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街的老味道👣👣
穿街走巷拜訪臺南老滋味,上自酒家、下至庶民小食,府城食物具有穿越時空的魔力,用深刻記憶的味道,領著你讀到百年前的府城,發現許多散逸的私房故事。
🥨蒜蓉枝裡藏海安路小史🥨
走入 #水仙宮市場,廟旁老字號漢餅鋪「寶來香」裡散發香蕉油芬芳的鳳片糕、油炸過香氣逼人的蒜蓉枝與鴨蛋酥,勾起濃濃的古早味記憶,也令許多老一輩人思想起 #海安路 從繁華、滄桑到再起的歲月。
寶來香的第一代創始者王文榮是過海來台的福州人,他最初落腳在臺南五條港,並在「品來芳」餅鋪工作,之後才在水仙宮廟旁自立門戶。水仙宮市場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菜市場裡有廟」—— 該景象源自五條港中的「南勢港碼頭」,為了祈求水運暢通平安,清領時期由郊商集資創建宮廟,供奉治水之神大禹,而在港埠貿易的熱絡之下,宮廟周邊形成街市,逐漸發展成一座菜市場。
老餅鋪見證了中國城小吃盛世年代,以及中國城改造成為河樂廣場的景況,如今依舊安然傍廟營生,持續製作老口味點心。延續古早風味的餅店,還有位在崇安街的「連得堂餅鋪」,仍使用約五十年歷史的半自動瓦斯烤爐來生產日治時期研製的味噌煎餅,是臺南人念念不忘的點心。散步到連得堂,老一輩人必定提起街道舊名「總爺街」。清領時期,總爺街為出入北門(拱辰門)至禾寮港的要道,又有俗名「過坑仔街」,是尋找記憶中消失府城的重要線索。
🍯雪泥甜湯嘗到酒家文化🍯
沿民權路往天壇走,遁入臺南測候所旁巷弄,可見日治大正年間開業的料亭「#鶯料理」重修樣貌。鶯料理保存了臺南最重要的酒家菜歷史,為日本人所經營的高級料理店,並曾負責昭和天皇登基前巡視臺灣的食事工作。
在鶯料理舊跡斜對面,即是臺南鼎鼎有名的阿霞飯店,第三代經營者吳健豪自有記憶以來,看著鶯料理破敗潦倒,而自身背負著推廣府城宴席菜的使命感,他於是積極爭取鶯料理古蹟空間的經營權,花費許多心血於2018年完成再造,在專家的協助下利用殘存遺構重建「表棟」,以舊地名為發想,成立藝文與飲食兼具的新空間「#鷲嶺食肆」。
鷲嶺食肆的有趣之處就是翻玩新舊創意,借用阿霞飯店招牌菜的元素,把傳統大菜化為時髦的小食或飲料,譬如把宴席壓軸甜品變成創意手搖飲「特製雪泥甜湯」,讓人可以在古蹟裡自在走遊、品嘗不一樣的古早味,感受臺南歷史活在當下的生命力。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YVKmE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