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选择 ???
近期口罩事件闹得轰轰烈烈。。。
当信息一出,不少大品牌也面对“下架”
之前我分享过的口罩, 有符合标准吗 ? 有问题吗 ?
这也是不少读者来问我的问题
说到口罩和消毒剂, 我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功课。。。
主要是我和大家一样,都希望买到对的,而不是花了钱却没有效果或害了自己
卫生总监曾经这样说过, 如果你穿 KF94 就不需要穿两层的口罩
很多人不明白当中的意思
一时说要两层口罩,一时又不用 ?
其实为什么要穿两层口罩 ?
为什么穿 KF94 口罩就不需要在加多一层口罩 ?
大家都明白,疫情开始后大家都花不少钱在消毒用品,
对于上班一族的朋友来说每天要戴着新口罩,要一直消毒
长期下来,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并不是每个人有能力买好的口罩,
而普通的口罩,病毒还是有“漏洞”进入你口罩内
卫生部必须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
站在卫生部角度出发,他不能说一定要买好的口罩,一定要用 KF94
每个人的收入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消费能力也不同
如果需要省钱的, 可以选择穿两层口罩来保护自己
外层买布口罩,这样可以清洗再使用,节省不少
布口罩查看这里 :https://shp.ee/8r9eeu5
价钱便宜又好的口罩查看这里 : https://shp.ee/tshkc3h
如果有能力者,选择 KF94 会更好
主要是可以阻挡 94% 以上的微粒
也就是为什么你戴 KF94 的话是无需多戴多一层口罩了
再来还有很多人不明白的一点
其实每个口罩都有“寿命”
如无酒精消毒水有的要半分钟才有效消毒,有的要五分钟
其实口罩也一样,有的寿命是三小时,有的六小时,有的 24小时
对于在外长时间工作者,这个很重要。
而不是我有戴口罩就好。
KF94 也就是可以长达一天使用,也就是超过 20小时
问题来了。。。
当大家对 KF94 有信心的时候, 同样的冒牌货越来越多
关于有什么不一样, 怎么样分配,我接下来再分享
陆陆续续的大家也看到不少品牌的口罩开始在广场,连锁商店下架
但我要说的是, 选择口罩真的要很注意
因为是戴在我们脸上的
如果你发现戴在脸上后就红红或起点的
建议你直接丢掉不用,买过更好的
我也是一直不懂要怎么选择才好,买太便宜的又怕,现在的冒牌货也很多。
相信很多也我一样不懂要怎么选择才好,
买太便宜的又怕,
买贵的也未必是正版
因为现在的冒牌货太多了。
所以消费者的我们, 真的很多时候不懂如何做选择
但大家可以通过 MDA ( Medical Device Authority, Ministry Of Health Malaysia ) 了解更多
温馨提醒,MDA 是马来西亚监管医药产品的机构。
KF 95, N95和 KN95 是属于空气过滤口罩,所以没有被强制必须向MDA注册,
所以要买到有品质保证的口罩,最好跟有规模的Phamarcy购买,
品质好坏的筛选工作让他们代我们去做
放心, 如果你之前跟着我的分享买到的口罩
全部都是符合标准,而且还是做到比标准要的更高更好
也就是为什么我会推荐 Vircast
要买 KF94 口罩,按这里 : https://shp.ee/jw39zdm ( Watson 官网- 因为发现到 Watson 的 Shopee 卖到更便宜 )
小孩款的 KF94 - https://shp.ee/kiv7ag5 ( Watson 官网 )
还有 MEDIC Face Shield 不到 RM4 按这里 :https://shp.ee/x82t53m ( Watson 官网 )
想要了解更多口罩,查看我的文章 : https://www.mylifentravel.com/2021/01/vircast-medic.html
PS : 消息一出很多商店也开始注重口罩
Watson 非常注重这一点所以可以卖的大家都可以放心买,
因为他们是去查看全部报告后才批准哪些是可以继续卖
还有很多人都以为 N95 是最好,或者是最多 Layers 就是最好。
其实并没有完全正确,下次和大家分享这方面的信息。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讲过很多关于道家、道教的内容。包括历史脉络、各个教派的形成、奇幻的故事、神话、传说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所有我们今天能讲得出的主题,其本质都是时过数千年历经百千万劫残存的碎片,都是水面之上的可见之物,也都只是“道”这...
