外配(自由時報)
https://reurl.cc/XWOpqe
跨國同婚居留證 在 孤讀者的航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20,我最喜歡的10本書 】
在這個疫病之年,我自己也面臨了悲傷的離別,或許也因為如此,這一年我重拾許多大部頭的小說,在這種動盪不安的時代,沈浸於某個不同於現在的國度與時空,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撫慰,藉由這些作家細膩與感性的文筆,我暫時忘卻了當下的恐懼與憂鬱,從這些同樣面臨人生關卡的角色中,獲得了繼續好好生活的動力與勇氣。
2020年我一共讀完了50套書,雖然量不多但大部分都很喜歡,所以也是經過一番掙扎才挑出了我的Top 10,以下排序僅為閱讀順序,無關排名:
《#心向群山》—羅伯特・麥克法倫
一開始是因為吳明益推薦而找來讀,沒想到會如此令我愛不釋手。雖然我並非愛爬山的人,然而對於山景的神秘,以及那些不畏懼高山凶險、而前仆後繼前往冒險的人,我是充滿好奇的。作者兼有文學的感性與科學的理性,將橫跨數百年的登山史寫得令人讀來津津有味。有些景色的面貌與氣味,的確是到過現場才能如此栩栩如生地描繪,然而若沒有人文素養的累積,恐怕也無法以如此優美而精準的文筆勾住人心吧。
《#鬼地方》-陳思宏
好久沒有讀到一本令人感到酣暢淋漓的台灣長篇小說。陳思宏的文筆遊走於人鬼之間,如此犀利又魔幻,將台灣家庭裡會發生的各種「鬼故事」都如此生動地描繪出來,讓你上一秒還因他的幽默與情節的荒謬而笑出聲來,下一秒又為這家人與時代的悲劇而淌下淚來。正如同每個鬼故事中,人總是比鬼更可怕,這本書也不例外。然而這樣的鬼地方是家鄉,這樣可怕的人是家人,不管你逃到多麽遙遠的地方,總有一天還是必須回到這裡,而書寫是一種除魅,讓我們一層層剝去謠言與假象,即使這過程會令我們被辛辣的現實給嗆出淚來,也無法迴避。
《#女神自助餐》-劉芷妤
正如同本書扉頁裡寫的:「本書情節並非純數虛構,如有雷同,我很遺憾。」在這八篇故事裡,有著台灣女生日常會遭遇的種種苦惱與創傷,有的隱晦迂迴有的則如此坦露直白,就像是不同女孩在面對相似傷害時也有著相異的應對方式。然而作者劉芷妤並不想藉由這些故事控訴什麼,她反而是誠實面對自己內心深處也殘存的「厭女情結」,故事裡的女孩們不斷剪裁自己以適應這個社會,那些掙扎與妥協有時候一點也不符合女性主義者的政治正確。透過一次次訴說,一次次的經驗共享,即使這些令人難過的事情仍無可避免地持續發生在社會的角落,但只要有更多人明白這些事情背後所造成的傷害,那麼有一天,這些受傷的靈魂是否都能得到身旁人的擁抱,哪怕只有一個人對她們說,「我懂,這不是妳的錯」,都好。因為如此,讀完這本書的我沒有感到無可奈何的憤怒,而是一種希望與反省,期望自己有天能夠成為那個伸出雙手擁抱他人的人。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合著
第一次看不同作家就同一主題接力寫作的小說,覺得頗新鮮,更何況作者們橫跨了台、日、港三地,藉由不同文化如何看待與「筷子」相關的禁忌與詛咒,的確很有意思。而一向對靈異題材有些苦手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並未被驚嚇到,我想是因為故事更著重在人性的善與惡上,而不純粹在賣弄恐怖的關係吧。第一次看不同作家就同一主題接力寫作的小說,覺得頗新鮮,更何況作者們橫跨了台、日、港三地,藉由不同文化如何看待與「筷子」相關的禁忌與詛咒,的確很有意思。而一向對靈異題材有些苦手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並未被驚嚇到,我想是因為故事更著重在人性的善與惡上,而不純粹在賣弄恐怖的關係吧。
《#夕霧花園》-陳團英
