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真讀 ] 世越號沉船事件的媒體型創傷與文學型戰鬥--《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 潛水員的告白》 / 李長潔 🛳📹📖
.
#政府在對全國人民說謊 #集體創傷 #紀實 #記憶的政治
.
最近在計劃一項影像民族誌的計劃,有感而發地思考媒介的另類性,那些非常態的、去中心的、偏離主流、有特殊潛能的傳播特質。剛好讀到這本書《#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 潛水員的告白》,是2014年「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的紀實小說。讓我想到2014年那場災難發生時及之後,所引發出來的種種傳播現象,如意外發生當下的多重媒體景觀,與後續的紀錄片、報導、文學、電影等,都更加深了世越號沉船的「事件性」。
.
■ #媒體網絡創造的集體創傷經驗
.
因為當時官方消息的封鎖與矯飾,不正確的訊息建構起虛假的真相,惡意的風險溝通掩蓋了真實,政府在對全國人民說謊。但很快的,透過社群媒體的傳播分享,真相被感傷又恐怖的簡訊與影像一片片拼湊。許多學者觀察此事件中媒體層層疊疊地再現後,所反映的主流媒體失職、政府機關的失能,而擴散力十足的社群媒體,則像形成了某種構成事件性的動力。
.
當時所有的傳播活動,將沈船事件轉變成媒體事件,如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指出的 #後現代碎形場景,無限地自我指涉與連結成失去時間與空間感的災難影像。觀眾們透過觀看、收聽、閱讀、評論、分享,參與了建築在事件上的集體創傷,人們完全無法逃開關於這場該災難的新聞、數據、資料畫面,甚至是天氣狀況的Live播出。包含韓國人,甚至其他國家的人們。那些我們看到的傳播影像,其實就是 #韓國現代國家運作與社會真實之間巨大斷裂的映射投影。
.
■ #紀實文學作為周旋記憶政治的戰鬥機器
.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傳播現象,就是這本小說。起初覺得《謊言》就是一部報導沉船事件的作品,而報導文學、紀實文學通常也不太能引起我的興致。不過,當我讀了《謊言》的開頭,就無法將書放下來了。有文學與文化研究背景的小說家金琸桓,以紀實書寫展開對事件的重構,他以厚實的佐證資料與充滿感染力的修辭,穿梭於 #虛構與真實 之間,產生強烈的即視感。
.
更令人陷入閱讀的,是金琸桓將想像的小說文字與實際的訪談記錄並置,像是某種民族誌研究,讓人驚覺自己彷彿窺見了什麼不忍卒睹的真實,濃烈情緒與倫理辯證在進退虛實間將腦袋塞滿,然後感到荒唐心痛。這就是《謊言》想要產生的修辭效果與價值吧。
.
如〈謊言背後—世越號事件的新舊價值衝突〉中何撤娜在最後沉痛地說道,「哀悼這場苦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輕易的遺忘。」金琸桓的紀實書寫設下了一種戰鬥機器,用持續追問抵抗遺忘,用不斷周旋保持記憶。在可能終究會麻木的大眾心靈上激起「#海水的哭號聲」,阻斷當代(媒介)景觀社會的健忘症與粗暴的歷史壟斷,讓讀者在閱讀後決定投身於這場戰鬥。
.
#真實與虛構 #記憶政治 #贈書活動parttwo
.
■ 延伸閱讀:
.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深入導讀推薦: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NOWKa2ll3g
《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先導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FQlbASmaI
世越號慘案100日特輯播映「黃金救援時間內 毫無作為的國家」-繁體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_kC1QjG3c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