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下我兩週前,在操場跑馬拉松的補給方式,給有興趣的大家做個參考。
首先根據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書中敘述,根據天氣狀況不同,跑者每個小時會因流汗而損失 500~1000 毫升的水。而當損失的水超過身體體重的 2%(以 60 公斤的跑者為例: 1.2 kg), 就會對運動表現有直接的影響。
而除了水以外,另外一個重要的補充則是醣類。身體能夠儲存的肝醣有限,跑一場馬拉松依個人能力不同,扣除本身肝醣儲存量 (依體重不同可儲存 800-1200 大卡) 之後,仍會有約 500-1000 的能量缺口。在運動中適時補充能量,可以有效延遲撞牆的發生。
因此,菁英選手的補給策略常是每五公里,補充 8oz (約 240ml) 的水,以及 100 大卡的能量,能量來源常見有兩種,一種是固態的能量膠 (每條 100 大卡),另一種是直接在飲料中攝取。後者的好處是可以一併攝取水分,不過不同馬拉松賽事的運動飲料,常常因配方不同而難以掌握,要特別注意。
我這次因為是跑操場,所以第一次有機會自己準備能量飲料,我使用的牌子是 Maurten Drink Mix 320. 溶在 500 ml 的水,可以提供 320 大卡的能量。我一共準備了三罐各 500 ml 的 Drink Mix - 總共提供 1500 ml 的水,以及 960 Kcal.、以及若干的電解質。另外每一罐飲料,我自己加了各一片咖啡因片 (100mg*3) 此外,也準備了 2 條 GU Gel, 以備不時之需。
依我的體重,應該算是準備多了,不過當天的計畫就是能喝得下就儘量喝。最後跑完一場 42.195 公里的馬拉松,總共補充了 1200 ml 的水,以及 700 大卡的能量。
可能是當天氣候並不熱,儘管保持每 20 分鐘喝一次水的頻率,不過喝的不算多。最後補水頻率有增加,不過跑完還是剩下 300 ml 的飲料。(賽後就喝掉了)
幾點要提醒的:
1. 這次因為是操場上繞圈,所以才有"榮幸"使用自備飲料,大多數我參加馬拉松比賽,身上會帶 6~7 條能量膠,每 25 分鐘吃一條,搭配官方水站使用。水站平均會進去 8~10 次,也就是 4~5 公里一次。
2. 無論是哪一種補給方式(能量膠、飲料、或其他),賽前一定要提前適應。許多人練習的時候不願意、或捨不得花能量膠的成本,但如在比賽的當下才發現腸胃不能適應,就會有肚子痛或是消化不良的風險。
3. 咖啡因對於運動表現,個人認為有效。不過每個人依生活習慣及使用習慣不同,可以調整咖啡因攝取的份量,個人經驗是不超過 400mg 為主, 超過可能會引起心悸。如果平時不喝咖啡的,那也比賽也少用咖啡因比較保險。
4. 並不是有適時水分及能量補充,你就不會撞牆。水分及能量補充只是跑好一場比賽中,環環相扣的幾十項項目中的一環。除此之外,平時的訓練方式,比賽的配速策略、心態等等,都是能否跑好一場馬拉松的關鍵。
---
最後必須強調:每個人需要的補給,可能會因為個人體重、天氣、賽事路線等狀態而有不同,在此提供的只是我自己幾年下來的經驗(還有一點書本上的知識)。在參考之於,最好能夠依照你的體重、跑步速度、流汗速度、以及溫度等,計算需要的水跟能量。
比賽中要煩惱的事已經夠多了,這種能提前做好功課的,就不要等到臨場再煩惱。知道了幾分鐘要補多少,正式上就只是照表操課,幾公里到了就吃什麼、喝什麼,心裡有譜就不會慌。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大家也可以互相留言分享自己習慣的補給方式,例如喜歡的能量膠或是飲料、特別喜歡的牌子或口味。我也能從你們身上學到一些!
—
*本文沒有贊助 :) 我知道能量膠很貴,但在比賽中,它真的比珍奶有效。(看向隔壁棚)
#馬拉松補給
#能量膠
#運動飲料
跑馬 能量膠 在 余文彥 Wen-Yen 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文很精彩,一定要深入其境地跟著Lou讀一次!
