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聽到朝鮮停戰協定,「這是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死亡判決書」】
對杜魯門來說,韓戰最終美國沒有勝,也沒有敗,因為他們的戰略目標達到了——將戰線維持在三八線附近,但聽到朝鮮的停戰協定,麥克阿瑟直指這是「死亡判決書」。
回顧這段歷史,雖然韓戰算是打個平手,越戰才算慘敗,但韓戰後遺症比越戰更糟糕……
#麥克阿瑟 #韓戰 #日本 #亞洲 #朝鮮 #北韓
越戰停戰線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你讀:馬歇爾與中國內戰的what if?】
The China Mission: George Marshall's Unfinished War, 1945-1947
歷史就是無限的 what if 問題和答案,由1945年12月至1947年1月擔任美國派遣往中國特使的喬治· 馬歇爾(George Marshall),當年如果能成功令中國避開國共內戰,今天的中國、美國和世界的歷史,會被轉往哪個方向?
馬歇爾是誰?他在1901年於軍校畢業後,先後參與美國在西班牙和菲律賓的戰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羅斯福總統委任他為美國陸軍參謀總長,他可說是帶領盟軍戰勝德國和日本的總司令。1945年二戰結束後,他本來計劃退休,卻被杜魯門總統邀請到中國擔任特使。
世人認識馬歇爾,多因為著名的戰後美國經濟援助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原來他離開中國後,1947年立即成為美國國務卿,推動馬歇爾計劃,兩年後離任,小休後短暫成為美國紅十字會主席,於1950年再被杜魯門總統邀請出山,擔任國防部長,扭轉韓戰局面,一年後才能真真正正的退下來。
馬歇爾是怎樣的一個人?他一生於軍事、外交的成功生涯,相比在中國的十三個月,未能成功為中國帶來和平,不能避開內戰,可說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失敗記錄,而美國能以巨額經濟資助歐洲的重建,為何沒有為中國提出相同的馬歇爾計劃?
去年底我在德國柏林的一家小英文書店,碰上這本2018年出版的”The China Mission: George Marshall's Unfinished War, 1945-1947”,被封面馬歇爾與蔣介石的合照,和書中開頭一段形容馬歇爾到訪延安與毛澤東會面的文字吸引,買下來了,最近終於有時間把它讀完。閱讀這些歷史,也許有助了解今天中美「國際線」外交的互動。
本書2018年出版,作者Daniel Kurtz-Phelan是Foreign Policy雜誌的執行編輯,這本著作讀起來就像馬歇爾在中國的十三個月的日誌,詳細地把他與國共兩方的游說過程記錄下來。
1945年12月是什麼概念?廣島和長崎被投下原子彈,才是同年的8月發生,二戰才剛剛結束,戰勝國中除了美國為首的盟軍,當然還有蘇聯和中國。然而蘇聯建立共產世界的野心,和對歐洲國家的虎視眈眈,在美國眼中顯然成為一個新的潛在敵人,而以國民黨政府為首的中國,卻陷入與中國共產黨的內戰邊緣,美國當時的希望,當然是防止中國落入共產黨統治,形成中蘇聯線,然而面對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大總統,卻是恨鐵不成鋼,俗些說更是「幫唔落手」。
馬歇爾初到中國,還算有點蜜月期,國共願意進行三方和談,甚至達成短暫停戰協議。美方的希望,是國民政府能重組憲法,結束一黨專政,引入共產黨和其他第三路線黨派,成立聯合政府,以民主改革防止出現內戰;另一方面,美國亦擔心蘇聯協助中共,把滿州戰線延至全國,挑起內戰。
然而蔣介石卻信心爆棚,相信國民黨內的好戰派,自以為殲滅中共,指日可待,加上黨內利益團體的貪腐,對美方的要求,一直拖延,甚至質疑馬歇爾為什麼偏幫中共,而不肯向國民黨作大額經濟援助。
而共產黨方面,毛澤東派出周恩來參與三方會談小組,但事實上當時美國朝野都摸不清中共底牌,究竟他們是激進分子,還是真心進行土地改革的正面力量?國民黨越是專政、腐敗、不肯改革,無論是中國平民還是美國人,甚至馬歇爾本人,都無法無條件地支持國民黨。
作者360多頁的敘述,詳細地描述了這個三方的拉鋸戰,一刻似是和平在望,轉眼間卻又在手指縫間流走。作者對馬歇爾的評價是正面和同情的,始終他謙謙君子的態度,即使他立場堅定,但始終未能令國共兩方「屈服」,反更受到美國國內的政治牽制,而駐在中國的美軍亦遭受中國平民要求撤軍的壓力。本以為數個月就可以完成的和平任務,結果經過了十三個月終於無法不放棄。
馬歇爾離開中國前,以1800字總結失敗,國共各打三十大板。對國民黨,馬歇爾說他們被反動派利益集團壟斷,對他提出的改革根本性地漠視甚至反對,反卻要求美方無條件支持;對於中共,馬歇爾指他們的論述一貫地罔顧事實真相,不肯妥協,不惜要自己國家經濟崩潰,讓人民受苦,也要達到令國民政府倒台的政治目的。以今天我們的語言來說,這就是「攬炒」,因此也可以說,中共本就以攬炒而成功立國。
話雖如此,美國當時對中國的政策,是否過於以反抗蘇聯控制為思考主導,而忽視實質對中國各派別鬥爭提出更有效的方向,令中國錯失在戰後的成立民主制度的機會,這是歷史的一大 what if 問號。無論如何,馬歇爾大概還算好人一個,1953年終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首位已軍人出身背景的獲獎人,當然得獎考慮主要因為他在歐洲推行的馬歇爾計劃。
經過推動中國和平進程的失敗經驗,美國在往後與亞洲的反共鬥爭之中,顯然硬了起來,由韓戰到越戰,馬歇爾不肯支援腐敗的國民黨,但尼克遜總統就毫無懸念地支持腐敗的南越政府,結果只是更加泥足深陷,無論是冷戰時代以至冷戰後出兵其他地方如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同樣是想停止人家的內戰,達致「和平」和自身外交目的,可惜就算不能肯定地說是重複「錯誤」,至少客觀上還是持續未見成效。
#光書評 #書評
越戰停戰線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美國面對政治三元悖論:(1)經濟 (2)抗疫 (3)打壓中國
Covid疫情把全世界放進了冰箱3個月。現在每個社會都逐漸解凍,進度不一,中國控疫較佳,恢復得最快。美國控制得差,死亡人數剛超越10萬,多過韓戰加越戰的美軍死亡總人數!毫不意外,特朗普又再搖擺回到輕視疫情,煽動持槍者「解放」各州份,簡直草菅人命!
