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也從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假如給你10個億,讓你隨便花,你花完它需要多長時間呢?
很多人都吐槽北京的房價高,2021年北京三環的房價平均在7-8萬元1平米,我們按好地段往貴了算10萬元1平米,買一個200平米的房子,也才花掉2000萬。再買上幾台跑車,按法拉利SF90的2021最新款價格來算,大約550萬一台,就算你買上7台,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換著開,也就花掉不到4000萬。房子和車子加在一起,到現在連1個億都還沒花掉呢。總之,按照常理來看,10個億怎麼也得花上很長時間。
但現實中卻不是這樣,10個億有時很不經花。比如在美國,有一個現象叫做「NBA的詛咒」,講的是很多拿著巨額薪水的NBA球員,在退役之後短短幾年之內就會破產。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2010年從NBA退役的著名球星艾倫·艾弗森。
艾弗森的職業生涯風光無比,當年力壓科比成為1996年的NBA選秀狀元,11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後來甚至進入了NBA名人堂,是NBA千禧年一代數得著的大球星。算上工資和各種代言費,在職業生涯期間,艾弗森大約掙了2.5億美元左右。但他2010年剛退役,到了2012年和他妻子打離婚官司的時候,他在妻子面前把身上的口袋全翻了出來,說「我現在連買一個漢堡的錢都沒有了」,他妻子聽到這句話傷心又無奈,隨後遞給了他61美元。
艾弗森並不是個例,根據美國著名體育雜誌《體育畫報》統計,60%的NBA球員會在退役5年之內以破產告終,有的人破產後去快餐店或超市打工,有的人甚至淪落到以偷盜為生。
NBA球員的收入有多高?
要知道,即使是我們印象中普遍高收入的西方體育界,NBA球員的收入也可以說是高得離譜了。2018年,NBA球員的平均工資是每年777萬美元,就算歐洲俱樂部的足球球員,或者頂級的網球、高爾夫球員,整體水平也簡直沒法比。至於那些人們說得上名字的大牌明星,比如庫里、杜蘭特、哈登、詹姆斯等等,當下的行情都是年薪3000萬美元以上。其中庫里排在第一,在2021-2022賽季的年薪達到4570萬美元,而到了2023-2024賽季,庫里和另一位球星利拉德的年薪都將突破5000萬美元。
這還只是他們的工資收入,球星還有一部分巨額收入來自代言費。比如被稱為詹皇的詹姆斯,一年光從耐克這一個品牌就能拿到3200萬美元的代言費,總額估計超過5000萬美元。
對於美國人來講,5000萬是什麼概念?如果你在加州做軟件工程師,工資是加州工程師的中位數,那麼一年大概能掙10萬美元。這樣算來你需要工作5個世紀,不吃不喝不上稅,才能攢夠5000萬,也就是說,在哥倫布登陸美洲時,你就要開始辛勤工作了。
這些球星在當運動員時無比風光,而且從來沒有聽說誰出財務問題。但他們一旦離開球隊,就像變成了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孩子。2006年,四次入選全明星陣容的球員貝克(Vin Baker)從NBA退役,職業生涯期間他從NBA掙到了1個多億,按一般人的標準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了。然而2015年媒體報道他已經在星巴克打工了。貝克其實還算好的,至少他破產之後幡然醒悟,戒掉了自己的壞習慣,開始自食其力。
而姚明在火箭隊時的隊友和好搭檔弗朗西斯,當年收入比姚明更多,光工資收入就超過1個億。結果破產後因為偷竊罪而入獄(後來被保釋,改做社區服務)。那麼弗朗西斯偷了多少錢呢?大約7000美元。想當年姚明剛進入NBA時,還是依靠弗朗西斯站住了腳。而今天兩人的境遇判若雲泥,讓人不禁唏噓不已。我們在之前的信里介紹過90年代的NBA籃板王羅德曼,他在球場上彷彿一尊神,結果一退役,不久也破產了。
比奢侈消費更花錢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些前NBA球員們收入如此之高,卻會如此迅速地破產?具體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如果我們觀察這些球員的經歷,就能發現四個共性。