===
引述內文最後一段:
「最後感謝IR Sports跑創,IR讓我的有限變無限!明明是個跑步訓練營,卻在短時間讓旱鴨子拿到鯨魚證、同時完成雙塔。
謝謝文彥教練用心並具「多元化」的訓練,感謝整個IR教練團隊(Neil、Ada、冠帆)指導;尤其是Ada教練,每天盯我數據,溫柔又犀利的給予方向 。」
===
我也沒想過跑步訓練營可以完成這麼多元的任務.... 😅😅😅
拿到鯨魚證、完成雙塔 都沒有我的功勞(因為既不懂游泳、也不懂騎車XD)要感謝IR教練團隊以及Lou願意信任我們,有勇氣、大膽嘗試、細心規劃,總是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越跑越勇敢
#有限遊戲vs無限遊戲
#IR跑創運動
為什麼一日雙塔?
跑團開訓後腳依舊還未痊癒,
日日等待,耐心像沙漏般傾瀉的細沙,但也不想重蹈覆徹的帶傷訓練。
因此與教練討論後將跑步訓練改為游泳、騎車為主,跑步為輔。
我是一枚旱鴨,同時已許久沒練車,
所以設定目標為:游泳_考取鯨魚証、騎車_完成一日雙塔
關於雙塔訓練:
共六週,大部分里程落在中間四週,
總計外騎約871公里(山路佔1/4);
另,七次不同內容強度的功率課。
過程中測試了五條車褲、二種輪組、多種營養、補給品。
最重要是找尋屬於自己在不同路段的「有氧騎乘區」,
並思考不同狀況下的騎乘策略。
前置作業:
裝備
1. 「前車燈」共準備五顆,車上架設四顆,最後一顆“防水主燈”事先充飽抵達高雄時直接替換。(前車燈內容:防水主燈1000流明*2、廣角燈800流明*1、左下前燈500流明*1、右下前燈500流明*1)
2. 「後車燈」四顆:(一顆閃+一顆常開)*二組,高雄撤第一組上第二組。
3. 安全帽小燈
4. 「反光條」:貼輪組、安全帽、前車袋
5. 「魔鬼氈」:加強固定所有車燈、配備,避免路上撞擊彈跳
6. 內胎、挖胎棒、隨身打氣筒
7. 水壺四個:(一水+ㄧ櫻桃汁飲)*二組,一組隨身,另一組放補給車。
8. 補給三套+備用補給:補給三套(咖啡因+bcaa+能量膠六個)*三組,一組隨身,另二組放補給車(中部拿一、高雄拿一)。備用補給(羊羹三組、能量包)
9. 卡鞋、車襪、小帽、袖套、手套*2:氣象顯示出發時會下雨,所以可在中間點替換。
10. 行動電源二顆:一顆隨身、一顆放補給車
11. 各式電源線:車後袋
12. 保險
出發前
1. 前一週:減量,休息
2. 前五天:運動按摩
3. 前一天:肌貼
出發前幾日,熱心的鐵人巴拔問我要不要換Cadex輪組,內心掙扎一下,因為知道換了Cadex輪組速度會提升許多,我也喜歡那套輪組。
但考慮那套輪組只練三次,一但換輪組連煞車皮都要換,到時路上破胎會沒輪可換,也無法裝回自己的輪組;再者,萬一側風太強,對板輪熟悉度不夠,掌控不好容易出事,尤其屏東落山風那段是我擔心的;所以只能割愛放棄!