保護國民生命安全本是政府最基本責任,疫情是一次嚴峻能力測試,結果頗出人意外,最不科學化、最不尊重生命,結果感染比例最高、死亡人數和死亡率最高的,幾乎全都是西歐國家如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和荷蘭等,連德國也頗失敗。美國死亡率比西歐略低,但宗數就非常多,Georgia和Texas等州份急重開,感染個案再度上升。
疫情熱點轉移南半球
除此,一如傳染病學家預期,疫情熱點已轉移到南半球,包括巴西和秘魯等,中東也頗嚴重,非洲宗數也在上升,但數據不太準確。亦即是說,Covid將成為endemic,今年秋冬,極可能重回人口較多的北半球。希望真的今年底就能研發出有效疫苗,但成功率絕非百分百,即使成功,有效率亦不是,60%至70%已不錯。即使有了疫苗,如何大量生產仍是個難題。加上美國已變得很自私,不可倚靠它願意賣給其他國家(捐就更不用想)。所以希望中國盡快研究成功,必更願意跟世界分享,造福人類。
隨着世界重開,很多B.C.未解決的問題,A.C.也陸續回來,包括美國總統選舉和最重要的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式全面鬥爭,包括香港問題、貿易戰和科技戰等等。疫症沒有解決這些難題,但是個分水嶺,有直接和間接影響,甚至可改變結果。
特朗普的最優先任務當然是成功連任(不要誤會是美國)。很多人以為特朗普必贏,其實選情仍非常接近,且離開大選仍近半年,變數仍多。美國貨幣和財政刺激雙管齊下,印了3萬億美元,又派了2萬億,今年財赤或升至前所未見的GDP 15%以上。
對比2008年,今次拯救行動較快,規模更大,而且更「聰明」(蠱惑?)。政府除借錢給中小企外,更以「直升機」形式,派錢到消費者手中,亦即會計上讓企業以收入形式進帳,對股價來說,遠比以債或入股形式入帳更好。特朗普甚至曾說,如有需要,可直接買下所有航空公司未來兩年機票!這樣做法,跟造假帳有何分別?
在此情形,美股怎可能不強力反彈?標普距離歷史高位只約10%,納指更只約4%。但不要誤會這就對特朗普選情有很大幫助,請留意他也不再經常提起股市表現。因為受惠股市的主要仍是top 1%的富人,如果再炫耀股巿表現,只會激怒99%的老百姓。絕大部分美國人面對的實體經濟是另一回事,失業人數近4000萬,失業率近20%,第二季度GDP將前所未見的下跌近40%!即使經濟重開,估計年底失業率仍將高企在10%以上。
經濟學家Mundell提出宏觀經濟的trilemma(三元悖論):不可同時擁有(1)穩定匯率、(2)自由開放資本帳和(3)獨立貨幣政策。經常以中國為例子,大部分時間,內地選擇(1)和(3),寧願稍為控制資本帳;而香港則選擇(1)和(2),貨幣政策就外判給美聯儲。
美國現在也正面臨一個更棘手的政治三元悖論。如要成功連任,特朗普必須平衡互有矛盾的3件事,只可選擇三之其二:(1)盡快成功重啟經濟,脫離有史以來最急的經濟衰退;(2)成功控制疫情,並防止嚴重的第二浪爆發;(3)如何應付中國崛起的挑戰。現在美國選擇的是(1)和(3),殘忍地放棄控疫。較合理和人道的選擇當然是(1)和(2),摒棄阻擋中國發展的歪念。
美國充滿樂觀的愛國者,他們認為疫情將很快變成過去,一切將回復正常,今次衰退亦將是有史以來最短的一次。名策略師Tom Lee更預測標普將在年底前再創新高!這個預測不是無可能,但如成真,將完全是無限QE的功勞,跟基本面脫節,PE高達30倍以上!
不過,成功重開經濟的前設是成功控疫。過急重開,但仍未有足夠測試系統,接觸追蹤系統和人手,後果堪虞,出現第二浪的機會很高。再加上美國的嚴重反科學傾向,例如特朗普支持者拒戴口罩,簡單的科學事實,已淪為部族圖騰。他們亦拒絕承認家居隔離無用,幾同謀殺,跟民主一點關係都沒有。用藥也不妥,迷信效用有限的HCQ,當然拒絕跟香港學習,用證明非常有效的Kaletra加Interferon beta-1b和Ribavirin的雞尾療方。不科學,所以就一直無法把每天感染個案大幅減少,平均死亡人數更高企在1000以上,非常恐怖。
政府又再妖言惑眾,忽悠國民所謂群體免疫是一條可行甚至更佳的路,根本毋須防止感染。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致命謊言,Covid是一個死亡率非常高的疫症,更尚未完全了解康復後患,連有否長期免疫力都不知道。提出此無良建議無非兩個原因,第一是他們知道死的大多數為低收入、年紀較大的黑人和其他少數族裔,對上等白種人影響不大。第二,他們口雖硬,但其實經濟面臨崩潰,悲哀的事實是美國沒有選擇,必須賭一把,盡快重開經濟。我終相信特朗普的一句話,「殘忍承諾」無論第二浪多嚴重,也絕不會再次停擺經濟。但問題是如第二浪的每天死亡人數是二千、三千或更多,死的將不止是窮黑人,連白人的父母、朋友,甚至子女都將愈來愈多染病和去世,他們會否真的仍然鐵石心腸,視若無睹,繼續參加派對和進場觀看球賽?我非常懷疑。
處理疫情失當,連累經濟崩潰,總統當然責無旁貸。但特朗普仍無恥地拒絕承擔任何責任,至此他的無能和自私已表露無遺,只有完全盲目的人才會仍讚揚他的聰明才智和處事能力!