贵重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贵重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贵重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讲过很多关于道家、道教的内容。包括历史脉络、各个教派的形成、奇幻的故事、神话、传说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但是所有我们今天能讲得出的主题,其本质都是时过数千年历经百千万劫残存的碎片,都是水面之上的可见之物,也都只是“道”这个神秘文化的冰山一角。这水面之下不知道还有多少珍贵的内容或遗失损毁、或深埋于地下、或在一个神秘的小圈子里秘不外传。1899年一位叫做“理查德威廉”的德国传教士来到山东青岛,期间四方游走,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创办书院翻译经典。你随便瞄一眼他翻译过的书单就能明白,他对中国的儒道文化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和喜爱。论语、诗经、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列子,此外还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吕氏春秋等等就这么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范围内最顶尖的汉学家。
忽有一日理查德威廉偶得一梦,一位胡须花白、目光温和、仙气飘飘的老者来到面前对他说:那里有一座高山,你应该去看看!说话间转身便走,理查德威廉赶紧追问说:什么高山?你是谁?老者回头说“崂山”这梦就醒了!他自己琢磨了好几天也没明白什么意思!所谓的崂山是指那座高山,还是老者本身呢?完全不懂!几个月后,理查德威廉与当时的山东巡抚“周馥”会面,协调当地办学事宜。周馥给予理查德威廉汉学功底的评价是:学问精通但对深层奥义的理解尚浅…他说你去请教那些民间的教师、学者没用的,一定得有一位儒道双修的国学杂家给你做指引才行,于是周馥将一位大隐于朝堂的“神人”引荐给理查德威廉。此人便是晚清学部大臣“劳乃宣”,劳乃宣表字季瑄,道号韧叟。深通儒道两家文化,理查德威廉一见劳乃宣便失声惊叫,说这就是我梦中所见的老人啊!原来劳乃宣的姓氏,正是因为祖上移居崂山而得。这不是故事啊,这是真实的事件。理查德威廉回到欧洲把这件事儿讲给荣格听,才有了后来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则。最典型的就是我在心里想着一首歌,诶!突然旁边一个人唱上了,而且正好是我刚刚想到的那句。或者像事件中讲到的,梦境的经历在现实中发生。还有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的那句:说曹操、曹操到。好,再回到理查德威廉!劳乃宣也对这位深爱儒道文化的德国青年十分欣赏,理查德威廉便当即拜师,同时也拥有了一个非常符合儒家思想的名字叫做“卫礼贤”他也坚信将中国文化引入并影响西方世界是他这一生的宿命。此后数年间,卫礼贤便在恩师劳乃宣的指导下分别翻译了“周易”“道德经”和我们今天要重点讲述的道家内丹长生经典“太乙金华宗旨”。
此书相传为唐代八仙之一的纯阳子吕洞宾所著,但其中核心奥义早已在华夏大地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秘密传承、师徒相授了数千年,最早可追述到春秋末期的关尹子,也就是说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关,不但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还秘密传授给关尹子“内丹”的修行法门。历经鬼谷子、黄石公、张良、张道陵一代代传到钟离权、吕洞宾,再传到王重阳以及全真七子,在金庸的武侠世界,王重阳于华山论剑力挫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大绝顶高手,成为天下武功第一人。我们最熟悉的“一阳指”,在转瞬间破除欧阳锋的蛤蟆功,使其二十年间不敢踏入中原半步,甚至再听到王重阳三个字内心都会充满恐惧的阴影,而一阳指源源不断的强大内力,正是来自于一种叫做先天神功的功法,看完太乙金华宗旨之后小伙伴一定会恍然大悟,这就是金庸笔下的先天神功。在王重阳之后的数百年间此书一直行踪成迷、时隐时现。直到乾隆年间,一位无名道士在北京琉璃厂逛旧书摊儿的时候惊奇的发现了半部发黄掉渣的残卷,几日后拿给同道的好友显摆,说诶你看找到了啥…朋友一眼看傻了,因为正好他手里有残缺的另外半卷,书的字体、规格、大小、年代都不一样,但是内容恰巧能对起来,这本书就好像生出了主观意念一样,仿佛是自己选择在这一刻重返人间。两人开始召集各路好友,筹集资金、重新编撰开版印刷,才又到了劳乃宣手中。