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中國正式墮入修昔底德陷阱
文章日期:2021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中國已墮進修昔底德陷阱。此發展非常危險和可惜,因為中國過去40多年的和平崛起,是歷史上罕見的,不止幫助全中國人民脫貧,更對全球經濟發展有極大貢獻,都是值得表揚的。不過,不幸地近日所見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突變,不止引發出一場嚴重的所謂監管風波,其實有更深層次的意義,似乎代表頗根本性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甚至外交策略改變。
對此發展表示擔心的不止我一個,連長期中國大好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近日也發表文章,直言憂心中美已進入冷戰初期,同時中國大力打擊創業家的「動物本能」(animal spirit),且危險地攻擊大量科技行業,包括各種電商、金融科技、社交平台、線上線下教育等等的商業模式,似乎正全面重估市場經濟的定位。羅奇甚至擔心此改變將影響到中國不能達到整體長期發展目標。
應鼓勵企業走出國際 爭取傳媒話語權
我相信近日針對個別行業的監管行動都有一定原因和道理,但絕不應變成嚴重內鬥(我明白內卷和內鬥的所謂區別,但我不忌諱,所以直稱為內鬥)的藉口,不可因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近月我已多番發聲提醒中國慎防形成圍城受困心態,應把眼光放得遠一點,鼓勵企業走出國際,爭取中國傳媒的話語權,與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地位。
先分析一下墮進陷阱的原因,主要有4個:
(1) 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開始,中國已看到美國經濟過度金融化的害處。更必然對以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印鈔解決問題非常反感,因為此舉無疑等如把問題輸出國外,由中國和其他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人來買單。
我明白但不完全同意此觀點。美國和西方固然虛偽和採用雙重標準,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就責備亞洲各國貪腐和揮霍無度,所以解決方法就是即使在金融危機中,仍需勒緊褲頭,大減財政開支,結果弄至多年衰退,且通縮殺傷力遠超通脹,導致無數亞洲企業和人民破產,不少人自殺,在印尼甚至出現過恐怖的屠殺華人事件。
QE的後遺症的確包括嚴重拉闊貧富懸殊,確是近年全球很多地方出現不同規模社會動亂的主要背景原因之一,但這後果應仍遠比在2008年時採取相反收緊政策為佳。經此一役,中國學懂了防範經濟過度金融化,且決定把資本帳收得更緊,或最少大大拖慢了開放的步伐。但問題是此憂慮來得太早了,中國資本市場仍未成功發展起來,體積是增大了不少,但只約等同GDP,且從來不健康,熊市時間遠比牛市長,債市更是仍然混亂,信貸評級搞笑居多。
加速開放資本帳 提升人民幣地位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2008年後,雖成功把人民幣推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籃子貨幣,A股亦終能加入MSCI指數,即是我從前形容的「金融WTO」,但一如我所料,成功比「工業WTO」更難。最主要竟非外國的阻擋,而是中國仍缺乏打開資本帳的勇氣。結果就是名義GDP落後PPP GDP超過50%,從外國觀點,亦即人民幣滙率被壓低超過50%,所以導致相對中國的嚴重貿易赤字,可說中西方關係日趨緊張的重要導火線之一。
我認為中國非常需要加速開放資本帳,提升人民幣地位,最重要手法正是收窄貿易平衡,大量輸出人民幣,加深相互投資和貿易關係,使到西方更難與中國脫鈎,有助確保世界和平。
(2)COVID疫情絕對是世界歷史的一個分水嶺。毫無疑問,對比全世界,中國治疫是非常成功的,雖然仍有近5000人死亡,但相對西方,肯定等如救了最少近300萬條寶貴生命;加上中國慷慨,領先對國際伸出援手,輸出大量勇敢醫護人員、防疫用品和疫苗,其實非常值得表揚,但由於中國媒體力量太弱,反而經常被抹黑,實在令人氣惱。
但我也曾指出,從某角度看,中國治疫可能有點太成功了,令國人形成牢固的零容忍心理,政府因此不能或不敢改變接近完全封關的政策。一眨眼,措施已維持了一年半有多,連香港本地個案清零已超過50天,仍毫無與中國內地和澳門通關迹象。我明白「Delta變種病毒」仍然全球肆虐,但多種疫苗,包括輝瑞-BioNTech的疫苗「復必泰」,似乎對防範重症和死亡仍非常有效,中國毋須介懷,應加快審批和推廣,和馬上研究混合接種不同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中國封關程度超明朝 如自我孤立
據觀察,中國可能繼續封關至明年中,甚至明年底,事態其實非常嚴重;老實講,封關的嚴緊度已超過明朝程度!我已多次指出,封關的害處遠超過經濟損失那麼簡單,最大壞處有兩方面,首先是斷絕了正常人民的商業、學術、文化和外交住來,等如中國自我孤立,與外國的誤會和矛盾只會日益加深。第二,更可怕的是停止與外面的實體接觸,互聯網亦是部分封閉的,所以逐漸形成圍城自困心態,更容易產生偏執症(paranoia),經常杯弓蛇影,以為裏裏外外,到處都是敵人。這亦是內鬥加劇的成因之一吧。