特朗普盡力推卸責任,最佳替罪羊是中國,順帶把世衛拖落水,為了自保連CDC也不放過。把所有問題都賴在別人身上,尤其是異族,激發出醜陋的種族主義,是歷史上最有效推高支持率的不二法門,手法跟希特勒雷同!B.C.前的近兩年,美國已以所謂不公平貿易和華為間諜活動威脅國家安全(毫無證據)等藉口來攻擊中國,挑起了貿易和科技戰。中國忍讓,終在今年1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疫情拖延了第二階段談判,科技戰也稍為休歇,但近日美國又再加強針對華為旗下海思的技術限制,同時又拉開金融戰線,威脅中概股上市地位。
上周某大投行安排了一個小規模CIO電話峰會,其中一位參加者為Stanley Druckenmiller。他現時投資態度較為審慎,但認為特朗普極需要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所以暫時不會把貿易戰升級。但到了八九月,如選情不利,就可能採取行動。
港區國安法屬內政
這猜測有道理,但中國不是一個只懂捱打的被動者。因為美國的長期無理打壓,中國的國家安全意識也在上升。B.C.前香港社會動亂嚴重影響普通市民日常生活,更傷害基本行動和言論自由,甚至生命安全,所以在A.C.後無法不出手,直接由中央成立港區國安法。這是純粹內政,但亦是反守為攻的一着。中方沒有低估美反應,放棄香港單獨關稅區和貿易地位是意料中代價,恐嚇制裁某些香港和內地官員,只是不管用的小動作。
科技戰的升級對半導體技術發展影響較大,但即使不推國安法,不見得美國會放過華為(替孟小姐不值)。中國定必再加緊整個產業鏈的本土化,包括EDA和生產器材,不容易但亦不是沒可能,時間問題而已。台積電仍有義氣,雖答應到Arizona設廠,但並未放棄南京廠房。ASML也受影響,但荷蘭公司未必完全聽從美國指令。說到底,7和未來5、3納米技術固然重要,但主要是手機端才需要最細小和省電的芯片。伺服器也需要速度,耗電量對成本重要,但不是最大問題。在很多工業,即使國防等應用,體積和耗電都不是大問題。
最關鍵是5G各樣標準的制定權,在這方面似乎華為仍有頗大優勢,佔據近半的IP產權。美國的最大弱點是隨着原來AT&T的解體,Bell Labs的沒落,最後連Lucent都被Alcatel收購,然後再跟Nokia合併,美國已再無任何大型電訊器材公司,所以司法部長Barr才會越權建議美國收購Nokia和Ericsson。中方還擊,主要需看兩個層面:貿易和金融。貿易戰或將升級,但如連第一階段協議都不能落實執行,對美國農業影響尤其嚴重。Wisconsin和Iowa等重災區,亦是關鍵的搖擺州份。
如貿易戰再升級,美國將企圖加速把生產鏈搬離中國,最好是回歸美國。說容易,做非常難。A.C.後,每個美國工人的醫療保險費必飛升,疫情期間,連自僱人士都拿到失業金,即意味着僱主在未來不能再輕易剝削gig(兼職)工人的各種福利,是所有僱主(例如Uber)的頭痛。台積電講得最清楚,美國生產成本高昂,如無政府補貼,不可能搬去。雖沒公布,但估計美國將提供上百億美元資助。但不是每家企業都如台積電般重要,普通工廠怎可能負擔成本?
搬到其他發展中國家一定會繼續,但未來兩年肯定減慢。中國疫情控制得最好,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仍是每天數千宗的熱點。即使蘋果或P&G等有興趣尋找新的供應商或設廠,旅遊仍是個大問題,有誰願意當「死士」? 況且A.C.後企業元氣已傷,有能力再花錢分散投資在多條供應鏈和大增庫存嗎?2008年後,銀行被迫去槓桿,ROE大跌,從此市場給予的估值更低。工業股亦可能出現類似情况。
金融戰較新,馬上最受威脅的是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但這個影響有限,且可能有利於香港,損失的反而是美國的交易所。限制美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同樣最大損失者也可能是美國。經常帳和資本帳,是一個錢幣的兩面,如美中貿赤真的能縮小,那麼相反美國流向中國的資金理論上極可能將增加,中國則將減少在美國的投資。MSCI給予中國的權重遠比中國佔全球GDP比例低,且大部分美國投資者仍低配,令到再減持更困難。
中國正在試探美國的底線,敢不敢真的阻礙中國自由使用美元,包括干預香港的聯繫匯率,甚至針對中國擁有的一萬億美國國債,進行選擇性違約,或凍結中國的美元資產。數年前,這些事情根本毋須討論,絕不可能發生,希望現在機會仍不大,但甚麼都變得有可能。
美國必須三思後果。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亦倚賴外債填補雙赤,如隨便干預美元持有人的權益,定必大大影響全球對美元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中國也有強大的反擊能力。中國不單止是世界工廠,亦是個巨大市場,以PPP計算,早在2014年已超越美國。在緊急情况下,可拒絕以美元進行貿易(可改用人民幣、歐元或甚至SDR),迫使世界各國在美元與中國(貨和市場)之間作困難的選擇。中美貿易,即使願收美元,或許加價10%。
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
中美競爭是一場馬拉松,短期美國來勢洶洶,似佔上風,但長期局勢未必一樣。最重要事實仍是中國人口是美國四倍多,STEM畢業生是八倍。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增長率仍比美國高,今次疫情對美國影響亦較大,所以兩國GDP差距突然加速收窄,今季甚至叮噹馬頭。如美國跌到第二位,還能維持美元的高昂特權多久?
