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 Netflix 重溫了10年前的《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這部由伍迪艾倫編導的作品有如巴黎觀光宣傳大使,是一齣不必交代穿越時空邏輯的浪漫喜劇,令我深深著迷。
片中一段關於「黃金年代」定義的劇情,有如醍醐灌頂一般,讓我豁然開朗。
2010年不得志的好萊塢作家 Gil Pender 心中的黃金年代,是存在著費茲傑羅、海明威、畢卡索、葛楚史坦、達利、布紐爾的1920年代;
然而在1920年令眾藝術家神魂顛倒的 Adriana,她所醉心的卻是1895年的美心餐廳,和當時坐在餐廳裡的羅特列克、高更、竇加等印象派畫家,這才是她認為的黃金年代;
令人玩味的是,在高更的想法裡,他生活的19世紀末是空虛的,17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才是他嚮往的黃金年代。
也就是說,每個人懷舊的對象不盡相同,心中的黃金年代亦各有所好;所以,不需要把時間浪費在否定別人認為的美好事物,請專心地好好享受自己所愛的,便已足夠。
共勉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
「費茲傑羅海明威」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書介]《冬之夢 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逗點文創結社- 一次喜歡兩個人不好,但如果是費茲傑羅和海明威 的評價
- 關於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問題] 大家都是怎麼看到一些經典的短篇小說呢- book 的評價
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走讀大稻埕📚 #線上講座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走讀大稻埕 【大稻埕內的古顏散步】
講師|水瓶子 老師 水瓶子城市慢步
日期|2021/08/08(日)10:30-12:00
「大稻埕是巴黎蒙馬特、紐約格林威治村。」——謝里法
電影《#午夜巴黎》中,男主角喜歡上了1920年代的巴黎,他認為那個黃金年代是畢卡索、費茲傑羅、海明威等人,並且愛上了當時在巴黎追夢的女人,可是沒想到那個女人心中的黃金年代是1870年代,畫家舉辦的落選沙龍畫展中拉幫結派形成了印象派。
當年的美術發展在國民教育體系下成為台灣藝術界的主流,除了官方舉辦的台展、府展、帝展得獎的畫家嶄露頭角,也自行舉辦了許多的畫會,也台灣水彩畫會、赤島社、基隆亞細亞畫會、一廬會、栴檀社等等。甚至興起了一股自辦教室的熱潮,台灣繪畫研究所、京町畫塾、太平町洋畫研究所、新東洋畫研究會等等。
台灣畫家有沒有黃金年代呢?就是 1920年代的大稻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瓶子 | 青田七六
水瓶子是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無盡地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
迷上了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想更了解背後的故事。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慾望,有更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
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個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與美好時光,希望成為咖啡館內的紀實寫作者。
著有《#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我的書店時光》等。旅行與藝術外稿,人文攝影、導覽講座,城市觀點與論述,歡迎分享。目前擔任 #青田七六 文化長職務,舉辦台北市內各類的導覽活動。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走讀大稻埕📚 #線上講座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走讀大稻埕 【大稻埕內的古顏散步】
講師|水瓶子 老師 水瓶子城市慢步
日期|2021/08/08(日)10:30-12:00
「大稻埕是巴黎蒙馬特、紐約格林威治村。」——謝里法
電影《#午夜巴黎》中,男主角喜歡上了1920年代的巴黎,他認為那個黃金年代是畢卡索、費茲傑羅、海明威等人,並且愛上了當時在巴黎追夢的女人,可是沒想到那個女人心中的黃金年代是1870年代,畫家舉辦的落選沙龍畫展中拉幫結派形成了印象派。
