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創新的定義】
這篇表面上是前天分享的「Think different」的微影評。
但其實是藉由「Think different」這個短片,來引出賈伯斯的人生故事,以及他對「創新」的看法。
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榮哲老師的分析吧。
-
不同凡想 / 許榮哲
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是號傳奇人物,他的人生如戲。
說誇張一點,賈伯斯簡直就是上帝依照「靶心人」公式,塑造出來的戲劇性人物。
然而今天我們要談的不是賈伯斯的生平,也不是他所創造出來的3C產品,而是他留下來的兩支微電影作品。
這兩支微電影正好出現在賈伯斯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轉折點,1984年和1997年,後來都成了經典之作。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其中一支:1997年,賈伯斯重返蘋果,接任臨時CEO之後,拍攝的微電影「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我們先用靶心人公式,來細部分解賈伯斯的一生。
※賈伯斯的「靶心人」人生
一、目標
賈伯斯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答案是「改變世界」。這個目標也太大了吧!正因為大,賈伯斯才足以成為傳奇。
二、阻礙
布斯的母親未婚生子,因此小賈伯斯一出生就過繼給養父養母。
賈伯斯的養父母是賣二手汽車的商人,他們一輩子沒上過大學,不像比爾蓋茨有個富爸爸、富媽媽。
學生時代的賈伯斯頭腦很好,但不擅長學習。大學才讀了六個月,就因為家裡窮而休學,一年半後正式退學。
三、努力
賈伯斯本身並不會開發電腦,但那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功說服了他的朋友「史帝夫·沃茲尼亞克」,把他設計出來的電腦,拿出來賣。當年,電腦還不是商品。當賈伯斯的同儕還在大學裡讀死書,21歲的他已經在自家車庫,和史帝夫·沃茲尼亞克成立了蘋果公司。他們一起創造了世界上,最早商業化的個人電腦,它的名字叫Apple I。
四、結果
從Apple I到AppleⅡ,再AppleⅢ,基本上都不太成功,直到他們推出第一台麥金塔電腦,並從百事可樂挖角了約翰·史考力來擔任執行長,還模仿作家喬治·歐威爾的著作《一九八四》,做了一支電視廣告,名字就叫1984(這一年正好就是西元1984年),三箭齊發的結果,引起了很大的迴響。這時的賈伯斯終於來到人生的顛峰,不只在公司的影響力大增,還擔任了蘋果公司的董事長。
然而好景不長,同一年年底,麥金塔電腦銷量下滑,再加上最初一起創業的夥伴史帝夫·沃茲尼亞克離開蘋果。賈伯斯因而被公司員工,以及董事會認定為是蘋果發展的障礙。就這樣,賈伯斯被逐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蘋果公司。
五、意外
賈伯斯離開蘋果十年後,蘋果的經營陷入了困境,市場佔有率從巔峰時期的16%,跌到慘不忍睹的4%。一年虧損10億美元,90天之內就會破產。
而另起爐灶的賈伯斯,不僅自己成立了電腦軟體公司,還從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手上收購了動畫工作室,也就是後來製作了「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名聞天下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中國有句老話叫「十年風水輪流轉」,把它套在蘋果和賈伯斯身上特別適用。正是這個奇妙的轉機,逼得蘋果高層必須拉下臉來,把賈伯斯請回去救火。
六、轉彎
就這樣,擔任臨時CEO的賈伯斯,一邊整頓公司內務,一邊試圖重建一個全新的蘋果公司。1997年,蘋果推出iMac,並搭配一支叫「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的廣告,創新的設計和再加上不凡的理念,產品大賣,使蘋果電腦度過財政危機。隨後,蘋果趁勝追擊,推出大受歡迎的Mac OS X操作系統。賈伯斯全面翻紅,從臨時CEO,變成正式的CEO。
七、結局
關於結局,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人們永遠記得擔任CEO的賈伯斯,在蘋果的產品發表會上,侃侃而談,意氣風發的樣子。他帶給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驚奇,從iPod,再到iPhone,最後是iPad,一個又一個劃時代的電子商品。
賈伯斯真的完成了他最初的目標──改變整個世界。
聽完賈伯斯的故事,你有沒有覺得好耳熟?
