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中,虛擬實境的真假混淆要怎麼設計】
從前從前,一個書生因為考試落榜,內心鬱卒,厭世指數就跟我們怨恨自己沒早點買下台積電的股票或沒中威力彩的感覺一樣失望。
後來外出吃飯,本來只是一時的情緒抒發,跟館內一個道士抱怨,結果出乎意料的,竟然神仙枕頭get,看老闆才正在煮飯就入夢了。
夢中他娶了某董千金又金榜題名,一反原來魯蛇姿態,成了真.人生勝利組!後來幾度浮沉終老,結果醒來老闆的飯竟然還沒煮熟!
故事好像在哪裡聽過嗎?其實這就是〈枕中記〉,又叫《黃粱記》或《邯鄲夢》。但這卻跟後世虛擬實境推理的設計手法非常類同-
會先從主角遇上困境開始,可能是遺憾,可能是不滿,可能是抱持著希望但知道現實裡不可能成功的渴望(神啊請讓我中威力彩)。
然後順著這個邏輯,主角因緣際會的來到某個神秘的地方,遇上神秘的某人,並通常有神秘的東喜(如枕頭)引領主角進入異世界。
這個異世界絕大多數都是科技生成的虛擬實境或遊戲世界等,一些少數會用奇幻包裝或幻想存在,總之就是會與原本的現實不一樣。
然後就像哈利波特通往霍格華滋的路,需要行經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一樣,故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媒介(枕頭機器或艙)讓主角轉換。
這可從幾年前,因戰爭不良於行的男主,如何因緣際會獲得一具擬納美人身體,並由此與公主相識相戀的《阿凡達》(Avatar)開始說。
讀者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人類或主角,要怎麼經由一種媒介(機器或艙)讓身體休眠,並讓本有靈魂或說意識移轉到別具身體之上。
不僅如此,還要能靈活自如的控制活動,這才是人們科技真正想抵達的目標;可這樣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那麼誰究竟才是我呢?
虛擬實境的推理,便會在這機器與艙轉換的基礎,加上更多複雜的變化,就像作家薛西斯《H.A.》與作家林斯諺《馬雅任務》那樣。
《H.A.》故事大致是講說即將上市的人工智慧線上遊戲「H.A.」,在試營運的測試當中,竟然會有程式bug造成的安全疑慮與危機!
這不僅僅是關於一筆可觀的投資資金而已,更有當初為什麼要這麼設計的初心,還有兩位能力可能不相上下的前後設計師去留問題。
所以比賽,就從偵探對上犯人,貓抓老鼠的遊戲開始-等同密室犯罪的不可能的任務,對上必須解出謎底的偵探,不知道誰輸誰贏。
《馬雅任務》則以未來已經研發出的高科技,製出能讓人體驗「人一生」的特殊機器,且其中五感情緒等都如栩如生彷彿身歷其境。
神奇的是,人不僅可以在進入機器之前,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經歷的「生命劇本」,然後隨程式畫面載入,就進入新的「生命體驗」。
還能在醒來之後略作休息,再另切換下一趟的「投胎輪迴」;結果本來想用真實懸案重現的劇本解謎,不料卻陷入各種危險與神秘。
一個以虛擬實境的轉換,來挑戰不可能的犯罪如何犯下罪刑;一個則是以虛擬實境的體驗,去思考人從何而來為何而來的生命哲學。
另,如果說是像韓國VR的實境,讓曾經喪女的父母親情,在虛擬實境的「天堂」相聚,作家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也是一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親情,還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分離,讓虛擬實境的始作俑者,為求彌補遺憾不惜一切代價設計。
另有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邊緣世界》(The Peripheral),但本書非常特別,虛擬實境遊戲之外,還出現了平行宇宙的穿越。
從3D列印造出的世界,人在其中根本難分真假,但女主角卻目擊了一場不知真假的犯罪,然後被追殺綁架,最後跨時空才解決謎團。
書中以「擴充實體」的設計(一種《阿凡達》納美軀殼量身定做的概念),同樣經由(吃藥)入艙,來進入另一個身體、另一個世界。
所以寫到這裡,我們是否可以合理懷疑,當初出現在〈枕中記〉裡的那顆神仙枕頭,是不是一種供原身體休眠,如艙或機器的隱喻?
人們由此進入某種虛擬實境,然後體驗生命劇本似的經歷一生,只不過年代流行事物詭計之,那個年代對科學還沒有那麼多的認識。
所以被視為一種道術,可道士甚至那顆神仙枕頭的謎,會不會是個只是個研究超前的先驅與設備機器,不小心一同穿越過去而已?
★2009年出版的《虛擬街頭漂流記》,故事設定的背景是由2020年回溯的西門町,但若提及懷舊記憶的西門町,則可另翻閱旅日臺籍作家東山彰良系列作品。
警語:本文僅適用推理劇情設計,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https://www.facebook.com/ChiChaoChun/posts/1161421997549541?__xts__[0]=68.ARAyHMX7d_w7_5bpVzXVqerauRfbdzN4v0Ib-tqSKjLg_vbBF1g3K8dMTeLeswjWZ7Rcus3qICd-uJQlnS_m3J4r55f-WorRZ6PV7QArNFhaAkuJRzcD_tHc1usjWAzPEn9DgDeugZBmZINA3ccb8qoDxv-JYrYvPAk4cL6odGdNufQCLuUlGKSx1_0_blKcHaMZiNeqjR3oMFJV-uk_iK2DLNYB5gUY_rXa8nrdvKcD8Og1qLwU2xMtpU3qM4sbCZGDjTWtnDpIBjzymd9BvHKrCSBYqzMYbaAWYBLzFaY4cgWRqj_iEywkoCx_PjBPx-dR7sM0D-x0kqib2mQWEw&__tn__=-R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超 殺 女 邊緣世界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現在防疫是最需要大家齊心協力的時候,於此同時,想必大家也注意到,許多的活動、會議或課程等,為免群聚感染,都直接轉為虛擬實境線上進行,早前新聞也有報導過韓國母親如何因為VR而得以與已逝女兒互動會面的例子。
不過,若是要我推薦關於虛擬實境的推理,腦海當中一時浮現的,會是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薛西斯《H.A.》、林斯諺《馬雅任務》與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邊緣世界》(The Peripheral)這幾本。
就前二者而言,虛擬實境的原理是以虛擬實,不過這就有趣了,那虛擬實境中的經歷,到底是不是真的?並且有無可能成為「不可能犯罪」的場景-如在虛擬實境中殺人,甚至在虛擬實境設定為不能殺人的區域殺人,這正是不可能犯罪推理可發揮的匠心縫隙。
而後二者,探討的主題比較偏近一般讀者較為熟悉的科幻小說核心-針對所謂的未來世界與異度空間,或說平行宇宙與「誰正觀看著」的外界之人,對人生命存在的現實,進行反覆的叩問與辯證,具備濃濃的哲學思考意味。
是以,這些小說由此看來都是挺有先見之明的,而且更有意思的是,2009年出版的《虛擬街頭漂流記》,故事設定的背景正是由2020年回溯的西門町,不過若提及懷舊記憶的西門町,則可另翻閱旅日臺籍作家東山彰良系列作品。
薛西斯正是上篇推薦《筷:怪談競演奇物語》的五位作者之一,文字超乎常人的華美細膩,特別是在劇情轉圜中,容納人物歷程變化的對峙張力,都叫人入迷。林斯諺與寵物先生二書則較偏向理科腦的科技設定,往往帶有對生命哲學的思考,如人的存在及真人與AI情感的矛盾,各位理科太太們也歡迎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