當年的美術發展在國民教育體系下成為台灣藝術界的主流,除了官方舉辦的台展、府展、帝展得獎的畫家嶄露頭角,也自行舉辦了許多的畫會,也台灣水彩畫會、赤島社、基隆亞細亞畫會、一廬會、栴檀社等等。甚至興起了一股自辦教室的熱潮,台灣繪畫研究所、京町畫塾、太平町洋畫研究所、新東洋畫研究會等等。
台灣畫家有沒有黃金年代呢?就是 1920年代的大稻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瓶子 | 青田七六
水瓶子是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無盡地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
迷上了無目的的城市散步,到世界各大城市留下足跡,走過一座橋想像這條河流的身世,想更了解背後的故事。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有濃厚求知慾望,有更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
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享受各個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與美好時光,希望成為咖啡館內的紀實寫作者。
著有《#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我的書店時光》等。旅行與藝術外稿,人文攝影、導覽講座,城市觀點與論述,歡迎分享。目前擔任 #青田七六 文化長職務,舉辦台北市內各類的導覽活動。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小說
─────
為什麼人需要刷存在感?沒存在感會怎樣?會死嗎?藝術就是創造獨特性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上一集我們談到《紐約三部曲》的壓卷之作〈禁鎖的房間〉。天才范修將手稿和自己的妻子託付給好友「我」;作品出版後大獲好評,然而眾人卻開始懷疑,范修其人根本是「我」所虛構出來的。於是出版商希望由「我」來執筆范修的傳記,平息爭議。「我」因此開始探訪范修的生平軌跡。而在「我」漫長的追索中,在許許多多其他人的呈堂證供裡,范修的面貌卻並非逐漸變得清晰,反而愈來愈撲朔迷離。「我」如此敘述: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已經了解了有關范修的所有事情。不過我所知道的事情,並沒有給我任何幫助,但也跟我原本知道的沒有牴觸。或者換個角度:也許我所認識的范修,並不是我所要找的范修。最後,他們的話只是確定一件事,發生的事也可能不會發生。范修是和善的,范修也可能是兇殘的......從范修消失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事情都是矛盾的。
伊格言分析:此段敘述,乍看莫名其妙,卻又理所當然──因為人原本就是複雜的、費解的,有各種可能互相抵觸的面向;幾乎等同於一本天書。一個殺人魔也隨時可能善待一名流浪漢。而如果說一種天書般謎樣的存在竟奪取了你的存在,那麼這種「個體殊異性」的消失確實可能引發恨意。我們必須承認:人對自己的存在感似乎是有著天生的執迷的。這也正是「我」之所以想假藉撰寫傳記之名,偷偷找到范修,並且將之殺掉的原因。
於此,奧斯特的筆鋒終究探向了存在的深淵......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輩子偷偷藉由小說來偷偷抱怨自己太太公主病的費茲傑羅?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追的女孩〉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1/14/%E9%82%A3%E4%BA%9B%E5%B9%B4%E6%88%91%E5%80%91%E4%B8%80%E8%B5%B7%EF%BC%88%E9%8C%AF%EF%BC%89%E8%BF%BD%E7%9A%84%E5%A5%B3%E5%AD%A9%E2%94%80%E2%94%80%E8%B2%BB%E8%8C%B2%E5%82%91%E7%BE%85%E3%80%8A%E5%A4%A7%E4%BA%A8%E5%B0%8F%E5%82%B3%E3%80%8B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fbclid=IwAR0CRPn_h2sypklRnpQIdV4Xx-hOR28qLbHmC-tuF2f_g2KkK0GNzQAsOjs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大亨小傳 #費茲傑羅 #書單
────
那是西元一九二五年。時年二十九歲的費茲傑羅剛剛出版了《大亨小傳》──他尚且是個炙手可熱的文學新秀,娶了貌美又有才氣的名門千金賽爾妲(Zelda Sayre);同時為了揮金如土的奢華生活,他必須快速產製大量短篇小說供稿給通俗雜誌。他自己就是明星,他自己就是幻象(一個天才作家,一位美女,一對璧人,觥籌交錯,彷彿一場永恆的電影,絕無散場燈亮之時)。那想必就是出生於冰雪之鄉明尼蘇達的費茲傑羅的夢想,他的愛,他個人的顛倒夢想,他身處其間的海市蜃樓。伊格言說,沒有什麼比對熾烈愛情的執著與貪婪更頹廢更「誤事」的了,也沒有什麼比那樣的堅持更動人的了。我們很難用任何文字去再現《大亨小傳》中那世故與天真、清醒與迷醉的奇異並存──對,《大亨小傳》最厲害最深沉的地方正在於,作者費茲傑羅既無比清醒地譴責了幻象的欺騙性,同時卻又誠摯而充滿同情地讚頌了幻象的美麗迷人。
