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電子書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零工經濟是場騙局?Soho自由工作者如何擺脫「越逃越不自由」的委屈工作輪迴!】
-
不少人聽到由「零散工作機會」&「獨立接案自由工作者(soho/freelancer)」所組成的「零工經濟」正在興起,並且有機會在「科技 & 網路發達」、「工作時間 & 地點越來越不受時空限制」的現代社會裡大行其道時,都會一邊感到興奮,又一邊不禁懷疑「零工經濟」會不會是一場「過度渲染的時代騙局」?
-
也有很多人對「擺脫朝九晚五」、「不受時空限制」的工作模式心動不已,但又忍不住擔心「當自由工作者可能會先餓死」所以遲遲不敢開始展開行動。
-
所以本篇就以自己「離職接案一年」來的親身發現,為大家分析一下,怎麼樣的自由接案者可能會「越逃越不自由」;怎麼樣的自由接案者則有機會可以真正拿回人生的主導權,努力朝「更自主、自由」的人生邁進!
———
一、苦工型自由工作者:無力因應平台變化、從面對一位老闆,到面對無數位老闆
-
離職展開接案生活並不總是浪漫、美麗的,許多上班族們以為自己就此逃離了組織/老闆的壓榨,殊不知只是從一個人(老闆)的奴隸,變成一堆人(平台&案主們)的奴隸。(PS.🙈這邊要為老闆與企業們平反、澄清一下,其實也是有很多很好的公司、老闆和主管的,許多自由工作者離職只是為了實現夢想或追求更自主的工作模式罷了,並不一定都是因為勞資對立的關係喔!~)
-
最常被人拿來舉例的,便是Uber司機了,很多人都聽說過相關的報導:Uber司機們因為已經從正職工作離職、投注大筆資金買車,所以在面臨Uber平台抽成調漲的時候,也沒有能力離開,甚至沒有籌碼可以和Uber平台對等談判,為了養家糊口而不得不瘋狂的超時工作。有人甚至每週工作 100~120 個小時,一天必需接下無數客人,才能達到原本的收入。有幾位Uber司機甚至因為所獲得的報酬低於營業成本,又實在無力讓自己逃出困局,而悲憤自殺,真的讓人不勝唏噓。
-
但難道每一位Uber司機,現在都正過著上述悲慘的血汗生活嗎?我想應該不是的。
-
前述被現實壓到無法翻身的Uber司機們可能都犯了以下的致命錯誤。
-
1.過度依賴單一接案平台
2.忽略經營自己的客群
3.沒有做好「個人品牌」
4.缺乏長遠、有機的收入規劃
5.沒有被動收入與足夠存款
6.沒有積極為自己的人生思考、創造更豐富的選擇
-
如果是有做好上述任何一項的Uber司機,相信在面臨平台抽成調漲的時候,應該都會有一定的能力,能夠淡然處之,或淡定的自尋出路,而不會讓自己身陷困局。
-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是這種「苦工型自由工作者」或正陷入「苦工型接案者的思維」,也不必太過崩潰、擔心,因為剛開始接案的第一個月,我也曾經是這樣的,在瑣碎的工作與微薄的報酬中感嘆當自由工作者好難,不如歸去🙈。哈哈哈哈~但在努力尋找方法、改變思維之後,很快的一切就完全不一樣了!
———
二、自主型自由工作者:清楚自身價值、了解目標客群、經營個人品牌、積極思考獲利模式 & 被動收入
-
相信會想成為自由工作者,致力於追求的應該都是「真正的自由」吧?!