跑馬的人都知道,真正馬拉松在三十公里才開始;而我認為高雄以後才是真正雙塔的開始。因為那代表在一晚沒睡的四百公里後,你即將進入另一場漫漫長夜的一百多公里,在前頭等待你是坡、側風、甚至如猛獸般的落山風、與黑暗。
於是整體策略:用自己最熟悉的工具,不求快、求穩。
告訴自己:「跑馬沒人在停的,都是邊跑邊補給,你就當在車上跑馬,反正身體很習慣這樣的補給方式。」;如果有速度差不多的人(集團)可跟便跟,若無,就照自己的速度有氧跑(騎);速度不用快,只要不停、穩穩的以時間換取里程;若有風、有坡則順勢而為,如綠蠵龜配合大海的律動前進,運用你現有唯一的工具「耐力」完成雙塔。
當日抵達富貴角一片黑,天空如氣象預報般的正在飄雨。
檢查裝備發現前側車燈500流明一顆不亮(立刻拆下減重)。
十分鐘後卡鞋踩空水溝,整個人向前噴出,心想:「隱形眼鏡不在身上,如果這副有度數破掉就麻煩了!」
雖然這不是“比賽”,是場自我挑戰的“活動”,
但還沒出發就犁田,感覺“氣”就怪怪,很像在牌桌坐到風水不好的位置,手氣很背。
摔得狗吃屎的我躺在地上,急忙伸手抓住眼鏡檢查,
「呼!」不禁笑了~「太棒了!沒破。」
小心爬起,發現之前在山上練越野也累積了一些「噴出」經驗,所以沒大傷。
但才拿到的鐵人拔巴風衣袖口竟破了,
左腳也有一塊蠻大的皮肉傷正冒著血。
當時趕著準備出發,所以稍微用清水處理後,鐵媽加油團中的朋友拿了一個沒看過的藥膏供我厚敷(而血依舊從藥膏中持續流出),就這樣,沒多想的啟程雙塔,出發至廖添丁廟。
黑夜中,我依舊選擇減速通過每段無人車來往的紅燈,
本來時速就不特快的我與前面主集團越拉越遠,中間還烙鍊(…“氣”真的怪。),幸運的是遇到車友主動停下協助把烙鍊處理好,在那之後共騎小聊,中間問了他三次名字。
後來又遇見另一位上坡我超他,平路他超我的車友,我們像電玩人物不停來回錯身,過程間他告訴我他車上那組板輪CP值超高,我若有興趣他可以介紹老闆。
但最後我的記憶就像小丑魚,這段路的相處時間太短,
記不住問了三次的名字,也記不住板輪名稱。
廖添丁廟後嘗試跟幾位車友形成小集團出發。
集團時速三十七到四十左右,這樣的速度對我不是“有氧”騎,比較像“節奏”騎;衝了一段有人爆胎停下等,約五分鐘後再度出發(當下身體感覺又更累),於是邊騎邊思考後,決定到永安打聲招呼後便離開,遵循自己節奏繼續後面騎乘。
離開永安的夜好黑好黑,有一段時間好像飄浮在深海中,
前方自行車後燈三三兩兩閃耀著,像是海洋中發光的水母、或是古城中稀落的霓虹燈。
我就這樣定速追逐前方光源,緩緩在深沈夜中不停超越、超越、超越…後來前方沒車,只剩一片寂靜。
不知過了多久,後面遠遠的傳來音樂聲,然後越靠越近,心想:「難道是集團上來了嗎?(因為裡面有一位長腿車友CC,她車上有一台炫酷喇叭)」
結果是一位操著香港口音的小男生,全身穿白衣,沒帶安全帽。
他一派輕鬆地騎到我身邊:「妳看起來已經騎好遠啊!從哪騎的啊?」
我:「基隆。你呢?你怎麼沒帶安全帽?」
白衣男孩:「我從學校騎過來,我的學校在香山那邊~玄奘大學。聽過嗎?」
我:「你是港生??什麼時候過來的?」(心想:如果是最近?我要閃遠點,本人現在免疫力超弱…)
白衣男孩:「九月過來的,… 我從十二歲開始騎車,騎七年了。」(心想:九月?那應該還好。)
「我觀察台灣,好像騎車的年輕人不多,大部分是像妳這樣的年紀…」(心想:這樣的年紀是什麼意思??你可以騎到前面破風嗎?我沒有很想聊天。)
白衣男孩:「你要騎到哪?」
我:「鵝鑾鼻。」邊說時發現後面有位活動車友跟在後面,感覺他已跟一段時間。
活動車友:「你們這個速度,如果可以輪車的話,會很漂亮。」(心想:是啊!這個速度是可以輪,但你沒看見這位不懂事男童一直在我“旁”邊,不特別向前,也不特別往後?好吧,我自己先向前~)
