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要的是舒爽 不必然是冷氣
曾旭正/台南藝術大學教授、國發會前副主委(台南市)
台灣夏季悶熱確實是一大困擾,行政院為給師生舒爽的環境,擬推動給教室裝冷氣機的政策,其動機值得肯定,但政策設計可以更細緻,效果才會更佳。在此政策起步之初,提出幾點思考。
首先,應釐清政策目標是創造舒爽的環境,而不是安裝多少冷氣機。台灣環境條件多樣,南北不同、山區平原也大有差異,不夠舒爽的問題自也不同,太快將政策目標指向特定的解決手段,往往有違多樣性原則,也限縮了創意與學習的機會。
其次,使用者要買的是提供舒爽空氣的服務,而不是冷氣機。循環經濟的概念已漸開廣:消費者要的是照明而不是買燈具;同樣的,校園師生在教室要的是溫度適宜、品質健康的空氣,不是冷氣機本身。就此問題應鼓勵各縣市政府尋求整體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解。
第三,校園大小事都是教育的事。此政策必然引起校內外的討論,正是納入永續發展、能源、建築節能等主題學習的大好機會。
該怎麼做呢?建議可考慮以下幾項做法:
首先,教育部應邀請各方專業與教育者共同擬定此項政策的推動方針,提供各縣市政府與學校思考整體解決的作法,避免淪為設備採購計畫。特別可參考已推動近廿年的永續校園計畫,從經驗中整理出不同類型的作法,透過網路提供各校參考。同時,應在各區舉辦分享會,用實例現身説法,鼓勵各校積極學習。
第二,在執行改造計畫時,應保留彈性、鼓勵創意。目標既然是舒爽的環境而非冷氣,則如何達成目標,實在有太多的可能性,且軟硬體都應同步投入。譬如可以配合調整師生作息,減少在尖峰時間的體能動作,因而可減少對空調的依賴;又或者應將建物周邊環境納入考量,設法降溫,譬如多種高大喬木,也可考量運用中水灑水降溫等。
第三,最後必定有採購設備的需求,但也可採取循環經濟概念,將採購焦點由設備資材轉向採購「服務」。亦即,採購使用者需要的舒爽空氣服務而非機器。業界已有提供「冷風服務」的概念,只要使用方訂出需求標準,至於如何做得到,則由廠商去做專業的思考,生產最經濟的設備,使用最不需要維修的零件。如此,既滿足師生要求,又可節約資源,甚至可能間接促成產業的轉型。
如果大家認同校園大小事都是教育,那麼,這一波從政策討論到真正落實到校園的過程,可以讓師生學到什麼?正是主政者應該思考的。教育部的永續校園計畫應該繼續並加大力道。在政策資源分配上,中央應該清楚標舉核心價值與目標,並給各級政府創意詮釋的彈性及因地制宜的作法。
時代不一樣了,期盼此事不要局限於簡單的冷氣採購,而是呼應永續發展的新作法,真正的前瞻計畫!
資材採購差異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屏東香蕉進軍日本! 爭取東京奧運訂單!
農委會前年成立香蕉產業策略聯盟,今年5月透過香蕉外銷平台協助媒合,在屏東簽訂首年500公噸採購合約,今天起再分3次出貨合計18公噸屏東蕉,攻入日本茨城縣、長野縣等地超市;農糧署長胡忠一說,在致力外銷量成長外,也積極向日方爭取將包括香蕉在內的優質台灣農產品,納入東京奧運採購食材。
為拓展日本新消費族群,農糧署計畫性培養日本學童從小認識台蕉,並在超市辦理一系列香蕉行銷活動,11月1日到日本茨城縣促銷台灣蕉,原定分3天促銷,結果首日就銷售一空,日本商社見消費者反映熱烈,隨即追加訂單,由青果社屏東分社協助集貨,今天起連續3周出貨,突破台蕉僅在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及福岡等一線城市銷售現狀。
胡忠一說,台灣利用不同緯度、日照長短及海拔高度等溫度差異,可全年培育果肉質地細緻、香氣濃郁、風味絕佳的香蕉,不但是國人不可缺少的水果,更曾在民國60年代創造年銷日本40萬公噸的佳績,日本長輩也極懷念台蕉美好的滋味;台蕉與與熱帶國家香蕉有區隔,但台蕉多為小農栽培,無法與菲律賓以大面積栽培,勞力及資材等生產成本低的菲蕉競爭。
他說,農委會在日本採「高品質」、「新族群(學童)」策略,重新定位台蕉在日本消費市場的銷售策略,今年至10月底已外銷2715公噸,較去年同期1670公噸增加62.5%;今年外銷預計可達逾3000噸,成長近1倍,更是近年新高,近期冬蕉豐收,產量增價格略有下滑,但上蕉外銷日本可達32元,以外銷拉抬國內價格。
農委會已將「推動臺灣優質農漁產品作為2020東京奧運食材」視為首要施政目標,並推動多項驗證系統,包括產銷履歷與有機驗證等,完整追溯農產品生產過程及來源,向日方積極爭取將台灣農產品納入東京奧運採購食材範圍,找回台灣的「蕉傲」。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188829
資材採購差異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屏東香蕉進軍日本! 爭取東京奧運訂單!