(3)兩年前香港的動亂,肯定也是改變中國政策思維的一個機重要催化劑。雖然在香港一事上,毫無疑問,全國絕大多數人民是支持中央和香港政府的止暴制亂政策,亦因此事令到中國人民更團結。
香港問題固然有其獨特歷史、文化和政經原因,但為何過去兩年,全球超過100個地方,包括美國本土,都有形式極度相似(包括衣着、雨傘作保護、武器等等)的暴亂?除QE是一個共通導火線,明顯社交平台和整個全球互聯網文化,亦是一個超重要傳播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新聞、科學、迷信和各種意識形態的「危險」渠道。即使在疫情上,連美國政府也知道facebook(美:FB)和Twitter(美:TWTR)等,負上極大責任,簡直可說滿手鮮血。
中國一向維穩至上,當然必須未雨綢繆,即使小規模動亂的機會亦不容許出現,所以加強監管整個互聯網是必然的後果。當然反壟斷和網路國家安全等考慮也是真實的,美國也有類似擔憂,但美國確以資本為主,人命為次,可說非常錯誤,令到監管太慢,結果養虎為患,但他們同時也考慮到facebook和Google等新媒體,對展現美國霸權的重要性。中國應如何做法,我沒有完美答案,只可說監管是一個平衡遊戲,更是一門藝術。
中國倘自主半導體技術 未必利全球安全
(4)最後,美國過去4年,率先墮進修昔底德陷阱,危險的零和遊戲思維,發動全方位貿易、金融、媒體、意識形態和科技戰,嚴重刺激中國反思和檢討自己所有政策,既是必須的,亦是無可避免的。結論跟我多年前的觀察一樣,相信我是全球有數最早指出的,中國核心科技最弱一環正是半導體,必須急起直追,重點不在設計,而在製造。而且瓶頸不止在芯片,更缺乏的是半導體生產設備。
我當然完全同意,亦十分支持,但我當年亦同時提醒中國,不可讓半導體成為一種沉迷,反成為加速墮進陷阱的誘因。不幸的是近日中國政策以至投資者,都似乎對半導體有點沉迷。
問題有三方面,第一,欲速則不達,清華紫光的下場就是個好例子。盲目投入大量資金,企圖收買人才和技術,但管理層缺乏知識和經驗,加上美國多方面故意留難、禁運和制裁,結果發展速度遠遜預期,公司卻債台高築,陷入財困。過去5年,除NAND技術稍為追近國際水平,DRAM、邏輯芯片、代工、EDA和生產設備等發展,仍未盡理想,進口芯片比例,只從90%略降至約85%。
第二,如中國真能達到自主所有半導體設計和生產技術,其實對全球貿易和安全都未必是好事。本來高科技就是最需要全球一體化底下的國際合作,家家有求才能促進貿易和技術發展,亦有助維繫國際安全。
第三,中國既是泱泱大國,理應胸襟廣闊,能同時有效和平衡地監管各行各業,為何突然判斷只有硬件技術如半導體、電池和電動車等才算高科技,才配在A股上市。剎那間,互聯網從雲端跌落凡間(爛gag),甚或更低些少。物流(Logistics)從來都是「線性最優化」(linear programming optimization)的高級數學難題,現今被貶為不值一文的低端送白菜商業模式!
我真的有點後悔從前提出的4個高科技不等號:
1. 硬件>軟件
2. 製造>設計
3. GPU>CPU
4. 記憶體>邏輯
現在幾乎全都應驗了,彷彿成為中國的發展藍圖!可能我應該把它改為等號!
(中環資產持有facebook及Google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7586934382&issue=20210730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Yale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武敬凱頻道: https://bit.ly/3v6t8ZF 武敬凱粉絲頁: https://bit.ly/3fBfxmE 武敬凱IG:https://bit.ly/33XJkkj ------------------- 幫你提早10~30年提早退休 👇美股被動式投資: https://bit.ly...
財務公司追數手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灰階思考》部落格文末抽書 x2 本
你聽過 股癌 Gooaye 嗎?過去一年多來,這檔長踞各大 Podcast 排行榜的投資理財節目,儼然成了很多人的通勤良伴(包含我!)。我身邊很多朋友也因為聽了節目,開始對投資產生興趣。今天就來幫大家介紹這本塞滿了股癌風格的著作。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ey-thinking/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灰階思考》這本書的作者是 Podcast「股癌」的節目製作人謝孟恭,這個談投資的節目上架數週內就成為台灣 Podcast 各平台總排行榜第一名。節目的內容比較偏大眾向,尤其適合股市「菜雞」(投資新手)收聽。
在這本書中,作者彙整了之前在節目上分享過的精華,搭配許多財經界的故事和各路投資大師的觀念,寫出了這本同樣適合投資新手的投資書籍。書中分成三個段落鋪陳,首先是排除人們常見的思考偏誤,接著是廣納多元思考的心態,最後是實際付諸行動的叮嚀。
對於投資老手而言,這本書稍嫌簡單和淺薄,但我覺得這正是作者厲害的地方。起初我聽股癌的時候,也認為怎麼都在說一些簡單的入門知識。後來我漸漸改觀,為什麼這些晦澀的財經知識從他口中說出來就這麼「直白好懂」又「平易近人」,真的要換成我自己說的時候,卻如同有鯁在喉、難以開口?