有別於過去我大多是先讀原作才看翻拍的影劇,這部反其道而行,因為林書宇導演的關係而先看了電影,過了約半年才讀小說,雖然兩者的故事呈現有些許出入,但兩個版本都各有令我喜愛的地方,而比起電影聚焦在有朋與雲林間的愛情故事,小說放了更多篇幅在歷史的描寫上,在戰爭與殖民的殘酷下,仍有些許人性微光照亮了黑暗,也因而使得跨國相戀的男女主角間,除了相知相惜的溫暖,更有著難以言喻的國仇糾結。而正如作者陳團英在自序中提到,在撰寫這樣的小說時步調快不起來,而正是因為他不疾不徐的細筆刻劃,讓我們在紙頁間可以看見一座美麗的花園躍然而立,看見一個女孩在殘酷的經歷下如何生還與復原,看見一個男人在耐心打造園林的同時也修補了自己與愛人的靈魂。我們身為讀者何其有幸,能僅僅透過閱讀,就可以不受傷害的走過這樣一趟療癒之旅。
《#2月20日的秘密會議》-艾希克・維雅
很難定義這樣一本書,如此舉重若輕,在輕薄的篇幅中乘載著如此沈重的歷史,但又不僅僅是史實的記述,作者艾希克運用文學的妙筆,將原本不被重視的歷史片段,以小說的戲劇性重生,讓人得以從中讀出其中的荒謬。當世人大多將那場大屠殺的責任放在納粹與希特勒身上時,他卻將目光放在屠殺前的情景,災難並非一夕之間就爆發的,而是當大家都不在意且別過視線的時候就在悄悄醞釀,極權總是如此反覆試探眾人的底線,直到他們再也無所畏懼。正如書介上所說,「希特勒只有一個,背後的惡魔卻有許多個」,而這些資助他的企業至今仍未得到制裁,不免讓人感到正義的廉價。如果說2020年有哪一本書撼動了我原本的人生價值,這本書當之無愧,相當推薦所有的台灣人都應該找這本書來一讀,才懂得珍惜手中這得來不易的自由,並體認到唯有依靠自身的強大才能真正抵禦極權的侵犯。
《#傲慢與善良》-辻村深月
身為珍‧奧斯汀的書迷,一開始就被書名給吸引,還有封面的slogan:「懸疑戀愛小說」也很打中我,因為對於單身多年的我而言,戀愛與人心有時或許比兇殺案更燒腦懸疑。故事從女主角真實疑似被跟蹤狂襲擊而消失的疑案展開,真實的戀人架在一路追尋真相的過程中,也同時揭開了真實在婚戀市場中苦苦掙扎的樣貌。小說從一開始透過不同角色眼中呈現出女主角真實的另一面,再到真實自身的辯駁與反擊,是這本書後段最為精彩的地方,也讓這樣從冰冷現實出發的小說,最後能有個溫馨的收尾,作者辻村深月的功力與野心可見一班。
《#殺戒》三部曲-尼爾・舒斯特曼
若不是在閱讀群組中看到許多人的推薦,以這個略顯中二的書名以及三部曲的厚度,我就要錯過這樣一個內容高潮迭起卻也極富省思意義的小說了。探討永生的故事並不少見,將主角設定為死神的作品也不算新鮮,但這部被定義為「YA」的小說卻從開頭就展現了宏偉的世界觀設定,更值得稱許的是作者並不耽溺於設定之中,在情節的鋪陳及人物的描繪上也毫不馬虎,讓人從翻開第一頁就徹底被這個世界給吸引,心繫主角們的未來,不一路看到結局就會非常難受,所以誠心建議請將三本書都借/買齊後再開始閱讀。作者藉由極端的設定,將原本枯燥的生死哲學以及道德危機,透過角色們的奇遇與交互論證,讓人在沉浸於故事的同時,也與主角們一起走過了這條並不簡單的思索之路。
《#柏青哥》-李珉貞
《柏青哥》是以在日朝鮮人三代為主角的小說,作者以細膩的文筆慢慢刻畫女主角順慈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與人物的增加,到最後讓人為了書中這些因為戰爭而有國歸不得,還有在故鄉卻始終被斥為異國人的在日朝鮮人感到深沈的悲傷,他們明明是在日本出生成長,可以講得一口流利的日文,卻仍然只能拿韓國護照,在日本每三年必須更新一次居留證的羞辱……「歷史辜負了我們,那又如何?」他們不是推動歷史進展因而青史留名的大人物,這些在史冊上無名的平凡人,面對歷史的動盪只能無奈接受降生在自身的命運,然而他們始終都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無論世界怎麼變化,主角一家人謹守著自己的原則,努力的活著,因為他們要證明出身與血緣不是一個人的全部。
《#懂也沒用的神秘旅行》-金英夏