農委會前年成立香蕉產業策略聯盟,今年5月透過香蕉外銷平台協助媒合,在屏東簽訂首年500公噸採購合約,今天起再分3次出貨合計18公噸屏東蕉,攻入日本茨城縣、長野縣等地超市;農糧署長胡忠一說,在致力外銷量成長外,也積極向日方爭取將包括香蕉在內的優質台灣農產品,納入東京奧運採購食材。
為拓展日本新消費族群,農糧署計畫性培養日本學童從小認識台蕉,並在超市辦理一系列香蕉行銷活動,11月1日到日本茨城縣促銷台灣蕉,原定分3天促銷,結果首日就銷售一空,日本商社見消費者反映熱烈,隨即追加訂單,由青果社屏東分社協助集貨,今天起連續3周出貨,突破台蕉僅在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及福岡等一線城市銷售現狀。
胡忠一說,台灣利用不同緯度、日照長短及海拔高度等溫度差異,可全年培育果肉質地細緻、香氣濃郁、風味絕佳的香蕉,不但是國人不可缺少的水果,更曾在民國60年代創造年銷日本40萬公噸的佳績,日本長輩也極懷念台蕉美好的滋味;台蕉與與熱帶國家香蕉有區隔,但台蕉多為小農栽培,無法與菲律賓以大面積栽培,勞力及資材等生產成本低的菲蕉競爭。
他說,農委會在日本採「高品質」、「新族群(學童)」策略,重新定位台蕉在日本消費市場的銷售策略,今年至10月底已外銷2715公噸,較去年同期1670公噸增加62.5%;今年外銷預計可達逾3000噸,成長近1倍,更是近年新高,近期冬蕉豐收,產量增價格略有下滑,但上蕉外銷日本可達32元,以外銷拉抬國內價格。
農委會已將「推動臺灣優質農漁產品作為2020東京奧運食材」視為首要施政目標,並推動多項驗證系統,包括產銷履歷與有機驗證等,完整追溯農產品生產過程及來源,向日方積極爭取將台灣農產品納入東京奧運採購食材範圍,找回台灣的「蕉傲」。
資料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188829
資材採購差異 在 資材隨筆- "資材"是台灣企業常用的名稱,但是對照英文對照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資材"是台灣企業常用的名稱,但是對照英文對照與職掌範圍常有很大的差異,就筆者本身的的判斷與領悟,廣義的資材對應的英文應該是"Logistic"較為合適 ... ... <看更多>
資材採購差異 在 採購VS 物管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目前在製造業擔任採購的職位!我公司將採購與生物管是同一個總管理部,但還是有細分!(採購、生物管各2個team)物管同仁(簡稱a) 目前工作上時常出現 ... ... <看更多>
資材採購差異 在 看板Salary - Re: [問題] 第一份工作業務再轉採購?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carlkarl (carl)》之銘言:
: 各位salary的板友、前輩們好
: 小弟兩年前從台北前幾名私大歐洲語文系畢業
: 但除了英文toeic 815分外 日語只有N2
: 沒有特別的專長 (是有啦不過無法當工作的...)
: 找工作找了三個多月 一直碰壁
: 台北捷運 陽明海運 華航 萬海 等等大公司都進入最後一關
: 無奈最後都無錄取
: 最近試著找稍微好入門的工作來訓練自己
: 採購工作似乎能培養個專業
: 所以最近投了非常多的採購或是採購助理的職缺
: 但幾乎沒有什麼面試機會
: 所以想問各位如果以後我想進入採購這份工作
: 先去找傳產或是科技業務抑或是較好進入的OA業務
: 對進入採購這份工作有幫助嗎?