第一,大多數NBA球員都養成了奢侈炫富的消費習慣。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因為很多NBA球員小時候都是苦出身,一旦有了錢,就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
比如凱爾特人隊的著名球星安托萬·沃克曾經是他那個年代薪酬最高的球員之一。1999 年,沃克與凱爾特人隊簽了一份6年7000多萬美元的合同,當時的凱爾特人隊的總經理祝賀他講,「你這一輩子財富自由了」。
結果退役之後,沃克不僅自己揮霍無度,還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供養起身邊幾十個親朋好友。可能中國的項羽很理解他這種心態,就像項羽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然而沃克開支太大,又不善理財,結果很快就破產了,還欠下一千多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但你可能也想到了,就像這封信開頭說的,如果只是生活習慣奢侈,再大手大腳也花不了那麼多的錢,或者說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之內就揮霍一空。NBA退役球員迅速破產,其實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
這就是第二點共性,絕大部分NBA球員破產,幾乎都有同一個原因,就是投資不善,被割了韭菜。
我們都知道不能坐吃山空,人守著一筆錢只出不進很容易焦慮,手裡有了一大筆錢,很多人都會想通過投資帶來可持續的回報。這個道理絕大多數NBA退役球員都是懂的,但是,恰恰是這種想通過錢掙錢的想法反而加速了他們的破產。
他們會投資怎樣的項目呢?大部分人會投資一些傳統商業,比如連鎖快餐店;而在加州特別是在硅谷,一些球員還會投資一些高科技公司。實際上,不論是傳統商業還是高科技公司,都是他們不懂的領域。
投資快餐店可能還好一點,運氣好的能夠掙到一些錢,比如已故的科比。但絕大部分人其實並不懂得經營,快餐店的生意看起來簡單,其實對經驗水平的要求很高。NBA球員雖然很多都是大學畢業,但他們算是一種「體育特長生」,在學校里主要是為學校打比賽,很多人都不怎麼上課,也沒學到什麼真本事,對商業管理其實一竅不通。而那些去找他們投資的人,顯然是看上了他們有錢而又不懂,因此投資之前對這些球員講得是天花亂墜,等球員們把錢投下去,就發現這些生意花起錢來就像無底洞,窟窿越來越大。
有一些在硅谷的NBA球員因為喜歡看一些高科技項目,和我還有些交集。我和朋友們投資時根本看不上的很多區塊鏈項目,很多NBA球員都投了,我估計損失恐怕要在90%以上。當然也有運氣好的,比如大鯊魚奧尼爾當年跟著別人不小心投資了谷歌,到谷歌上市時獲得了300多倍的回報,這是非常罕見的。
有些NBA球員比較理性,知道自己不善於理財,把錢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情況會不會好一些呢?
其實也是看情況而定。因為有的華爾街基金經理割的就是這些體育文藝明星的韭菜。大名鼎鼎的皮蓬,當年是公牛王朝的二號人物,名氣僅次於喬丹。在當年的那一批NBA球員中,皮蓬以文雅、理性著稱。退役後,他自知投資能力有限,專門選了一家金融機構幫他打點財產。結果這家金融機構把他當韭菜割,多年之內皮蓬不僅沒有得到投資回報,還把本錢都賠光了,為了還債不得不從銀行借了140萬美元。最後,皮蓬將那位投資經理送上法庭,最終法庭以欺詐罪判了對方3年徒刑,但皮蓬的錢只拿回200萬美元左右。
皮蓬這種遭遇在NBA退役球員中也相當普遍。前面講的那位「衣錦還鄉」的沃克,就是在投資人的建議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一下子買了140處房產。看似是很穩妥的投資,其實是當了接盤俠。很快金融危機到來,房價暴跌,而他購房時用的錢有一部分是貸款,結果血本無歸。
在NBA的退役球員中,真正投資做得比較好的是喬丹,因為他只做自己熟悉的生意。
比缺乏投資知識更可怕的是什麼?