原來,把艱深的觀念,用三歲小孩也能聽懂的方式說出來,其實就是一門「表達的藝術」。作者的投資觀念和策略對投資新手很有幫助之外,我更喜歡觀察的是他如何把這些事情用白話文說出來的方式。以下我整理這本書的九個重點,以及一些我的延伸想法。
.
【排除思考偏誤】
.
1.打破常見的迷思
物極不一定必反。「漲多必跌、跌多必漲」這句投資人琅琅上口的順口溜不一定總是成立,實際的情況是:(1) 漲多不一定必跌,有些公司的護城河就是夠深,能夠持續、穩定地長期成長、(2) 跌多不一定必漲,當一家公司的營運和競爭力都持續出狀況時,可能直接一跌不回頭。
別跟股票談戀愛。根據美國市值前3000大企業加權計算出來的「羅素3000指數」,自從1980年來漲幅已經超過七十倍,但是驚人漲幅的背後,僅來自於7%企業的貢獻。反而有40%的企業,市值下跌了七成以上。選對股票的報酬很驚人,但選錯股票的懲罰也很嚴重,別單壓、重壓單一企業。
.
2.別盲從大神
小心股海牛鬼蛇神。媒體和網路上有許多財經專家會把自己包裝成能夠預測股市走向的神人,但是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老師」最後要賺的就是學費。很多人面對投資選股的壓力時,往往會希望抓到一隻浮木,甚至是起了貪念想要找一夕致富的方法,卻往往落得適得其反。
站在大盤的肩膀上。股癌節目裡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大盤是很難被打敗的存在。根據數據指出,美國市值前500家企業市值的「標普500指數」已經連續十年打敗85%以上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因此初踏入股市的新手很適合從「定期定額投資大盤市值型ETF」的策略著手,站在大盤的肩膀上先勝過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再逐漸提升自己的投資眼光和技巧。
別把思考外包出去。作者譬喻地很傳神,人們常常有病急亂投醫的情形,誤把路邊邪廟當神廟。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去瞭解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所謂專家或老師給的建議必須要自己消化吸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如同《思考外包的陷阱》這本書提到自主思考的觀念:「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
3.當心同溫層陷阱
避免深陷同溫層。人類長久演化下來的「群性」,讓我們對群體內的人緊緊團結,對群體外的人毫不手軟,甚至恨意濃烈。投資方法和策略千百種,如果太過於執著於某一種策略,然後又跟同溫層內的人一起取暖,往往會忽略了其他多元的觀點,錯過了潛在的警訊,這對投資不一定是好事。
加入新的同溫層。意思是跳出原本的舒適圈,針對不懂、不熟的事物,先去瞭解,而後評論。如同美國作家費茲傑羅曾經說過的:「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時候要刻意讓自己擺脫意識形態上的枷鎖,試著去理解「反面」立場的觀點,讓自己能夠同時掌握不同面向的看法。
讓大師成為你的同溫層。這讓我回想起另一本《知識的假象》書中提到:「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只有當我們看得夠廣,踩在更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描繪出更完整的知識地圖。
.
【廣納多元思考】
.
4.謹慎面對加工資訊
如何善用加工知識。隨著數位時代蓬勃發展,資訊的爆炸已經不單是用洪水氾濫可以形容,我們每天接觸的「加工知識」也越來越多。作者提醒,「只」吸收加工知識可能會造成偏食和營養不良,必須懂得把加工知識當成一種「索引」,用它們來找到資訊的源頭。
懂得找到資訊源頭。許多優良的加工知識產出者,會把資料來源檢附在文章內、文章末、影片註解中,如果要避免「斷章取義」的速食現象,就必須真正投入時間,找到資料最源頭的「原型食物」來吸收。與其聽別人說巴菲特今年又說了什麼,倒不如直接找他親筆寫的股東信。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作者舉例像是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瑞.達利歐(Ray Dalio)都擅長利用備忘錄跟投資人溝通自己的想法,這些備忘錄的觀點之犀利、視野之遼闊,而且他們總是在修正自己的看法,學習新的東西。我很喜歡的俄國詩人普希金(Pushkin)曾經說過:「閱讀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因此,要培養和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從大師的眼中看到不同的世界。
.
5.贏家的特質
樂觀,但不天真。這邊指的不是天真浪漫型的樂觀,而是要瞭解「風險」的本質,預期前方一定會有許多「驚濤駭浪」,但心底清楚在長期趨勢的發展下,人類社會將持續「進步」和「成長」的樂觀態度。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短期的波動,什麼又是長期的成長。
耐心,穩中求勝。耐心這個特質放在現代的社會環境,只會越來越稀缺。巴菲特曾經說過:「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的。」他深知投資的報酬來自於「時間」加上「複利」,也就是他著名的「雪球理論」(找到濕的雪和一條長長的山坡,讓雪球越滾越大)。當投資人越是急著殺進殺出,這顆雪球就越是滾不大。
行動,承擔風險。最近我讀到德州撲克冠軍選手吳紹綱寫的《致富強心臟》這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作者提到成功就是要「承擔多一點風險」(Take more risk.),而且把風險控制在「安全邊際」之內。應用到投資也是一樣的,我們要認識到「風險」是比「報酬」更加重要的一環,承擔你可以承擔的風險(但別失控),才有機會獲得甜美的報酬。
.