於是我抄到白衣男孩前頭,持續向前騎,但不到三分鐘,白衣男孩又一派輕鬆騎到我“旁”邊,我看了他一眼,降速下來到他身後,不到一秒,他卻又回到我身邊。
回到身邊的他,青春洋溢看著我帥氣笑著:「我覺得妳這樣騎很厲害耶,台灣有好多地方可以騎…」然後持續自顧自的不停說話。
我不知所措了,滿腹莞爾。
突然覺得這樣也很好,聽著來自他車上的音樂,自顧自的話語,
深夜騎乘有了另一番風味,他的陪伴令我毫無睡意。
漸漸地靠近中部,天邊曙光從魚肚白,轉而清晨陽光灑向中部丘陵台地的美好清晰。我依舊在車上邊吃補給、邊定速的踩踏前進,身體毫無疲憊感,但左膝開始出現灼熱刺痛:「不妙,可能發炎。」想著在中部與大小偉褓母車集結後的第一件事,需要快速處理傷口。
我在永安時,這對父子已抵達台中休息睡大覺,當時傳了一個訊息讓他們知道我腳受傷,請他們先準備生理食鹽水、消毒用品;希望他們醒來看到訊息,發揮補給車功能。
出發前我還特別強調,這是F1賽車補給方式(像電影賽道狂人演的),
後車廂有一個小型皮製行李打開攤平,裡面全是分類區隔好的補給項目。
早上七點多,我打了電話請大小偉將褓母車移動往前,我則持續前進與他們會合。我希望提早吃止痛消炎藥,換卡鞋、小帽、袖套、手套,而且我的補給全耗盡,我需要第二袋補給包;終於會合後,快速的清創傷口,換裝備、不停歇繼續上路。
好多時刻田邊白鷺鷥、美麗的稻禾景色都曾讓我出現短暫念頭,…想停下拍照。但採取有氧騎的我,只能以時間換取里程,「不、要、停!!」
要求自己在身體可承受的範圍內不要停,
邊騎乘邊補給的不停,
甚至連問路都很少停。
唯一可停的時間就是不得已的看地圖找路,或打電話、上廁所。
習慣迷路的我,也不怕迷路,抱持著只要向南一定會到鵝鑾鼻!
這段時間遇見人最常說的便是:「我要趕快騎,不停了~」
直到遇見龍教練,他悠閒喝珍奶,強力擋下說:「我請你喝一杯珍奶,喝了可以“擋”到高雄。」我笑笑回說:「這是今天的第一餐,現在我滿肚子都是膠~」
喝完後的繼續向南,遇見一輛加油車,從窗內亮出大字報寫著:「加油!」,
內心充滿感謝的覺得好可愛。
我覺得此刻我需要的是「持續」,不需太用力,已經白天也更安全了。
每一個踩踏想著往上拉,持續前進不要停。
獨騎的好處是不受太多事物干擾,
經過台南時,想著:「那對父子早上補給後就跑來台南吃喝玩樂,這時間應該在吃鱔魚麵或溫體牛了吧!」
這段路我持續穩定踩踏,並沒有感受太大的疲累,心想:「我愛上這條車褲了,回去還要再買一條。」
接著,遇見Jerry
我不記得是在哪遇到?其實整條路我記得事物不多,我只催眠般的記得告訴自己:「不要停。」
Jerry正在環台,我們不認識。
但他恰好認識參與這次活動的其他車友,甚至我們也住同一間民宿。
遇見他時,他親切的打招呼:「我朋友就在前面不遠的小七…一起休息吧!」
我心裡盤算著:「好吧!下去上個洗手間就離開!」
車子滑進小七,才發現,Jerry的朋友宗原~我認識。
宗原參加雙塔活動,車子出狀況,所以跟著活動保姆車已在小七休息。
上完洗手間,我即刻想走;宗原好心塞了食物:「先吃些吧!」(看著眼前的宗原與食物,我腦袋中的時針與分針開始轉動)
我:「好,但我真的要趕快走,越黑會騎越慢,我要趁天黑前盡量騎。」
Jerry:「高雄那邊的路有點複雜,一起騎比較好!」
宗原:「對啊!Jerry騎過一次雙塔、二次北高,可以帶。」
Jerry:「…我們可以直接往墾丁路上小七,不進高鐵站,不繞進繞出,這樣比較快!」
我:「好,但我家人在高雄的高鐵小七等我,我要跟他們拿補給。…」
短暫討論後我正式結束雙塔獨推行程,超迷你雙塔突破撞牆期的最後一百多公里集團產出,其實當下很矛盾,因為我不知道彼此舒適區的速度,擔心對方太快跟不上?也擔心萬一太慢,打亂頻率會很累;當時心態就是先試試,不行後面再繼續獨推;於是臨時成軍的三人集團,出發!