這根本就是好萊塢英雄片裡才會出現的情節嘛:從小被養父母收養的賈伯斯,長大後被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趕出去,最後再回來拯救自己的公司。
賈伯斯的故事實在太戲劇化,又太勵志了,聽完他的故事,我想有很多人可能會直接手牽手,一起變果粉。
現在,我們把焦點拉回到1997年,微電影「不同凡想」誕生的時空背景。當年,賈伯斯已經離開蘋果13年,那一年的蘋果已經不再是賈伯斯草創之初,目標是「改變世界」的蘋果了。
所以賈伯斯拍攝微電影的目標非常明確,他要重新擦亮他最初的目標「改變世界」,於是他找來了十幾個曾經改變世界的名人來助陣。
短短一分鐘的廣告裡拼貼了十幾位各個領域的天才:
他們分別是愛因斯坦、鮑伯•迪倫、馬丁•路德、約翰•藍儂、愛迪生、拳王阿里、甘地、瑪莎•葛蘭姆、畢卡索……
隨著一個又一個天才的影像出現,背後有個聲音娓娓道來,那是賈伯斯的聲音:
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
他們特立獨行,
他們桀驁不馴,
他們惹是生非,
他們格格不入,
他們不人云亦云,
他們不墨守成規,
他們也不安於現狀。
你可以稱讚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
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事物。
他們發明,他們想像,他們治癒,
他們探索,他們創造,他們啟迪,
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
也許,他們必需要瘋狂。
你能盯著白紙,就看到美妙的畫作麼?
你能靜靜坐著,就聽見美妙的歌曲麼?
你能凝視行星,就想到太空巡迴科學實驗麼?
我們為這些傢伙創造工具。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
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的改變世界。
伴隨著廣告最後一句「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變世界」,所出現的影像,不是世人所熟悉的天才,而是一位平凡的小女孩。小女孩張開了緊閉的雙眼,彷彿預告下一位不同凡響的天才即將誕生。
這支微電影非常聰明的完成了一件大事,順便完成了一件小事:
一件大事:
這支微電影取名叫「Think different」,其實意有所指,因為當年蘋果的主要對手不是三星,而是IBM。
IBM的長期口號是「Think」,所以「Think Different」顯然是衝著IBM來的。當年IBM很大,蘋果很小(巿佔率只有4%),因此把自己塑造成巨人的對手,非常有效的拉抬了自己的聲勢。
一件小事:
把蘋果和改變世界的名人牢牢綁在一起,進而產生「制約效應」。日後,人們只要一聽到蘋果,就立刻浮現「改變世界」這個關鍵字。
這個效果太驚人了,從此蘋果升級成為神,而它的競爭對手,全都降級成了賤民。
賤民的產品是為了錢錢錢錢,而蘋果是為了改變世界而來,兩者的核心價值差太多了。
然而奇妙的是……隨著蘋果的壯大,IBM的式微,當年的大事,如今變成了小事,而小事變成了大事。
現在蘋果已經完全不在意IBM這個對手了;而「改變世界」不再是口號,而是蘋果體內永恆的基因。
喔,對了,再多說一點。
賈伯斯曾為「創新」下了一個定義,那就是借用和聯結。
意思就是「創新=借用+連結」。
「不同凡想」這支微電影,正是「借用」了「十幾個改變世界的名人」,「連結」了蘋果的目標「改變世界」,進而完成了賈伯斯式的「創新」。
──完
「賈伯斯養父母」的推薦目錄:
- 關於賈伯斯養父母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賈伯斯養父母 在 夏榮慶 一百種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賈伯斯養父母 在 SJE 。 閱讀紀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賈伯斯養父母 在 [問卦] 賈伯斯的親生父母會後悔拋棄賈伯斯嗎???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賈伯斯養父母 在 今周刊- 【不管父母是否有錢,都不要養出搭便車的孩子!】... 的評價
- 關於賈伯斯養父母 在 比爾蓋茲女兒VS賈伯斯女兒「千金窮養法」 上一代比到下一代 ... 的評價
- 關於賈伯斯養父母 在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的父親是史蒂夫·喬布斯 - PTT新聞 的評價