-
別以為逃脫企業就自由了,其實很多時候只是被更多的案主、帳單 & 税單壓得更加喘不過氣。
-
為了避免成為「身兼多職的苦命勞工」,把自己搞得更不自由。以下我精心整理了 5 項「自主型自由工作者」們通常都懂的事,而這些也是「野放上班族」們想追求「真正的自由」,一定要知道的事!(有幾項是我近來才歸納出來的新發現,自己也還在努力中,一起加油共勉之吧!🍻)
-
-
1.「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主張」
-
不要都已經離開上班族生活了,還用低人一等的心態看待自己,還在接受不合理的要求、對不合理的工資敢怒不敢言,覺得案主在上你在下。既然出來了,就要把自己當成一家「和企業/案主對等」的「一人公司」與「合作夥伴」,慎重對待。(PS. 不只自由工作者,在企業上班的受僱勞工和老闆也是對等的,也可以勇敢爭取自己的權益喔!💪)
-
哈哈這並不是叫大家要去跟自己的案主吵架,而是鼓勵大家勇敢的去和對方「溝通」合理的「工作內容」、「要求」與「報酬」。記住你需要案主的資金,案主也需要你的專業服務。對方並不是故意要砍你的價格,他們只是「還不了解其中的價值」罷了,身為最了解自己的人,你有義務用「成功的溝通」去讓對方「明白其中的價值」。
-
首先,要為自己「適當訂價」並「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主張」。你可以以「該案件所需工時」、「市場普遍行情」、「個人能力/經歷」或「實際成效達成」...等等之類的來作為訂價的依據。
-
但記得要先「好好審視自己的價值」,絕對不要委屈!
-
舉例來講:如果你為人中英翻譯行銷相關的學術期刊論文,那麼你為對方提供的價值是你結合了「行銷專業知識」、「翻譯相關專業」與「對中英文兩種語言&文化的充分掌握和理解」,再加上「對學術期刊論文寫作的了解」,才能提供的專業服務,也應該「依此價值訂價」,而不只是「一個字1元」之類的,「以翻譯了幾個字來訂價」。
-
因為你為對方帶來的「價值」,是讓對方嘔心瀝血的研究結晶,能以最恰當的語言做轉換,進而有機會被頂尖學術期刊所收錄,最終呈現在全世界的眼前啊!
-
再來,也別忘了「重新規劃收入組合」。接下「無數個報酬低微的小案子」,就代表你必須和無數個案主面試、簽約、溝通、追款...,面對「十倍以上的瑣碎雜事」。所以接案時記得自行斟酌案件數量,如果可以盡量「把短期案子談成長期合作」,然後用「2-4個收入較高的長期大案子」或「不論大小但可”穩定進帳”的工作」來取代無頭蒼蠅般的「有案就接模式」,工作起來會更輕鬆不少喔!
-
-
2.「不過度依賴單一平台/案源」
-
如果你只依賴單一接案平台,比如:單一人力銀行接案平台、Uber、Airbnb、聯盟網/通路王(聯盟行銷平台)...,或只依賴單一案主。那麼當該接案平台/案主開始「調高抽成」或「壓低你的獲利」時,你便很容易會無力招架,也沒有籌碼可以和對方談判。因為他們還有別的選擇,而你就只有對方而已啊!
-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讓自己有能力可以「跨國、跨平台接案」,且不要「只接一個收入高的大案子」。另外,於此同時也別忘了要好好經營自己的顧客與潛在客群,跨越接案平台和對方取得「直接的聯繫管道」。
-
-
3.「接案自由工作者別只當 “代工” 」
-
「代工」 & 「重要夥伴/顧問」之間的最大差異就是,你有沒有辦法為客戶做更深入的考量!
-
不要做那種「客戶說改一個字的顏色,就真的 ”只改一個字的顏色” 而不思考整體視覺 & 品牌呈現的設計師」、「客戶說幫我寫篇產品介紹,就真的 “只寫產品介紹” 而不考慮企業為什麼需要這篇介紹、會怎麼運用、想達到什麼樣目的與效果的文字工作者」、「客戶說幫我做臉書貼文,就真的 “只埋頭製作貼文” 而不考慮整體社群經營的社群行銷人」...。
-
因為「你才是這方面的專家」,顧客有時候「根本說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可以擺脫「代工思維」,把自己當成對方在該領域方面的「專業顧問」,不只可以省下無數來回溝通的成本,對方也會因此更信任、「更離不開你」喔!