6.總是保持質疑
質疑是一種求知的態度。作者認為保有質疑的態度,就如同幫自己繫上一條「安全帶」。2020知名交易平台Robinhood有一位二十歲美國青年,誤以為自己交易失策負債73萬美元,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事實上,他並沒有賠這麼多錢,只是因為他搞不清楚遊戲規則,也沒向券商再詢問細節,結果才讓憾事發生。
求證是必要的行動。資訊發達的現代,人們習慣看網美打卡美食、推薦景點,甚至有時候連投資標的都要「跟風」一下。問題是,當我們沒有對細節仔細求證,連自己再跟什麼、買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往往會淪為股票市場裡的「韭菜」(大戶眼中容易被收割的散戶)。懂得綁上一條質疑的安全帶、自己採取行動去求證事實的人,可以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安全。
.
【實際付諸行動】
.
7.從認識自己開始
認清自己是誰。書中提到一個作者去面試特斯拉業務員的故事,面試官要求在場的面試者試著「賣給他一輛特斯拉」。結果每個面試者都使出渾身解數背出特斯拉的性能、規格、特色。竟然沒有一個人問面試官買車的用途是什麼?家裡有幾個人?如果我們在投資之前,沒有認識自己投資的「目標」,會很容易迷失方向、心猿意馬、心慌意亂。
投資沒有萬用答案。每種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報酬可能都彼此不同,每種年齡層、每種職業屬性的投資方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投資沒有完美的「公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及最「符合」自己投資目標的策略。與其問哪種投資標的最好,倒不如問怎樣的投資策略最適合自己。
別輕視風險接受度。我們都知道股市大起大落,卻時常輕視了當自己辛苦賺的血汗錢在帳面上「大跌」時的心理感受。這讓我回想起探討頂尖投資家如何追求報酬、管理風險的《投資超級英雄進化論》書中有一句話書說得非常好:「投資人無法管理報酬,但卻有能力管理風險」。重要的是拿出自己賺來的真金白銀,真正投入到市場中實際感受那種起伏帶來的情緒,你才會知道自己對於風險的承受度如何,再進一步思考如何管理風險,採取適合自己的策略。
.
8.別把雜訊當訊號
財經界亂象多。在這個大多頭年代,冒出許多號稱可以「事前預測」和「事後驗證」的投資專家,或者把任何意見都說得「模能兩可」的投資大師。這些雜訊常常會引起人的貪念,想說賭個一把,說不定這次就被這個專家大師說中,能夠翻身翻倍呢!結果,雜訊始終是雜訊,跟隨雜訊行動的後果好一點是載浮載沉,差一點就直接溺水滅頂。
接受多元持續修正。即使我們選定了某一種投資策略,也不要讓自己故步自封,要記得讓自己保持接收最新的市場訊息(前提要懂得區分訊號和雜訊),對策略作出微調和修正。我很喜歡的《跨能致勝》這本書中提到:「最成功的策略是能把乍看不同的各種情況連結起來,看見深層結構的相似之處。」持續接收多元意見,異中求同,是打造成功策略的不二法則。
.
9.炒股前先炒人生
人生如骰子,很難一次就豹子。有在投資的朋友或許都聽過這句玩笑話「本多終勝」,一開始有龐大「初始資金」的人,都透過一樣的投資報酬率,往往會遠勝過初始資金較小的人。如同前文提到,你雖然無法管理「報酬」,但你能控制的是「提高累積本金的能力」,無論是加薪、轉職、創業,都能幫你帶來更多的銀彈,讓你在市場上擲出更多骰子。當你能骰出更多次、骰得比別人更長久,相對就提高了骰中豹子的機率。
投資自己,是最重要的投資。因此,與其心心念念在投資報酬率這種「不可控」的因素,倒不如努力投資自己,這才是唯一「可控」的因素。在《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本書中有一個很棒的投資觀念:「真正擁有無限成長潛能、讓你可以更快達到財務自由的,其實是創造更多的收入」,也就在專業和事業上持續「開源」。投資自己,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投資。
|黑白之間都是灰,找到無限價值的所在。
【有聲書讀後感想】
我當初第一次要讀《灰階思考》的時候,雖然自己已經有這本的電子書了,但那時候在「1號課堂 App」看到這本書竟然也出了「有聲書」?而且全暢聽會員還可以直接聽整本?當下超興奮!可是仔細一看,竟然不是主委本人的原音重現,而是找來 Podcast 百靈果的凱莉操刀演出。
雖然當下有一點期望撲空,可是真的給他聽下去之後,我就改觀了。因為這本書的文字很淺顯易懂(股癌風格,晦澀金融投資知識直白講),加上凱莉的說書口條真的很流暢,我一邊開車一邊聽這本書,就像是平常在聽股癌一樣暢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是最早開始聽的讀者之一,整本有聲書都還沒錄製完成。接下來就變成每天推出一個小章節,然後我就很像在「追劇」一樣,每天上班通勤時聽一個新的段落。這也是我第一次把有聲書當成追連續劇來聽,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總結來說,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聽書體驗,我雖然聽過許多 Audible 英文有聲書的經驗,卻都是同一性別的作者+說書人,沒有聽過這種作者和說書人是不同性別的組合。對於這本有聲書的組合,我很欣賞1號課堂的操作手法,除了噱頭十足之外,也確實帶給我很獨特的體驗。
有興趣聽這本書有聲版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1號課堂使用心得文章,你也可以聽 YouTube 上面的試聽版感受一下。新書發表的時候他在台北簽書會也有一段現場分享,你可以聽聽看他怎麼說。
.