為什麼NBA球員如此容易被「割韭菜」呢?這就要說到他們的第三點共性。他們投資失敗,其實並不是因為缺乏投資知識,而是並沒有成為成熟的社會人。
如果要說缺乏投資知識,其實大部分人都缺乏。但普通人知道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要有一些敬畏,比如股市;而且,普通人掙錢不易,投資時也會格外謹慎。一般的美國人投資,大多會採用定投共同基金結合一些債券投資的方式,到了退休時都會有不錯的回報。
而NBA球員雖然很多人也上過大學,其實大部分人從中學開始就不怎麼學文化課了。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時,當過校籃球隊一些隊員的助教,深知他們訓練比賽壓力很大,經常需要請假外出比賽,平時也沒有時間做作業,因此對他們總是網開一面。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這些球員雖然課程都能通過,實際上自己並沒有學到什麼。
此外,雖然很多球員看上去交遊廣泛,好像很有社會經驗,其實直到退役之前,他們接觸到的人都很單一,自己也比較單純。在球隊時有教練和經理管著,沒有心思去胡亂花錢、胡亂投資,不會出什麼問題。退役之後,一夜之間沒有了約束,社會經驗又不足,加上「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很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惦記上。
第四個共性則是很多球員生活習慣很糟糕,退役後沾染上毒癮和賭癮,這也是破產的一大原因。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展開講了。
小結
也許這封信的內容會有些顛覆認知,就是一些富人變窮比普通人變窮還要更快。雖然NBA退役球員的情況可能是特殊的,但他們暴露的問題其實是具有普遍性的。對於這些問題,我有三個建議:
1. 不能失去對金錢的敬畏,失去了對金錢的敬畏,離失去金錢本身也就不遠了。千萬不要因為一兩次好運氣就認定自己是投資天才。
2. 通常,錢來得越快,去得也就越快。因為一個暴富的人,他駕馭錢的能力和往往和他擁有的錢不成比例,結果更容易成為心懷惡意之人的目標。人應當讓自己駕馭錢的能力和掙到的錢相匹配。
3. 人要成為社會的人,如果長期只在某一個方面發展,不諳世事,生活終究會給你相應的打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
貝克認知 在 王繁捷 Wang, Fan-Ch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析競爭者的迷思
我公司在初期的時候,只有賣6吋生日蛋糕,我的想法是:
「每年生日的人這麼多,這個市場一定很大。」
一開始確實像是這樣,業績拉起來之後,公司過了一段好日子。
可是又過了一段時間,業績開始往下掉,我想辦法從不同方向找原因:
客戶不滿意?
廣告操作太差嗎?
網站的問題?
競爭者出現?
我把蛋糕寄給客戶之後都會發信問感想,然後統計產品的分數,所以在看完問卷之後,我確定產品是沒有問題的。
那問題是出在廣告、網站,還是競爭者?
分析之後,我發現廣告、網站的問題非常明顯,廣告的問題很簡單,單純就是打廣告的技巧太爛,只要去上課學習就好。
網站的問題,則是愈來愈多人開始用手機,我的網站當初是設計給電腦用的,手機看起來畫面很小、很難用,這請工程師更新一樣很快解決。
再來是競爭者分析,一開始我想,是不是網路上出現和我定位一樣的蛋糕店,讓我的生意往下掉?
我的定位是精品巧克力蛋糕,包裝非常有質感,所以我馬上搜尋有沒有類似的店開幕,跟我搶客人。
結果沒有。
我陷入了沈思,然後又想:
「也許不要侷限在精品巧克力蛋糕,其它種類的精品蛋糕也算是競爭者,調查看看好了。」
結果還是沒有。
我皺著眉頭,坐在電腦前想:
「難道低品質的蛋糕也是競爭者?」
但是習慣吃精品蛋糕、拿精品蛋糕送禮的人,通常不會買低品質的蛋糕,目標客群不一樣,不應該有競爭的問題。
思考碰到了死胡同,我決定從最初的原點開始推理:
我在賣什麼東西?
精品生日蛋糕。
我的競爭對手是誰?
有賣精品生日蛋糕的店家。
但是最近沒有新的店家出現,我的生意卻掉了!
我的結論是:
問題出在廣告、官網,和競爭者無關。
但是我心裡感覺總是有點怪怪的,好像漏掉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我的客戶就是會買精品生日蛋糕慶生,對手當然是跟我一樣的店家,可是我沒有發現這樣的新對手啊!
想到這,我突然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所以我把這一段思考再倒帶一次:
「我的客戶就是會買精品生日蛋糕慶生……」
「慶生……」
想到“慶生”這兩個字,我的腦海浮現出兩個畫面:
1. 一群人圍著大蛋糕,唱著生日快樂歌
2. 一群人在餐廳吃飯慶生,然後微笑的服務生出現……
第一個畫面沒什麼問題,因為我的蛋糕就是針對第一點情境設計的。
但是腦海浮現第二個畫面的時候,那個微笑的服務生出現要做什麼?