故事結尾,蓋茲比已死,豪宅人去樓空,尼克已決定離開紐約,放棄金融投機事業轉而回鄉。但放棄幻象真的是常人辦得到的嗎?不,別傻了,就算是得道高僧都不見得辦得到了。所以,為了這些,為了人類永恆的顛倒夢想,《大亨小傳》的結尾這樣寫:
我們繼續前行,像逆流而行的船隻,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飛蛾撲火。這同樣可能是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說結尾之一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你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真正意義嗎?是什麼現實因素磨損了我們的生命?本集我們繼續讀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在上一集我們講述了瑞蒙‧卡佛的小說〈所有東西都黏在他身上〉──相愛的年輕夫妻因為丈夫想去打獵而起了爭執,後來和解;女孩下廚為男孩做了早餐,男孩卻不小心弄翻了盤子,將培根、煎蛋等一鍋子食物黏到身上。而見證這畫面的小貝比,他們的女兒,長大後,在聖誕節這天,獨自來到米蘭拜訪父親。女兒對父親說:「我想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父親回應:「我可以告訴你還是小嬰兒時候的事。那與妳有關,可是只有一點點關係」。
一點點關係。那是見證,彷彿又未曾見證。小貝比不會有意識,但確實是在場的,目擊過父母不復存在的甜蜜時光。但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或遭遇讓長大的女兒必須在聖誕節時來到米蘭,向父親索求一個絕無特出之處的兒時故事呢?卡佛始終未曾明確交代。但故事是這樣收尾的:
就這樣,他說,故事說完了,我承認這不算是個故事。
我覺得很好聽,她說。
他聳了聳肩,把酒杯拿到窗戶旁。天色已經暗了,但是仍在下雪。
有些事情變了,他說,我不知道是怎麼改變的,但有時候你不會發覺,有時候也不希望它們改變。
對,這倒是真的,只是──她沒有說完她想說的話。
她停止這個話題。從窗戶的倒影中,他看到她正仔細看著她的指甲,然後她抬起頭,興高采烈地問他可不可以帶他參觀米蘭市。
他說,把靴子穿上,我們走吧。
但他待在窗邊,回憶著。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小說結束。離那一天打翻培根、煎蛋,已倏忽過了二十多年,當年的小貝比已然成年,但與父親看來似乎並不熟稔;而父親則獨居於米蘭。伊格言說,許多看不清的故事(想必皆以分離與敗壞為主題)懸浮在這敘事的空白之間,然而如此真切,帶著粗礪而明確的觸感。像一座湖,湖水清淺前緣的沙岸,你看見群聚的細沙困處於此(它們的形象是憂傷的、雖則多彩但仍帶著某種光度不足的灰暗),僅僅露出模糊的,不明確的稜角;隨後便無聲消逝於吋吋加深的水中。「她停止這個話題」──故事轉身離去,於時間與對話的縫隙間缺席。窗外大雪紛飛,無數的變動與死亡猶且在冰冷中流動醞釀──他們「曾經歡笑,依偎著彼此笑著,直到淚水湧出」;而即便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或人生所可能擁有的,依舊僅僅只是寒冷,以及,薛西佛斯式的,終究徒勞的行進,手無寸鐵但持續不斷冒著寒冷要去的他方──「其他的一切種種──寒冷,和他冒著寒冷要去的地方──都在外面,在外面不遠。」
伊格言說,這就是無可迴避的終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逗點文創結社- 一次喜歡兩個人不好,但如果是費茲傑羅和海明威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費滋傑羅的短篇小說〈冬之夢〉,恰好是我迷上費茲傑羅的原因......然而,海明威也是我很喜愛的作家,更是兒時的啟蒙作家之一......」 ... <看更多>
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問題] 大家都是怎麼看到一些經典的短篇小說呢- 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The Rich Boy 法蘭西斯·史考特·基·費茲傑羅7. ... 為我留下那首華爾茲賽爾妲·費茲傑羅9.to have and have not海明威10. ... 好讀好像也沒有海明威所有的作品… ... <看更多>
費茲傑羅海明威 在 [書介]《冬之夢 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網路版書介可見:https://ppt.cc/YFEX
☆ 最好的朋友,最強的對手!費茲傑羅、海明威,跨越時空再度交鋒!