卫礼贤回到德国之后将一系列翻译手稿一一成书出版,其中的太乙金华宗旨也因此瞬间风靡欧洲,当我们之前提到的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看到此书之后,就突然想通了很多困扰他多年的学术问题。并与卫礼贤一见如故,又在翻译手稿之外用心理学的视角附加评述最终成书取名为“金花的秘密”又分别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意大利文、日文、韩文等等十几种语言…直到1990年代,这本书才重新从英文和日文的版本,翻译回中文,才又被我们关注到。原来欧洲人早在100年前,就已经按着道家的内丹功法“修仙了”,全世界都知道,就咱自己不知道!那接下来就讲一讲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全书共计十三篇,第一篇:天心、第二篇:元神识神、第三篇:回光守中、第四篇回光调吸、第五篇:回光差谬、第六篇:回光验证、第七篇:回光活法、第八篇:逍遥诀、第九篇:百日筑基、第十篇:性光识光、第十一篇:坎离交媾、第十二篇:周天、第十三篇:劝世歌。这整部著作的章节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回光”!这也是整部书最最重要的核心。所以只要你参透“第三篇:回光守中”,你也就明白了太乙金华宗旨核心的奥义,剩下所有的篇幅全部是围绕着这一篇展开的。壮哥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大家捋顺脉络。这会让小伙伴自己读书的时候更有条理,更容易读的下去。但接下来所有的解释,都是我个人的理解和对他人理解的认同。不一定正确,但好处是你可以将我的理解作为思考的参照和地标,这也会让你更容易产生新的感悟。那么什么叫做回光守中?区区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有多个层次的含义。要了解这四个字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元神、什么是识神。第二篇开篇吕祖说: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只有元神真性才是超越时空的存在,人的精气可以随着天地的衰败而衰败,但元神始终存在,元神就是无极,创造天地的也是无极。诶!几乎跟木内鹤彦描述的一模一样,意识脱离身体之后可以穿越时空,意识不就是元神真性吗?那种被超大意识体吸收的感觉,超大意识体不就是无极吗?每一次曲绕,都会产生一个三维空间。不正书中所言:元神即无极,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吗。所以要么是木内鹤彦和吕祖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件事情,要么就是木内鹤彦看过金花的秘密。
那元神与识神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心理学家荣格将元神描述为“潜在于集体无意识领域的本来自我”是一种无思维但高能量的存在。而识神就是人的意识,是一种认识事物的能力。所以按他的说法元神更接近于与生俱来的天性与神性,识神更接近于后天培养的认知与经验。如果我们再回到木内鹤彦对于“超大意识体”的描述,再一次把他想象成一团云雾,云雾曲绕产生雷电炸出一个三维空间。之后就很自然的流入到这个空间并填满弥漫于每一个角落,一个生命诞生的同时云雾也随之介入,并在此刻被我们称为元神。所以全世界每一个生命的元神其实都是相互连通,所以共时性原则一点都不奇怪。但这个生命的肉身本来也具备一定的心智在此刻被我们称为识神。所以是元神出于某种原因间接创造了识神,并需要识神辅助自己。书中将元神比作朝堂之上的君主,将识神比作领兵打仗的将军。将军受命在外领兵征战,兵权一旦到手日积月累、实力雄厚、嚣张跋扈,逐渐遮蔽了君主的光芒。一个人的识神过于强大确实会展现出好的表象,就是一个人看上去特别精明能干,事业风生水起…但这些表象会让人萌生出很多情绪,这就是民间所谓七情六欲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同时伤害身体中的心肝脾肺肾胃胆。所以识神越是强大、七情就越是活跃、身体脏器就越是损耗衰败。而元神喜静在这样一个喧闹嘈杂的环境和各种情绪病痛的干扰下,气场也就开始逐渐低迷混沌。而这一功法的目的,正是要让元神、识神各就其位和谐共生。让元神重新主导身体,时刻保持与那个超大意识体的链接,然后从那里获得通达天地的智慧和浩瀚无尽的能量。又因为元神居于人体两目之间,相对于识神心智,是心上之心,因此又被称为天心。因为天心最强大的能力是帮助人体连接天地,又因为超大意识体“无极”,早在天地形成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容纳天心的位置又被称为“先天窍”也叫做“玄关”,所以王重阳的先天神功也是来自这里。通过修行让天心与无极保持连接,从而获得无极通达天地的智慧与浩瀚无尽的能量。那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再怎么厉害也都是凡夫俗子,怎么能与无极之力相抗衡呢?