他手上拿著什麼?
是蛋糕!
誰家的蛋糕?
某間大飯店的蛋糕?某間法式甜點店的蛋糕?
都不是,那是餐廳的小蛋糕!
現在很多人慶生根本不買蛋糕了,他們寧願把錢拿去高檔一點的餐廳吃飯,然後用餐廳附送的蛋糕慶生;或是餐廳不附蛋糕,隨便一個甜點都可以代替!
所以搞到最後,原來我的競爭對手包含了高檔餐廳。
我找了幾個目標客戶,確認了我的想法之後,開始針對餐廳慶生來改變我的產品,讓業績又拉起來。
這就是我以前的盲點,我覺得只有和自己同類型的店家才是競爭者,但事實上是,只要那產品能帶給客戶一樣的目的,就算是完全不同行業,也是競爭對手。
就像剛剛的例子,能達到慶生目的的不是只有蛋糕,餐廳也可以(就算沒附蛋糕,很多人也願意),所以兩邊是會互相影響的。
你在面對競爭者的時候,要以能夠達到客戶目的的角度來思考,才比較正確。
客人在思考要不要買的時候,第一個考慮的是他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確認目的之後,會列出所有選項,再來決定“種類”。
舉吃的例子你會比較容易了解,客人去餐廳的目的有填飽肚子、聚餐、慶生、就是想吃某種料理……等等。
如果你是做美式餐廳的,目的是讓人有地方聚餐,裝潢氣氛好、空間大,今天有兩間店開在你附近,
第一間:小小的美式餐廳,只有兩張桌子內用,不適合聚餐。
第二間:異國餐廳,裝潢舒適、空間寬敞、食物平價,料理類型適合聚餐。
要引起你注意的,應該是第二間。
雖然第二間賣得東西和你不一樣,可是他能帶來的目的是一樣的,也就是聚餐。
客人在考慮聚餐地點的時候,就會把第二間和你同時列入考慮,而不是把第一間小餐廳和你列入考慮(就算第一間賣的東西和你一樣)。
客人確認目的之後(聚餐),才會考慮種類要日式、美式,還是中式料理?
有的人是先看評價好不好,再決定要日美中哪間餐廳,可是不管他先看評價還是先看種類,“目的”一定是最優先的。
總不可能找一間評價很好、只有兩張小桌子的便當店,來當聚餐場所吧?
不過客人在決定種類的時候(美式、中式、日式餐廳),已經不是你能控制的事情了,因為你的餐廳早就已經定位好了,煩惱也沒用。
你可以專心在和你能達到同樣目的的競爭者,有什麼是值得學習的?
他們做了哪些事,讓大家更願意去他們那邊聚餐?
你該用什麼對策來面對?
而不是一天到晚關注小漢堡店,他們的一舉一動是什麼。
你的營業額主要來源是“聚餐”,小美式餐廳則是“個人用戶”,方向本來就不一樣。
當然如果小餐廳在餐點上有什麼優點,你可以跟他學習,畢竟產品好不好吃是最基本的,可是要記得真正的競爭對手,是那些能帶給客戶同樣目的的店,不管類型和你一不一樣。
另外的例子就是相機和手機,誰會想到完全不同的兩個產業,他們的銷量會互相影響?