賈伯斯養父母 在 夏榮慶 一百種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週在家看了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這部電影,丹尼鮑伊執導,艾倫索金編劇,麥可法斯賓達飾演賈伯斯,看完之後的感想是
1. 我喜歡導演呈現出來麗莎和賈伯斯的父女關係
2. 年輕賈伯斯有時真的很機車又混蛋
3. 麥可法斯賓達演得很好
以下有劇情,不喜勿看(#是說都已經下片在iTunes出租了還要寫嗎XD)
基本上這部電影就講賈伯斯在三次產品發表會當天發生的事,分別是麥金塔、Next電腦、iMac,就我個人而言,一個Apple電腦使用者、看過賈伯斯傳,看到這部電影,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斷背山作者安妮普露接受訪問時說的話 “文字工作者並不喜歡承認;在我們這個時代,電影可以拍得比文字更具威力”,原本看賈伯斯傳時的重點都在他車庫創業的經過、去了皮克斯和Next、又回到蘋果開啟更燦爛的年代,關於他的家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有一張抓著小女兒小腿倒吊的照片,賈伯斯形容她就像手槍一樣,意思是她天不怕地不怕,其他的部分就比較沒有印象。但是這部電影,卻在三場發表會兵荒馬亂、各路人馬你來我往之間,很不經意地插入了賈伯斯私生女麗莎、麗莎媽媽、賈伯斯的關係,也帶出賈伯斯對這段關係獨特又奇怪的觀點及性格。
>他明明就是用女兒Lisa來為電腦命名,但就死不承認
>他明明很寶貝Lisa在麥金塔發表會前用Mac Paint的繪圖,硬是要到十幾年後才拿出來
>他明明就是對生父母放棄及第一對領養父母退貨很受傷很在意,卻也把同樣的過程又讓Lisa經歷一次
這些戲份說少不少、說多不多,高潮是在賈伯斯1998 iMac發表會和麗莎的對話,賈伯斯的回憶片段而來,導演也沒配些灑狗血音樂,就是點點滴滴呈現,卻讓人痛徹心扉,感受到最濃烈的情感糾結。
然後我看到第二點,做自己 vs. 傷害身邊人。
導演及麥可法賓斯達創造了一個很立體的賈伯斯,那個你不會在史丹佛畢業演講、蘋果發表會看到的賈伯斯,表面上演的是發表會,實際上是私底下的賈伯斯,他無疑是一個非常堅定做自己的人,追求完美、絕對苛求(可不是近乎苛求喔),苛求工作人員、嚴苛對待安迪赫茲菲爾德、苛刻另一個Steve渥茲尼克,賈伯斯傳形容蘋果的開發團隊- “他們傷痕累累….打造完美的產品”,看了電影,你會了解這句短短的話是多麼殘忍,如果有需要,賈伯斯會把語言當成最暴力的武器傷害你。
但他們好像也都以某種程度接受了賈伯斯。賈伯斯就是這個樣子,他身邊的人也都以不同方式和賈伯斯共處(實在稱不上和平共處,所以劃掉和平),剛剛查了一下安迪赫茲菲爾德資料,原來他在1984年就離開蘋果,但在電影中iMac發表會前才讓觀眾知道,他是那個會開支票給麗莎付大學學費的人,所以他和賈伯斯的關係也是很奇特,但從一個員工的角度來看,如果職業生涯跟過這樣的老闆,夢想要改變世界,他也做到了,但也會把你逼到最最最極限,你是此生無憾呢還是痛不欲生?是選擇一起登上巔峰呢還是精神受創?這個只有當局者才知道了。
賈伯斯養父母 在 SJE 。 閱讀紀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下轉貼分享《我的教養分享》社團的ㄧ篇好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waystobringupkids/
社團成立到今天,第一次跟大家分享教養相關的文:
前兩天接待一位從美國來的朋友,她是生物科技的博士,被實驗室派來台灣驗收研究中心外包給台灣實驗室的研究工作。
期間跟她聊到台灣有許多家長積極的想把小孩送到美國去,是因為認為美國的教育比台灣好太多了!
她聽完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跟我確認一次,是Way to much better(好太多) 還是 to much better(比較好)?
接著問我第2個問題,是唸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
當我告訴她有些家長千方百計把小孩送到美國去唸”公立”學校之後,她的反應是奉送兩個大白眼!因為在美國,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好是基本常識,看看常春藤名校每一所都是私立學校。
最後她問我說,那麼這些小孩去美國之後怎麼學中文?
