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欣岱醫師的粉專上看到一篇文章,針對金曲獎最佳新人 te壞特 的準醫師身份與歌手身份的討論,除了吳醫師的選圖「金髮尤物」(Legally blonde)居然已經20年了差點哭出來以外,這是一直都是我深刻關心的主題。
小時候對這部經典之作的重心放在性別刻板印象、外貌刻板印象等議題之上,外貌、性別與能力一直存在這著樣的負面連結:愛打扮都是壞學生、重視外表等於沒有內涵、女生愛打扮是想要吸引異性、男生愛打扮性向是不是要注意、男生就是要陽剛與堅強⋯⋯太多了,罄竹難書。
2021的現在,多數的我們已經知道,至少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會知道,以上都是過往傳統荒謬的父權思想,在各個層次上不斷複製、重製,這篇文章不再討論。
學了人類圖以後我對這部片有新的感受,因為從人類圖當中看不出性別,所以我們也可以明白,所有特質與性別無關,我們看到的都是社會文化的制約。以下是睡醒滑手機後的心得文。
|
年輕的我們都相信夢想的,但我們開始有了很多藉口:因為工作很忙很累、因為養家糊口、因為現實不可能、因為身旁沒有人可以做到。
但你想做這件事情嗎?這是你要的嗎?如果是,你只是給自己很好的理由不要勇敢沒關係而已。很多人拿生活當作藉口,認為自己無法去做任何自已想要追求的夢想與喜愛的事物,但如同珊妮老師所引述的那句名言「學會做好一切不喜歡做的事情,才能讓你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
以人類圖的角度來說,無論你是一位生產者、投射者、顯示者還是反映者,也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麼,你都有自己的內在權威與策略,用正確的方式開始自己夢想的第一步。
||
下一步,如果我們身旁的人有一個夢想,即使那個夢想聽起來多麼辛苦、多麼荒謬,你願意相信他嗎?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實質的支持,相信對方的內在權威與策略,相信這件事情對他就是正確的,不要加以干涉與阻止?
以人類圖的角度,一個人的設計當中,有很多因素會讓身旁的人忍不住想要「改變」你的做法,可能是不理解、可能是投射、可能是自以為為你好,但不管是哪一個,其實都是出自於「不理解」。不理解對方的出生設定、不理解他做決策的方式、不理解所謂為他好不應該是社會一致的標準。
這是個矛盾的時代。因為我們處於一個世代交替的過程,舊有的世界有著一個既定的標準,由他們告訴你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誰是美的誰是醜的、就連幸福都是被規定好的。但我們開始慢慢掙脫。
我們能不能真正地看見一個人、真正地認識一個人,真正地覺得他就該活出自己的樣子,然後不會試圖改變他成為我們希望的模樣?即使你知道按照他原本的樣子生活很辛苦,即使你知道他這樣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會充滿碰撞,我們能不能真正地「尊重」一個人的獨特性,進而「引導」他而非「改變」他?
不改變他人,那你會想要改變自己嗎?
|||
為什麼醫生不能當歌手?為什麼歌手不能同時是醫生?
這個問題以前是為什麼女性不可以有投票權?為什麼女性不可以同時是母親是妻子也同時是公司主管?時代看似在變,但只是表面的問題變了,核心問題依然存在:同質化。
我們常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事實上所有事情都是,人們用自己的狀態去套用在別人身上。但還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不代表他不能發生不是嗎?
我相信越來愈多的人能夠真正地尊重自己與他人以原本的面貌生活著,但我們敢真正放下對於失敗的擔憂嗎?
我們有了夢想、我們敢於追夢,我們也能夠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但我們允許犯錯嗎?
各種以愛之名、各種關心、各種為你好,時常只是因為不能接受犯錯。就好像生命的旅程當中一定要一帆風順,不能接受任何的交通阻塞、媽祖繞境,沒有前進就像是後退,沒有比別人快就是一種失敗。
因為不允許犯錯,就不會允許嘗試,但嘗試是讓這個世界前進的唯一可能,不管是夢想也好、做自己也好,都是在嘗試的過程成形。
這不是雞湯文。
因為如果沒有回到你的內在權威與策略,你的Strategy and Authority,這一切都是空談。我們一樣被這個社會制約,我們一樣受限於他人的世界,我們找不到自己與他人的界線,我們沒有能力勇敢做自己。
因為做自己不是靠頭腦說一句「我要做自己」就是做自己了,你的策略和內在權威是什麼?你有辦法使用嗎?你知道怎麼使用嗎?你願意使用嗎?
