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時期──五妃可能穿什麼?|
◆郡王的那五妃
在臺南市中西區,有一塊乍看是公園的綠地,環境清幽,風景靜美,那塊綠地被稱為「五妃墓」,而那五位妃妾分別指的是: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
她們是明鄭政權來台時,在台定居的寧靖王的五位妃妾。一如史書上的女人大多沒有名字,她們也只有寥寥數筆的紀載,還有一個後世為了紀念五個女子的忠烈所建立的「五妃廟」。
◆明末漢人女性服飾
由於明鄭時期留下來女子肖像過少,且大多為後人所臆測繪製,因此這邊參考明代末期的漢人女裝來繪制,以五妃作為原型,設定為中上階層仕女。
因此在主要資料也以一些人物容像作為服裝參考,這邊參考的人物容像圖為〈明無款夫人容像〉。
[#冠]
已婚婦女多將髮髻盤至頭頂,外面用金銀絲或馬鬃、頭髮等材料編成一個類似於髮冠的「荻髻」,罩在頭頂髮髻之上,最後插上各式飾品作為妝點。
在這幅參考的容像中,所戴之冠稍大因此遮住了後面髻的樣式,無法確定是否為上面所描述之荻髻,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此圖中是將髮髻绾至頭頂的。
[#豎領長衫+#披風]
明代女裝飾有流行演變的,衣擺從明初的只至腰間,到明末的長及小腿甚至腳踝,領子也有一些差異,從交領慢慢演變成為豎領,因此這邊參考的容像便是豎領斜襟的長衫。
另外「披風」也是一個當時女性習慣在長衫外面加上的服裝,從男裝演變而來,左右兩邊有開岔,胸前加上金屬扣。
[#白裙]
那年代多流行白色裙子,或在裙襬上加些碎花刺繡裝飾,這邊繪製的是純白的褶裙。
這邊補充介紹,在同個年代,女裙流行一種叫做「#馬面裙」的裙子(非圖中所繪),「馬面」是指裙中間有一段光面,旁邊打褶,在中國的絲綢博物館又稱為「側褶裙」。
◆「王生俱生,王死俱死。」
在施琅攻下澎湖的消息傳到台灣,寧靖郡王就召來了五位妃妾:「我沒有德能,在海外顛沛流離……今大勢已去,我死是遲早的事,但是你們仍然年輕,可以自己離開。」
五位妃妾此時就說:「王既然能堅持自己的志節,我們又怎麼甘願失身呢?……請王先賜我們自縊的白布,我們願意死去也跟隨王上。」而後五位妃妾就相繼的在中堂結束自己的生命,寧靖王安葬她們四日之後,也死去了。
或許五位妃妾的故事,只是鄉野奇談、地名軼事中一個不重要的部分,也或許她們只是為了襯托寧靖王的存在。
畢竟外族入侵,失去領土,對於當時的明朝子民而言,是多麼痛苦的經歷,但在大時代裡,五個女性的聲音和性命,似乎都被隱沒在忠孝節義之中。
『……我很想說我不想死(你們猜這是/誰的聲音,袁氏,王氏,秀姑/梅姊,或荷姊?)/我很想伸手/攔一截未盡燃的田契,在這裡繼續/種田蒔花,直到老樹垂蔭,芳草/碧綠/或者,為了讓後來的你們/仍保有一個五妃里,一條五妃街/並且在夏天,逛過五妃廟後和/喜歡的人一起牽手到附近街上/吃杏仁豆腐冰,我願意一死——』
『……但讓我在賜給我的帛上寫「我怕」/我怕墓上的碑銘讓你們以為/「從死」是唯一的美德,我怕/你們覺得庭院裡搖曳的都必須是/忠孝節義的樹影,倫理的微風/我們躺在這裡,不封不樹,我們是/後來城市後來體育場後來街道後來/車聲人聲的一部分,而一個聲音/提醒你們我們是複數,也是單數』
──五妃墓.一六八三◎陳黎
參考資料:明代容像、《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委託繪師:Cheng-zhu Fang(Ajahweea)
Search