我才知道,原來,現在在美國,幼稚園的小朋友,最夯的是學”中文”,而不是以往的西班牙文,因為中文是現在和未來的趨勢,而且中文字對外國人而言難得要命,當然要從幼稚園就開始學起。
呵呵,台灣的父母拼命把孩子往外送,外國的父母拼命教小孩中文,原來當家長的心情不分國界,都是大同小異,同樣的焦慮,同樣的迷惘,同樣的不知所措。
在我見過的家長裡,唯一見過不盲從的家長,就只有Cool La M了,雖然她大量的閱讀吸收各種不同流派想法的教育流派和現身說法,但是她從來都很清楚,孩子的教育不是電腦程式,無法複製也不能照單全收,完全取決於自己孩子的特質。
一路走來,不管在加拿大、美國還是在瑞士,她還是堅持孩子要適性發展,即使考上再知名的學校,她也無動於衷。
很多時候她的做法是週遭的人不看好,或是被誤會成虎媽或溺愛,她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依照孩子的特質來安排學習的路。虎媽和溺愛可以同時存在嗎?所以,鄉民們真的只是看熱鬧的,真的不用太過於在乎別人的想法。但是堅持不代表冥頑不靈或死不認錯,畢竟,教養的重點在於孩子是否有成長,而不昰家長會來炫耀的自我成就。所以,只要一察覺到方法不對或是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她肯定立刻改正,也不怕別人笑話。
有人曾問她,很多人都佩服她會教小孩,如果她讓人家知道她自己覺得某些地方教的方式不對,不會怕別人笑她或說閑話嗎?
她很大方回答,孩子重要還是自己的面子重要?別人笑不笑話與我何干?若是怕別人講閑話而一錯再錯,才是害到自己的小孩,到最後受苦的還不是當家長的人。更何況,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及時知道自己的不足而改正才是真正幫助自己也幫助孩子。
看她講得很輕鬆,呵呵,只要認識她的人就知道她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多少的精神,時時刻刻不放鬆她的身心靈,她女兒講的每一句話,她這個媽媽都要在腦袋裡咀嚼幾遍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引導的地方,像是野生動物觀察家,全年無休全天候繃緊神經,生怕錯過女兒任何一個反應。
從小到大,從加拿大到瑞士,她女兒的所有的老師和教授都很驚於一個小小年紀學識豐富的小女孩,並沒有壓抑沈悶的書呆性情,反而開朗積極,一看就是充滿了愛的小孩。
為了女兒犠牲多少只有我們親近的人才知道,不足以為外人道。看我被她養小孩的方式嚇到不敢生小孩就知道,因為,只要知到她犠牲付出的程度,肯定會自愧不如,還是別生小孩來禍害孩子了。
至於社員們已經生出來的,沒法子後悔滴,加油啊~
咦,怎麼整個變成版主的宣傳文了,哈哈,那個言歸正傳,以下分享一篇刊在美國CNN關於教育的文章,內容很不錯,大家可以看看,美國的孩子也是很有壓力的!
http://edition.cnn.com/2012/01/23/living/raise-next-steve-jobs-p/
如何教出下一個賈伯斯 作者: Christina Verceletto 2012/1/24
(下列是我自己粗略翻的中文,有興趣的人可以只看英文的原文)
How to raise the next Steve Jobs
從胚胎在子宮內開始聽莫札特到學齡前開始學中文,許多家長渴望給孩子們一個飛躍式的智能開發,在現代生活被與成功劃上等號。
當然,同時也代表著過多的壓力、課程爆表、考試壓力。
為什麼孩子就不能只是單純的孩子呢,真要命!但是在美國,還是有少數的家長對於在公園遊戲區和托兒所的生日趴中,天天上演的競爭攀比是免疫的。
外國語言變成新的母語(註1:作者是美國人,所以ABC是母語),幼稚園是新的小二,90年代出生的是的80年代(註2:意指小朋友被迫當成大朋友來教)。
Kimberly Brenneman博士,是國立Rutgers大學早教究中心的副教授,同時她也是科學教育節目<科學小子西德PBS KID>所聘請的教育顧問,這種學經歷,肯定很懂教育。
她曾回憶道—我記得兒子剛會走路的時候,在一個遊戲區裡我和一位媽媽毗鄰而坐,這位媽媽拉高嗓子的說:「我女兒26的字母全學會了,而且她還會從1數到20。」
Kimberly Brenneman博士說,她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兒子總有一天也會學完這些東西,但是在聽到的當下,她內心裡有一部分的自己想著:賽啦!為什麼我不能也這樣子說我的小孩?