美元的最強支柱當然是軍事力量,並非黃金儲備。但當世界警察不容易,美國國防開支近8000億美元,多於後面九個國家的總和,比19世紀英國執行的"two power standard"更誇張!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更多達800個,中國則只有一個。這麼龐大的國防開支,在戰爭時或有作用,但當然誰也不願見到大戰。但在A.C.後負債纍纍的年代,這就是百上加斤的超巨負擔。世界一哥還勉強可靠印鈔票來充撐場面。數年後當失去寳座時,怎麼辨?
(中環資產持有台積電、Apple及ASML的財務權益)
越戰停戰線 在 越戰、韓戰與國共內戰的結果為何不同?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韓戰時,朝鮮一度打到釜山,佔領了80%的朝鮮半島,後來在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軍隊下反攻,最後以38度為停戰線。越戰時,美國為何不與北越談和,回到越戰 ... ... <看更多>
越戰停戰線 在 《越戰美國軍美萊村屠殺50週年》... - 文茜的世界周報Sisy's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星珍芳達越過南北越停戰線,到北越對參戰的美國大兵政治喊話,還有葬身越南的五萬美國大兵,如何被越南游擊隊坑殺的? 別打這種悲情牌,拿女人,小孩出來 ... ... <看更多>
越戰停戰線 在 Re: [疑問] 韓戰與越戰with聯合國部隊- 看板histori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獲原作者同意轉載
https://gps.wolflord.com/viewtopic.php?t=20299
韓戰中的聯合國
第一次集體安全行動
韓戰中的聯合國
報告大綱
一、韓戰爆發
(一)背景與開端
(二)安理會譴責與出兵
二、回到38度線
(一)38度線的爭議
(二)大會的默認
三、中共參戰
(一)中共參戰影響
(二)安理會癱瘓
四、停戰談判
(一)對峙38度線
(二)大會的努力
五、結論
1950年6月25日,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揮軍南下攻入
南韓(大韓民國),為韓戰的開端。成立不久的聯合國,在這場戰爭中
第一次以聯合國的名義組成軍隊,武裝介入軍事衝突,嘗試證明集體
安全制度的實效。
本文藉由分析聯合國安理會在韓戰中關於戰爭問題的若干決議,探討
聯合國在第一次執行集體安全任務過程中,採取何種行動,遭遇何種
困難,獲得結果如何,來了解聯合國集體安全制度的困難。
一、韓戰爆發
韓戰爆發之後,聯合國安理會很快地通過了譴責入侵者與出兵的決
議,組成聯合國軍介入戰爭。二戰後的新集體安全制度乍看前途光明,
卻也有著陰影。
(一)背景與開端
第二次世界大戰行將結束之際,為便利接受朝鮮境內日軍投降,規定
38度線以北,由蘇軍受降;線南由美軍受降。38度線的劃分,純為臨
時性質,初無分為南北韓之意。
1945年12月,美英蘇三國簽訂莫斯科協定(中國後來參加簽署),以
建立朝鮮臨時政府為目的,但因無法談妥而無從實現。因此1947年9
月,美國將朝鮮 統一問題,提請聯合國討論。於是聯合國組織臨時委
員會,以監督朝鮮選舉代表,起草憲法,從而建立統一的政府為目的。
但蘇聯拒絕參加聯合國所組成的臨時委員 會。
1948年1月16日,臨時委員會組成的九國代表要求進入北韓視察,
亦在尋求解決朝鮮統一問題的途徑,但遭蘇聯拒絕。2月26日,聯合
國通過南韓單獨選舉,成立政府,5月20日選出李承晚為總統,8月
15日宣告大韓民國成立。
1948年4月19日,北韓人民最高委員會在平壤召開南北韓政黨聯席
會議,4月30日發表公報,建議「外國軍隊同時撤出朝鮮,成立民主
政府」。8月25日 選出人民代表,27日最高人民委員會通過憲法,選
金日成為內閣總理,9月8日宣告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於是南
北韓分離局面形成,38度線從此成為政治 上的對峙線1。
自南北韓對峙之後,邊界時有衝突。1950年6月中旬,北韓派遣和談
代表赴南韓談判統一朝鮮問題,南韓將和談代表予以扣留,於是北韓
以代表被扣為藉口,於同年當地時間6月25日揮軍南下發動韓戰2。
(二)安理會譴責與出兵
北韓攻入南韓之日,聯合國面臨成立以來的重大考驗。
戰爭爆發當夜,美國國務院收到訊息之後,便授權駐聯合國副大使歐
內斯特.格羅斯去找聯合國秘書長托里格夫.賴伊,建議第二天上午
召開一次聯合國安理會,號召停戰3。
1950年6月25日下午,安全理事會立即通過82號決議案,包含如下
重點:
1.承認大韓民國為朝鮮境內唯一合法政府。
2.斷定北韓部隊對大韓民國施行武裝攻擊為對和平之破壞。
3.要求北韓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將軍隊撤至北緯38度。
4.請聯合國朝鮮問題委員會研擬對策,監視北韓軍隊,及向安理會報
告狀況。
5.呼籲會員國全力協助執行決議案,勿予北韓當局任何援助。
該項決議以九票對零票通過,棄權者一(南斯拉夫)。4
1950年6月27日,安全理事會再通過83號決議案,包含如下重點:
1.重申北韓敵對行動破壞和平。
2.由於北韓未停止敵對行為與撤軍,亟需採取緊急軍事措施,以恢復
和平。
3.建議會員國給予南韓擊退武裝攻擊及恢復該區和平的援助。
該項決議以七票對一票(南斯拉夫)通過。5
在該兩項以「大韓民國遭受侵略之控訴」為名的系列決議通過之時,
美國已先自行出兵援助南韓。而在這兩項決議之後,聯合國安理會在
美國推動又通過最為重大的一項同系列決議案。
1950年7月7日,安全理事會通過84號決議案,包含重點如下:
1.呼籲聯合國會員國給予南韓迅速有力支持以抵抗武裝攻擊。
2.察悉會員國已將其欲提供給南韓的支援報請聯合國。
3.建議提供軍隊及其他援助的會員國,將部隊統一至於美國主持之聯
合司令部底下。
4.由美國指派部隊司令。
5.授權聯合國部隊依情況使用聯合國旗幟與參戰國旗幟。