看过了第一篇天心、第二篇元神识神,我们就要回到那个最核心的老问题…什么叫做回光守中!回即是返回也是反转,光即是自然之光亮,也是观察光亮的眼睛。回光就是将你的视线反转,从观察外部世界回归到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所以回光是一种身体的逆向行为,道家说顺则凡、逆则仙!很多人把顺与逆解释成顺从与逆反,好像说顺从天地的就是凡夫俗子,敢于向天挑战的人才能成仙。不对!大谬!这里的顺逆对应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个裂变、分解、散开的过程,也是这个过程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让人变得越来越平庸,所以顺着这个过程前进只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平凡的凡人。所以回光所致的逆向行为就是将心中万千凡尘事汇聚于二三、凝结于一心、再由心入道,是一个返回凝聚的过程,所以道家为什么经常说“返璞归真”!那什么叫做守中?守就是坚守、守护,中就是元神,元神就是无极、无极就是道。太乙金华宗旨
贵重意思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本益比估值法的利弊與實際運用」
新手買股票最怕就是買貴
尤其是一些很夯的股票
往往不知道應該幾時下手?多少錢下手?
如果買錯時機
辛苦賺來的錢都化為烏有
那我們應該根據什麼來判斷股價的高低呢?
那就是學會估算投資新手必學的
「本益比估值法」! (PE Ration)
這套基礎中的基礎能夠讓你在30秒內判斷一家公司價值!
也是判斷股票價格高低的重要依據之一
別擔心!
我知道你們的擔憂和顧慮
即使學會算後也不懂該如何判斷,對嗎?
影片除了跟你分享
「本益比估值法」的實際運用方式
也會教你3種方法進行價值判斷與比較
還有一些能夠避免踩地雷概念。
千萬別錯過這集的分享!
影片概括:
01:07 什麼是本益比
03:08 實際投資中的運用
05:51 好處、壞處、限制
07:14 總結
.
【免費】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用以下連結可獲得10%折扣優惠,只需輸入:SSSOFF
(只限於購買理財投資訓練營和配套:理財投資訓練營2.0 + 投資思維訓練營)
優惠截止30/4/2021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bit.ly/SSS-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3rZ8vMR
繁體
https://bit.ly/3t2Djxk
英文
https://bit.ly/3uB7Pia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为什么马来西亚人疫情后更富有
https://bit.ly/3aasi5G
.
越借越有钱
https://bit.ly/3uPqVRX
.
Youtuber 随随便便赚大钱
https://bit.ly/3fK2qkN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本益比估值法 #股票估值法系列 #实际操作 #股票雷区 #基础中的基础 #价值投资
贵重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关于濒死体验这个话题我们之前也讲过很多,它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理念上的争议,其核心就是人在死亡之后意识会不会在脱离肉身的情况独立存在。其实你仔细一想啊,这不就是千百年来民间百姓所论的,这世上有没有小飘飘的问题。两派都很顽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因为即使是那些经历过濒死又再复活的人亲自站出来描述所经历的一切景象,依然可以被解释成人体的一种机能。就是我们拥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身体,当它感受到死亡临近时,为了减轻大脑的痛苦会非常大量的分泌出某种化学物质,在这种物质的安抚下才有了那些意识脱离身体、看到奇幻景象、没有病痛折磨、感受平静安详的“幻觉”。我们可能会没完没了的争论下去,因为真正的谜底永远是自己到了那一天才会揭晓答案。但是知道答案之后又没法回来告诉我们真相,如果他真的奇迹般的回来告诉我们,那又变成濒死体验而不是真正的死亡,他依然有可能被解释成“幻觉”,所以这个争论就永远在这个圈圈的循环里绕来绕去。我个人当然是属于相信的那一派,诶!不然多没劲啊…人死如灯灭,一切都关闭结束,这个世界就不好玩了!