: 在此先謝謝各位的回答了
這幾天看到不少人PO文想找採購相關的工作 ~
目前因為部門缺人所以半個月來面試了一打以上的應徵者 ~
不過似乎不少人對採購有些誤解了 ~ 各行業的採購工作職掌都不太相同 ~
公司給予的責任也相對不同 ~ 小弟在傳產資材部門任經理一職 ~
底下生管/採購/倉管外 ~ 個人因素所以資訊課也掛在資材底下 ~
回到主題 ~ 來面試的年輕應徵者10個有8個都認為生管跟採購屬行政職 ~
生管主要就是出一張嘴跟催各工站及出貨進度 ~ 而採購則是接單/下單/詢比議價 ~
我每次都花10~15分鐘跟求職者解釋公司生管或採購的工作職掌 ~
坦白說 ~ 不少人都對這兩份工作有著錯誤的認知跟期待 ~
所以業界(單指我公司跟相關供應鍊)生管跟採購陣亡率高的可怕 ~
底下供應商的對話窗口一年要換上幾次 ~ 某A公司二個月內就換了3個生管2個採購 ~
導致生產進度及物料供應大亂 ~ 最後出動副總來公司道歉 ~
(您沒提到生管 ~ 不過一般中小企業生管跟採購是滿難真正區分開的)
回到主題 ~ 生管跟採購只是表面上是個行政職 ~ 實際上會因公司不同差異很大 ~
如您所說想找個比較好上手的工作並學個專業 ~
事實上 ~ 如果遇上廠內製程較覆雜 ~ 委外比例高的產業 ~ 生管是很不好上手的 ~
而遇上料號繁多 ~ 種類也多 ~ 物料尺寸規格有差別的產業 ~ 採購要上手也有一定難度 ~
要學專業的話單靠做好本份內工作是沒有所謂專業的 ~
以生管為例 ~ 初期要搞懂物料差異 ~ 然後要弄清楚廠內製程 ~ 接著是委外製程 ~
認真點三個月以上就都可以了 ~ 但是困難的才要開始 ~
要瞭解各工站產能跟前後關係 ~ 前三份的生產排程一出來就可以看出有沒有排程頭腦 ~
馬上驗證前三個月學的到底有多少 ~ 排不好搞到各工站都依自己意思生產 ~
保證出貨馬上大亂 ~ 然後業務頭只要開會就罵 ~ 罵到最後生管就自己畢業了 ~
再深入一點 ~ 除了瞭解"正常生產"外 ~ 最難的就是危機處理 ~
機器會壞掉 ~ 物料會拖時間 ~ 作業員會打混 ~ 成品或半成品會不良 ~
只要任一個地方卡關 ~ 影響都是全面性的 ~ 如何處理考驗著每個生管 ~
以採購為另一例 ~ 若是遇上物料繁多的產業 ~ 就不單單只是生管拋來採購單然後下單 ~
想這麼簡單的話 ~ 除非你遇上了個Lv 99的生管 ~ 他愈強你愈輕鬆 ~
不過 ~ 即使如此 ~ 你依舊要面對隨時可能出錯的"例行公事" ~
採購單下去 ~ 交期設定或數量錯誤 ~ 都可能是個無人能收拾的特大包 ~
任何公司都追求最低的成本 ~ 你能否在各階主管的"降價壓力"下存活?
卻又不能讓供應商跳腳不接單? 除了對數字的敏感度外 ~ 溝通技巧也很重要 ~
即使以上兩項都處理的很好 ~ 面對任何產業的採購都避不了的採購弊端 ~
你是否也能做到讓公司或上司能完全的信任你去處理而不是用盡辦法來稽核你?
如果遇上了"毛三到四"的公司 ~ 可能光是每月進貨金額就讓採購頭大了 ~
出貨應收款項1000萬 ~ 而你的進貨成本卻花了1100萬 ~ 當月份公司就虧錢了 ~
即使下個月就回正了 ~ 你那個月的績效也沒了 ~ 還要被幾個主管罵 ~
其次跟生管一樣 ~ 危機處理 ~ 廠商機台會壞 ~ 模具也會壞 ~ 下單時廠商都好好好 ~
要他準時交貨讓你不缺料比登天還難 ~ 物料好不容易追進來結果品管判不良退貨 ~
產銷會議就變成採購追料不及 ~ 影響也都是全面性的 ~ 怎麼存活下來考驗著每個採購 ~
我並非勸各位不要選採購跟生管為工作選項之一 ~
而是說這兩個職位並不是普通的行政職 ~ 要看產業跟公司來決定 ~
當然 ~ 這兩種工作都能學到各領域的專業 ~ 但不會是很好上手的工作 ~
也必須自己有心去學 ~ 那也許短短一年就可以全製程通透 ~
以我們這產業來說 ~ 如果做生管 ~ 而公司主管給予好的能力評價 ~
那相關業界會不斷的挖角 ~ 因為強力的生管以目前我在看這個業界 ~
包括上下游以50間公司來計 ~ 不超過10個可以讓我評價為強力生管的 ~
當然薪資談判空間就很大 ~ 希望各位要考慮清楚也搞清楚產業跟公司差異 ~
再來選擇是否要投入這兩種職業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6.109.1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