6.請美國將司令部所採取行動斟酌向安理會報告。
該項決議以七票對零票通過,棄權者三(埃及、印度、南斯拉夫)。6
美國在通過決議案之前,早已自行派遣部隊援助南韓,也有其他部份
國家響應,派遣有限的部隊;因此安理會的84號決議案,形同追認美
國軍事支援南韓的正確 性,並將聯合國的大旗交到美國手上。事實韓
戰中的聯合國軍絕大多數都是美軍,雖有其他十六個國家參與行動,
但都僅派遣了相較下非常有限的人員7。
安理會這三項重大的決議之所以能迅速通過,是由於蘇聯代表的缺
席,使其否決權無從發揮。當時蘇聯缺席安理會有四個目的:
1.表明蘇聯與新中國團結一致。
2.強調美國的承認國民政府中國代表權的政策荒誕愚蠢。
3.認定安理會在兩大國代表(蘇聯與中國)缺席的情況下所做決定為
非法。
4.企圖藉由放任美國的行動而顯示其真面目。8
由於蘇聯這項關於中國代表權的退席抗議行動,才使美國有機會以聯
合國的名義介入韓戰。
在蘇聯代表於1950年8月1日回到安理會之前, 7月31日安理會尚
通過了關於韓戰的85號決議案,內容是關於交由聯合司令部來決定各
國政府、機關、非政府組織對韓國平民的救濟與援助的執行辦法。
韓戰中聯合國的出兵,固然是對於破壞和平的敵對行動的遏止,但卻
也存在著兩大陰影。第一是這幾項決議出於美國的強力主導,甚至可
說是追認美國的出兵行動;第二是蘇聯的退席抗議,故這幾項決議並
未能真正反應安理會的權利分配。這兩個問題,也就替之後安理會的
癱瘓埋下伏筆。
二、回到38度線
聯合國軍在渡過戰爭初期的難關之後,向北推回了開戰前的三十八度
線。於是面臨是否要繼續前進的問題。但安理會對於這項問題,卻幾
乎是無所異議,默認美國的獨斷。
(一)38度線的爭議
在1950年8月底,美國國務院經過激烈的爭辯之後,作出了美軍應越
過38度線,但必須與中國和蘇聯邊境保持一段距離的決定。99月9
日,美國國家安全委 員會起草了「對朝鮮行動方針報告」,該報告經
美國總統杜魯門9月11日批准,確定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第91號文件。
這份用心良苦、考慮周密的文件的內容為美 國軍隊越過38度線的軍
事行動確定兩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第一,中國或蘇聯軍隊沒有捲
入朝鮮戰爭。如果中國或蘇聯軍隊介入,美國軍隊應防守在38度線一
帶。第二,越過38度線的問題應與盟國協商,並以實現朝鮮的統一和
獨立為政治基礎。這就是說,越過38度線的行動還應得到聯合國的授
權和批准。10
然而,9月15日仁川登陸戰的勝利,使得美軍跟美國政府的決策出現
了轉變,幾個月來的爭論變得毫無意義。沉醉在大勝氣氛中的美國政
府開始支持聯和國軍統帥 麥克阿瑟越過38度線的軍事計畫,終於在
9月27日發布命令,批准為了粉碎北韓部隊而在38度線以北進行的
軍事行動,但這項命令有著須在中國與蘇聯沒有公 開介入下的但書。
11
(二)大會的默認
在美國政府跟聯合國軍統帥麥克阿瑟討論越過38度線問題時,聯合國
安理會尚未開始討論此問題。到1950年9月26日,在美國說服下,
以英國為首的八國向 安理會提交一項提案,內容要求採取一切適當措
施以保證整個朝鮮局勢的穩定,在聯合國主持下透過選舉建立一個統
一的、獨立的、民主的朝鮮政府12──換言之 即要求安理會授權聯合
國軍突破38度線──這項提案被蘇聯否決。9月29日英、美、法等八
國又將這個提案提交到聯合國大會。13
1950年10月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376號決議案,包含重點如下:
1.採取一切適當步驟,使朝鮮境內趨於穩定。
2.在朝鮮主權國內成立獨立統一及民主之政府。
3.聯合國均在達成上述目標後不應留駐朝鮮境內。
4.採取一切措施,以完成朝鮮經濟善後工作。
5.成立朝鮮統一暨善後委員會,統籌以上所述的任務。14
聯合國大會這項提案的內容對於戰爭的進行狀況顯得非常樂觀,已經
開始討論統一與善後工作的問題,並採取了具體的措施。其主要的問
題在於,這並非是由下達出兵決議的安理會所做的決議,而且其中也
討論到了撤軍的問題。
在蘇聯於1950年8月1日返抵安理會後,安理會暨沒有通過准許越過
38度線的決議,相反地也未通過否決越過38度線的決議。安理會與
戰爭進展的關係開始疏遠,聯合國對與戰爭的關注逐漸交由大會進行。
三、中共參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0年底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與韓戰,擊退聯合
國軍至38度線以南,對韓戰影響重大。由於害怕戰爭擴大的可能性,
原與美國採取同一政治立場的英國等盟國開始反對再度越過38度
線,而決定了韓戰的最終局面。聯合國對此重大轉變,顯得反應不及、
回應無力。
(一)中共參戰影響
在越過38度線之後,聯合國軍進展順利,奪取北韓首都平壤後,在
1950年10月,已經逼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戰爭似乎很快就會結束。
此時中共派出志願軍,自1950年10月25日開始介入韓戰。但由於對
局勢的過分樂觀,聯合國軍統帥部不願相信前線傳回關於中共參戰的
情報。在中共參戰一 個月後的11月25日晚間22時,志願軍共六個
軍十八個師向聯合國軍第8軍團前線的三個軍八個師二獨立旅發動大
規模奇襲。
這次志願軍的奇襲使聯合國軍指揮部感到驚慌,在整個12月中一路後
退至38度線,之後又放棄南韓首都漢城,後退到37度線。
攻勢逆轉後,聯合國主要會員國英法兩國的不滿情緒急速高漲。特別
是中國參戰打亂了美國重要支持者英國的計畫。首先,在中、英兩國
成為敵對國的情況下,英國 將被迫參加美國隨後即提出的針對中國的
經濟封鎖,這將使英國在華利益受到沉重打擊,過香港的中英貿易也
將被迫中斷;其次,中國還有可能收復香港,作為對英 國支持美國的
報復。英國國內公眾對戰爭的支持度也越來越降低。15 在美國內部的
激烈爭議及與英國的抗爭之後,最終美英獲得協議──不使戰爭擴大,