但是仔細想想,他們都能達到相同的目的,也就是保存影像,那就不覺得奇怪了。
有這樣的認知後,相機公司才能好好想出對付手機的策略,而不是和其它品牌的相機拚得你死我活。
不管我們的行業是什麼,能認清真正的競爭者是誰,才能讓我們做出最正確的分析,還有決策來幫助公司活下去。
________________
p.s. 這裡有另外一篇關於網路行銷的訣竅,是PDF的形式,在下面這個連結填寫email之後,這份PDF會寄到你信箱。
未來我的行銷知識、創業經驗,也會寄給你。
連結:
https://baco-street.com/markba
另外,出版社邀請我出了一本書《成為1%的創業存活者》,裡面寫了我創業這幾年的經驗、行銷訣竅,可以幫助你避開不少歪路,訂購連結在這裡:
https://baco-street.com/MAB
我經營的公司是貝克街巧克力蛋糕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CoStreet/
貝克街官網:
http://www.bacostreet.com.tw
podcast連結:
Apple podcast:
https://baco-street.com/APD
貝克認知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被忽略的偉大發明】
拉鍊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道具,外套、褲子和皮包,上面幾乎都有拉鍊的蹤影。不過這個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拉鍊在19世紀末出現時,並沒有得到太大的關注,因為當時固定衣物的鈕釦、鉤子、繫帶,已發展得十分完備,相較之下,初期的拉鍊不僅容易損壞,名稱也非常不吸引人,在那時它也還不叫拉鍊(zipper),而是被稱為「鞋子釦鎖」(Clasp Locker or Unlocker for Shoes)。
#沒有一鳴驚人
拉鍊的發明人,一般認為是美國工程師威特康朱迪森(Whitcomb Judson),他在1893年製造出一種「鞋子釦鎖」,且成功申請到專利。他在傳統的鉤環上,加上滑動裝置,讓鉤環可以快速鉤上;這種釦鎖的結構,與現代拉鍊相似,但操作上卻十分不方便,因為太細的鉤子無法有效地鉤緊鉤環,在萬國博覽會發表時甚至數次繃開。
後來威特康朱迪森與企業家路易斯沃克上校合資組成美國通用釦件公司(Universal Fastener Company),專門生產他的拉鍊發明,後面持續經過多年嘗試、改良,1904年把公司名改為自動鉤環公司(Automatic Hook and Eye),銷售卻仍不見起色,在威特康朱迪森於1909年過世前,自動鉤環始終難以推廣。
#多次改良
1912年自動鉤環公司一位名叫吉迪昂森貝克(Gideon Sundback)的工程師,研發出一項新產品,保留原先的滑動裝置,但完全捨棄了鉤環,改用縫在布塊上的齒狀金屬代替,拉上時兩側的金屬可以完全契合,現代拉鍊從此誕生,吉迪昂森貝克把這項發明稱為無鉤釦件(Hookless Fastener)。
1917年,自動鉤環公司成功取得新產品專利,紐約的裁縫把這種新型釦件,安裝在海軍水手的腰帶錢包上,1918年美國海軍在研發飛行員制服時,也將它納入設計中。
#漸漸翻紅
不過,軍隊與部份配件開始使用拉鍊,並不代表消費者可以接受拉鍊出現在日常衣物上,男裝界對於長褲究竟該使用鈕釦還是拉鍊來釦合,曾發生短暫的爭論,傳統派認為,雖然許多年輕男性開始穿著拉鍊長褲,但鈕釦還是比較穩重得體,但《君子》(Esquire)雜誌則持相反的意見,在1937年刊文指出,儘管在長褲上使用鈕釦看起來比較穩重得體,但拉鍊卻有個鈕釦無法取代的優點:能夠避免褲子「不經意、尷尬的鬆脫。」
#其他效益
拉鍊較能避免走光的優勢,也間接推動了女性牛仔褲的普及,馬里蘭大學歷史系教授Robert Friedel在《拉鍊:探索創意》(Zipper: An Exploration in Novelty)一書中指出,在1950年代前,許多美國人仍認為女性穿牛仔褲是非常不得體的事,會有這樣的認知,除了根深柢固的性別刻板印象以外,鈕釦固定的褲裝容易鬆脫,也是原因之一。
在拉鍊長褲成為主流,大幅降低褲子鬆開的危機後,牛仔褲也開始針對女性打廣告,1947年Levi’s首度推出拉鍊牛仔褲時,廣告主打的對象,正是原本被忽略的女性消費者。
#BeautiMode #拉鍊 #時尚原來如此
貝克認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擾,就是不管你多早睡、睡多久,白天還是經常打哈欠,總是精神不好?
要是認真想一想,身體還算健康,沒有什麼大毛病,也沒有什麼大事值得你煩惱,但問題就是提不起勁,所以呢對任何事情都興趣缺缺。
其實這不是你個人的問題,而是很多人都跟你有同樣的情況。
根據人類行為表現學院的研究發現喔,有43%的人覺得自己缺乏活力,更有22%的人覺得自己已經達到嚴重的「缺乏能量」的地步。
這些「缺乏能量」的原因,再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情況比較輕微的族群,主要是對於未來缺少希望跟熱情。
而情況相對比較嚴重的人,甚至於會感覺到自己每天像被榨乾一樣,苟延殘喘的活著。要是你也感覺到對生活有這種無力感,那就是一個時機,要幫自己補充能量了!