不知為何,儘管這天才和瘋子只在一線之間,美國學生都在努力跟上他們國際同儕。我們的孩子和芬蘭、新加坡、南韓相比,在下一個世代中,數學和科學奇才遠遠落在後面,而這些專業人才都是我們國家新興數位主導產業所需要的特殊技能。到底在提升孩子智能上,我們算錯了哪一步?當我們說孩子聰明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什麼?
有時候,聰明單純只是因為她開口說話比較早,或者她在其他同齡孩童仍吃力的揮舞蠟筆時就已經會自己的名字。但是,其他時候…就是”哇嘛唔哉!” (譯註Je ne sais quoi是法文的我不知道為何) 聰明孩子具有:好奇、直覺、與生具來的成熟度,讓聰明的孩子脫穎而出。
去年秋天,當知名的蘋果公司執行長,同時也是最被推崇的數位工具幕後首腦,史蒂芬‧賈伯斯逝世時,全世界的權威人士都在尋找到底是什麼導致他的卓越傑出。最常被提出的答案似乎比電腦外殼還要灰暗,賈伯斯就這麼神乎其神的變化升級了。然而你對所理解的”天資”有一種預設立場,認為對於擁有天資的人未來必定會是頂尖的佼佼者,不止在考試之中是王牌,更是人生勝利組。
但是,天資它真的是可以測量的嗎?而你又要如何做才能讓你的孩子得到它?繼續讀下去來找出如何開發你孩子的天資,從她在學校的表現,甚至於如何安排去一趟商店就可以是孩子學習單字、數學技巧與理財的機會。
請定義「天才」Genius, Defined
首先:「天才」是一個文化用語。在統計數據上並沒有天才這個定義存在。即使是世界聞名的高智商社團門薩協會的嚴謹測試找出的不是「天才」但,是全人類當中,他們的能力與創造力是總人口中頂尖2%的精英。而更常見的—而且是政治上正確用法—教育的專有名詞「資優」。許多學校有「資優」計畫,但有多少兒童是真正屬於資優?根據國家資優協會統計,約是全美兒童的6%。其它的專家認為這個數字過於寬容。
「資優兒童是非常稀少的…在一般的課堂上,他們是不存在的,」Michelle Rhee補充說道,他是StudentsFirst的創辦人兼執行長,StudentsFirst是一個幫助改善公立學校與草根階級的公益團體。他曾任華盛頓特區公立學校系統的教育署長。他說,「我女兒現在唸的是所謂”資優班”,她的成績是分佈在前20%,嗯…人口的前20%不是資優。」
這種特殊的課程(資優)可以及早到從幼稚園開始,分辨資優與否,一般取決於兩個觀察結果,一是是幾種常見”學校能力”的評量或是與年輕孩子相關的推理測驗。有些家長也謀求兒童心理學家的幫助來衡量孩子的天賦,通常是經由IQ測試。
測試的內幕The Lowdown on Testing
以在公立小學進行標準化測試為鑒,來看由州政府授權推行的測試有多少是用教習方式提高到門檻分數,就可以得到教訓。IQ測試,在某一方面是比較有關邏輯和推理能力。「他們評量一個孩子從找出問到尋求解決的脦力。這種結果非常多的時候是顯示出這個孩子已經經過多次這種的練習...在這之前他已經有多常解決類似的問題。」Frank Lawlis博士解釋道。他是美國門薩協會的監督心理學家,也是The IQ Answer一書的作者。有許多專家表示上述2種測試都是測量孩子真實能力的差勁指標。
「萬一孩子前一天沒睡好或是生病感冒?也許考試的房間太熱或是坐在孩子隔壁的考生動來動去害他分心?」Vivian Kirkfied表示,她是前任先鋒計畫(Head Start)成員、幼教老師同時也是Show Me How! Building Your Child’s Self-Esteem Through Reading, Crafting and Cooking一書的作者。
標準化測試只是測量學生成績的一種方式,不應該用來當作長期評量的標準,Dennis Van Roekel補充道,他是國家教育學會的主席。他說,「單一測驗的表現實際上能夠告訴你關於孩子的狀況是少的可憐。我們都知道—家長們和老師們—我們的孩子遠比一個考試成績來得豐富許多。」換言之,測量只是工具箱當中的一個工具。「你需要槌子來蓋房子嗎?肯定要的,但是你不能只靠槌子來蓋完一棟房子。」Van Roekel如是說。