聯合國軍不輕易撤出朝鮮,聯軍統帥必須尊重聯合國決議,不得擅自
行動,美軍 不得擅自進擊中朝邊境。16
(二)安理會癱瘓
面對中共參戰此一重大轉變,聯合國安理會卻已經癱瘓,而無能下達
任何有關決議。聯合國大會有感於此,開始主動作出回應,並開始接
手控制戰爭的工作。
1950年11月8日,安理會通過第88號決議案,內容只有寥寥數語:
「決議依據暫行議事規則第三十九條之規定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
人民政府代表於理事會討論聯合國駐韓特別報告書期間列席會議。」
該項決議以八票對二票(中國、古巴)通過,棄權者一(埃及)。17
1951年1月31日,安理會通過第90號決議案,內容僅有一語:
「決議自理事會所據有事項中撤除『大韓民國遭受侵略之控訴』一項
目。」
該項決議全體一致通過。18
第90號決議案也就是安理會對於韓戰問題的最後一項決議案,此後在
韓戰結束之前,安理會都沒有關於朝鮮半島戰爭問題的任何議案通過。
與此相反,聯合國大會在安理會癱瘓之際,開始發揮為和平而努力的
功能。
1950年11月3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377號決議案,標題為「全體
一致共策和平」。其中包含如下的內容:
「確信安全理事會有屢行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主要責任之必要,常任
理事國有謀求一致及慎用否決權之義務。
確信憲章第四十三條所規定有關軍隊之協定,其談判應由安全理事會
發動,並願聯合國在此類協定尚未能締訂前能另有維持國際和平與安
全之辦法,供其使用。
深感安全理事會不能代全體會員國履行責任,尤其該理事會不能屢行
上述二段所述責任一事,並不解除各會員國在憲章下所負維持國際和
平與安全之義務,亦不解除聯合國在憲章下所負之責任。
特別認為安全理事會之不能履行責任,並不剝奪大會在憲章下所享關
於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之權力,亦不解除其在此方面所負之責任。
認為大會履行其在此方面之責任,必須有從事可資確定事實揭發侵略
者之觀察之可能,又有可資集體使用之武力,並有向聯合國會員國及
時建議集體行動之可能,而此種行動,務期有效,必須迅速採行。19」
第377號決議案,便是聯合國大會,對安理會由於常任理事國之間對
立造成的癱瘓,所做出的強烈回應。並開始尋求在安理會之外,以武
力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能力。換句話說,這份文件可說是此後聯合
國許多維和行動的一種源流。
在聯合國軍敗退中的12月內,聯合國大會開始採取具體行動,正式接
手控制戰爭的工作。
1950年12月14日,聯合國大會通過384號決議案,內容如下:
「大會對遠東局勢甚表關切。
亟盼各方立即採取步驟防止在朝鮮之衝突擴展至其他地區,並終止在
朝鮮之戰事,然後採取進一步措施俾能依據聯合國之宗旨及原則和平
解決現有各項問題。
請大會主席組設三人團,主席本人在內,以決定籌商在朝鮮停止戰鬥
行為之妥善辦法之基礎,並儘速向大會提具建議。20」
大會在之前的376號決議案中對朝鮮局勢的樂觀已經不復得見。現在
取而代之的,是在安理會癱瘓的情況下,如何由大會來儘速停止在朝
鮮的戰鬥行為。但在此同 時,大會並未放棄376號決議案中,救濟朝
鮮半島人民的工作。在戰爭局勢非常不穩的12月1日,仍然通過了
410號決議案,具體地列出了許多救濟援助朝鮮 人民的措施。這也是
之後聯合國在戰爭中的重要任務。
對於中共武裝介入韓戰,聯合國大會也做出了一系列回應:
1951年2月1日,通過498號決議案,包含如下要點:對中華人民共
和國直接援助對朝鮮的侵略行為,並與聯合國軍進行的敵對行為,視
為侵略朝鮮的行動; 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停止與聯合國的敵
對行為,並自朝鮮撤出;重申聯合國軍隊對抗侵略的決心不改變;呼
籲會員國當局繼續提供抵抗侵略所需的援助。並 重申和平解決在朝鮮
敵對行為問題。21
1951年5月18日,通過500號決議案,提出對498號決議案的侵略
行為的對應措施。其內容主要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北韓的武器、彈
藥、石油等物資的 禁止輸入、以及禁止其商品的輸出等禁運措施的具
體條款。並重申以和平手段來終止在朝鮮的敵對行為,要求調停委員
會持續進行調停。2223
中共參戰使韓戰的局勢逆轉,蘇聯代表返回之後安理會的癱瘓終於進
入絕望的局面,於是聯合國大會開始嶄露頭角,開始努力屢行聯合國
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權利與義務。
1950年12月,對於朝鮮半島、聯合國安理會與聯合國大會來說,都
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月份。
四、停戰談判
在度過中共志願軍奇襲的危機之後,聯合國軍在1951年的夏天之前重
新在38度線穩定戰線,參戰雙方開始停戰談判。聯合國大會在談判過
程中,對促成停戰做了許多努力,但整體而言,僅起到終止戰爭的間
接作用。
(一)對峙38度線
在1951年4月,由於戰略上的分歧,美國撤換了聯合國軍統帥麥克阿
瑟。之後在該年的夏天之前,聯合國軍向北方發動了一系列的反擊,
在六月攻回了38度 線。在戰爭周年前後,雙方競相構築工事,戰事
逐漸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開始限於僵持狀態,對於決定性的勝利,
彼此皆無把握。在此現象之下,美國國內首先產 生和議空氣。蘇聯透
過瑞典,也在聯合國大會試探美國態度。
1951年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大會首席代表馬立克(Garof Malik)
提議朝鮮停戰和談。中共在6月25日的廣播當中響應。7月4日,雙