但是請你注意哦~我這邊說的「補充能量」,並不是去喝提神飲料、依賴咖啡因,或者是藥物來刺激你的活力;而是回到更根本的核心,讓你能夠在補充能量之後,不會有後遺症的那些方法。
這一類喔,能夠幫助你找回活力,又能夠恢復內在能量的方法大概有三個。
第一種方法是~「請你從更大的格局,來試著看同樣一件事」。
我來跟你說一個最直接的例子,那就是我們啟點文化的客服人員;他們呢,是在第一線最常接到電話的詢問,大多呢都跟啟點的課程是相關的。
只是在平常的時候喔,每天詢問的電話量,大概就是二、三通,都還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
但不過喔,就是在2019年我們開始,推出了「線上學苑」;這時候喔,每天打電話來的客服電話的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多了喔!
對於每一個使用者來說,每一通電話可能都是一個購買課程的疑問,或者是對於操作介面的疑問;那對於啟點的客服人員來說,這就是日復一日在回應同樣的問題。
所以不可否認的是喔,這些有一點單調、有一點重複,這樣的工作做久了,不管任何人都會覺得疲乏,包含我自己也是有同樣的感覺。
尤其是喔,當我們把內在的焦點,放在「啊怎麼又來了!」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就很容易會有煩躁的情緒。
然而在這個過程裡面,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們工作人員在啟點的教室,的環境裡面,耳濡目染之下;就會很快的能夠察覺自己的狀態,幫自己從「怎麼處理問題」,調整到「解決這個問題會有什麼價值?」。
他們開始就會去想,「解答學員的疑問,除了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前進之外,也提升了啟點的品牌價值,更證明了自己的工作價值」。
他們開始從這更宏觀的角度去思考的時候,這時候就能夠更適時、適所的去調整自己的狀態,持續提供清楚的說明。
也就是說喔,假如你對於現在的工作,或者是生活感覺到欲振乏力;那麼你可以把焦點放在一個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角度來思考。
「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而不是「究竟該怎麼做?」;這樣子其實就能夠喚醒你心理的動力,幫自己補充能量。
再來呢,第二種能夠幫助你恢復能量的方法,很簡單~「練習感恩」。
已經有不少的研究發現,我們每個人在面對疲累的工作的時候,「感恩的心」能夠幫助我們重拾活力。
那麼「練習感恩」到底該怎麼做呢?
來打個比方來喔,假如你現在的工作時數非常的長,而工作內容也跟你熱愛的事物,完全扯不上邊;那麼你可以先想想這份工作,跟你的熱情有什麼「間接的關聯」?
會不會因為你做了這份工作,能夠幫你賺到一些旅費,讓你完成夢想中的旅行?或者是可以幫助你的孩子繳學費、幫自己買到人生當中的第一間房子…這些部分。然後呢,去感謝這個相關性。
也就是說喔,心懷感恩的事情其實是可大可小的;重點是當你感謝工作,讓你能夠享受興趣和嗜好。
甚至於只是能夠讓你好好的過日子,這樣子其實就能夠幫助你自己轉念、增加你的正面情緒,找到每天努力的價值;而開始不覺得上班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最後呢,第三個幫助你找回活力的方法,那就是「允許自己擁有離線權」。
德國的曼海姆大學,有一位教授叫做「沙賓娜・宋能塔格」,她就發現喔,在職場上面普遍存在的一些人,他們在休假的時候,放不下工作;甚至於,不知道怎麼樣把工作暫時的先擺一邊。
那麼這些持續在工作上on line的人,只要一年之後,他們的身體跟心理,都會出現彈性疲乏。
他們面對壓力的工作環境,就會失去該有的韌性、很容易爆炸,反而造成更大的人際問題。
假如你也想要避免不預期的爆炸,那請你記得在休假的時候,允許自己跟工作斷線;如此一來,你的身心才能夠真正的關機,好好的充電。
所以總體來說,無論是「從更大的格局看事情」、還是「練習感恩」,或者是「允許自己擁有離線權」。
這些找回活力的練習,實際的做法有很多,像是規律的運動啊、打坐冥想啊,或者是幫自己安排一場旅行,這些都是很值得嘗試的。
不過除此之外,我知道有一個更容易就手,輕便又省錢,而且還可以三項、剛剛說的那三項,都一起同時做的方法,那是什麼呢?那就是「寫作」。
聽到這裡你一定很好奇,啊「寫作」為什麼能夠做到三合一的效果呢?