即使是Lawlis博士也承認最高分區的IQ分數在於預測未來成功與否也有限制。可能來看看哪些是測試測不出來的東西還比較有幫助:欣賞他人看法的能力、自制能力、恆心毅力—這些在校園及未來生涯成就之中都是舉足輕重的特質。「幼教老師通常對於比較關心孩子在情緒和社交上的落後,勝過於學術方面的科目。」Brenneman表示,他在兒童認知發展評估議題上做過大量的研究,「這些科目多半是數學、科學和語言技能」
父母的影響力The Power of a Parent
賈伯斯的養父在他小的時候就教他基本電子學。當時養父並沒有想過教這些東西未來有回報。也許我們都有創造奇蹟的潛力。天資是49%的遺傳加上51%的鼓勵,Lawlis博士說。其它的專家也認同一點,假設任何東西和環境(如:潛在影響力)都是有界限的。
「它(聰明)可能是遺傳,或者也許他只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接下來你能夠學到如何幫助孩子的不是只有考出更好的成績,而是如何襄他們對學習更有熱情。
開口說Talk, talk, talk
問孩子開放性的問題,如:「如果我們去海邊的路上,中途停下來買冰淇淋會發生什麼事?」這類的問題幫助孩子反映出他們所理解知道的事實,這些事實反饋他表示意見。不用擔心孩子太小會聽不懂。同樣的,也不用害怕使用複雜艱深的字詞,Brenneman強調。孩子也許聽不懂這些字,但是如果這些字在對話中出現過許多次,孩子就會猜出這些字的意思。
John Shotter是住在紐約市Seaford的一位父親,他把上述的方式認為是最重要的事,每天跟他2歲的兒子Jack說話當練習。「我們聊工具! 我給他看丁字尺、電鑽、量尺和槌子怎麼使用。」Jack的母親Melissa說,成果出乎意料的好,「他真的知道每一個工具的名稱,還有材料,像石膏板、填泥料、防塵布。他也學會測量,從鎖螺絲學會右邊和左邊,還有從油漆學會顏色。」
閱讀Read, read, read
研究不斷重覆顯示閱讀書籍與一對一的閱讀時間是肯定能夠在校園獲得成就。「閱讀會刺激腦部連結並建構對於理解這裡世界的背景知識。」Kim Davenport表示,他是國家掃盲機構Jumpstart專案主管。
Davenport說:「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閱讀能夠啟動孩子對於全領域知識的吸收與應用,包括數學與科學。」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也許就像是給予孩子一把利刃。「目睹父母享受閱讀,孩子會耳濡目染。」不要把書放在籃子裡、書架上、和咖啡桌上,邀請孩子和你舒服的坐在沙發上一起閱讀。跟孩子分享你所閱讀的東西,並且也要求孩子和你分享他所閱讀的內容。如此一來不止親子間的對話內容變的豐富,更能藉此建立孩子的辭彙與理解力。
讚美的要讚對Praise results
不屈不撓是一種會讓孩子受到老師與職員鍾愛的特質。我們的文化一向忙著讓孩子覺得好,但卻忘了我們從孩子身上奪走的時間,孩子若能擁有那些時間本來就會變好。Rhee說:「我的孩子2個都玩足球,玩得臭閧閧的。但是如果從他們房間裡的獎盃獎牌來看,你可能會以為我家會出下一個Mia Hamms(知名女足球員)。」如果你不斷地告訴孩子說你是最棒的,要這樣的孩子接受失敗會很困難。當這樣的孩子到學校去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想:不可能是我。
給予正確的支持才是關鍵,Stephanie Rosales說,她是加州La Quinta的執業教育心理學家。「因為解決問題而受到讚揚的孩子,在學校比被說是資優的孩子來得更積極。諷刺的是,後者(資優的)遇到事情不容易完成時容易受挫。」所以,與期給於敷衍的讚美(如:你是明日之星!),不如給予實際成就上的讚譽(如:你能夠用不同的方式找到答案真是讓我以你為榮。)而且如果你想要設立一個高標準,請確定它真的是一個很高的標準。屆時就說:「你快達標了,再努力一點。」