#很長的一篇碎念
#我要去吃飯了
#圖片來源: Sanem Blogs
----------司機手動置底----------------
很多人在問我什麼時候要開課,我說啊,好的老師和好的課程值得你等待,你是那個正確的人嗎?不論是線上還是實體課程,我們近期內就會見面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大人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這句話用在 #機械錶 上實在太契合了!#Bryan 在偶然的機會裡,接觸了高級腕錶的世界,讓他一整個傻眼。一支沒有手機準時,連日期顯示都沒有的機械錶,價格竟然媲美一輛豪車,甚至一棟房子,而且還賣到一錶難求?機械錶的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這集就由Bryan扮演「劉姥姥」,帶大家...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Re: [閒聊] 原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Lijune・綠君麻麻- 有一句話是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豪宅到底為什麼豪華呢ft. 地產秘密客|EP8 的評價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不讓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讓你只想賺錢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心得]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獵頭經驗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Re: [問卦] 是不是有一群人在刻意帶風向抹八卦板啊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關乎階級鬥爭,但實際上電影裡的勞動階級並未與權貴階級抗衡,他們只與自己展開對抗,在那裏有條界線一清二楚的劃分開來,而有錢人總是可以留在那條線後面。無論有意或無意,朴社長永遠在那條線內,他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麼事,也沒有意願去理解窮人之間出了什麼事,對於朴社長而言,就好比事情發生於外太空一樣。在電影中只有一次這條線被跨越的案例(就是天氣劇烈變化一段),我相信你們可以從故事來龍去脈觀察到他們的關係,因此這裡有一個貧窮爸爸,一個富裕家庭,他們表面上看似很好也很善良,但檯面下,在如此性格裡,有東西不知不覺中正朝著朴社長逐漸醞釀,最後終於一次爆發。所以這部電影,並沒有一個清楚明瞭的反派,沒有人是那個心懷不軌的壞人,但我們後來還是無可避免的走向了災難性悲劇,我覺得,《寄生上流》亟欲傳遞給觀眾的就是這種恐懼本身。」
⠀⠀⠀⠀⠀
─ ─ 奉俊昊
⠀⠀⠀⠀⠀
讀《奉俊昊,上層與下層的背後》讀到拿出《#寄生上流》來複習,於我而言,這部電影並非意在探討階級,從無數觀眾的反應、評價來觀察,顯然作品本身就代表了階級。
⠀⠀⠀⠀⠀⠀
觀眾眼前明白易懂的是故事,笑聲收斂後那無法理解的是錯綜複雜的社會脈絡,在國家迅速成長、經濟起飛之前,換個地方人人都可以擁有美國夢、中國夢、韓國夢等,只要肯拚,白手起家絕非難事,但發展到後來,整個大環境卻不知不覺邁向極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貧窮成為一種代代遺傳的癌症,從呱呱墜地那一刻便已決定,有些石頭被人拾走收藏,有些石頭依然躺在野外,各自靜置於各自的階層裡。
⠀⠀⠀⠀⠀
上承《末日列車》的貧富對比與《駭人怪物》的家庭連結,《寄生上流》帶著強烈的奉俊昊風格,荒謬襯托真實,黑色幽默瀰漫其中,敘事高明運鏡完美,劇情緊湊高潮迭起,對白自然充滿巧思,以立體鮮明的人物魅力抓住觀眾,以普世認同的庶民視角引發共鳴,關於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等矛盾衝突掌握的恰到好處,不帶批判又透過藝術帶出批判性,背後強而有力的無形社會結構撐起整個故事,複雜精妙而千絲萬縷。
⠀⠀⠀⠀⠀
導演說,這是一部沒有小丑的喜劇,也是一部沒有反派的悲劇。一家四口蝸居於像是貧民窟的地下室,不停失業與數度落榜似惡性循環,偶爾折折披薩紙盒賺取微薄家用,連無線網路都必須窩在馬桶旁偷接附近咖啡廳微弱的 Wifi。貧窮卻沒有限制他們的想像,一日,兒子即將出國深造的同學搬了塊石頭贈與這家人,並介紹他去一戶有錢人家擔任家教的機會,接著開始一連串偽造學歷、用盡心機的背德行為,從老師、司機到管家,進而神不知鬼不覺一步一步舉家寄生於高雅別緻的大宅中。
⠀⠀⠀⠀⠀
大家總說,有錢人和我們想的不一樣,錢不是萬能,但貧賤夫妻百事哀。窮人滿是自卑、羨慕而不願看見自己,這是他們眼裡的上流世界,因為有錢,所以可以善良,因為有錢,所以高枕無憂,因為有錢,所以鈔票也足以把人生熨得平整光滑毫無皺褶;因為自己被分割到了另一個區塊,為求生存因此種種自私行徑皆合情合理。
⠀⠀⠀⠀⠀