這是因為喔,其實「寫作」它不會受到你的學歷、年紀、身份…這些的限制;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拿起紙筆,或者是打開電腦就可以開始「寫」。
當你在自由書寫的時候,你可以藉由文字,更具體的看見自己的情緒,並且能夠停下來想一想,那目前自己的想法,能夠幫助自己重拾活力嗎?
如果不行,你可以運用前面所說的「從更大的格局去看事情」、「練習感恩」這兩個方向,你直接改寫你現在的處境,跟現在的狀態。透過改寫,你就能夠直接體驗改變你的認知,甚至於自助、助人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喔,為了準備寫作的時候,你需要把心安靜下來沉澱、思考;所以無論你選擇窩在家裡,或者是在咖啡廳裡獨處;你都可以很單純,沒有任何目的的,只是透過寫作來接近你自己、了解你自己。
最早研究寫作跟心理的人,其實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叫「彭尼.貝克」。
他在1986年的第一項研究當中就指出,每天只是寫十五到二十分鐘,寫出自己的困擾跟痛苦,只要持續三到四天,就能夠寫出更好的心理健康。
最近這幾年,更有研究證實,「寫作」它能夠促進我們身心健康、提昇免疫力、治療慢性疾病這些效果;而對於一般人來說,寫作還能夠緩解焦慮,改善睡眠品質,提高整體的幸福感。
所以如果你對於「寫作」,這三合一的方法很有興趣的話,在我們的教室裡,有一門課,叫做【寫作小學堂】,就是能夠帶給你這樣子的改變跟前進。
【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是由我的伴侶~嘉玲老師,和專業編劇~怡璇老師共同所主持的。
我們從2018年開班到現在,我們帶領了很多朋友,幫助他們啟發靈感、重拾書寫的樂趣。
我也從很多結業學員的回饋裡面看見,這一門課能夠帶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果。
有些人呢,透過學習「寫作」打造個人品牌;但也有一些人,他透過這一門課,一圓自己的故事創作的夢想。
甚至於也有學員,他因為這一門課,接下來他投稿了文學比賽,還得到了第一名;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各類文體的百花齊放。
然而我在這裡,更想要跟你分享的就是,不管你有沒有上述這些動機或目的;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寫作」本來就是我們生命當中,存在的一個資源,它可以是你的好朋友。
所以呢,假如現在的你,對於生活感覺到無力,除了今天跟你分享的這些~「從更大的格局看事情」、「練習感恩」、和「允許自己擁有離線權」之外。
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寫作小學堂】的學習機會,你親自體驗一下,「寫作」為你的生命注入的活力。
我們下一期【寫作小學堂】在12月7號開課,它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期盼我能夠在啟點的教室裡見到你,最後希望我們今天的分享,能夠幫助你找回生活的動力,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寫作小學堂】課程。
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貝克認知 在 大鹿寶基Pok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okemon 从诞生至今已经是第 20 周年了,不久前紅紅火火的寶可夢Go 也開始退燒了,但是身為寶可夢超級粉絲的你是否還也對寶可夢的都市傳說或是未解之謎感興趣呢?你對游戲裡一些莫名其妙的設定或是現實中關於寶可夢遊戲的認知有多少? 這次就為大家介紹你可能不知道的關於寶可夢的事吧!
1. Pokemon 的真正创作公司是 Pokemon Company !?
2. 田尻智是谁?
3. Pikachu 并不是最初第一只 Pokemon !
4. 动画版 Pokemon 小智和小茂的名字来源?
5. Pikachu 越来越瘦了?
6. 上宇宙抓 Mew !?
音樂/musi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vu2yncgWU
請關注我的頻道別錯過任何更新
Please subscribe to avoid missing any update:
https://goo.gl/E98SiD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okepoke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