在2020年讀外國遊記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然而金英夏這本散文集談的並非個人旅途見聞,如同韓文原書名「旅行的理由」,他是企圖透過一篇篇文章整理與思索自己為何如上癮般的熱愛旅行。對他來說,寫小說也像旅行一般,他能浸淫在一個想像中的國度裡,在那裏面沒有現實的瑣事煩心,而是一切都存在著秩序,出發與回歸都由自己作主,彷彿從命運手上拿回了自己人生的主導權。最後他說,人生也是一趟單程旅行,如此一想,那些在我們生命中來到又離開的人與物,也都像是過客一般,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交會時盡情地款待對方,或許就能讓離別的痛苦降低吧。2020年以這本書作結,期望2021年,我能再次踏上一場充滿意外與驚喜的旅程。
跨國同婚居留證 在 部長與部長的部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知道未來可以期待什麼是很痛苦的事|
如果說我們貪戀台灣的什麼,那叫「愛情」,是我們在台灣遇到的愛,是我們留在台灣的最大原因。
—————————————
週末專題 ✈️ #關於愛與團聚的故事
作者:琳琳 (來自波蘭)/編輯:簡至潔 -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有了安全和穩定感,個人、伴侶、社會才可以發展,這點無人可否定。
我來自歐洲很保守的國家,二年前到台灣讀書,在高雄認識了優秀、能幹、也讓我感覺驕傲的璇璇,我們已經穩定交往兩年,同居一年多。
為了璇璇我決定留在台灣,並努力找工作,希望可以申請到工作證留在台灣,雖然我有國外碩士學歷,但我畢竟只是社會新鮮人,很難找到符合政府對外籍專業人才的工作(註1)。
此外雇主僱傭雙方都有很多勞動相關的限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可以幫外國人申請簽證。在台灣,如果沒有居留證,很多基本權利都沒有,甚至不能在圖書館辦借書卡。
陌生人常常問我:「在歐洲不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嗎?」當然會,我會講四種歐洲語言,有歐盟身份,可以在28個國家工作,不需要簽證,沒有什麼限制,薪水也會比台灣高得多。「那為什麼這麼想留在台灣?」因為璇璇!她值得這一切無奈和失落。
碰上了真愛才發現我可以多麼犧牲,不知道未來可以期待什麼是很痛苦的事,但我們知道,我們期待未來有彼此的愛,我們期待一個美麗的未來。璇璇給我完全的支持,我也對她感到抱歉,因為自己不能給她充分的安全感,希望台灣政府可以在這一塊幫助我們。
如果有辦法跟璇璇結婚,依親居留,就不會有這些勞動限制,不會面對沒有工作的經濟恐慌。我們的關係跟異性戀關係沒有兩樣,我們也希望有安全感,享受同樣的權利,省錢買房子、養寵物、旅遊、照顧彼此。
央求別人同意我們兩個人的幸福是不應該的。
註1:依照勞動部106年8月14日勞動發管字第10605154981號公告,外國人受聘僱從事專門性技術性工作(A類),月平均薪資不得低於新臺幣47,971元。除非受聘於學術機構擔任研究助理,則學士學位每人每月平均薪資不得低於新臺幣31,520整,碩士學位每人每月平均薪資不得低於新臺幣36,050元整。
▎
#關於愛與團聚的故事 是由伴盟與臺灣跨國同婚平權聯盟合作推出,藉由跨國同性伴侶的自主發聲,提醒國人跨國同婚一日未過,戀人們一日無法安歇。
✍ 支持跨國同婚募資計畫: tapcpr.org/i/seausoon
🔗 報名線上課程「跨國同婚倡導的初步策略」: reurl.cc/1xeAvY
📬 如果你也是跨國同性伴侶,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 reurl.cc/20Evq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