所以在这个主题中,影响我最大的两个人。第一位就是雷蒙德穆迪,也被称为濒死体验之父。其他的细节不说,他最令我信服的是他做的实验。因为他是个医生嘛,所以经常有抢救垂危病人的经历。这些病人被抢救回来之后很多都跟他描述,自己有意识脱离身体逐渐升空的感觉,而且可以俯视抢救自己的全程全景,雷蒙德穆迪就暗中在手术的大灯上摆放了一些棋子、火柴盒、记事本等等物件,随后就开始有一部分抢救生还的患者描述说:诶!升空之后看到了这些奇怪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实验非常说明问题,而且实验的方法也很聪明很科学。另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主题人物“木内鹤彦”,名字一听就是“寿司国”人!首先它是一个有过不止一次濒死体验经历的人,然后在2014年把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写成了这本书叫做“濒死经验的启示”!为什么这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木内鹤彦是其中的最重要的一位呢?因为他本身的职业与他濒死体验中的所见有着非常微妙的联系,很早就入职加入了“日本航空自卫队”,从事航空航天的相关工作,中年以后兼职做“彗星猎手”,就是观测寻找那些人类尚未发现的彗星。这个职业最大的回报就是,世界上多了一颗以你名字命名的彗星仅此而已!所以我们翻开人类已知的彗星列表,其中就有两颗分别叫做“木内中村彗星”和“土屋木内彗星”。稍微联想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场景,为什么叫做木内中村呢?一看就是俩人,木内和中村!他一定是木内发现了之后,哎…赶紧叫中村过来确认!说你看这个是不是?中村过来一看“我靠,真是”!俩人几乎同时发现!后来一颗为什么叫做土屋木内呢?就是这个剧情正好反过来重演一遍。再有就是他还重新找到一颗常年行踪成迷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所以这颗彗星又被重新命名为“斯威夫特塔特尔q7(木内)彗星”。也是因为这三次发现,使得木内鹤彦在天文观测届小有名气。所以前面所说的经历与职业之间的微妙联系,并不是说他在业内的地位有多重高。而是他在经历濒死体验的当时和之后,可以用相对专业、相对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宇宙、空间、时间、纬度、因果等等事物之间的关系。
那么接下来就是鹤彦22岁的第一次死亡,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十二指肠受到脊椎与动脉压迫引发的 “重症肠阻塞”此前全世界仅有120个案例且无人生还!刚刚开始上班,还是意气风发的阶段。在茨城县百里航空基地负责塔台调度,这一天呢正好夜班。在即将下班旭日东升之际起身凝望彩色的朝霞…哇,突然一阵剧烈的疼痛让他瞬间昏迷。周围的同事就立即呼叫救护车,把他送到邻近的医院。在整个过程中他的腹部就在不断的膨胀,又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还得转院。他就这么一路苏醒、疼痛、昏厥再苏醒、再疼痛、再昏厥反反复复,终于被安顿在土浦市东京医科大学医院。医生就开始给他紧急抢救,插管导出肠胃中聚积的各种血液、胃液、胆汁、胃内容物,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身体极速大量的脱水,刚刚送到医院的时候还是72公斤,第二天体重就下降到42公斤,心肝脾肺肾脏也开始急速衰竭,通知父母来到医院看到这种情况就彻底崩溃了…医生也是束手无策,跟父母说最多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吧。父母就痛哭哀求说请无论如何都要再帮他想想办法,就在这样的混乱之中鹤彦开始逐渐失去意识,就像一切都关闭了一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他开始逐渐苏醒的时候发现自己趴在一个非常陌生泥泞的环境!四周一片黑暗,只是远远的地方有那么一束微弱的光亮,是不是很熟?跟潘博文的事件好像,所以当人处在黑暗的时候,就是会很自然的被光亮吸引。他就开始匍匐着向光的方向爬行,在这个过程中还很好奇的的抓起一把泥浆,想感觉一下这是什么东西,然后也有非常明确从指缝滑落的感觉。只是此刻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前方那一抹光亮,继续向前爬行所处的空间就开始逐渐放大,能让他站起来行走。回头看看刚才的地方好像是一个类似洞穴的隧道…但是他此刻完全没有,自己是不是穿着衣服的意识,只是明确的记得没有穿鞋,因为地面踩上去的触感是一片草地,有那种刺刺的感觉…他就这样孤身一人在黑暗之中继续朝着光亮行走。逐渐,这一抹光能朦朦胧胧的照亮四周,走着走面前就出现了一条大河!他心想我靠,真的有忘川河?然后继续沿着河岸的芦苇荡四处搜寻,仍然一个人都没有。但是非常令他惊喜的是,诶!发现一艘破木船!然后他就把船向河内推了几米之后跳上去,上去之后又发现没有桨!所以就手动刨水,这船还真的能往前行进。划了很久很久非常疲倦的回头看看四周正好处在这条河的正中央!就很奇怪说,诶!如果以光源方向作为参照,我划了这么大段的距离河水流动的方向应该会把我斜着推向下游,我在这样的水流中不可能笔直的前进啊!怎么目测这个光源没有改变位置呢?大家知道他的职业啊,他是负责塔台调度的,所以最专业的物体之间相互移动的位置关系。他就开始在大河中央的船上满面疑惑测算,说这个不合理呀,就是日本人那种执拗的性格啊。他就一边疑惑着、一边测量着、一边继续划船。终于来到对岸,已经精疲力竭的扑通趴在草地上。