【後記:保持思考的多元性】
.
如同這本書的核心觀念:「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個色階。」與其說這是一本談投資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談「思考方式」的書。真正深諳投資的大師,也都是善於思考、熟捻人性、多元吸收、持續改善自己的終身學習者。
這本書的心得分享是我花了「最久」時間寫出的一篇文章,前後總共寫了三個多禮拜才陸續成型。或許這也是對我自己最好的鍛鍊,時常腦袋裡想得太難、太深、太複雜,以至於要用白話文說出口的時候,卻難以開口。
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逐漸克服原本的知識枷鎖,也不斷去思考如何將艱深的觀念,轉換成絕大部分讀者都能聽懂的語言。我還想在文章裡偷偷告白,我一開始錄製自己的說書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遇到瓶頸的時候,總是會聽股癌的節目來獲取靈感,從他流利又不用呼吸的節奏裡找到單口秀的信心,從他直白又流暢的閒話家常裡找到豁出去的釋懷。
回顧起來,股癌節目在去年異軍突起之後,不但讓投資和財經知識更為普及,也扮演起一個社群平台,讓許多不同的財經資訊能在上面廣為流通。「投資」這個被許多老一輩人視為洪水猛獸的東西,也以更加親切好懂的形式出現在我們身邊。
如果你對投資這件事還抱有一絲疑慮,那麼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穩定內心的力量和學習的方向。如果你已經有投資經驗卻還心浮氣躁,這本書能帶給你一些老生常談的經驗和智慧。或者,你也可以從類似我的視角切入,學習怎樣把晦澀知識講到讓人直白懂。
這個世界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大是大非的二元論觀點,也不是充滿仇恨和傻樂觀的偏激言論,而是懂得軟硬兼施、多元並蓄、異中求同的灰階思維模式。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SfEm3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GREY
使用期限:7/28~8/3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抽獎贈書
財務公司追數手法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翻尋薇 「鏞記能否再續傳奇?」
「非常時期,非常手段」,最後一篇文,決定寫一個我醞釀了大半年的題材。上期提及的羊肉咖哩大會,且在我友報專欄續攤。世事常變,我們跟著變吧。
我想寫鏞記。為什麼?大半年前,無意跟鄧達智提起我寫「消失中的味道」文章系列,約了鏞記數次做採訪都約不成…….打開了鏞記的話題,意外地,從他口中知道一個外人也許不知的鏞記故事。原來,絕大部分人以為所知的事實,並不全然是事實。用了半年時間去閱讀網文、各種輿論、觀察鏞記出品素質……更下定決心要寫——如果我們對真相還有追求。
鄧達智跟鏞記的交情始於大約30年前,他第一次置業在蘭桂坊,走下來就是鏞記:「買燒味飯盒一定是鏞記,飲茶去陸羽,食港式就會去蛇竇。」鄧達智在蛇竇跟人稱校長的劉致新混熟,通過劉致新認識了當年的成哥(甘健成)。「成哥公關手段一流,對朋友慷慨,最喜歡在鏞記請客,因此廣結善緣,一如孟嘗君。」
90年代初,鏞記要轉形象,自然找上鄧達智幫他們設計和製作制服,因為工作,鄧達智突破了跟鏞記表面那層人情酬酢的關係,去到跟管理層的核心人物禮哥(甘琨禮)接觸。「如果沒有業務合作關係,根本不會跟禮哥接觸,因為他一直躲在幕後負責管理、財務和採購,角色很吃重但不為人見。」鄧達智仍記得老甘生每天都會在大堂吃午飯,各人都會在這期間來到跟老甘生匯報事務,情景和睦。「禮哥、岐哥(已逝世的三弟)對成哥一向都很恭敬,成哥對外人友善大方,對兄弟姐妹、夥計就很惡,這應該是外人不知道的一面。正正如此,弟妹跟禮哥也比較親近。」
鄧達智跟鏞記的合作橫跨20年,前後為三套制服操刀,一路見證著一連串戲劇化的衝突、轉變。「老甘生逝世時情況還好,真正導致分裂的,是三弟甘琨歧的離世。老甘生的股權分配,是成哥和禮哥各持35%,而甘老太、岐哥和妹妹美玲則各有10%,但岐哥和妹妹都較信任禮哥子女的能力,先後將股份轉到他們名下,造成禮哥一家持股量最大,權力失衡,紛端因此而起。成哥一向被人稱為太子成,來到這個地步,怎會甘心?」
好人的對立面 也可以是好人
鄧達智說,為了贏官司,成哥部署周到,一年前就請來公關公司作策略佈局,以操控公眾思考和視線,加上某些知名食家當時和成哥友好,下筆自然也偏幫他,造成輿論一面倒指責禮哥,認為他不應該跟大哥爭。「禮哥真的很慘,對外根本沒人認識他,成哥是鏞記的公眾形象,人們對成哥有種對權威的信服,就盲目相信表面所看所聽的一切。」另一方面,鄧達智亦指出,他親眼看著許多媒體朋友因為認定了成哥,就認為禮哥一定是壞人。「更戲劇化的是,正式上庭前,成哥已經證實患上肺癌,等待宣判結果時不幸離世,加重禮哥因為爭產間接害死大哥的負面形象。」其實只是天意弄人。