許多有錢有勢者眼睛長在頭頂上,處處流露盛氣凌人之感,但這不是奉俊昊鏡頭下刻意塑造的醜陋嘴臉,只見富者注重聲望因此先看見了自己,這是他們眼裡的自我要求:因為有教養,所以舉止必須得體,因為有餘裕,所以展現高度與氣度,因為你我不同階層,所以更須顧及比自己身份低微之人的感受,只要對方懂得拿捏分寸不踰底線,盡量和顏悅色、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在可容忍的範圍內睜一隻眼閉一隻。但人有可能一夕致富,貴氣卻不會自動附著在金錢上隨之而來,社長對氣味的本能反應洩了底,那因窮酸而百味雜陳的氣味,等到夜闌人靜之時,四下無人之際,才肯暗自鬆口,他們與我們骨子裡依然不是一路人。
⠀⠀⠀⠀⠀
任誰都不禁想問一句,貧窮何錯之有,有錢何罪之有?這也是為何管仲會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美好、良善、純真與骨氣是否真的只是生活無虞之後的特權?導演選擇呈現最現實的一面在觀眾眼前,電影不像文學,用不著與舉足輕重的道德議題正面交鋒。
⠀⠀⠀⠀⠀
一窮二白只能放手一博,家庭也是,一個人都背負幾個秘密,一道門都隱藏著幾齣悲劇,前管家說出的「同行」一詞更是雙關,讓人不由自主暗暗心驚,表面看起來兩位婦女皆為管家,但實際上都是依附在大戶人家眼皮底下的寄生蟲,暗中吸取血液,餵養背後更多絕望的生命,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永無翻身之日形成一種恐懼,在做出這麼多一步錯步步錯的見不得人舉動後,仍無法贏得一點機會、換來一絲尊嚴的恐懼,某些事既與金錢息息相關,又並非金錢能輕易解決,有時沒有計畫就是最好的計畫,有時最樂觀之人最容易不知不覺向黑暗之心靠攏。宋康昊演技精湛極富層次感,一開始流浪漢在窗邊便溺,大氣也不敢吭一聲,而當有了工作、抬頭挺胸過日子後,當流浪漢二度現身,與兒子二話不說拿起水桶驅離自己眼裡的礙眼蟑螂;最後,與社長戴著印地安頭飾一同躲在草叢裡時,那嫌惡的眼神投射過來,彷彿當頭棒喝喚醒被逐漸催眠卻仍如影隨形的深沉自卑感,再從無法抑制的自卑變成了《燃燒烈愛》的滿腔怒火,在文明壓抑之下的生物原始本能因而被誘發出來,當宿主死亡時寄生者又何以為生,我們只能看著畸形的社會繼續束縛於意圖衝破禁錮的底層群眾身上。
⠀⠀⠀⠀⠀
後段燈光忽明忽滅,呼應開場若有似無的網路,階級屏蔽了同溫層外的求救信號,一列火車就算衝出懸崖也會按順序掉落,沒有人真正聽見其他車廂的求救聲響,別忘了「寄生」這件事並非一消一長,而是唇亡齒寒。
⠀⠀⠀⠀⠀
猶如 Jordan Peele《我們》持續向下的單向手扶梯,《末日列車》節節分明的前後車廂,在在象徵階級劃分牢不可破,《寄生上流》櫃門後面何其漆黑,長長的階梯看不見盡頭,一場暴雨就將奮不顧身往上攀爬的社會底層打回原形,污水無情湧入陰暗簡陋的地下室,似乎費盡千辛萬苦氣喘吁吁才爬到制高點,卻沒料到想在如履薄冰的金字塔頂端全身而退卻是比登天更加艱難,踩空一步皆不出落得粉身碎骨的命運。
⠀⠀⠀⠀⠀
據說水能聚財,所以有庭院的富貴人家不少會設計水池、造景瀑布之類,象徵錢財滾滾而來。然而一下子降下大量的時雨量時,又沒有相對應的洩水機制,也會導致豪雨成災,任何計畫都有可能在某個環節失去控制,並非運氣不好,而是或早或晚都會發生的意外,所謂的走捷徑、抄近路甚或一步登天,在這個時代都似乎是癡人說夢。此部電影正遊走於灰色地帶、刀鋒邊緣,社長口中的底線到底是什麼?就是別以為你與我可以平起平坐,別以為你可以因此翻轉階級,燈一打開的剎那,蟑螂就像這樣四處逃竄。
⠀⠀⠀⠀⠀
這齣沒有反派的悲劇,這些介於好與壞之間、不慎犯下過失的尋常人,導致一連串不可收拾的後果發生,我們憐憫、恐懼,深怕稍有疏忽就會落得類似處境。現在的社會表面看似人人平等,皆有無限可能,但真正打滾一遭後才發現,機會是按階級分配的,資源也永遠掌握在權貴階層手中,既得利益者運用這些優勢加倍鞏固自己的權力,階層漸趨分明,人們漸趨壓抑,一天比一天容易預測,因為明天大概也不知道有這些人的存在。
⠀⠀⠀⠀⠀
卡爾維諾言,人生是一個地獄,偶爾才會想起悠遠的快樂天堂,正如結局潺潺溪流底下的石頭兀自躺著,隱形的巨輪持續運作、轉動,日以繼夜年復一年,我們在滿是諷刺與暴力的結局裡始終遍尋不著答案,上層者依然過著上層生活,下層份子仍只能躲回地下。
⠀⠀⠀⠀⠀
也許很多人想問奉俊昊的藝術想表達什麼?真正的藝術就是相由心生,因為藝術不會煽動暴力,只會反映現實社會,點出暴力與挫折根源。綜觀《燃燒烈愛》、《大象席地而坐》到《寄生上流》,結局不出只能訴諸暴力,但暴力只是一種原始本能,人與動物並無二異的本能,即使滿身油污衝出水面,收在想像中的美好圓滿當中,這灘船過水無痕的難聞死水也不會有一絲一毫流動,奮力前進卻不停回到過去,在一點甜頭過後注定回歸一無所有,誠如胡波所寫,這個從根發爛的世界某種程度而言只會越來越壞,越來越壞。
⠀⠀⠀⠀⠀
另一方面,黑白版也有其有趣之處,在夜幕壟罩時分,在大雨滂沱之處,還有感應燈一明一滅的場景,都於光影對比下突顯出一種彩色畫面難以並重的詭譎氛圍,最重要一點,在於削弱視覺感官的同時更為提升導演特別強調的「氣味」。第一次觀賞時,全然受畫面極其精緻的巧奪天工深深吸引,第二次則令我將專注力不自覺轉移到嗅覺之上,視覺告訴你劇情,聽覺告訴你感受,但嗅覺,嗅覺足以勾起你的模糊遐想,氣味不帶美醜,亦不帶善惡,美麗畫面不見得散發撲鼻香氣,舉世皆知好聞的氣味就是香,不好聞的氣味就是臭,但人們對香味的認識比單一外觀標準還來的見仁見智,有些主觀好惡的氣味尤為抽象,奉俊昊對於強化「嗅覺」之無形屏障的階級隱喻因此更上一層樓。
⠀⠀⠀⠀⠀
「窮酸味」,就是黑白版本在故事之外最能深刻領悟到的無孔不入,從五感深入整個故事核心,觀眾難以清楚看見金家這一群人穿的是體面或是廉價,是骯髒狼狽或是人要衣裝,失去色彩時金錢才能燙平的皺摺也不再輕易地一目了然,那一條不容逾越的線就這麼被氣味劃分開來,被人們對氣味無法掩蓋的自然反應劃分開來。我們幾乎看不見血的鮮紅,取而代之的是恐懼的形狀;幾乎看不見衣著的差異,取而代之的是氣味的現形;幾乎看不見污水的顏色,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真實;幾乎看不見階級的落差,取而代之的是從根本就不容於高雅宅邸的壁壘分明。
