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正念」嗎?
雖然我也只看過一本「正念冥想手冊」還有Netflix上的正念冥想指南,我想來分享我的心得體驗~
正念,我認為是「正面的意念」。
自己(獨自一人)從事沒有外力刺激的事情時,都可以練習正念。比方說:吃飯、走路、看書、自己慢跑、自己健身等等。
自己獨自一人投籃練習可以,一對一鬥牛或三對三就不行,因為有太強的外力刺激源會吸引你的注意力。
以吃飯為例,當下完全不去想其他事情,只專注觀看食物的形狀與顏色、食物聞起來的味道、食物咬下去的口感與嚐起來的味道,吞咽下去又是什麼感覺呢?湯匙或筷子拿在手裡的感覺。細嚼慢嚥,在僧院的練習是要一碗飯吃一小時。有用心於當下,常人的練習我想10-20足矣。
過程中不能滑手機,不能跟人交談,不要去剛剛發生的事,不要去想昨天發生的事,也不要去想稍後要做的事。
僅是全然地專注於感受當下。
這什麼鬼?什麼也不能做,感覺是在練習如何度過無聊時間的忍耐力吧,怎麼會是練習正念???
我還是乖乖照著練習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悟出了一些心得。
小小聲告訴你們,這是書上也沒有寫的秘訣喔。但我就直接跟你們分享吧~
我體驗到的「正念」練習就是專注與耐心。
我們的生活不只有美好的事情,也同時充滿了許多苦難。當我們習慣於快節奏的生活步調時,快樂的事情不會長存我們的心中,而我們時時刻刻汲汲營營,煩惱等下的報告、等下的工作、煩惱健康狀況、煩惱女朋友很多毛、煩惱父母的事情、數不盡的煩惱,我們的大腦總是一刻不得閒,一直想要找事(煩惱)來做。
所以首先要練習(專注)感受體驗當下,切斷過多不必要的煩惱。
專注也才能掌握人生時刻中的幸福。比方說在路上走路,大腦中都是煩惱的人連地上有一千塊都看不到。(明明我們生活之中充滿了許多幸福,但就這樣被我們無視了)
又或者是家人買了最高級的龍蝦壽司回來,可我們當時正在煩惱或專注其他事情,不專心吃飯,狼吞虎嚥,囫圇吞棗,吃完了還以為只是吃了普通的壽司,根本沒有用心感受到其中的美味。
不要講龍蝦壽司,即便是家常菜或者是外面的便當好了。其實是多麼的美味可口,只是我們習以為常,不當一回事了。
而「耐心」呢,很多的好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就這麼突如其來的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之中,如果沒有耐心,根本等不到那美妙的一刻。
而練習耐心,並不是練習「壓抑與禁慾」,而是像我舉的吃飯練習,是練習用心專注「細細品味」
以「看書」為例好了,一本書厚厚三百多頁,每頁就有上百個字。急躁不耐煩是看不下去的,唯有耐心細細品味,融入其中,就默默地看完了,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覺得相當充實受益。
看似平凡無趣的事物,若用心品味,或許能夠發現其中的不凡與妙趣。事情本身並沒有改變,這個世界也一直都沒有改變,但我們卻夠變得正向而快樂,在於我們「發現與感受」到了其中的美好之處。
每個人看待同樣一件事情的體驗與心得皆不同,所以如果你練習正念有其他不同的心得,也歡迎你與我分享❤️
088/100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走路 一小時 步 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走路一小時幾公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走路一小時幾公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閒聊] 若是光靠走路及飲食控制的效果 :: 每天走路一小時ptt 的評價
- 關於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認真問人一天可以走幾公里呀? - Mobile01 的評價
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你的生命是依附著另一人而有活著的意義時,當他人離開時,你該怎麼辦?