「事實上,為什麼好人的對立面,一定是壞人?不可以是另一個好人?」鄧達智拋出引人深思的一句話。在他眼中,成哥和禮哥都是好人,只是心態和取態不同,令兩人被命運推上了對決位置。「成哥覺得自己是長子、對鏞記貢獻大,拿不到主控權而不甘心,是很普遍的人之常情;禮哥對父親有承諾,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鏞記招牌,所以只能面對官司去解決問題。」鄧達智眼中,禮哥萬分無奈,看他因為面對外人的指指點點甚至落井下石而心力交瘁、患上憂鬱症,一直陪伴左右,還帶過他和甘老太一起到檳城、汕頭等地方散心。「幸好禮哥的一對子女很孝順,知道父親有難,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回來鏞記幫手,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偏見狀態應邀 贖罪心態執筆
在網上鍵入「鏞記爭產」,許多文章不約而同說到一點:「甘健成想放棄企業所有權,讓弟弟甘琨禮買斷自己的股份,但被拒絕了。」跟禮哥求證這點, 禮哥說:「其實是這樣的,在產生分歧的初期,我就跟大佬說:反正我的子女都各有專業不打算回來鏞記,鏞記你就包下來做吧,我全然退出管理層。每年的盈利,譬如說,一千萬,就按照我們股份比例分配,如果賺多過這一千萬,不管多少,全都歸你。不過,大哥不接受這建議。」不知怎的,這話傳到外面,成了另一個說法。
寫鏞記,多少有一點贖罪心態:幾年前受邀出席鏞記媒體飯局,當時抱住「來看看甘琨禮真面目」的心態應邀,知道是先入為主,就在意識著自己偏見的狀態下去了。席間談起陳皮(因我嚐到雛鵝煲裡下了靚陳皮),禮哥侃侃而談、知識淵博,開始有點改觀而反思:可能媒體為甘琨禮塑造的形象有誤導之處呢,畢竟人家的事,我們所知多數只能流於片面之詞的層面。但反思點到即止,直到跟鄧達智談起鏞記,從他口中知道禮哥多年來在公司所扮演的吃重角色(包括當買手,所以他對所有食材知之甚詳)、從他的身份所看到的內情去了解,才驚覺媒體很有可能欠了禮哥一個公道。從食評的角度,我很確定,有沒有心做好一家店,菜品的素質騙不了人,你看家全七福的出品口碑蒸蒸日上,反之福臨門每況愈下就能理解。最近吃了鏞記的一席老菜,很是精彩,跟我常去的七福,氣質截然不同。
七福的菜滂湃鏗鏘,鏞記則是儒雅風流,各擅勝場。炭燒琵琶鵝,炭燒香氣特佳、南乳醃製令鵝肉惹味異常;古法冬瓜盅,是真正還原古法,用上純田雞湯底製作,鮮得很清雅;懷舊豬紮蹄,豬手起肉後再釀入豬脷底肉,用繩紮起,以鹵水煮至入味,上桌時切得薄如蟬翼,處理得細緻美觀;欖角烏魚扣,欖角的用量恰到好處,足夠提味讓你追著吃又不覺得濃膩,烏魚扣既爽且脆,火候和調味均佳。連焗魚腸也做得意外地出色,個人認為比起三星富臨的版本還要優勝,不管是調味手法、素材比例、材料大小的處理上都較更為精細,沒有江湖味,所以吃得很舒服。即便walk in飲茶,吃一盅兩件,也會發現用料仍優質。歷經風雨,鏞記總算可以喘定稍息,但迎來隧道盡頭的光之後是否能延續傳奇?不是沒有希望。
另一邊廂,香港媒體的傳奇宣告完結,再也沒有希望。昨日在地鐵讀到葉一南傳來的一則短訊,剎那間眼前景象變成閃閃淚花,連忙低下頭努力吸氣之際,腦海閃過一首讀過的小詩:
首先要把自己掛起來,約莫五分鐘之久;
晾乾了才能繼續,在雨季裡前行。
圖解:
1. 鄧達智(左二)有情有義,組織旅行團,帶了甘琨禮(左一)和甘老太(左三)帶汕頭澄海散心。
2. 鏞記是市區少數能合法炭燒的食肆,這炭燒琵琶鵝攤平來燒受火更均勻,皮脆效果更佳。
3. 精細化的焗魚腸,做出斯文的味道來,一掃庶民氣息。
4. 以純田雞湯而不是上湯做湯底的古法冬瓜盅,非常清雅。
#yungkee
#yungkeerestaurant
#鏞記酒家
#鄧達智
#翻尋薇
#謝嫣薇
#蘋果日報
#agnescheefoodcolumn
財務公司追數手法 在 Yale C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武敬凱頻道: https://bit.ly/3v6t8ZF
武敬凱粉絲頁: https://bit.ly/3fBfxmE
武敬凱IG:https://bit.ly/33XJkkj
-------------------
幫你提早10~30年提早退休
👇美股被動式投資:
https://bit.ly/3hSiJgo
迷你工作坊(立即學到用IG快速吸引客戶的方法)
https://lihi1.com/9BYXX
財務自由計算機:
https://lihi1.com/gUCmX
這次邀請到再行銷屆很厲害的來賓
影片行銷大師-武敬凱
已連續3年,每年受邀超過百場「影片行銷」講座,如:新光三越、矽品精密、雲朗觀光,各政府部門還有教育單位臺灣、師範、成功大學等。
曾於10家公司擔任行銷顧問,並曾協助 遠見雜誌 數位轉型,製作出歷年觀看人次最高作品。
這集我們討論到很多影片行銷的技巧,在我當創作者的這幾年來,我看到很多的創作者很有想法,題材也很好,但他們因為沒有爆紅就放棄了,我就再想,難道會不會爆紅真的是運氣的問題嗎?