⠀⠀⠀⠀⠀
《寄生上流》的黑白版適合期待能從另一種角度深度切入的觀眾,淡化了色彩,強化了氣味,失去飽滿色調一眼帶給觀者的光鮮亮麗,卻在光影閃爍之際緊緊牽動著牢不可破的貧窮味道,讓此份真正由多重感官帶出的觀影餘韻更為耐人尋味。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過度飲食心理學
#過度飲食心理學 #斷食 #斷捨離
消費文化的崛起讓我們誤以為消費是一種社會意識型態:建立階級差別,以物質商品來決定持有者的社會地位和聲望。我們的身分地位往往無關於我們生產了什麼,而是和我們消費了什麼更有關係。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相信,心理壓力源自於存在的既定事實相關的衝突,像是道德、自由和本真性。
菲爾.庫什曼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為什麼自我是空虛的。』,他認為:在16世紀現代紀元開始指出,西方世界開始有了轉變,從宗教性轉變為科學性的生產架構,並從鄉村生活轉變為城市生活,從社群主體轉為個人主體。人對自己的看法已經改變,開始只認識完整而且獨立的個體、擁有自由意志、能夠主宰整個環境。
換句話說,西方社會對於自我的概念改變了,個人需求和慾望被極大化了,而正是這樣歷史性的轉變奠定的基礎,讓象徵賦予時代的食物和物質的消耗大幅升高。同時這個轉變,也是『消費主義』逐漸發展成道德教條的關鍵元素,此後消費者的選擇和取得,變成了個人自由、快樂、權力的載體。
正如庫什曼的主張:『受到地形影響的自我,感受不到社群、傳統、共同意義(shared meaning)。這些社會層面的欠缺,正導致我們感受不到個人信念和價值;具體的顯現出來的,就是一種慢性、無差別、情緒性的飢渴。二戰後的自我渴望獲得和消耗,潛意識裡想要藉此補償自己所失去的一切。這是一種空虛感。』
我們所經歷的這些文化疾病,包括喪失社群和共同意義,還有焦慮或沮喪等個人缺陷,都是助長過度消費廣為蔓延的先決條件。我們越來越相信,所有的問題包括各種臨床上的病症,到更加普遍的空虛感,都源自於這個受限制的自我,於是轉而藉由消耗藥物、生活消費品、食物等等個人消費,來治療上述種種的疾病。
科林.坎貝爾社會心理學家提出『想像力豐富的享樂主義』,他認為現代的慾望享樂主義就存在於新奇商品所提供的幻想中。媒體和廣告呈現各種消費商品的影像和敘述,人也依次建構出心中的幻想;然而等到真正購買了這些產品時,卻發現他們根本滿足不了自己的想像慾望,因此感到失望。
換句話說,消費文化運用被理想化的形象和旁白,讓消費者在心中產生不足感,而廣吿中的產品正是解藥。這些沒有被滿足的慾望,必然導致更多渴望與更多消耗以滿足期待。也就是說,以消費主義處理心理上的需求,正是過度消費和過度飲食的成因。
同時,社會心理學家Briers與Laporte也發現當人對自己的相對財富感到不安的時候,往往會想攝取更多的熱量。這些關於食物和物質不安感的平行發現,等於提供了兩個線索,顯示有形物質方面的過度消耗和食物上的過度消耗,都是有某些相同的心理機制所產生的現象。
在整個欲求、獲得、失望的循環之中,最陰險的一點應該是,在有問題的社會意識形態影響下,我們根本體會不到消費主義的心理後果。我們反而認為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一直不夠堅定、缺乏紀律,或者神經化學出了問題,因此轉而以更多消費作為解決方案, 於是產生對更多產品的需求,成為一個沒有終點的消費主義循環。
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認為:在消費主義文化之下所處的全貧窮狀態,和歷史上所謂的貧窮,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從前因貧窮而產生的飢餓、疾病、流落街頭無家可歸,是對生存的直接威脅;現在在消費文化中所謂的相對貧窮,是一種社會狀態和心理狀態。消費文化下的窮人,與所謂的快樂人生是絕緣的。
他進一步描述:『在消費社會中,身為消費者,「不足感」比什麼都嚴重,那將導致降級與「自我放逐」的後果。只是因為不足感,無力履行身為消費者的義務,就得忍受種種痛苦,例如被忽略、被剝奪、被降級,眼睜睜看著別人獲准進門參加一場社會盛宴,而自己卻被俳句在門外。唯一的補救方法,也是逃離屈辱難堪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克服這種消費者的不足感。』
以上文字皆取自於「過度飲食心理學」一書
在過去我接觸到『斷食』這個概念的時候,我意外發現原來人們一天下來需要的熱量其實真的不多,前幾天我正好看到盧廣仲參加木曜的下班吃什麼的節目,他也提到他一次用餐的份量就是現代成人的1/3,因為他的家族也習慣這麼飲食了,所以他出社會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家的飲食份量是比一般人小很多。我想到我家長壽的爺爺,一餐粗茶淡飯加點魚肉也可以吃飽,而且活到壽終正寢,離世的時候身體幾乎沒什麼病痛。
過去接觸減重的訊息,我感到很困惑為何我們要吃了東西感到罪惡感,然後再去健身房消耗這些熱量?如果我們一天下來只要攝取少數的熱量就能夠生存,那為何不好好控管自己的飲食即可?我們到底是怎麼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與消費行為?