在電影故事中不乏看到此種橋段,一個控制狂的父母親,安排著孩子的人生軌道,認為我是為你好才幫你人生舖路移除障礙(小至結婚對象或職涯方向認同與否,大到思維模式塑造複製),因此只要你照著軌跡走,人生就沒什麼大問題。然而,這個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當父母再也不在時,他到底該如何一個人好好活著?
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手,琵琶魚」這則童話故事,講述的正是一個母親為孩子做盡一切象徵性的代勞(餵食、走路),而導致孩子用不到手腳而萎縮最後消失不見。母親最後把他丟進海裡,只聽見孩子吶喊著:「媽媽,快帶我回家。我做錯了什麼?」這孩子在失去控制(照顧)者之後,他到底該如何存活呢?
在生活中,我們不免也會有類似的情形。一般來說,兒時的依附需求不滿足(或過於滿足)都會帶到伴侶關係中。比如一個聽話長大的孩子,從未為自己人生做過任何決定,事事仰賴父母的安排,那麼在進入關係中,也容易依賴伴侶為自己負責。但是最終生命的盡頭還是得獨自面對時,那股焦慮恐慌感可想而知。
或是一個因為父母婚姻觸礁而感到有責任修復父母關係的孩子,在這原初三角關係中扮演者受害及拯救的角色,長大後對於關係就會感到恐懼及壓力,因此就算在心底渴望愛與被愛,卻總是與人保持距離,無法發展真實的關係。那麼這孩子在失去父母後,會突然感到人生迷茫不知所措。
一個人若是長期疲於為他人的人生奔走,那麼當有一天需要面對自己的人生時,該怎麼辦呢?習慣了背肩他人人生重量後,突然地缷載後會迷茫地找不到自己,因為自始至終都不曾與自己相處過。這當中的依附連結是互融共生的,當一段關係不分「你」「我」時,就容易血濃於水認為自己無法切割,相信人生別無選擇。於是我的人生活成你的,替你負責,而把自己的人生再丟給他人,期望他人負責。
常見的是在高壓權威下成長的人,因為喪失自我意志所以容易被壓迫與自我壓迫,於是對自己人生無法做出承擔及選擇,而認為自己別無選擇;或是壓抑自己的內在需求,以其它方式補償滿足,或禁止自己有所期待,而認為自己的人生無法改變。這都會讓一個人在與重要他人斷連時,感到難以自處,無法替自己的人生創造改變。
適度的依附會創造關係的親密感,但若是過度的依附則是一個警醒,提醒我們去看清那個想要放在他人身上、期望他人滿足我們的點是什麼;或是讓對方過度的依附自己,過度付出來創造被依賴的需求,是基於什麼原因。逐步地學會自我探索和發展,並培養出穩定安全的自我感,那麼才能夠在有一天必須得獨自面對自己時,不至於太過驚慌失措。
移開盯著外面世界的眼睛,才能好好地看見自己。
#對自我探索有興趣
#歡迎報名靈魂之旅課
#週六晚班登記中名額剩二位
#一對一課程滿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日文章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illustrator: alexandradikaia
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容易被誤解的美國小知識
跟大家分享一些很多人對美國會有的誤解,
我時不時會被問「家裡怎麼沒鐵窗」、「怎麼還天亮就下班」、「你要給小孩上公立還私立」、「地毯不怕髒嗎?鞋子為什麼穿進家裡」等等。
我可以理解居住在哪個地方,就會用那地的角度看天下,「少見」沒什麼,但我們盡量不要「多怪」,其實知道這些也沒什麼,我跟你們說你們就也知道啦。就當是增加世界觀也不錯~
1.美國的名校大多都是私立的
有個念博士的朋友回台灣洗頭,
洗頭阿姨問他:「你唸哪個學校?」
「史丹佛。」
「喔…沒聽過,私立的?」
「對。」
😆😆
阿姨的語境是用台灣的思維,
因為在台灣沒有聽過的大學,大概都是私立的。
但是其實常春藤都是私立的噢!