方前線指揮同意派遣連絡官,於7月8日起舉行一連串會議。會議地
點最初在開 城,後來改在板門店。雙方對於每一細節,均極力爭執辯
論。在此漫長爭論期間,地面仍進行劇烈的要點爭奪,空中則進行制
空爭奪。24但大體而言,戰線已在 38度線上停止。
板門店談判,時談時停,幾經周折,直到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
定雙方才簽字,韓戰宣告結束,雙方恢復對峙。25
(二)大會的努力
在談判進行的過程中,聯合國大會除了密切關注及促成停戰談判,也
做成了若干關於韓戰的決議,但決議案的內容多半相當空泛,或僅報
告談判進行過程,或對談判已達成協議再做出細節建議。而安理會對
戰爭問題則幾乎完全失去作用。
除開部分決議案之外,聯合國大會在停戰談判期間,所做出的關於韓
戰的決議案,大部分不是延宕就是無關緊要,僅有少數有具體內容和
重要意義。
首先,聯合國大會開始討論蘇聯378號決議案審議期間所提出,關於
侵略行為定義的議題。這個議題在1951年1月31日的599號決議案
中,由於國際法委員會無法明白提出侵略定義,於是決定將其留至第
七屆大會再行討論。26
其次,其若干促成戰爭停戰的議案,例如原先1951年第六屆會期中的
507號決議案,一直延宕到1952年2月5日才通過,而內容僅是朝鮮
統一及善後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書,記載若干聯絡事項。27
真正關於韓戰有意義的決議案,要等到1952年12月3日所通過的610
號決議案,其內容是除報告談判的進展之外,提出了為了促成停戰所
做交換俘虜的細節問題。對於減少人命損失及結束戰爭,具有重要的
意義。其內容的主要精神包含:
「1.確認戰俘之釋放與遣返,應依照1948年8月12日關於戰俘待遇
之日內瓦公約,國際法之既定原則以及停戰協定草案之有關條款辦理。
2.確認不得使用武力阻止或促使戰俘返國,且不論何時何地均應依照
日內瓦公約之明文規定及該公約之意旨與戰俘之合理人道待遇。28」
韓戰也因此成為日內瓦公約簽訂之後第一場適用的戰爭。
1952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的688號決議案,提議對於定義侵略
問題,設立一個十五國的特別委員會,並由這個委員會將其對於侵略
觀念的聲明,送交給第九屆大會來討論。29
1953年3月11日,聯合國大會的701號決議案中,重申援助朝鮮人
民解除困苦,並助其修復該國所遭受之巨大破壞。內文提出工作報告,
對給予援助的各國表達感謝之意,同時促請已認捐的各國從速繳納其
認捐數額,及持續給予朝鮮人民救濟與援助。30
1953年4月18日的705號決議案,終於可以看出朝鮮問題的解決端
倪。
其內容除「重申其堅毅決心,不辭任何努力務其造成宜於實現聯合國
憲章所載和平及和解等宗旨之條件」,並「確信朝鮮公平而光明正大之
停戰,大可緩和當前國際 緊張局面」。在提出關於戰俘交換問題的報
告之後,該項決議案也在目前的議程結束後第七屆大會將即行休會,
直到有其他新發展時再行召開。31在這篇決議案 裡,可以感覺到聯
合國大會稍微鬆了一口氣。
1953年4月23日的706號決議案,則對於聯合國軍被「若干政府與
當局」控告使用細菌戰的指控作出回應,內容除聲明中共及北韓拒絕
紅十字會的進入調查 外,也載明蘇聯否決了美國在安理會中提議由紅
十字會進行調查的提案,並有著如下的句子:「深願真相終能大白」。
於是該項決議提案設立由其他第三國組成的多 國委員會來進行調
查,並載明若干細節。32
1953年8月2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711號決議案,對於韓戰最終
局面的解決,該決議案開頭做出了如下的宣言:
「1.備悉1953年7月27日於朝鮮簽訂之停戰協定,戰鬥業已停止之
事實,以及重大步驟因而業經採取以求該地區國際和平及安全之完全
恢復,深為欣慰。
2.重申聯合國之目標仍為以和平方法達成建立代議政體下統一、獨
立、民主之朝鮮,並完全恢復該地區之國際和平及安全。」
決議案以下部分,則提出關於後續政治會議的召開一些細節及原則問
題。33
雖然聯合國大會做了許多努力,但從這些決議案中,就能看出聯合國
大會最多在提供對朝鮮人民的援助上作出具體作為,其他僅能對在板
門店所進行的停戰談判,作出進展報告及一些細節建議。
不論如何,這場由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第一次以聯合國名義出擊,遏
止破壞和平行為的聯合國的戰爭,就由聯合國大會第711號決議案,
宣告其在聯合國內的結束。
五、結論
聯合國對韓戰的參與,雖是在美國主導下進行,同時也是對美國軍事
援助南韓的行動的一項追認,但終究是以聯合國的名義投入遏止破壞
和平敵對行動的戰爭。這場聯合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的集體安全行動,
似乎是國際政治上的一項重大轉變。
然而,隨著蘇聯代表重返安理會,動用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後,安理
會很快就陷入癱瘓的局面。將聯合國軍全面交由美國主持的決議,也
使美國得以獨斷地命令這支 聯合國軍隊越過38度線,並獲得聯合國
大會的默認而未受阻擾,擴大了戰爭。這項舉動終於導致中共參與戰
爭,戰事延長,並帶來了更多的死傷。而其結果,只是 回到當初在大
勝氣氛中,所輕率越過的38度線上。
安理會癱瘓後,雖聯合國大會有感於無法繼續這種局面,開始承擔起
維護和平的責任,其決心固然令人激賞,在決心負起責任之初,大會
也通過遏止侵略的若干決議案。但隨著戰爭陷入僵局,開始停戰談判
後,可自聯合國大會的決議案中,開始看到許多荒腔走板的情況。
1.蘇聯所提出對於侵略行為的定義問題,雖未直接與韓戰相關,但對
於這個定義問題的討論卻幾經延宕,遲遲無法做出解決,使得韓戰的
破壞和平、敵對行動、侵 略行為,等等核心議題,變得模糊不清。在
聯合國大會上,究竟誰是這場戰爭侵略者?似乎成為了一個無法解釋
的問題。而若是沒有侵略者,聯合國軍的出動究竟所 謂何來?
