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超商陳列架有這麼多「眉角」!想去逛逛了~
#就是要你掏錢買東西啦
BIG 7-ELEVEn 三沅門市 7-ELEVEN
#台北信義區也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超商陳列架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醬油書隨筆。釀醬原料06》
黑豆醬油固然精彩,但黃豆和小麥釀製的豆麥醬油才是超商陳列架上的多數,打開豆麥醬油的瓶蓋,飄散出的香氣除了有清雅的發酵麥味外,還會有些許酒精感。相對於黑豆醬油,豆麥醬油的調味大多偏鹹,味道銳利明顯,能夠突顯菜餚的原味,尤其是客家菜或台式的快炒類食物,諸如炒劍筍、客家小炒、三杯雞等,醬香在鍋鏟間飄逸,回味無窮。還有沾食生魚片或白斬雞時,我多會選擇豆麥醬油,因為這類醬油的個性不會「搶味」,而是「提味」的好幫手。
釀醬油的黃豆狀態可分為脫脂黃豆片或全粒黃豆兩大類,黃豆的來源則分為基因改良黃豆(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非基因改良黃豆和有機黃豆等三類,至於黃豆品種對於醬油風味的差異,目前少有人做研究,同時少有人討論的還有小麥品種,這兩者可說是醬油市場還沒開始注重的處女議題。
以上種種就是我常分享的釀醬原料資訊,站在學理的觀點,釀醬原料當然不僅黑豆、黃豆和小麥,諸如鹽巴、麴菌、酵母菌、乳酸菌和水質都是釀醬的重要原料,只是每款原料探討後都是一齣史詩長戲,想要搞清楚弄明白,答案可能如詩人林徽因的名句:「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因為所以,每次以演講方式探討釀醬原料時,我總是化繁為簡,話題只在黑豆黃豆之間。
若是台下聽眾期待多些驚喜,我會舉一些市面少見的特殊醬油,譬如美東的純黃豆醬油、喜樂之泉的純小麥醬油、鑫山的紅豆醬油、穀盛食品的米醬油等。甚至還有許多「偏門」的醬油,譬如環球科技大學的黃紫玲撰寫的《木瓜籽作為醬油原料可行性之探討》,這篇論文探討著仿古型醬油,因為此釀法曾經出現於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附屬實驗工廠。
另外還有環球科技大學的廖薏琇撰寫的《魚豆醬油之釀造》論文,探討不同比例丁香魚及黑豆鹽麴進行混合發酵的醬味,靈感明顯取自東南亞的魚露,以及中興大學食品研究所饒家麟撰寫的《以豆麥麴及蝦頭、雞頸為材料釀造調味料之研究》,創造動物性加工廢料的利用價值,觀點符合歐洲近年提倡不浪費食物的剩食主義。諸如此類的趣味醬油,展現了台灣人的創意,體現釀醬者對於醬味的探討和發想,只不過有些醬油市占率太低,有些則依舊停留在理論基礎,如是種種,略提就可。
(待續)
#購買釀醬油一書請到水牛書店官網
#購買我推薦的醬油請到台北一號糧倉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醬油書隨筆
超商陳列架 在 許娸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凡新聞】全台產值估達10億台幣 直擊醋飲生產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wPJxznaeA
這則專題一次可以看到利樂包產線和瓶裝產線,畫面超精彩的,看到1975年創立的果菜汁,真的超興奮的啊~畢竟它是一個時代的經典啊!雖然我個人對於添加胡蘿蔔汁的產品真的...沒辦法愛上,但是100%一日水果系列我倒是滿喜歡的!至於果醋,我個人原本真的也不是愛喝醋(愛吃醋倒是真的),但去年開始就發現超商陳列架上,悄悄多出不少醋飲商品,甚至連氣泡醋飲都有,覺得這塊沉寂已久的醋飲市場好像又活絡了起來,這次拍的水果醋因為是果菜汁龍頭品牌團隊研發的口味,他們超級講究"厚實感",也就是喝起來不能有那種加水稀釋"水水"的感覺,就像他們家的果菜汁一樣口感很濃郁。只是消費頻率更高的果醋忠實消費者,或許也會更講究"保健",這時候申請到健康認證的果醋或許會更有發揮的空間。
超商陳列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畫面中,這名十四歲的國二男生,站在陳列架前好一會兒,最後拿起最下層的戰鬥陀螺,塞進口袋,再若無其事的走出超商。
動作毫不遮掩,馬上就被店員發現,少年告訴對方,請警察來抓。
原來是少年之前犯過一起腳踏車竊案,聽說犯案兩起就會抓去吃牢飯,因為在家中老是挨爸爸的揍,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半年前送到安置中心,也因為行為挑釁被打,他以為進了監獄吃牢飯,就可以擺脫「挨揍」的日子。
陳姓國二少年,去年八月深夜翹家,在麥當勞遊蕩,被警方送到安置中心半年,返家後行為更偏差。
而這樣的案例,在專門安置輔導問題青少年的向陽兒少中心,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社工指出,這些青少年偏差行為的背後,只是想要,得到「愛」。
七成到安置機構的問題青少年,都來自低社經背景的破碎家庭,像陳姓少年父母離異,祖母溺愛,父親嚴厲,原生家庭功能幾乎失靈,甚至對吃牢飯還有錯誤的期待。
社工從個案中歸納出問題的癥結,對外界抗拒排斥的孩子們,也許輔導時間從半年到二、三年,但只要能得到他們的信任,結案後的再犯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