表揚好奇心Celebrate curiosity
學齡前的孩子幾乎都是好奇心旺盛。但是有時候隨著孩子長大,好奇心也隨之消失,Brenneman說。用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們的專注力,進而讓他們維持興奮。如果你問問他們現在在玩什麼或說什麼—即使我兒子玩的神奇寶貝,Brenneman說—你已經啟動了一個「有商有量」的模式,而這模式未來會在聰明的孩子身上得到收獲。花時間讓你的孩子轉而注意你所喜歡的東西:一起去逛博物館或者一起欣賞表演,並且告訴孩子你喜歡這些東西的地方還有為何會喜歡它。紐約的一位爸爸,他有2個孩子,以前在週末要工作。而為了要能夠和他在唸小學的兒子Erik分享他的興趣,他偶爾會把兒子從學校拖出來一起去逛博物館。兒子的老師自從兒子每回逛完隔天回學校都會在課堂上分享他所學到的東西之後,老師就同意了這位爸爸的行為。Braun爸爸說,「此舉讓Erik覺得像是一日達人,一整個學年下來建立了他的自信心而且學習渴望大增。」
把握教育的良機Seize teachable moments
你能夠在一早出門的同時幫助孩子增強學業技巧。假設你開車經過一座風車。與其說:「嘿,風車耶!」,不如問孩子:「你想他們在做什麼?」鼓勵孩子觀察細節的習慣會帶到課堂上,Rosales說。而且安排去一趟商店就可以是孩子學習單字、數學技巧與理財的機會。你可以在買東西時告訴一個2歲小孩正在裝袋的水果的名字。叫一個3歲的小孩去找碗豆罐頭。讓一個5歲小孩寫下她想要哪一種早餐穀片。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比較商品的價格和尺寸,並且找出折價卷。Sarah Brown是幼教老師,她教2歲的學生在蘋果、香蕉和紅蘿蔔上畫畫。等到這群學生長到4歲時,她會告訴他們執筆技巧比新學生好多了。
無論你的孩子是資優或是資質平庸,你能做到最好的事情就是參與。帶著孩子走向自我開發的旅程才能夠啟動孩子的天資。總言之:你最想要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快樂?有趣?自信?充滿愛?你敢說”成為畢業生代表”沒有閃過你的心頭?你的目標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能力所及的最好,對吧?如果你能讀到這裡,代表你走的路是對的。
感謝賈伯斯:從蘋果標誌得到能教給孩子的事
1.熱愛你做的事。很明顯的,熱情加速了他的天資,而且他要感謝他的父母。他的養父母以是支持但不干涉的方式把他養大。當孩子能夠盡情實驗,創造力就無可限量。
2.不同凡想。他從不接受現狀。下次當你的孩子有機會做一個專案時,幫助她腦力激蕩,至少想出除了第一個閃現心頭的方式之外的額外2種處理方法。
3.把事做對。賈伯斯的完美主義助長人們更加期待得他那令人嚮往的產品。拒絕阿謏奉承的誘惑—拒絕灑狗血式的吹捧孩子的所有只是”OK”的工作,孩子才能學會不屈不撓。
p.s: with Ingrid Ing 同身分共同分享之
賈伯斯養父母 在 今周刊- 【不管父母是否有錢,都不要養出搭便車的孩子!】...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唱片封面教父」杜達雄66歲癌逝,與賈伯斯皆「神經內分泌癌」!解析10大症狀與胰臟癌差別- 今周刊. 「老友們,我已經無法一一回覆你們的問題,有緣我們來世在再相見, ... ... <看更多>
賈伯斯養父母 在 [問卦] 賈伯斯的親生父母會後悔拋棄賈伯斯嗎??? - 看板Gossipi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