-
-
4.「好好經營 “個人品牌” 」
-
在一開始完全沒有相關接案資源和管道的時候,可以先從「接案平台」獲得案子,然後透過好好經營每一個案子,來發展長期的顧客、合作與人脈。
-
但接下來,就要開始認真思考未來,好好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 & 平台」了!因為越早開始這麼做,你便越有機會可以邁向更自由的職涯。
-
在「經營個人品牌」方面,我們可以做的是:研究市場需求、找到自己可以為他人帶來的價值、尋找會迫切渴望你所提供之價值的客群,然後嘗試各種方法去接觸到對方!
-
最常見的「個人品牌經營方式」便是:(1)「開設個人網站/社群/平台」、(2)「定期產出高品質 & 相關性的內容(如:文章/影音...)」,然後 (3)「適時融入自身的性格、理念與特色,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建立更深層的信任感」。
-
透過經營個人品牌,可以讓大家有機會更深入的「了解你這個人」、「喜歡你這個人」,並進一步「相信你的為人與專業」。比起跟一位「完全陌生的人」合作,我們當然更信任、喜歡一位「自己認識的人」啦!
-
不要懷疑,如果個人品牌網站的客群經營得「夠精準」,就算僅僅幾百/幾千人的個人網站平台,也可以讓你接到案子、讓機會自己找上門,甚至讓你可以有資本去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穩定獲利模式。
-
-
5. 「重新思考獲利模式、積極建置被動收入」
-
當你的soho接案職涯已經開始漸趨穩定之後,便是時候可以開始思考「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了!
-
比如:
-
從接案這種「有做事才有收入」的模式,轉換到製造有機的成交輪迴系統,建立一系列能穩定帶來被動收入的「聯盟行銷」內容,會不會讓你更自由呢?(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從努力行銷去幫別人賣「別人的產品/價值」,轉換為替自己賣「自己的產品與價值」,會不會讓你獲利更多呢?(例:從透過聯盟行銷賣廠商的東西賺取微薄佣金,變成製作屬於自己的作品、電子書與線上課程,販售屬於自己的產品。)
-
這些都是接案自由工作者 & 獨立創作者們,可以更近一步思考的問題喔!
———
所以總結來說,自由工作者職涯真的是一個華麗的天大陷阱嗎?其實不然!「零工經濟」本身是很中性的,端看你「如何」去擁抱、面對它!
-
實驗了一年之後,現在我的想法是「既然出來了,就別再回去啦!」,因為從上班族野放之後的感覺真的非常快活啊!!哈哈哈哈
-
🔻好書閱讀 推薦書單🔻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用這張圖,探索你未來要走的路》
博客來:https://pse.is/HF8TV
-
➡️ 這本書真的很猛,裡面有來自40個國家、300多位職場高手的經驗分享,是無數人熱情參與的心血結晶。書中包含大量讓人非常有感的案例故事 & 許多很實用的表格、測驗,是那種會帶著你一步一步從探索自己的才能、熱情,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主張」,到建構出一套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的實用工具書,也非常具有啟發性。真的覺得不管是上班族、創業者、Freelancer或 Digital Nomad 都應該好好的深讀這本書,它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也進而讓我有勇氣 & 能力付諸行動,去追求更豐富、自在的職涯人生!(嗚嗚嗚說得自己都感動了~~XDDD
-
🔺Facebook:「野放上班族」 https://pse.is/LMZ3E
🔺Instagram:「freelance_mkt」https://pse.is/DQJGH
🔺Medium:「野放上班族」https://pse.is/E2YSX
🔺WordPress Blog:「野放上班族」https://pse.is/LV54M
-
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電子書 在 質性研究方法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教授说】Part 1 怎样写毕业 论文 ?如何选题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How to conduct a research & write your dissertation? 教授说- Professor Talk Show. ... <看更多>
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電子書 在 【#博雅書房論文寫作主題書展書介06 】 1月光速(?來到第二天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王雲東《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及其應用》 (揚智文化) 5.蔡柏盈《從段落到篇章:學術寫作析論技巧》(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6.蔡柏盈《從字句到結構:學術論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