☆《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
VS《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
☆破天荒跨出版社合作,一人出版與逗點文創攜手
帶您重回《午夜巴黎》中繽紛絢爛的黃金年代。
亦敵亦友的海明威與費茲傑羅於新世紀再一次針鋒相對。費茲傑羅華麗而耽溺,一輩子沉
迷於酒精與虛浮的夢;海明威陽剛而簡練,一輩子追求冒險與真實的痛。兩大巨人如彗星
般撞擊出文學中所有關於愛情、酒精、戰爭、簡潔、華麗、幻滅、死亡等醉人的魔力。
「他的才氣有如蝶粉在蝶翼上畫出的斑紋,渾然天成。曾經,他就如同蝴蝶般對此渾然不
覺,也不知那何時被玷汙或拂去了。後來,他意識到自己受傷的羽翼,意識到其構造,學
會思考,卻無法再飛舞,因為他對飛舞的愛已然消逝,只記得那曾一度是如此輕鬆寫意。
」──海明威論費茲傑羅《流動的饗宴》
「費茲傑羅讓美國小說繼亨利‧詹姆斯之後,再度向前邁出了一步。」T. S. 艾略特
內容簡介
「所有生命都是邁向崩潰的過程。」
「在靈魂真正黝暗的深夜,時時刻刻都是凌晨三點,日復一日。」
本書收錄五篇費茲傑羅的經典傑作,包含四篇小說及一篇三段式散文。
〈冬之夢〉
翩然降臨的美女成了少年一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那夢時遠時近,卻終將如雪水般消逝。其
中可見代表作《大亨小傳》的原型,道盡所有關於愛的執迷與虛幻。
〈班傑明‧巴頓奇妙的一生〉
如果人的一生是從老到幼逆向而行,會是甚麼樣子?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
果我們能夠從八十歲出生,逐漸接近十八歲,人生一定更美好。」費茲傑羅以此發想寫就
,卻發現在時間無情的洪流之下,逆向而行的孤寂無奈。比電影更殘酷揪心的原作。
〈殘火〉
金童玉女般的作家與女演員結婚,幸福美滿的生活羨煞所有人,但無情的命運就在轉角處
,等著改寫所有幸福的定義。費茲傑羅將自己對幸福的想像與對現實的無奈都投射其中,
造就這篇既甜美又傷神的小說,也具體呈現費茲傑羅內在分合對立的矛盾性格。
〈最後的吻〉
剛嶄露頭角的製片人結識帶著明星夢跨洋而來的英國女孩,為她帶著悲劇氣息的美所吸引
,卻只能見著她在殘酷的好萊塢中逐漸沉淪,隨著無數青春一同葬送於無形。
〈崩潰〉
費茲傑羅晚年面對憂鬱摧殘,最深刻的自剖。分三個月在Esquire雜誌刊出,隨即引來藝
文圈眾多撻伐,懦夫、曝露狂、道德敗壞等批評如潮而至。文章刊出後四年費茲傑羅猝逝
,如今卻因真誠展現了偉大文學心靈的幽暗掙扎,顯得深刻動人。
作者簡介
史考特‧費茲傑羅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 (1896–1940)
「要評判是否具備第一流的智慧,就是看心智中能否同時秉持兩種互相衝突的概念,而仍
然能夠正常運作。」
費茲傑羅無疑正是如此矛盾的人,一輩子在虛榮與幻滅之間掙扎。他愛慕五光十色的生活
,渴望名聲與金錢,卻又透徹地看穿其虛浮短暫;他賣文借貸支撐浮華生活,同時又念念
不忘崇高的文學志業。他對愛情的理想既純潔又堅貞,卻娶到同樣有才華,同樣愛慕虛榮
,同樣精神脆弱的妻子;深知兩人在一起終將互相毀滅。他清楚酒是穿腸毒藥,卻深陷其
中無法自拔,終至毀了自己的才華與生命。一生寫了上百篇短篇小說,投注全部心血的長
篇小說卻只寫出四本,及一本未完成作品,除了處女作《塵世樂園》大賣讓他聲名鶴起,
其餘皆未如預期。雖然飽受精神與現實的折磨,但他終其一生都未失去浪漫與純真的特質