有些創作者忽略了幾個很重要的東西,這會大大影響你的影片,武敬凱跟我分享了很多以前我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如果當創作者都沒有想清楚這些問題,是很難創作出一個好的作品、大家都想看得作品
想要打造爆紅的影片,你一定要知道這些事,千萬別錯過這一集
免費財富自由的秘密電子書:
https://investtoretireearlyad.com/543ck
更多更棒的文章在這:
https://yalechen.com/blog/
前一部影片
【7樣不該買的物品(買了只會超後悔)| Yale Chen】
https://youtu.be/wujaBwpYLFM
時間表
00:00影片行銷大師武敬凱來惹~
03:40這樣特質的人拍影片容易成功!!(超有邏輯道理)
08:14現在影片行銷的趨勢
10:14想拍好影片你要知道的事(創作者一定要知道)
14:17怎麼做知識型的影片(知識型創作者必看)
17:47武敬凱做影片的眉角
19:10你不能不知道的三個金句(每次他的話都啟發了我很多想法)
💁🏻:遠端工作好嗎? 月薪上看10萬元 不用進公司也能賺進高收入@Zoey| 正向輸入#4
https://youtu.be/Yis8ZElXSPE
💁🏻♂️:用25萬狂賺5000萬,曾經收入太低無法辦信用卡靠著巧克力蛋糕翻轉人生 @貝克街巧克力蛋糕創辦人|正向輸入 #3
https://youtu.be/J_8blXuOef0
💁🏻:年收100萬不困難,年輕人如何找到高薪工作的方法?破解你的工作迷惘找到適合的工作@江湖人稱S姐|正向輸入 #2
https://youtu.be/x0BsGnWUy4s
💁🏻♂️:想要被動收入?年輕人若不改掉這3個金錢錯誤,那就註定窮一輩子 @蕾咪 Rami |正向輸入 #1
https://youtu.be/a7ZKmlFejFQ
在這裡追蹤我:
👨🏻💻👩🏻💻FB: https://bit.ly/2AoIcLe
👨🏻💻👩🏻💻IG: https://bit.ly/2BVZrE9
Podcast版本唷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znCSaz
Spotify: https://spoti.fi/2YlQcER
使用的設備:
相機:https://amzn.to/34R5G4W (聯盟連結)
鏡頭:https://amzn.to/2ZfdDQf (聯盟連結)
燈光:Aputure 300D 和 Lightdome 2
剪片軟體:Final Cut Pro
剪片設備:IMac 5k
#如何打造爆紅影片 #youtube行銷 #ig行銷 #廣告行銷 #行銷手法
[合作請聯繫:neonbombteam2015@gmail.com]
免責聲明: 所有交易均有風險,請謹慎投資。過往表現不能作為未來業績指標。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有些連結為聯盟連結。
此作品/影片/文章之創作者為 Freedum, LLC
財務公司追數手法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我買股票都不設止損和套利?】
手套股大漲,是時候套利了嗎?
股價現在大跌要止損嗎?
這些問題都是很多投資新手最常問的問題
尤其是那些每天想著追高殺低的短期投資者
到底怎樣才算是有效的止損和套利的策略呢?
漲多少應該套利?
跌多少應該止損?
什麼時候應該賣出?
讓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
止損和套利到底有沒有用呢?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先偷偷劇透一點給你,我都是沒有在設這些的)
影片概括:
0:00 Start
0:44 兩種設定止損套利的策略
4:22 我不喜歡做短期交易的原因
6:04 為什麼我不設定止損套利的價格?
9:29 總結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全世界都可以用
eToro申请链接
简体
https://bit.ly/31tbXVY
繁體
https://bit.ly/31wMfQv
英文
https://bit.ly/32utaxt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世界上最神奇的4%法則,30歲就做到財務自由
https://bit.ly/3lkJ3za
.
本益比(PE Ratio)真的越低越好嗎?
https://bit.ly/3htStGn
.