集團Jerry領頭著,我一路跟在身後。
中間到了一個大廟補水短暫休息、拜拜,我吃下第二階段補給包最後的能量膠,順便在Jerry確認路線後發送會合地址給大小偉褓母車(因為我們決定直奔墾丁,不繞去高鐵站小七。),這一路Jerry不時看著手機地圖、相關訊息,同時帶路破風。
在經歷高雄市內不順暢的塞車迷宮路段,終於靠近五點時Jerry帶著我們繞出,三人集團直奔「7-11園中門市」,目標傍晚五點半左右抵達。
到那邊,鵝鑾鼻燈塔就只剩不到一百公里;而此時,夜也翩翩降落。
會合後,撤掉部分不必要裝備,再度整裝,最後補給上身。
Jerry宛若總指揮,與偉哥溝通著策略行程;
我們決定先拼一段,到距離鵝鑾鼻四十二公里的小七再吃晚餐。過程中間依據Jerry判斷指示,大小偉褓母車便在定點二十公里、十公里、或八公里等我們。我們會休息一、二分鐘,快速補給又上路。
這段路,因Jerry的帶領,大小偉褓母車隨侍在側的陪伴、打光照亮前路,瞬間壓力變小,只要專注向前踩踏奔馳,不需思考太多。
到了最後小七,我終於吃到今天第一個熱食“小七咖哩便當”,此站也是休最久的一站(大概十五分鐘),然後把車上所有東西都丟到褓母車,只留車燈、水壺。
離開時,Jerry熱情招呼其它相遇的車友一起騎,
邁向燈塔!
最後的一段路很短,卻不知為什麼感覺上好長。
Jerry說八公里休息一次。
(心想:八公里,從大稻埕到社子島頭來回,很短的。)
結果,我們著著實實每八公里停一次,大概停了二、三次吧?!每一次的八公里,我都覺得好累,雖然身體好像還OK,但就是累。
腦袋好像住著來自魔界的咕嚕(史麥戈),身體產生雙重人格,一部分的身體快要爆炸,另一部分的身體在和諧有氧狀態。
唯一不變的是我不想停止,我好想到達燈塔。
到了最後面十五公里我跟Jerry說:「不用停!」,…二人默契的噴出。
一日雙塔,二月二十八日凌晨十二點二十一分出發、當晚十一點十七分抵達。總花費時間:二十二小時五十六分 …我完成了。
這趟旅程,感謝鐵人巴拔、鐵媽的召集、安排、組織;
以鐵巴需要顧前顧後,我判斷他一日雙塔里程數應該是遠超過520吧!(但他原本就不是地球人,本趟行程他挑戰的三日環島。)
而鐵媽是心臟最強大的智慧電腦,有這麼多的人、事需要關照,~ 感謝你們。
感謝Jerry、宗原最後一段路的陪伴,尤其Jerry的破風引導、指揮調度,其實Jerry根本沒必要在當晚騎到燈塔的啊,~在此特別、特別感謝Jerry的熱心幫助。(To Jerry:沒有你,我應該還是會堅持完成;但二十四小時內?有難度。)
謝謝偉哥、小偉中間二定點丟補給,以及最後一段的隨車陪伴。
雖然這不是比賽,因為真的要比賽我是不會約你們的…
也知道偉哥228當日想的是台南鱔魚麵、溫體牛,小偉想的是環島與海生館;但最後的一段路,大小偉褓母車充分發揮功能、同時間接也幫助到其他人,我真感到開心。
最後感謝IR Sports跑創,
IR讓我的有限變無限!