2.在1951年後,於這場聯合國的戰爭中,聯合國似乎成為了旁觀者,
僅能對於在板門店的停戰談判,持續地觀察與提出少量建議。至多是
持續負責募集資源,救濟及援助朝鮮人民,並還得在聯合國大會決議
案中,向認捐國催繳款項。
3.對於聯合國軍遭指控使用細菌武器此等不名譽的罪名,聯合國都無
法加以澄清,而只能在決議案中盼望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此時聯合國
對於韓戰的無能,可說全面暴露出來。
第711號決議案中所盼望的統一、獨立、民主的朝鮮,在五十餘年後
的今天仍未實現。特別是無法定義侵略者的問題,使得集體安全制度
的核心遭受重大打擊──若是無法對何謂侵略行為取得共識,那又要如
何開會決議去遏止侵略呢?
安理會的癱瘓,聯合國大會的無能,都使得聯合國大會第712號決議
案變得非常具有諷刺性。
1953年8月2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712號決議案「褒揚為抵抗侵
略維護自由與和平而在朝鮮作戰之軍隊」,其內容有著如下的條文:
「察悉朝鮮戰事現已依據光明正大之停戰規定而告停止,深感欣慰。
1.僅向大韓民國及所有派遣軍隊前往援助之國家英勇將士致敬。
2.褒揚所有為抵抗侵略維護自由與和平而捐軀之人員。
3.欣見應聯合國號召以集體軍事措施遏制武裝侵略之首次努力業已成
功,並確信聯合國憲章所規定集體安全之實效獲得具體證明,當可促
進國際和平與安全之維持。」
很遺憾地,在韓戰中,被大國對立掣肘的聯合國,不知侵略何在,未
能維護自由,無法取得和平。聯合國憲章所規定集體安全之實效,並
未獲得具體證明,而是被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參考資料:
書籍部份:
朱建民著。聯合國內集團政治。台北:正中書局,民國54年。
李傳薰著。韓戰研究。台北:實踐學社,民國51年。
沈志華編。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下)。臺北: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92年。
沈志華編。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上)。臺北: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92年。
沈志華編。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中)。臺北: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92年。
期刊部分:
毛德金著,《朝鮮戰爭爆發前後美國東亞政策的若干得失》。四川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增刊。頁150-152。
李傳科著,《朝鮮戰爭的性質及其變化》。歷史教學,1997年3期。頁
5-9。
李節傳著,《加拿大由不涉足遠東到捲入朝鮮戰爭的轉變》。世界歷史,
1997年2期。頁42-48。
沈志華著,《美國是怎樣捲入朝鮮戰爭的?》。世界歷史,1995年3期。
頁 89-98。
沈志華著,《斯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再議》。史學集刊,2007年5
期。頁51-65。
沈志華著,《越過三八線:美國擴大朝鮮戰爭的戰略決策》。世界歷史,
1996年6期。頁55-66。
徐暉、吳瓊著,《朝鮮戰爭中的聯合國》。文史精華,2005年5期。頁
47-50。
斯圖克, 威廉著,《朝鮮戰爭取代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共黨史研究,
2001年3期。頁72-73。
賈健著,《英國的朝鮮戰爭政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4期,頁120-124。
趙磊著,《中國對聯合國的外交政策:1949-1971》。外交評論,2005
年6期,頁61-67。
齊德學著,《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幾個問題》。中共黨史研究,1998年
1期。頁71-88。
網路部分:
聯合國官網。網址:https://www.un.org/。上網日期:2007年12月14
日。
註解:
1李傳薰著,韓戰研究(台北:實踐學社,民國51年),頁10-11。
2李傳薰著,韓戰研究,頁13-14。
3沈志華著,《美國是怎樣捲入朝鮮戰爭的?》,世界歷史(1995年3
期),頁90。
4聯合國官網,網址:https://www.un.org/(上網日期:2007年12月
14日),聯合國安理會第82號決議案。
5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安理會第83號決議案。
6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安理會第84號決議案。
7例如地面部隊兵力,相較於美國出動了六個師與兩個加強團,其他
國家出動最多者僅為大英國協集團的三個旅。
8沈志華著,《斯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再議》,史學集刊(2007年
5期),頁55。
9沈志華著,《越過三八線:美國擴大朝鮮戰爭的戰略決策》,世界歷
史(1996年6期),頁58。
10沈志華著,《越過三八線:美國擴大朝鮮戰爭的戰略決策》,頁
58-59。
11沈志華著,《越過三八線:美國擴大朝鮮戰爭的戰略決策》,頁
59-60。
12沈志華著,《越過三八線:美國擴大朝鮮戰爭的戰略決策》,頁61。
13賈健著,《英國的朝鮮戰爭政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年4期),頁122。
14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376號決議案。
15賈健著,《英國的朝鮮戰爭政策》,頁122-123。
16李傳薰著,韓戰研究,頁82。
17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安理會第88號決議案。
18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安理會第90號決議案。
19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377號決議案。
20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384號決議案。
21聯合國官網,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s 498。
22聯合國官網,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s 500。
23由於聯合國中文官網中,聯合國大會第五屆會議的498到501號決
議案中文版原文神秘失蹤,關於此兩項決議案,筆者僅自英文版的決
議案取其大義,或有細微誤差。
24李傳薰著,韓戰研究,頁126-127。
25李傳薰著,韓戰研究,頁128。
26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599號決議案。
27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507號決議案。
28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610號決議案。
29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688號決議案。
30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701號決議案。
31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705號決議案。
32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706號決議案。
33聯合國官網,聯合國大會第711號決議案。
----
文章原作者本人對註解第23項之中文檔案神秘失蹤仍銘記在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211.8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