這本「過度飲食心理學」如上述的引文,作者用了很多研究舉證在過程發生了什麼事情。書中也有提到大量的案例讓我們知道如今的廣告與法令是如何一步步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洗腦著我們消費越多越能夠代表著我們是有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的人。
作者進一步主張,目前的道德教條、政治意識形態、經濟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的消費主義,已經擊敗了社會運動的消費主義,最終會危害人民的心理健康。這些衝動、自戀、慢性且不斷擴張的情緒飢渴,已經造成了「空虛的自我」。我們把這種空洞的感覺視為個人的失敗,而不是文化的病態,因此轉而消費藥品、商品、食品,來「犒賞」自己。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很直接地改變廣告商或是法令的嚴謹性,但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消費,例如將把錢花在「體驗」而非物質,例如上舞蹈課、加入運動社團、到農夫市集買東西,都是讓錢回到經濟循環體系的好辦法。除此之外,在保持正面態度的心理學領域中,有研究顯示把錢花在買經驗,而不是購買奢華物質,對心理帶來的正面影響會更持久(Haidt,2006)。
過去在唸FIRE等提倡財務自由的書籍時,裡頭也提到我們可以透過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增進自己儲蓄的能力,包含換個簡便、小而美且物價指數較低的地區居住。「過度飲食心理學」的作者也鼓勵慢活、簡單生活、慢食、住小房子等,對於尋求社群支持和簡單生活實踐方法的人,這些都是很好的資源。
過去在學習正念相關的心理諮商時(netflix中正念冥想指南也是一個很好入門正念的參考),我們也學習著專注享用當下的食物,感受它的味道、口感、牙齒在咀嚼時口腔裡的感受等等,專注在每個當下會發現我們本就擁有得以豐富體驗這個世界的感官,透過體驗與這個世界的存在有所連結,食物確實是最快的方式,但若能夠更緩慢與專注地感受,我們也得以與此時此刻的自己的在一起。理解到自我的真實所需原來是這麼單純。
如何讓「空虛的自我」不再空虛?不再讓自己投入在過度消費與飲食的惡性循環當中?我想,就先從了解自己、與內在的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原生豐富性產生連結也是一個選擇。
***#寶瓶時代 #心理學 #習慣力
最近看的「習慣力」與「過度飲食」這兩本書,其實都在談論我們在這個世代常常接收到的訊息是,如果我沒有成功就是代表我不夠努力或意志力不夠堅定,導致我們對自我感覺越來越差,能量多半用在自我批判與自我否認,然後面對生活的變化又更加消極地應對。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樣的論點是源自於缺乏我們所經歷的時代與接收到的訊息、環境脈絡下的論調。
是的,留意自己的所作所為確實也是一部分的責任,但書中也提到有些食品標榜著「天然」卻一點也不天然,還添加了一堆讓人上癮的物質(例如糖)那麼,這又該算是誰的責任?
最主要是因為工業革命之後,人們就像是罐頭一樣,沒有思想地渡過每一天。我曾經也有個案對我說,每天加班到很晚,到家都累了,只想追劇洗洗睡,那還會有什麼力氣經營所謂的斜槓人生?
在書中提及我們因為生活型態的轉變與工業化的思維,早已失去了以前農業社會中滿滿的凝聚力與共同為了生活打拼的連接性,過度強調個人的結果,反而讓我們更難以理解自己在群體中的角色。
畢竟人終究是群體生活,找不到定位,也找不到意義感,內心的空虛自然會想要往最方便的事物索取、探尋,卻越發空虛。
而想要擺脫生活的空虛感得先找回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與歸屬感、與群體的意義感(還蠻符合寶瓶時代的)而不是瘋狂消費填補內心的空缺。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這句話用在 #機械錶 上實在太契合了!#Bryan 在偶然的機會裡,接觸了高級腕錶的世界,讓他一整個傻眼。一支沒有手機準時,連日期顯示都沒有的機械錶,價格竟然媲美一輛豪車,甚至一棟房子,而且還賣到一錶難求?機械錶的世界到底是怎麼回事?這集就由Bryan扮演「劉姥姥」,帶大家逛逛這手錶的「大觀園」。他也會告訴你,在財力許可下,為什麼你該為自己買支好手錶!(原因絕不是看時間)
大人學實體課程
【A101職場大人學 - 職場人際關係與優勢策略(14PDU)】http://bit.ly/2QvHsca
有什麼問題想問Joe跟Bryan嗎?提問&合作信箱:podcast@ftpm.com.tw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贊助我們:https://bit.ly/3kskVsZ
➡大人學網站:https://www.darencademy.com/
➡大人學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rencademy/
➡大人學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ren.cademy/
#Podcast
↓↓↓選擇下方任一連結,手機隨時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TfttZE
➡Spotify:https://spoti.fi/32LoD9Q
➡Google Podcast:http://bit.ly/2PAUogg
➡KKBOX:https://bit.ly/3orkOQr
➡喜馬拉雅:http://bit.ly/2vtVl32
➡大人學報名網站:http://bit.ly/35z1ebV
【大人學】App下載
iOS:https://apple.co/30vADNp
Android:https://bit.ly/2YmreVI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無論我們面對工作,還是生活裡面的挑戰,你覺得決勝的關鍵,是在於你的「技術跟能力」,還是在於你的「思維跟信念」?