,死前仍在為心目中最偉大的小說奮鬥。其作品幾乎都在探討對某種浮華理想的渴望,以
及其不可避免的幻滅,這種矛盾對立也形成他作品最迷人的特質,進而於日後成為整體美
國夢的象徵,從個人飛蛾撲火般的自毀擴大為整個時代群體的掙扎,奠定其美國近代偉大
小說家的地位。
譯者簡介
劉霽
大學念中文系,研究所赴英研讀文學與電影,以讀小說看電影為本分。創立一人出版
社,總是把創作、翻譯與出版混為一談。譯有《影迷》、《再見,柏林》。
關於午夜巴黎計畫
2011年,一人出版社的劉霽與逗點文創的陳夏民,受了《午夜巴黎》這部電影的影響,重
新認識了費茲傑羅與海明威之間的情誼與競爭關係,決定要執行「午夜巴黎計畫」:逗點
和一人各自出版海明威、費茲傑羅的作品,然後把書籍包裝得像是同一家出版社的作品,
互相拉抬曝光,卻也互相競爭銷量。克服了許多難題,終於在2012年9月完成了「午夜巴
黎計畫」,以海明威、費茲傑羅出發,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是最強的競爭對手,定
能擦出許多火花,而這個出版計畫亦完全反應逗點與一人的關係:兩個出版界的好兄弟,
總是互享資源,卻也免不了同臺競爭,看誰的書賣得比較好。但更多時候,只能肩並肩面
對成山成海的退貨書籍,一邊嘆氣,一邊罵人,一邊討論新的出版計畫。
究竟費茲傑羅與一人出版、海明威與逗點文創,誰的表現會比較好呢?午夜巴黎計畫計畫
將持續發展,歡迎陪我們一起閱讀更多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經典著作。
最好的朋友,最強的對手
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與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在巴黎認識後
便成為摯友,經常幫海明威看稿,並利用其影響力協助海明威在美國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
集《我們的時代》(In Our Time)。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妻子潔妲(Zelda Fitzgerald
)始終處不來,潔妲批評海明威想和他搶老公,海明威則批評潔妲故意讓費茲傑羅染上酒
癮,好讓他不能寫作。之後費茲傑羅為了籌措生活費,不得不和雜誌合作,寫了一些較為
通俗的作品,海明威稱之為「賣淫行為」,這也是重創兩人友誼的關鍵之一。
《冬之夢》《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雙書頂尖對決,9/1同步上市
詳情可見https://alonepublishing.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4.25
※ 編輯: Liugi 來自: 114.44.24.25 (09/01 00:25)
※ 編輯: Liugi 來自: 114.44.24.25 (09/01 00:29)
※ 編輯: Liugi 來自: 114.44.24.25 (09/01 00:31)
※ 編輯: Liugi 來自: 114.44.24.25 (09/01 00:43)
※ Liugi:轉錄至看板 Fiction 09/01 00: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