明明是個跑步訓練營,卻在短時間讓旱鴨子拿到鯨魚證、同時完成雙塔。
謝謝文彥教練用心並具「多元化」的訓練,感謝整個IR教練團隊(Neil、Ada、冠帆)指導;尤其是Ada教練,每天盯我數據,溫柔又犀利的給予方向 。
雙塔結束後當晚,整個人依然亢奮,可能是咖啡因吃太多,所以延續了四十八小時沒睡。
最後,又多給了自己一天假期,慢慢的從東岸環島回家,回到生命中真正的燈塔。
#一日雙塔
#IR Sports跑創運動
#鐵人拔巴
跑馬 能量膠 在 馬拉松攝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補給,讓專業的來講。
有人問我帶選手去日体大參賽是否可以成為一種產業?我覺得有可能,但不會是現在十年內。
因為「專業」本身是狹隘的,就以馬拉松補給來說,IAAF金銀銅牌認證賽,優點是道路雙向全時段封閉增加安全性,但補給常會被台灣人評為「過度單調」,因為只有水、運動飲料、能量膠,能量膠還是30公里後才有,我今年參加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就聽過有人抱怨賽事沒有香蕉害他抽筋了。
目前台灣馬拉松多數偏向娛樂化,不好嗎?其實就是過於需求集中在某一端,好不好就看各人解讀了,常在台灣以外跑馬的跑者也許早已發現,國外在專業跟休閒的馬拉松活動分的很清楚,好玩的好玩到跑完會微醺,專業的賽道補給不好吃,但路線「平緩」易破PB,各種跑者需求都能滿足,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的社會,當然也是有好玩跟專業的融合賽事,例如東京馬、名古屋馬,專業的女子選手230內就回來喝咖啡了,而賽道看表演、吃私補玩個七小時也可以。
那台灣賽道的補給能更專業化嗎?畢竟跑步過程中吃固體食物是會傷害腸胃也影響吸收。一直以官方單位、專業領域自居的團體,應堅持專業態度處理賽事,而原本就是辦卡通路跑的單位幹嘛要求補給專業?專業的補給剛開始想當然會被批評補給太差,連只是辦12km的日系S牌手錶,也被要求加強補給站的食物豐富性。
雖說吃吃喝喝為台灣文化,但循序漸進與社會再教育是可以慢慢轉變的,例如我在2015年萬金石馬拉松轉播中說過,為什麼賽事補給放了鹽巴讓民眾自取?難道專業的單位都沒有人知道高血鈉症的危險性?當然,消費者需要什麼,賽事也會取向如何滿足消費者是可理解的,而把鹽巴改成鹽錠、塩飴糖是否是更佳選擇,至少劑量是安全的,而也不會引發「沒有鹽巴想害死人啊、主辦沒放鹽巴害我抽筋」的評論。賽事搭配專業人士的意見發表,植入賽事網站和大會秩序冊更是重要。台灣馬拉松全國紀錄保持人 許績勝教練,現為台灣國立體育運動大學與2017世大運中華隊教練,又曾擔任過亞錦賽、東亞運、亞運、世錦賽、奧運中華隊教練,這樣擁有傲人的馬拉松成績與超強專業背景經歷的權威人士,由他來撰寫文章提倡不要邊跑邊吃肉粽,比任何官方單位都更有說服性,但幾乎沒看到他受邀在賽事的宣傳活動中能有馬拉松小教室之類的發表空間。
所以,揪團到日体大到底能不能成為產業,我還是覺得可以,但改變文化、社會再教育過程可能需要十年以上,但我想這樣做下去。
#日体大|#東海大
跑馬 能量膠 在 有吃有保庇?跑步迷思大拆解10:你真的需要「能量膠」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你是否也有以下的疑問: 「 跑馬 如果沒自帶 能量膠 ,只吃補給站的會發生什麼事?」 「本人跑這麼慢,是否因為沒吃 能量膠 的關係? ... <看更多>
跑馬 能量膠 在 小葉子的跑馬人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襪子穿Footland 羊毛野跑襪配上特步「2千公里」超耐磨的慢跑鞋。順利完成任務! 補給方面: 這次只有帶到PT的爆發能量果膠跟Amionvital的黃金粉 ... ... <看更多>
跑馬 能量膠 在 [問題] 能量膠vs 能量果凍- 看板Road_Runn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以前跑馬都會用能量膠,每10k一包。
有人在跑馬中用過威德能量果凍嗎?
好大一包,一包夠全馬使用嗎?
是每10k吃1/4嗎?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65.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679811257.A.A2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