最近我重讀了一本書喔,是《蘋果橘子思考術》。它的作者呢,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維特。大家最認識他的作品就是《蘋果橘子經濟學》。
然而在《蘋果橘子思考術》裡面有一篇文章,談到的就是決勝的關鍵就在大腦。他談到了一個人喔,叫小林尊。
小林尊呢,他本身是一個世界級的大胃王;可是呢,只要你見過他,你就會發現他是一個個子很小的日本人。
如果單就外型來看的話,你會覺得這個人跟「大胃王」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呢,對小林尊來說,大胃王比賽絕對不只是多吃一點、吃得快一點而已。
對他來說是一種特殊的運動操練,儘管對多數人來說,這種運動其實蠻惡心的;但是呢,只要是回到運動跟競賽的操練,它就會需要特殊的訓練跟策略,甚至於是身心這方面的鍛鍊。
所以他就提到多數人在面對大胃王比賽,他滿頭滿腦就在想,我如何能夠吃更多的熱狗?
然而小林尊提出了不一樣的問題,他問自己:「我如何能夠讓熱狗變得更容易吃?」;因為這樣的思維哦,他就屢屢的破紀錄。
可是在破記錄的過程當中,他滿足於那個記錄的數字嗎?並沒有,他每一次都覺得那是不夠多的,他不只是可以再突破自己的記錄,他甚至於會讓記錄的數字加倍。
如果你稍微在腦子裡視覺化一下,他每一次在比賽裡面吃的熱狗、麵包,先不要說他在多短的時間之內吃完;你想想看這樣的東西,如果來個25份,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所以可想而知哦,小林尊在心中認定吃熱狗麵包這件事情,一定是跟你我有很大的不同。
科學家喔在最近的實驗裡面就發現,就算是頂尖的運動員,也可以靠著基本上是對他們自己說謊,來騙他們自己進步。
有一個實驗是這樣子做的,自行車的選手被要求用最快速度,去踩4000公尺的室內健身腳踏車;接著呢,他們一邊看自己先前踩腳踏車的樣子,再踩一次。
然而他們所不知道的,就是研究人員他們調快了先前的影像;但是呢,自行車選手還是可以跟得上那影像畫面的速度跟節奏,因為這樣子而超越了他們自己,原本以為自己能做到的最快速度。
其實有一位很有名的英國的神經科學家,叫羅傑.班尼斯特。他就說喔:「關鍵的器官是大腦,而不是心臟或者是肺部。」
而班尼斯特本人,除了是神經科學家的身份之外,讓別人最廣為周知的,就是他是以不到四分鐘的時間,跑完一英哩的史上第一人。
所以呢,回頭想想我們自己喔,我們每天都面對很多障礙,包括身體的、經濟的、時間上的各種障礙;有的障礙的確是存在的,但是其它的障礙,則是我們自己「認為」的障礙。
比如說,我們預期某件事情能夠運作得多好、有多少的改變,算多大的改變?或者是哪種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是夠格的?
如果你下次碰到這樣的障礙,特別是那些大家都這麼以為,其實也沒有任何人真的去質疑,或檢驗的這些障礙。
有人告訴你「你不行,不可能」的時候,這時候請你忽略它,運用自己的想象力,配合自己的實踐,我相信有很多可能性,就是這麼創造出來的。
在我們的人生裡面喔,解決那麼多的問題已經很難了,如果你事先就已經先決定自己做不到,那只會難上加難,不是嗎?
所以有一句話不是這麼說的嗎?「限制你的不是事實,而是你的想象力。」;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在這邊跟你分享一個我們近期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如同今天內容談到的,其實限制我們的是我們的大腦、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象;其實我們面對財富的時候也是如此。然而這些限制性的想法,往往來自於我們原生家庭所帶來的。
【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就是陪伴你回到你的原生家庭,帶給你觀念跟信念的影響;從而去找出適合你自己調整的方式,讓你的過去,不會限制你未來在財富的累積,從而由你的內在培養出富有的體質。
【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最後的優惠期限,在2月29號的晚上12點;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的話,歡迎你把握這最後優惠的期限!