我覺得不認識名校也沒什麼,不過也不要輕易被海歸學子騙了,因為美國也有非常多大學是繳了錢就能進去的。
老楊研究所上西北時,
我也沒聽過這個學校,
殊不知人家西北材料是全美第二,(MIT第一)
我當時還跟他說:「我只聽過西北水晶餃。」🤣🤣🤣
/
2.不是越有錢就要繳越多稅
美國的合法避稅方式非常的多。
世界首富Amazon 的創辦人Jeff Bezos,
在2014-2018五年之間總共繳0.98%的稅。
巴菲特也說過,他繳稅的趴數比他的助理還少這件事,他都覺得很不公平。
Paypal的創辦人Peter Thiel的免稅退休帳戶裡有五十億美金(就是這些錢都不用繳稅)。
美國很多有錢人是拿資產抵押、借貸度日的,
因為這樣可以規避掉非常巨大的稅額,
跟台灣要把貸款趕快繳掉、或是用現金買房不用繳貸款就是有錢人的觀念是很不一樣的。
所以下次如果聽到有美國人想要用他們繳很多稅來吹噓他們賺很多,就給快樂的韭菜一個不失禮貌的微笑即可。
/
3.夏天會天亮到很晚
有些人看到照片裡面天是亮的,就會以為別人很早下班,其實現在這裡夏天到晚上八點半,天都還亮著喔。
這件事我很喜歡,一天變得比較長,
而且德州夏天超爆熱,晚上七點才是帶小孩出門去公園的舒服時段。
另外美國有「日光節約」,會統一在秋天把時間調慢一小時,春天往前調一個小時,這樣白天就能更長。
/
4.好的郊區居住地段房子是不會有鐵窗鐵門的
很多人都會問那這樣怎麼不怕被搶?
首先除了某些地方擁槍率高以外,
美國地大、郊區公共交通不便,竊賊搶匪他們要從壞區移動到好區,還要熟悉好區的逃跑路段,都相對有難度。
/
5.鞋子和地毯
我直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我家大門鑰匙長怎樣,因為從未用過。
郊區的房子車庫是跟家裡室內相連的,我們都是從車庫門進出,
這點我很喜歡,下雨時把車子開進車庫,下車不怕淋濕,
以車代步,鞋子都滿乾淨的,所以也有很多美國人都直接穿鞋進屋。
美國的房子如果有二樓的話,通常是鋪地毯,因為這樣走路就不會吵到一樓,
很多人都問過地毯不會很難清很臭嗎?
其實因為氣候乾燥的關係,住起來還真的還好。
/
圖為
神獸兄妹與各種超市車車
你們有「年輕時喜歡,但成年後很不喜歡」的事嗎?
我有,就是逛超市。
不用持家時可以很有閒情逸致的逛,
不只買菜、還觀賞形形色色的人,
但我現在超討厭去超市,
例行性採買就很無聊,還會被上漲的菜價影響心情,
而且德州的超市超大,很難快速拿幾項就走人,
所以如果超市有吸引小孩的推車我心裡都很感激,
至少這樣他們不會想要在超市折返跑讓我滿場追、也不會看到蘋果就拿來啃,
左上那台是最棒的,
左下會一直被他們追撞。
/
圖中衣服都是財財家
👉https://bit.ly/37kQm4b
#結帳輸入mumu85折
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走路一小時幾公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走路一小時幾公里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行一萬步減肥、行一萬步要多久、走路一 ... 年1月25日· 假設一天走8個小時,時數3公里,一天可以走24公里,如果. ... <看更多>
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閒聊] 若是光靠走路及飲食控制的效果 :: 每天走路一小時pt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每天走路一小時ptt,最近都會戴上計步器走路每天的目標是一萬步若無達到也會在跑步機上走滿而... 謝謝大家--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 ... <看更多>
走路 一小時 步 數 在 走路一小時幾公里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提供走路一小時幾公里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行一萬步減肥、行一萬步要多久、走路一 ... 年1月25日· 假設一天走8個小時,時數3公里,一天可以走24公里,如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