再抬头看着前方隐隐的火光中,影影绰绰的映出四五个人影朝自己走来。领头是个穿着丧服的陌生女人,看着他惊讶的说:鹤彦?你来这干嘛?木内鹤彦这时候才意识到,对呀!这是哪呀?我来这干嘛?所以一时间语塞无法回答对方,只能反问说:嗯,你猜?这个女人就带着他走近其他人,两位老奶奶一位老爷爷一位年轻人。当他看到那个年轻人的时候简直惊呆了,突然喊了一声“堂哥”,你怎么?你怎么会在这里呀?木内鹤彦的堂哥几年前被推土机夹住意外死亡!这俩人一见面就非常开心亲切,开始家长里短的问现在叔叔婶婶怎么样啊?七大姑八大姨俩人聊起来了!那个穿着丧服的女人就走过来说你跟我来,就带他来到一个完全没有树木的小山丘,两个人就这么一前一后的走着,山坡的另一面也越来越明亮,但是整个世界没有太阳,只是天空中散发着一种金灿灿光芒。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开始仔细搜寻自己的记忆,诶!好像我从小到大做的任何一场梦境之中真的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太阳。当他走到山坡顶上,看到山丘的另一面是一望无际山坡连绵的花海,只是这些花都叫不上名字,但能迎着微风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紧接着天空中有一团气流盘旋而下飞到不远处,凝结成一张散发光芒的人脸。看上去是一个面向非常温润高贵的女性。于是他环顾四周搜寻那个穿着丧服的女人,但早已不见了踪影。当他继续向前行进的时候,意识开始涣散。就像被什么东西拉扯着,突然回到自己的肉身,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看到身边检测的仪器,上面挂着的点滴瓶,天花板的电灯,他还在想刚才那是一场梦吗?诶?又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所有的病痛都消失了,然后看看身边的母亲。母亲突然对他说了一句:啊,死了!父亲也赶紧过来站在床边,鹤彦疑惑的看着母亲说:“说什么呢?再回头看看父亲说,放心吧我没事了!已经不疼!于是起身坐在床上,但是他发现父亲的眼神跟他没有交集,还盯着床头沉默的看着,于是他也回头一看自己竟然还躺在床上。然后他就努力的尝试跟父母对话,但是两个老人完全没有仿佛完全听不见。他再次对着父亲用力的叫一声“爸”,嘣!突然就变成了父亲的视角,然后他继续尝试着与父亲对话说我没事了,我好了!紧接着冲进来很多医护人员,他的意识也很自然的从父亲的视角中独立出来,还条件反射礼貌的给对方让路。他就这样跟父亲并排站在床边,看着几位医护人员抢救给自己的肉体抢救。他突然看看四周,心想…诶?我妈呢?啪,一瞬间来到医院门口的电话亭,就看着他妈颤颤巍巍的拿着电话簿,连续几次拨错号码。他还是拼命的想跟母亲对话,但是母亲依然毫无反应。他突然就想,诶!我姐姐不在…就这么一闪念的功夫,自己又突然出现在车里,看着姐夫一边开车一边跟姐姐聊着葬礼的事情。他就突然反应过来,哦!原来只要自己起心动念,就可以瞬间移动。于是就尝试着想一想医院的病房,诶!就真的瞬间回到病房。他想说如果空间可以跳转,那时间应该也可以喽?他就开始在记忆中寻找过往生活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回忆起来一件事儿…六岁那年跟家人一起出去爬山,山顶滚落下来一块石头!突然有一个喊声,危险…他猛然回头看见石头一把推开姐姐,两个人都没有被石头砸到,但是姐姐跌倒受伤手指夹翻开,家人都在责怪他,所以他对这个事件记忆很深,他当时就在四下寻找无人,所以一直想知道那天提醒自己小心的人是谁!于是开始起心动念,就来到六岁那年千曲川河边的陡崖,正好看到六岁的自己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爬山,于是私下周围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再抬头看看山顶一块大石摇摇欲坠,说话间就滚轮下来。他心里一惊对着条件反射的对着几个兄弟姐妹大喊一声“危险”…话一出口,自己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在提醒自己,木内鹤彦的濒死体验咱们下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