期待呢,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Lijune・綠君麻麻- 有一句話是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有一句話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意思就是有錢人真的玩很大,而且和我們想得都不一樣,其實從古代的時候,土豪們的各種 ... ... <看更多>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豪宅到底為什麼豪華呢ft. 地產秘密客|EP8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各城市蛋黃區物件開價都高得嚇人,根本就是豪宅!可是豪宅到底該怎麼定義呢?誇張公設、私人管家、黑卡級服務…?難道真的是 貧窮限制了 我們的 想像 嗎? ... <看更多>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下一句 在 Re: [閒聊] 原來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身為跟你差不多條件的職場媽媽
先跟我們說聲
我們都辛苦了
先把結論寫出來
建議你找出你的壓力源/抱怨點,想辦法去緩解他,如果不能就說服自己去承擔它。
以下是我的經驗
我家的總年收跟你們家差不多
我比較不會賺,年薪大概80-90,老公則多我很多
我跟老公的家用比例大概就我1他3
我們的房貸比你們還多,但是我們攤三十年還,我很廢,因為原生家庭有段時間需大量支
出醫藥費,所以我也沒有錢供我老公付頭期款,頭期款都是我老公負擔的。
現在有一個1Y2M幾乎聽不懂人話的半獸人
先說說我的家務部分
現在是職場媽媽,每天上下班都要花一個小時接送小孩再去上班。
早上要早起擠奶,中午無法午休要擠奶。
下班六點多回家要洗托嬰的奶瓶,我上班擠奶的器具,煮飯、洗廚房、餵飯,準備小孩明
天上托嬰的東西、摺衣服、把衣服分類丟進去洗衣機洗、擠睡前奶、幫小孩洗澡。
再說說我老公的家務部分
我老公是職場爸爸,每天上下班都要花一個半小時站火車通勤。
每天早上大概晚我半小時起床
起床餵小孩奶、幫小孩穿衣服,協助我幫小孩上汽座,洗早上的奶瓶、擠奶器具,睡個回
籠覺,放掃地機器人下去掃房間,出門上班順路去垃圾場丟垃圾。
下班八點多回家洗碗、裝隔天上班的便當、幫洗好澡的小孩穿衣服、拿衣服下去烘、把摺
好的衣服收進衣櫥、餵小孩睡奶、洗睡前奶瓶跟擠奶器,放掃地機器人下去掃樓下。
禮拜六我們兩個人就是廢一整天除了玩樂睡覺還有一些必須處理的外務(看醫生等等),我
們一蓋不做家務也不煮飯,都出門解決。
禮拜天一起煮副食品、備菜、燉湯、擦洗家裡。
這樣的分工,是用了我跟先生很多次爭吵、很多次眼淚、很多次覺得想離婚這樣磨出來的
。
我也曾經一直抱怨,覺得生活很苦。
先生也曾經提出過,要我不要去上班,在家裡,小孩仍然送托嬰。
我過過這樣一段的日子,那時候剛好要搬新家,我因為產後上班育嬰搞到身體很差,就乾
脆請育嬰。
先生也不希望小孩我自己帶,因為我的小孩是高需求小孩,最慘的時期是我在上大號,先
生抱著他坐在滾輪以上滾來滾去哄,我還要開門給小孩看到我人在哪,她還一直要撲來給
我抱。
那時候我就算是六點接托嬰,等到八點多先生回來,那兩個小時真的是水深火熱。
小孩在汽座上一路尖叫哭回家、回家要抱著走來走去,坐推車推著走也不要,就算我狠下
心不理她的需求,她可以哭個一個小時都不要停,最後我真的是只能放棄抱好抱滿走滿,
手嚴重的媽媽手,腰椎痛到快炸裂。
這種狀況,先生真的不希望我無後援又自己帶,他希望我好好休息。
但事實上我也沒什麼休息,搬家、處理家務等等。
先生一樣把錢放在某個固定的地方,我要就去拿,他也不會叫我要報帳。
但是想到先生又要付房貸又要付托嬰費,我真的拿不下手,只好默默燒存款。
那時候回職場的未來也是不知道在哪,我整個很恐慌。
雖然我才請四個月的育嬰假,我卻感覺自己與人群脫節,對未來害怕,對自己質疑。
所以一確定面試上了以後,我就馬上復職過著職業媽媽的生活。
兩種不同的生活
我只能說都很累。
全職媽媽要忍受的內心煎熬,我每每在路上看到他們,我只能對他們投以敬佩的眼光。
整天對著一個聽不懂你話的小孩,自己一個人,沒有講話的出口,真的是負面情緒都只能
自己悶著。
對未來的害怕,職場可能出現的不被接受,人群的疏離,越來越與世界脫節,還要被某些
老一輩說自己不事生產,那種壓力真的如山高。
職場媽媽真的是每天都在跟時間奔跑,趕時間。
塞車遲到的緊張。
下班一堆家務等著你,邊煮飯小孩邊抱著你的大腿哭要你陪他玩。
有時候主管會希望你加班,還要想辦法不要加太久。
我曾經有一段日子,很害怕張開眼睛,很害怕一天的開始。
回頭說到我先生,他每天也都趕下班,因為他知道我家的半獸人真的不好處理。
但是他再怎麼準時下班,最快也是八點到家。
公務帶回家處理,如果我需要支援,他可以隨時來救火。
他想要快快還貸款,他自己個人的花費一個月不超過四千。
為了要省錢,站火車站到足底筋膜炎。
公司的下午茶,他也都留著帶回家給我吃,因為知道我愛吃甜食,就算小孩再盧再翻,日
子再累,我吃到就好了。
但是假日,我提出要去吃什麼大餐,他從來不會抱怨貴,馬上帶我去吃。
他沒有給我零用錢,我也常常貼超多錢在家用,自己少了許多花費,但是我覺得他給的卻
超過那些零用錢。
回頭看你的文章
你的先生也是有幫忙家務,感覺也是一個好先生,是否該探討為何你到底哪裡覺得不行?
家務真的太多太累,就買可以分攤家務的電子產品或是重新再跟先生討論家務分配?
房貸太多喘不過氣,是否考慮不要還那麼急,稍微放過自己?
職場太黑暗,是否考慮換個職場?