2020下半年,連股神巴菲特都推崇的ETF,應該如何投資?
https://bit.ly/324xu6g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止損套利 #短期投資 #股票投資
財務公司追數手法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瑞幸咖啡 #中國星巴克 #渾水研究
按這裡,你可以幫助志祺七七繼續日更: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Xd0nmBjlKROwzMyPV-Nw/join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33 瑞幸咖啡的快速崛起
03:14 走鋼索的商業模式
04:37 「渾水」的看空報告
06:53 瑞幸自爆後各界的反應
08:21 是常態還是特例?
09:43 我們的觀點
11:41 提問
12:07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冰鱸
|腳本:冰鱸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中藥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 渾水公布的報告:https://bit.ly/34BiWfl
→ ☕️ 自曝業績造假近百億 中國瑞幸咖啡在美股價暴跌8成:https://bit.ly/34B6wEu
→ ☕️ 瑞幸咖啡現擠兌消費 重演共享單車退押金潮:https://bit.ly/2Xy9fgu
→ ☕️ Luckin Coffee Announces 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Special Committee and Provides Certain Information Related to Ongoing Internal Investigation:https://bit.ly/2xs4Gtb
→ ☕️ Luckin Coffee is a painful reminder of ‘the extreme fraud risk’ of some China-based companies:https://cnb.cx/3b7dPWC
→ ☕️ 89頁匿名報告控瑞幸詐欺!渾水研究槍口瞄準小藍杯,一夜削去10%股價:https://bit.ly/2yfIiDl
→ ☕️ 數位新創神話破滅?「中國星巴克」瑞幸咖啡的造假醜聞:https://bit.ly/2VsVugp
→ ☕️ 瑞幸咖啡財報造假後 股市門市的兩樣風情:https://bit.ly/2JX3OPY
→ ☕️ 瑞幸咖啡自爆始末:1,500人的埋伏行動,如何戳破小藍杯的數據造假謊言?:https://bit.ly/2RAtfuV
→ ☕️ 當作假的「中國星巴克」瑞幸咖啡,遇上口袋滿滿的「揭弊達人」渾水基金:https://bit.ly/2Xw0Ud1
→ ☕️ 【投書】像神話般崛起、一夕之間掉落神壇的「瑞幸咖啡」,能不能成為我們最後一個掉進的坑?:https://bit.ly/3cfcoFX
→ ☕️ 我與瑞幸咖啡的交手經驗:如果董事階層不偷雞摸狗,其實是間非常優秀的公司:https://bit.ly/3a6iZRE
→ ☕️ 最前线丨瑞幸董事长陆正耀朋友圈致歉:十分自责,将承担应有责任:https://bit.ly/2xgjVFO
→ ☕️ 瑞幸咖啡承認造假後竟被買爆 人民日報批 : 是一種恥辱:https://bit.ly/2ycjhca
→ ☕️ 市值蒸發1,500億元!拆解瑞幸的跨國騙局:你喝的不是咖啡,是資本的眼淚:https://bit.ly/2xpLQ66
→ ☕️ 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后的魔幻24小時:https://bit.ly/2Xuqgb5
→ ☕️ 瑞幸为何自曝造假?刘剑是谁?刘二海和黎辉提前跑了?瑞幸会倒闭吗?:https://bit.ly/2RydQva
→ ☕️ 瑞幸为何自爆财务造假?:https://bit.ly/3a6I2DW
→ ☕️ 瑞幸局中人:為何無人感到大廈將傾?:https://bit.ly/2RAtJ4d
→ ☕️ 神州租車啟動大規模降價:打壓對手爭搶市場份額:https://bit.ly/2V3j2Jr
→ ☕️ 他打敗星巴克成中國咖啡連鎖龍頭!瑞幸咖啡沒賺錢股價卻大漲是因為....:https://bit.ly/2V5whcT
→ ☕️ 虧錢的瑞幸咖啡,為何選在美國上市?從 5 個營運問題來思考:https://bit.ly/3b6SXil
→ ☕️ 解密做空機構狙擊手法: 中概股做空潮背後的危情與價值趨勢:https://bit.ly/2V7A3m5
→ ☕️ 瑞幸咖啡亮眼財報帶股價上漲,但虧損未止、盈利邏輯太惹議:https://bit.ly/2xgWJY1
→ ☕️ 站穩大陸連鎖咖啡第一品牌後,瑞幸要靠什麼技術進攻無人零售市場?:https://bit.ly/2Xvl6vy
→ ☕️ 瑞幸咖啡吹破了中國「神州系」企業的第一個資本泡沫:https://bit.ly/2wBaBMj
【 延伸閱讀 】
→ ☕️ 他們靠著作假帳,撐起一間市值600億美元的公司,最後卻一夕崩塌! 安隆案的始末 | 啾啾鞋:https://bit.ly/3erKNTY
→ ☕️ ofo、WeWork、瑞幸泡沫破裂后,近十年的资本大跃进周期宣告终结:https://bit.ly/3b3f5dC
→ ☕️ 不吹不黑,「瑞幸模式」究竟靠不靠谱?:https://bit.ly/2K2YJFM
\每週7天 每天7點 每次7分鐘 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 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 請洽:hi77@simpleinf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