如果真的已經解決到不能再解決,那就說服自己,接受他。
不接受能怎樣?也只能QUIT!(大部分就變成離婚)
兩種媽媽我都有當過
我覺得大家都辛苦
沒什麼好眼紅的
但是大家好像忽略的是…
負擔經濟的先生也是很辛苦。
其實真的沒什麼好比較的,怎樣去溝通磨合出適合兩個夫妻的路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家庭
真的是需要兩個人的付出體諒才撐得起來。
不管社會對於職場媽/全職媽/職場爸/全職爸的付出或是社會價值是怎樣的論斷評價。
只要你跟你的另一半互相珍惜體諒,那些其實都不重要,也無須比較。
婚姻的冷暖,只有躺在那張大床上的兩個人才知道。
曾經害怕面對新的一天的我,也變成,今天不管再糟再累,今天能與你共枕眠,那些都渺
小不足為道了。
(好像完全大離題,但希望可以幫助到原PO)
※ 引述《newcici7777 (懂了)》之銘言:
: 看了一連串零用錢的文章
: 我突然有感而發老公對我真的不好
: 因為每一篇回文的老公都有給老婆零用錢
: 看了真是令人嫉妒,感覺回文的每個老公不是醫生就是在聯發科或台積電
: 才可以每個月給3萬至5萬加信用卡仼刷
: 先說我們家狀況
: 我們家年收入約250萬,我100,老公150
: 房子都是用我們二個人的錢買的(頭期我出160,老公出100),沒跟家裡要錢買
: 買的時1000萬,4年過去了,目前約剩400初頭的房貸,每一個月付6.5萬-7萬的房貸(
因
: 為想早點還完才繳這麼多,不想生太多利息)其中六成老公付,四成我付,小孩的幼稚
園
: 費用AA(一個月平均12000),家中的水電瓦斯雜項支出是AA,沒像先前零用錢的文章家
用
: 都老公出還要有一份完全不能過問的零用錢,老公還要求老婆不用上班,老婆還不滿意
的
: 說我當家管很辛苦,一天24小時顧小孩,薪水應該要有5萬之類的。
: 在我看來這一切真的眼紅,我是職業媽媽,接完小孩,回家整理要倒的垃圾追垃圾車(
我
: 們家是透天沒垃圾回收站),要煮菜煮飯給小孩吃,幫他削蘋果切水果泡奶,洗大便之
類
: ,念故事書還有復習幼稚園課業(小孩3歲),老公回來幫小孩洗澡,我則是做家務還
有
: 要洗碗洗衣服整理流理台有的沒的,然後跟老公每天輪流幫小孩刷牙及用牙線哄睡覺(
要
: 哄1.5-2hr)。
: 以上這些我從來沒去跟老公細算要多少薪水,但看那些零用錢的文章每個家庭主婦都說
自
: 己有多麼辛苦,應該要有一份薪水,沒薪水沒收入沒安全感不動用自己的存款買,所以
自
: 己想要的東西要老公給零用錢。
: 但我所擔任的角色:無後援的職業媽媽,除了白天工作辛苦同事間明爭喑鬥(我是相信
大
: 部分人工作都是辛苦勞累的),晚上還有小孩家務,也許家庭主婦一天家務的量,對職
業
: 婦女而言壓縮成晩上的量,並未減少。
: 家庭主婦可以說我們很辛苦沒賺錢,所以要零用錢。這些話聽到我這個職業婦女耳中真
是
: 情何以堪。
: 通常會當家庭主婦很多人是想陪小孩長大,享受育兒的過程,怎麼我看到最後變成24小
時
: 帶小孩很”辛苦”之類的,但....這不就是你選擇要這樣的生活不是嗎?
: 感覺職業媽媽的辛勞是這個社會忽略的角色,沒人看到他們的辛苦卻沒辦法像家庭主婦
一
: 樣大聲說我要不過問的零用錢,我很辛苦,所以我要一份薪水。
: 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看來零用錢的文章就像一群貴婦在抗爭,因為我覺得他們日子已經很
好
: 了,又不用辛苦賺錢還可以陪小孩長大,也不用應付同事間的鬥爭,到底在吵什麼,不
要
: 說我沒同理心,因為我覺得無後援的職業媽媽(又要出錢又要出力),比家庭主婦辛苦
多
: 了又常常不被社會或家庭主婦認為職業媽媽比她們辛苦。
: 總之零用錢的一連串零用錢的文章真是令我眼紅啊
: 也發現也許是我太貧窮了,才限制我的想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190.2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574654445.A.0F7.html
我們兩個不會溝通
都各自覺得很辛苦
也覺得對方很煩很無理取鬧
每天吵
吵到摔家裡的東西
大哭
崩潰
每天冷戰
誰也不想看到誰
我們選擇冷靜一陣子
那時候剛好我先看到一部紀錄片「幸福定格」
發現婚姻中大家都有各自的問題跟瓶頸
我就推給先生看
那時候先生也想挽回婚姻
看完了
我們都沒有說什麼
卻默默的越來越好
後來又一起看告白夫婦
剛好劇裡面夫婦吵架內容、女主角母親離世的背景都跟我們的狀況很類似
我和先生抱在一起看
各自在不同的情節落淚
在那時候開始
我們開始原諒彼此
重新體諒接受彼此
以及世界只剩他需要他多有耐心跟我講話(他常常因為工作很累而回家一句話都不想講,
而我一天能跟我講話的人只有他了)
我們是在後來才有所調整跟改善
每天煮飯是因為半獸人跟我們吃
(也沒有每天,就是一到四)
還有我吃不習慣北部食物以及吃外食吃到不知道要吃什麼
以及中午我要擠奶
自己帶便當節省出去買飯的時間
我們沒有強制要煮
如果很累先生還是會包便當
但是先生因為不放心只有我一個人帶小孩所以他真的很盡力
連出差他也都拜託主管不要排他
我覺得真的很感謝他
※ 編輯: tinwind (42.73.190.210 臺灣), 11/25/2019 17:07:54
畢竟我也是第一次當媽
我小孩大概三個月開始送托嬰
沒有親餵
有一段時期放搖籃
但是我離開搖籃邊就哭醒
但是就是很黏媽媽
先生抱我也必須在旁邊
黑暗期真的是不見底
那種走在黑暗裡
每天淚濕的枕頭
幽暗潮溼
退一步
只要相信彼此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這個家
一定都還有救
只是還沒找到那把鑰匙
加油
再多撐幾哩路
就會到了
我是個算奶量足的媽媽
好像就覺得有就擠
擠久了也變習慣了
但是先生想要盡快還完貸款
畢竟會不會有中年危機並不知道
因為是通勤高峰期
往北市坐
會先經過大站
然後又是自由票
沒有細問他要站多久
只知道站到足底筋膜炎必須就醫
※ 編輯: tinwind (42.73.190.210 臺灣), 11/25/2019 22:50: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